第四单元第1课 书林漫步 课件(共42张PPT内嵌视频) --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第1课 书林漫步 课件(共42张PPT内嵌视频) --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10-23 22:2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一课
书 林 漫 步
想一想
走进书店,看着琳琅满目的书籍,有的鲜艳 醒 目, 有 的 稳 重 高雅,有的活泼可爱。各种风格的书籍装帧设计体现着设计师的品味,符合不同读者的审美习惯,体现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你对书籍 装 帧 艺 术 了 解 吗?它们是怎样被设计出来的?我们能为书籍装帧的守正创新做些什么?
书籍装帧设计指从文稿到成书的整体设计过程,涵盖艺术构思、技术手法与视觉呈现,包含开本、装帧形式、封面、腰封、版式及纸张材料、印刷工艺等系统化设计环节,核心原则强调保护功能与审美的统一。其设计要素包括文字、图形、色彩、构图四大视觉语言,装帧结构涉及封套、护封、书脊等部件,蝴蝶装、线装等形式通过版心反折粘连或穿孔订册实现册页固定。
该技艺起源于简牍装订,周代简策为最早形态,秦汉帛书发展出折叠、装盒、卷装三种方法。隋唐时期卷轴装盛行,唐后期出现经折装向册页过渡,宋代蝴蝶装采用反折粘连工艺,明清线装形成成熟的穿孔订册技法。 [6-7] [9]清代孙庆增在《藏书纪要》中提出的"护帙有道,款式古雅"装帧原则仍具现实意义,完整作品需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整体设计,仅完成局部设计则归类为封面设计或版式设计等单项类别。
简策是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形式,指将文字以毛笔墨书于竹简或木牍后编连成册的典籍形制,盛行于春秋至东汉末年。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多片简用绳(称为"编")编连成“策”,书写错误时以刀削改,由此衍生出“册”“编”“删削”等术语。
简册
在竹片或木片上书写文字,并用皮条或绳索连
缀起来,称为简策,可自左至右卷起存放。
卷轴装
卷轴装是中国古代书籍的主要装帧形式,起源于帛书时期,东汉造纸术改良后逐渐应用于纸本,盛行于魏晋至隋唐 。其结构由卷(长卷主体)、轴(末端木轴)、褾(卷首保护层)、带(捆缚丝带)四部分组成,通过卷轴收束便于保存与舒展阅读。
卜天寿抄《论语郑玄注》(卷轴装)[唐代]
吐鲁番博物馆藏
书写后依轴而卷,称为“卷轴装”。
旋风装是中国古代图书装帧形式,唐代中期出现,又称“龙鳞装”“旋风叶”。其形制以长条底纸为基,首页全幅粘贴,其余书叶右侧逐页向左错叠粘连,展开后呈鳞状排列,外观保留卷轴装特征。该装帧缩短卷轴长度且增大容量,便于翻阅保护书页,现存故宫博物院藏《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即采用此形式。
龙鳞装
吴彩鸾楷书刊谬补缺切韵卷 (龙麟装)[唐代]
故宫博物院藏
亦称“旋风装”。唐代中叶已有此种形式。
其形式是:长纸作底,首纸全裱穿于卷首,自次页起,鳞次向左裱贴于底卷上。
蝴蝶装
蝴蝶装是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重要方式,属于册页装订形式,因书页展开形似蝴蝶双翼而得名。始见于唐末五代,盛行于宋元时期,标志着书籍形制从卷轴向册页的转变。
其工艺以单面印刷纸张为基础,将有字面朝内对折,沿中缝对齐所有折页后,用糨糊逐页粘连固定于包背纸上,再裁切装订成册 。该形式适应雕版印刷技术需求,保留版面边栏完整性,避免了经折装折缝易损的问题,但存在翻阅时遇空白页及粘连易脱落的缺陷。
包背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起源于南宋后期,盛行于元至明代中期,清代仍有使用 。其装帧方式将书叶正折,版心向外,用纸捻固定后包裹书衣。包背装分为硬包背装(如明代《永乐大典》)和软包背装(如清代《四库全书》) 。相较于蝴蝶装,包背装解决了开卷即见无字页的问题,装订更牢固,但因浆糊易脱落,后被线装取代。
包背装
梦溪笔谈
(蝴蝶装)
[元代]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蝴蝶装
始于唐末五代,盛行于宋元。将印有文字的纸页沿相对应的鱼尾中缝对折,再依次摞叠成方形,将对齐的页在折缝处粘贴于包脊纸上,书遂完成。
包背装
元代的包背装与蝴蝶装相反,是将书页有文字的一面朝外,以折叠的中线作为书口,在近书背处打孔,以纸粘穿底,最后以一整张纸绕书背粘合作为书籍的封面和封底。
永乐大典 (包背装)
[明代]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线装
线装是中国传统书籍装订技法,明代中叶由蝴蝶装和包背装改良形成,盛行于万历年间。其特点为书册外侧可见装订线,采用软封面分册装订,常配书函或木板保护。装订时将书页按中缝对折,用纸捻固定后打孔穿线,形成四眼、六眼或八眼样式,流程包含折页、配页、压平、齐栏等工序,封面多用绫绢并包角加固。
该技术源于中国古代册页书演变,经历卷轴、经折装、旋风装等阶段。宋代出现叶子装帧雏形,明代因包背装易散落而改良成线装技法。清代基本沿用线装形式,晚期逐渐被西方装订技术取代。现代永久保管文件仍采用线装法,包括“三孔一线”和直角装订类型。
宋元明诗三百首 (四目线装)
[明代] 天津图书馆藏
线装
明朝中叶,线装逐渐取代了包背装。常见的是四目线装,也有六目或八目的,它形式美观,不易散落,是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发展成熟的标志。
书首
书背
书角《地角》
书根
书口
书签
书角《天角》
书耳
界行
边栏
鱼尾
版心
象鼻
经折装
一张纸左右反复折合,呈长方形的折子形式,在首页和末尾面的书页上贴以尺寸相同的硬纸板或木板作为封面和封底,防止损坏。
新变革
15 世 纪 左 右, 随 着 现 代 印 刷术 的 出 现, 书 籍 装 帧 设 计 有 了 新的变革。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包括印刷机、油墨、金属活字等在内的一整套印刷术。
说一说“世界最美的书”美在哪里,可从装帧形式、材质、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
说一说
德国包豪斯丛书 (装帧设计) 1925 年 蒙德里安 [荷兰]
20 世 纪 20 年 代, 中 国 书 籍 装 帧 的形式开始向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转变,在继承中国传统书籍装帧的基础上,吸收西 方的 装 帧 元 素, 丰富 了 书 籍 的 设 计语言。
呐喊 (装帧设计)
1923 年 鲁迅
进入 21 世纪,中国书籍装帧设计与世界有了更多的交流互动,为世界书籍装帧贡献了一份力量。
水:王牧羽作品集 (装帧设计) 2022 年曲闵民、蒋茜
请你选取几款不同的书 籍, 分 析 它 们 的 装帧方式并填写表格。
作业
下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