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丹青意蕴》第3课 国色新尚课件(共66张PPT)--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丹青意蕴》第3课 国色新尚课件(共66张PPT)--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10-23 22:3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国色新尚
本课情境:近些年,设计界在产品设计上纷纷推出以中国传统色为主题的国风系列。 设计师为什么要将中国传统色融入产品设计?
国潮的流行热度只增不减,大到国家故宫文创传播、小到品牌创意设计,生活中充满了国潮风的味道。中国传统的图案、手工刺绣、文字、文化物件等,还有一样必不可少,那就是中国色彩。随着国家的强大,民族文化自信心的提升,中国色也越来越流行。尤其近几年的影视文化行业格外明显,例如大家熟知的宫廷剧《延禧攻略》、《陈情令》、《长安十二时辰》,每一帧画面都是浓浓的国风配色,美的让人一见倾心。
《延禧攻略》里的用到得中国传统色彩颇多,主要是下面几种,每个颜色都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剧中中国传统色系最大特点就是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作为色彩原料,这样的来自自然界的颜色,色彩范围广又极富生命力,少了工业化学染剂色的呆板锋利,多了一份温润柔和。
中国传统色让整部剧,纯而不艳、灰而不脏,整个视觉画面舒适、干净,洋溢着微微泛黄的古画质感。
要说色彩,中国最流行的当属红色。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也是中国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代表着喜庆、热闹与祥和。中国红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汉气息;延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沿袭着灿烂辉煌的魏晋脉络;流转着独领风骚的元明清神韵。
生活处处透露出仪式感,国潮为生活仪式感增添了新的含义,乐意为年轻理念买单,爱上真正的“国风”自由生活国潮的表现形式远不止这些,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不同的国潮印象。
◎ 莫高窟第427窟莲花伎乐边饰(壁画)[隋代] 李其琼 欧阳琳 临摹
敦煌壁画《九色鹿》大面积采用赭石、朱砂、石绿等色,而《莲花伎乐边饰》则大面积采用石绿色和赭石色。古代画工们这种择色和设色的方法,对当代美术设计有启示作用。
延伸讨论
当敦煌壁画的"青金色"穿越千年时空与当代时装相遇;中国传统色正以一场跨越千年的美学觉醒,叩击现代文明的脉搏。
这款旗袍上衣的图案便来自狮子莲花藻井的一部分。选用了敦煌的代表色青绿赭褐,并结合面料色微调,使整个设计更为和谐。
敦煌的元素并不仅仅局限于壁画中,它们也广泛存在于插画、海报,乃至我们日常生活的周边文创小物,甚至电影舞蹈等等中。
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色,还能为我们在设计创作中提供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知识探究
中国色彩简史时间跨度从史前,历经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代,直至明清。
中国画的色彩运用大体经历了由单色到多色,由纯色到复色,即由石色单用,兑色调用,到石、水两色融合使用,以及调和各种颜料复合使用这样的发展过程,到宋代更为成熟。但宋之后的一段时期,中国画色彩其基本趋势是走向衰落,直到进入现代,中国画的色彩在西方美学的影响下,又开始了中国画的色彩复兴。
原始时期:前人在大自然中对色彩有了最初的最原始的自发感觉,为了美观或对自然的崇拜,以及部落种族之间的区分,于是利用在大自然中发现土质与矿物颜料涂画自身。从这个时期的岩画可以看出颜料基本上是就地取材,有植物浆液、矿石末、动物血液等。这个时期的色彩都是感性和随机的。
周秦时期: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风格——以线造型,色彩还比较单一,并带有一些装饰意味,显出早期绘画的稚气。
两汉时期:至两汉,重彩绘画有了更为显著的发展,以“五彩彰色”表现出中国重彩画强烈浑厚的色彩风格。着色方法主要是勾线后平涂,部分使用了渲染,少量形象直接用色彩画成。画面以朱红、土红、暖褐为基调,石青、藤黄、白粉等丰富色彩的运用服从于统一的色调,产生了诡异、华丽、热烈的效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色彩方面继承了秦汉的传统,下开隋唐的先河,在色彩使用上具有跨时代的成就。
砖画《出行图》,此图先以晒过的细黄土抹平作底,在以赭石、朱红、石黄、粉黄、浅赭、白、黑、灰等颜料描绘图像,呈现出热闹而明快的色调。施色方法多样化,不仅用勾填和没骨法,还用勾勒法不仅以墨线勾勒,也用色线勾勒,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并且用各种原色进行多样的配置,构成了色彩丰富的画面。
顾恺之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所写的《画云台山记》涉及山水画的色彩。他的《女史篇图卷》,以绿、朱、赭、白、黑为主色,用胭脂、蓝靛、草绿、檀木为辅主色彩,在人物衣服上用石绿、浅青较多,树用草绿。他使用色彩的方法,有主有次,鲜明,活泼而有力。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体现了“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的艺术思想。
隋唐时期:隋代色彩运用和表现形式在我国民族艺术传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是一个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用色渐趋繁复,变化,开辟了墨彩结合的道路。敦煌壁画为例,色彩上也变成了富丽和热烈的色调,土红的底色上,丹青之外还常加添赤金的点染,形成了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吴道子(吴道玄)可谓六法俱全,万象毕尽,笔力遒劲,空善赋彩。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极盛时期绘画气魄雄伟,色彩在中外艺术交流中滋长成熟起来。在用色上由单用石色发展到植物水色并用,画面往往倾向用暖色调,在设色技法上有平涂的手法演化到晕染、反衬。色彩富有浓淡变化,技法已经比较完备。
五代两宋的画家,特别是画院的画家们对于颜料的选择、研磨和使用都极考究,所用色彩的细腻精致有超过唐代的地方。开始大量使用植物质颜料,如花青、藤黄、胭脂、红兰花、茜草等。在设色技法上,也由强烈对比的原色勾填的方法,逐渐发展到利用植物质颜色的间色来渲染,同时适当的加入水墨的渲染,色彩就更丰富了,植物质颜料的大量使用是中国画色彩一个很大的发展。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色彩丰富,勾线的用色因底色而变化。除墨、朱红等重色外,还用浅绿、浅蓝、深绿、浅褐、白粉,构成沉着明丽的柔和色调。
花鸟画在这一时期极为发达,在色彩的运用和技法形式上超过了唐代。从表现技法上看,以植物质颜料打底,上面在以矿物质颜料敷色,或以植物质颜料渲染在矿物质颜料上面,都能使色彩更厚更鲜明,也更富于微妙的变化,设色中的“三矾九染”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采用的敷彩技法。由于植物质颜料的大量运用,淡彩画就得到进一步发展,使中国画的色彩风格渐趋雅淡清新,五代两宋的绘画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绘画色彩的发展。
从宋代开始水墨文人画逐渐跃居画坛主流,以后几个时期中国画的色彩则成了潜流。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老庄的“五色令人目盲”,“无色而色始全”的色彩观成了文人画家对中国绘画的最好表述,墨色成了斑斓色彩后的平淡。中国画的色彩运用大体经历了由单色到多色,由纯色到复色,即由石色单用,税色调用,到石、水两色融合使用,以及调和各种颜料复合使用这样的发展过程,到宋代更为成熟。
辽金时期的中国绘画与色彩,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都是以独特的北方游牧民族的艺术面貌出现在历史的画卷中。如:辽耶律倍《东单王出行图》,耶律倍汉名为李赞华,他的绘画着色很多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在艳丽中求素雅,多以墨色的复色与颜色的调和运用,又如辽代的胡瓌《卓歇图》,李赞华的《射骑图》、《射鹿图》。金代画家赵霖《昭陵六骏图》、何澄《归庄图》等在色彩的运用都有着时代和民族的代表性。这一时期的中国绘画色彩的形成,更多的受两宋的影响,又加以北方民族习惯,更喜欢以勾填式的重彩平涂,但也有时将复色逐色对比变化运用在画面上。在辽金时期的壁画中,也多见用金色来描绘线条,加重画面的装饰性,达到富丽堂皇之感。
元明清时期:元代,由于文人画家崇尚水墨画,充分地运用水墨及淡着色,追求一种特殊的审美趣味,墨色作为特殊的手段表现朴素而单纯的墨彩效果,水墨风格这种形式有了巨大的发展。略施赭石,花青的浅绛山水是这一时期画坛的主流形式。元代永乐宫壁画是我国绘画色彩史上的杰作。画面色彩以青绿为主,制好的颜料需及时加工连续澄酌,并拌以少量的白粉,由此可分为深浅不等的几种色调,达到色墨共生的目的。
明代绘画盛行怀古之风,追求晋汉风格,讲究古拙高雅。这一时期以色彩见长的画家有唐寅、仇英、崔子忠、陈洪缓等等。唐寅的艺术成就在于对比强烈的色彩中掺入了文人画意境,广取博览,加以熔炼成为自己的风格。陈洪缓淡彩的画法,强调墨色在画面上的地位,画面上往往只用墨线勾勒,略施粉彩,形成色彩淡雅,富于笔情墨趣的风格。
清代绘画:在继承传统用色的方法上,巧妙的结合山水、花鸟、人物的技法,互相渗透,更有西法绘画技法的传入,对中国画色彩在使用和造型都生产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绘画中的色彩表现更加丰富多彩,为绘画增添更多的色彩内容,让现实世界表达得更为真实,这是现代主义绘画的主要贡献之一。色彩的多样性丰富了艺术,也让现代艺术变得更为复杂,形成了很多流派,这种复杂的艺术冲击了传统艺术的形态,甚至影响了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
现代中国画大体上经历着两条探索发展的道路。一条是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变革,强调中国绘画的民族特色和精神性,代表人物是林风眠。另一条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在严格遵循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代表人物是齐白石、张大千。
任务一 挑选一件中国古代设色作品,提炼并归纳其中的传统色。
根据色块大小进行估算。
练一练:
分析色块组成
任务二
从色彩的角度思考,如何让包装设计彰显“国潮”风尚?
“国潮”风尚是建立在中国文化基础上,以中国传统元素为设计表达语言,形成的一种独特审美风格。国潮从字面理解就可以,就是“中国+潮流”,也就是说将中国的文化加入潮流的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有鲜明特色的视觉语言
“国潮"是一种现象,它需具备两个要素:其一,要有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其二,要与当下潮流融合,更具时尚感。
常用国风元素有:中国纹理、国风配色、印章、器皿、瓷器、诗词、服饰(汉服、旗袍等)、建筑、剪纸、皮影、节气、中药、书法、水墨画、灯笼、传统乐器(古筝,琵琶等)、琪(围棋,象棋等)、茶叶等等。
拓展与迁移
文创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简称,是以文化为元素,利用不同载体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优秀的文创产品具有文化性、艺术性和实用性。
国风文创是以我国传统文化为灵感,设计而出的新潮流文创产品,随着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大家对于国风设计的认知程度也越来越高。
2023年春节是庚戌兔年,故宫博物院也随之推出了不少和兔相关的文创产品。
爆款的金桂浮月马克杯灵感上来自清代的紫檀边金桂月挂屏,杯顶是金色的月兔形象,手工描金上色,兔型非常可爱。杯身根据原作,绘制了宫廷、祥云、月兔、明月等形象,有着浪漫团圆的寓意。
甘肃博物馆-马踏飞燕玩偶
整体采用深绿设计,符合文物青铜器的风格,绿色毛绒的马儿咧嘴傻笑,憨态可掬,丑萌本色,绿马又在如今环境下是美好的祝福。
三星堆博物馆-川蜀小堆民俗系列摆件
川蜀小堆摆件就是三星堆博物馆的爆款盲盒,结合四川当地民俗爱好,设计了一个个生动的小人,并且有三星堆出土青铜器的特征性容貌,非常有趣。
作业
认真观察这些文创产品,说一说它们与《莲塘乳鸭图》的关系,它们借鉴了哪些中国传统色,比例是多少。尝试设计一件具有中国传统色的文创学具。
KACO-点途-碧波西子中性笔
和国家博物馆联名的书源中性笔分为锦绣东方、琉璃华夏、瓷韵中华等三个系列,以琉璃华夏为例,一套五款配色取自明代传下来的国宝《宪宗元宵行乐图》,图中的元宵花灯、屋顶配色、榫卯颜色等成为了中性笔颜色的灵感来源。
IP为碧波西子的西湖元素,笔杆笔芯同色,西湖景观被镌刻在了笔杆上,笔芯为淡绿和深绿的对比色,也可以更换黑色笔芯来使用,。
分析图片,提炼色彩,进行中国传统色的文创学具的创意练习。
敦煌联名
课后拓展:
能说出一些中国传统色的名称,知道中国传统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运用中国传统色进行美化、装饰,创作一件文创产品。
能理解“中国传统色既是中国人的审美体现,也是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