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6高考氧化还原反应高考真题集
试卷难度
难度 题数
较易 9
适中 15
困难 1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一、单选题
1 0.65 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本质及特征;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沉淀转化;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2 0.85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二氧化氮的化学反应;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 0.65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4 0.85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电离能的概念及变化规律;元素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5 0.65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6 0.85 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本质及特征;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油脂的水解;蒸馏与分馏
7 0.85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8 0.85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9 0.85 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本质及特征;铁与水蒸气的反应;铁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10 0.85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1 0.65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共价键的形成及主要类型
12 0.65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含硫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盐类水解原理
13 0.65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分离、提纯综合应用;常见无机物的制备
14 0.65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5 0.65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本质及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16 0.85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硫与其他强氧化剂的反应;乙醇催化氧化;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7 0.85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电子转移计算
18 0.65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明矾的净水作用及原理;沉淀转化;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9 0.15 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本质及特征;氟、溴、碘及其化合物;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元素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20 0.65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简单配合物的成键;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21 0.65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铜;电解池电极反应式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2 0.65 常见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共价键的形成及主要类型;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23 0.65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铝热反应;Fe2+的还原性
24 0.65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25 0.65 二氧化硫与其他强氧化剂的反应;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一、氧化还原反应
1.下列化学实例与方程式不匹配的是
选项 实例 方程式
A 纯碱熔样致石英()坩埚损坏
B 早期用铬酸酐()检测酒驾
C 用熟石灰净化酸性高氟废水
D 用氮化镁()干燥液氨
A.A B.B C.C D.D
2.下列化合物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①CO ② ③ ④
A.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①②③④ B.与水作用后溶液呈酸性:②③
C.与水反应释放:④ D.常态下呈现颜色:①②③④
3.钒催化剂对氧化苯制备苯酚的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其中步骤③为放热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反应为
B.步骤③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关系为
C.在催化循环中起氧化作用
D.步骤③生成的物质Z是
4.一种化合物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一种同位素的中子数为0,X和Z同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 B.第一电离能:
C.电负性: D.单质氧化性:
5.是一种合成聚酯的催化剂,可用“硝酸钠法”制备,反应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B.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C.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D.反应中消耗,转移
6.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物资紧缺,军民自力更生,就地取材,采用下列方法生产化工产品,其中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是
A.用石磨代替打浆机碾碎硝化棉 B.用陶缸作反应器以硫黄为原料生产硫酸
C.通过蒸馏法以自酿的白酒为原料生产工业酒精 D.通过水解法以植物油和熟石灰为原料生产甘油
7.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A.用盐酸除去铁锈:
B.用溶液除去乙炔中的
C.用乙醇处理废弃的
D.将通入水中制备硝酸:
8.下列反应中,体现还原性的是
A.加热分解有生成
B.和的混合溶液加热有生成
C.固体在溶液中溶解
D.溶液中滴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9.我国科研人员在研究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的月壤时,发现月壤钛铁矿()存在亚纳米孔道,吸附并储存了大量来自太阳风的氢原子。加热月壤钛铁矿可生成单质铁和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冷却为液态水储存起来以供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月壤钛铁矿中存在活泼氢
B.将地球上开采的钛铁矿直接加热也一定生成单质铁和水蒸气
C.月壤钛铁矿加热生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将获得的水蒸气冷却为液态水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10.下列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煤制水煤气:
B.供氧:
C.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
D.铅酸蓄电池放电:
11.与通过电催化反应生成,可能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图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Ⅱ和过程Ⅲ都有极性共价键形成
B.过程Ⅱ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C.电催化与生成的反应方程式:
D.常温常压、无催化剂条件下,与反应可生产
12.某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常温常压下G、J均为无色气体,J具有漂白性。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K均能与溶液反应 B.H、N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
C.M和N溶液中的离子种类相同 D.与足量的J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13.处理某酸浸液(主要含)的部分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铜”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碱浸”过程中NaOH固体加入量越多,沉淀越完全
C.“氧化”过程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
D.“沉锂”过程利用了的溶解度比小的性质
14.用肼的水溶液处理核冷却系统内壁上的铁氧化物时,通常加入少量,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还原反应的产物 B.还原性:
C.处理后溶液的增大 D.图示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是
15.下列在化学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成果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侯德榜发明了以,和为原料的联合制碱法
B.戴维电解盐酸得到和,从而提出了酸的含氢学说
C.拉瓦锡基于金属和的反应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
D.哈伯发明了以和为原料合成氨的方法
16.下列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与浓盐酸反应:
B.与反应:
C.将少量灼热的加入中:
D.将通入酸性溶液:
17.关于溴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被氧化为
B.与水溶液反应的还原产物为
C.,说明氧化性:
D.与足量溶液反应生成和,转移电子
1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溶液处理水垢中的
B.明矾用于净水:
C.抗酸药中的可治疗胃酸过多:
D.用酸化的KI淀粉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
19.多卤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分解反应及平衡常数值如下:
离子 分解反应 平衡常数值
K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上述分解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共价键极性:
D.可分解为和
20.用探究性质,实验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反应有:
①
②
③
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的配位能力: B.无色
C.氧化性: D.探究过程未发生反应②
21.从废线路板(主要成分为铜,含少量铅锡合金、铝、锌和铁)中提取铜的流程如下:
已知“滤液2”主要含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粉碎”将铅锡合金转变为铅和锡单质
B.“酸溶”时产生和离子
C.“碱溶”时存在反应:
D.“电解精炼”时,粗铜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22.过氧化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可由过氧化氢()和脲加合而成,代表性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过氧化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B.氧的化合价均为-2价
C.杀菌能力源于其氧化性 D.所有共价键均为极性键
23.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 结论
A 铝和氧化铁反应需要引燃 该反应
B KI溶液加热浓缩后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氧化性:
C 久置的NaOH溶液试剂瓶口出现白色固体 NaOH结晶析出
D 久置的溶液中出现红褐色沉淀
A.A B.B C.C D.D
24.可采用催化氧化法将工业副产物制成,实现氯资源的再利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图所示为该法的一种催化机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为反应物,W为生成物
B.反应制得,须投入
C.升高反应温度,被氧化制的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D.图中转化涉及的反应中有两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25.不同含硫物质间可相互转化。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反应①:
B.反应②:
C.反应③:
D.反应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备战2026高考氧化还原反应高考真题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A C B B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D C A D D A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B B C
1.B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本质及特征、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沉淀转化
【详解】A.熔融下的纯碱会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导致坩埚腐蚀,方程式正确,A正确;
B.+6价Cr有一定的氧化性,可将乙醇氧化为乙醛,继续氧化会生成乙酸,但无法生成,B错误;
C.熟石灰的碱性与HF的酸性决定了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难溶物氟化钙,方程式物质、配平均正确,C正确;
D.氮化镁可水解为氢氧化镁和氨气,两物质与液氨不反应却能消耗水,故氮化镁干燥液氨的方程式的物质正确、配平正确,D正确;
故选B。
2.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二氧化氮的化学反应、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详解】A.CO中C为+2价,SO2中S为+4价,NO2中N为+4价,Na2O2中O为-1价,均处于中间价态,均可被氧化或还原,故①②③④均可作氧化剂或还原剂,A正确;
B.SO2与水生成H2SO3(酸性),NO2与水生成HNO3(酸性),溶液均呈酸性,B正确;
C.Na2O2与水反应生成O2(2Na2O2+ 2H2O = 4NaOH + O2↑),C正确;
D.CO(无色)、SO2(无色)常态下无颜色,而NO2(红棕色)、Na2O2(淡黄色)有颜色,D错误;
故选D。
3.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结合反应机理图可知和反应生成、、,步骤①反应为,和苯生成,和、反应生成、和水,据此解答。
【详解】A.结合反应机理图可知和反应生成、、,步骤①反应为,故A正确;
B.步骤③为放热反应,,即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故B正确;
C.在催化循环中V的化合价由+5降低到+3,所以起氧化作用,故C正确;
D.根据分析,步骤③生成的物质Z是,故D错误;
答案选D。
4.A
【知识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电离能的概念及变化规律、元素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分析】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一种同位素的中子数为0,则W为H;X和Z同族,X、Z的共价键数目为2、6,则X为O,Z为S;Y的原子序数位于X、Z之间,且只有一个共价键,则Y为F,据此回答问题;
【详解】A.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因此原子半径:,故A错误;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因此第一电离能:,故B正确;
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故,推出电负性:,故C正确;
D.X、Y、Z的单质分别为O2、F2、S,因此单质氧化性:,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5.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详解】A.NaSbO3中Na为+1,O为-2,根据电荷守恒,Sb的化合价为+5,A正确;
B.的中心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采用杂化,无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B正确;
C.反应中氧化剂为NaNO3中的N(4mol)和O2(3mol),总物质的量7mol;还原剂为Sb(4mol)。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7:4,而非4:7,C错误;
D.O2、NaNO3同时做氧化剂,3mol O2参与反应,有4molSb做还原剂,整个反应总电子转移为20mol(Sb的氧化,化合价:0→+5),D正确;
故选C。
6.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本质及特征、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油脂的水解、蒸馏与分馏
【详解】A.研磨硝化棉是物理粉碎过程,无化合价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硫磺(S)转化为硫酸(H2SO4)时,硫的化合价从0升至+6,发生氧化反应,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蒸馏法分离酒精是物理过程,无新物质生成,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植物油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盐,属于水解反应,无化合价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选B。
7.B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详解】A.铁锈的成分为Fe2O3·xH2O ,能溶于盐酸生成FeCl3和水,离子方程式为:Fe2O3·xH2O+6H+=2Fe3++(3+x)H2O,A正确;
B.H2S为弱酸,离子方程式不能拆成离子,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B错误;
C. 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正确,C正确;
D.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化学方程式正确,D正确;
答案选B。
8.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详解】A.NH4HCO3分解生成NH3,氮的氧化态保持-3,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中的N(-3价)与中的N(+3价)反应生成N2(0价),被氧化,体现还原性,B符合题意;
C.水溶液中,铵根离子可以直接结合氢氧化镁弱电离的氢氧根离子,使沉淀溶解平衡向正向移动,则该氢氧化镁溶解过程,无化合价变化,没有体现其还原性,C不符合题意;
D.(NH4)2SO4与BaCl2的沉淀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未参与氧化还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本质及特征、铁与水蒸气的反应、铁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详解】A.月壤钛铁矿中的氢来自太阳风,以原子态吸附,属于活泼氢,A正确;
B.地球上的钛铁矿若未吸附足够氢原子,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加热可能无法生成水蒸气,因此“一定生成”的说法错误,B错误;
C.生成水时H被氧化(0→+1),Fe被还原(如+3→0),存在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水蒸气液化是物理变化,但会释放热量,D正确;
故选B。
10.C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详解】A.煤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方程式正确,A正确;
B.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书写正确,B正确;
C.FeCl3与Cu反应时,Fe3+被还原为Fe2+而非单质Fe,正确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C错误;
D.铅酸蓄电池放电时,Pb和PbO2与硫酸反应生成PbSO4和H2O,方程式正确,D正确;
故选C。
11.A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共价键的形成及主要类型
【详解】A.过程Ⅱ为:和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和的反应,生成了N—H等极性共价键;过程Ⅲ为与生成的反应,生成了C—N极性共价键,A正确;
B.过程Ⅱ是得电子的还原反应,N元素的化合价由降为,C元素的化合价由降为,B错误;
C.所给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根据反应机理图可知,过程Ⅱ需要外界提供电子,则正确的反应方程式为,C错误;
D.常温常压、无催化剂条件下,与反应生成或,D错误;
故选A。
12.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含硫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盐类水解原理
【分析】
根据转化关系:,常温常压下G、J均为无色气体,J具有漂白性,J为SO2,K为SO3,G为H2S,H为S,M为NaHSO3,N为Na2SO3,L为Na2SO4。
【详解】A.H2S和SO3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A正确;
B.S和Na2SO3中S的化合价处于S的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正确;
C.M为NaHSO3,N为Na2SO3,二者的溶液中离子种类相同,C正确;
D.1mol H2S和足量的SO2反应生成S单质和水,2H2S+SO2=3S↓+2H2O,1mol H2S参加反应,转移2mol电子,转移2NA个电子,D错误;
答案选D。
13.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分离、提纯综合应用、常见无机物的制备
【分析】酸浸液(主要含)加入铁粉“沉铜”,置换出Cu单质,溶液加入NaOH碱浸,过滤得到Al(OH)3沉淀,滤液加入H2O2,把Fe2+氧化为Fe(OH)3沉淀,在经过多步操作,最后加入Na2CO3,得到Li2CO3沉淀。
【详解】A.“沉铜”过程中铁置换出铜单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错误;
B.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NaOH过量,则Al(OH)3会溶解,B错误;
C.“氧化”过程中将Fe2+氧化为Fe3+,铁元素化合价升高,C错误;
D.加入Na2CO3得到Li2CO3沉淀,利用了的溶解度比小的性质,D正确;
答案选D。
14.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分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和反应生成的是和反应的催化剂,是中间产物,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是还原剂,是氧化剂,是还原产物。
【详解】A.该反应中,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因此,是氧化反应的产物,A不正确;
B.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因此,还原性的强弱关系为,B不正确;
C.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消耗,处理后溶液的增大,C正确;
D.根据循环图可知,图示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是,D不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5.A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本质及特征、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详解】A.联合制碱法的反应中,化学方程式为:和,各元素(Na、Cl、N、C、H、O)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题意;
B.电解盐酸生成和,H和Cl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H从+1→0,Cl从-1→0),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金属与反应生成氧化物,金属被氧化(化合价升高),O被还原(化合价降低),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合成氨反应中的N化合价从0→-3,的H从0→+1,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D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硫与其他强氧化剂的反应、乙醇催化氧化
【详解】A.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水,所给离子方程式正确,A正确;
B.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所给离子方程式正确,B正确;
C.乙醇的催化氧化生成乙醛,该反应氧化铜被还原生成铜,所给方程式正确,C正确;
D.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D。
17.D
【知识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电子转移计算
【详解】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氧化为,A项正确;
B.与水溶液反应,生成和,还原产物为,B项正确;
C.根据反应可知,氧化剂为,氧化产物为,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故氧化性:,C项正确;
D.与足量溶液反应生成和,反应方程式为:,3mol参与反应,电子转移5mol,D项错误;
答案选D。
18.A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明矾的净水作用及原理、沉淀转化
【详解】A.用溶液处理水垢中的CaSO4,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碳酸钙,,A项正确;
B.水解方程式不对,明矾是硫酸铝钾晶体,溶于水,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于净水:,不写沉淀符号,B项错误;
C.物质拆分不对,抗酸药中的可治疗胃酸过多,属于难溶性碱,离子方程式:,C项错误;
D.未配平方程式,用酸化的KI淀粉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D项错误;
故答案选A。
19.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本质及特征、氟、溴、碘及其化合物、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元素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详解】A.已知电负性,因此氯在化合物中更容易吸引电子,导致比更容易断裂,所以电离程度>,,A正确;
B.每个碘离子可以与一个碘分子结合,形成,这个过程中,离子能够离解成碘和碘离子,形成平衡反应:,所以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此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碘元素是价,氯元素是价,和中,碘元素是价,溴元素是价;三个变化过程中,各元素化合价都没有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氯的电负性大于溴的电负性,形成共价键的两元素之间的电负性的差值越大,则键的极性越强,因此共价键极性的大小关系为,C正确;
D.已知电负性,因此氯在化合物中更容易吸引电子,导致容易断裂产生为和,D正确;
故答案选B。
20.A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简单配合物的成键
【分析】加入过量氨水生成无色溶液,过程中发生反应,其中为无色,无色溶液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蓝色溶液,发生反应,其中为蓝色,加入铜粉发生反应,放置在空气中又发生反应,溶液又变为蓝色,据此解答。
【详解】A.中由N原子提供孤对电子用于形成配位键,中由O原子提供孤对电子用于形成配位键,电负性O>N,则O给电子能力弱,则与的配位能力:,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无色,故B正确;
C.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由方程式可知,氧化性:,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探究整个过程未发生反应②,故D正确;
故选A。
21.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铜、电解池电极反应式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废线路板先机械粉碎,可以增加其反应的接触面积,加入稀盐酸后铝、锌、铁溶解,进入滤液,通入氧气和加氢氧化钠,可以溶解锡和铅,最后电解精炼得到铜。
【详解】A.机械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A错误;
B.酸溶的过程中Al、Zn、Fe转化为对应的和离子,B错误;
C.“碱溶”时根据产物中,存在反应:,故C正确;
D.电解精炼时粗铜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逐步溶解,故D错误;
故选C。
22.C
【知识点】常见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共价键的形成及主要类型、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详解】A.由题干物质结构式可知,过氧化氢为非平面分子,故不可能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A错误;
B.由题干物质结构式可知,分子中存在过氧键,其中O的化合价为-1价,其余氧的化合价为-2价,B错误;
C.由题干物质结构式可知,分子中存在过氧键,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质,则杀菌能力源于其氧化性,C正确;
D.由题干物质结构式可知,分子中存在过氧键,过氧键为非极性键,其余共价键均为极性键,D错误;
故答案为:C。
23.B
【知识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铝热反应、Fe2+的还原性
【详解】A.铝热反应大量放热,反应需要引燃和反应放热还是吸热无关,A错误;
B.KI溶液加热浓缩过程中,I-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I2,加入淀粉溶液后变蓝,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规律,氧化性:O2>I2,B正确;
C.氢氧化钠会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故久置的NaOH溶液试剂瓶口出现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钠,C错误;
D.亚铁离子和Fe(OH)2都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故久置的FeCl2溶液中出现红褐色Fe(OH)3沉淀和Ksp大小无关,D错误;
本题选B。
24.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分析】由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涉及的主要物质有HCl、O2、CuO、Cl2、H2O;CuO与Y反应生成Cu(OH)Cl,则Y为HCl;Cu(OH)Cl分解生成W和Cu2OCl2,则W为H2O;CuCl2分解为X和CuCl,则X为Cl2;CuCl和Z反应生成Cu2OCl2,则Z为O2;综上所述,X、Y、Z、W依次是、、、。
【详解】A.由分析可知,Y为反应物,W为生成物,A正确;
B.在反应中作催化剂,会不断循环,适量即可,B错误;
C.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其他条件一定,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C正确;
D.图中涉及的两个氧化还原反应是和,D正确;
故选B。
25.C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二氧化硫与其他强氧化剂的反应、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详解】A.反应①中CH3COOH为弱酸,离子方程式中应保留化学式,正确离子方程式为S2 +CH3COOH=HS +CH3COO ,A错误;
B.反应②中Al3+与HS 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3沉淀和H2S气体,正确离子方程式为Al3++3HS +3H2O=Al(OH)3↓+3H2S↑,B错误;
C.反应③中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S、SO2和H2O,离子方程式符合守恒原则,C正确;
D.反应④中SO2与酸性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元素从+4价升至+6价,Mn元素从+7价降至+2价,得失电子守恒时SO2与系数比应为5:2,正确离子方程式为5SO2+2+2H2O=5+2Mn2++4H+,D错误;
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