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化学计量 备战2026高考真题题集(全国通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5 化学计量 备战2026高考真题题集(全国通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25 08:2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6高考 化学计量高考真题集
试卷难度
难度 题数
容易 1
较易 8
适中 12
较难 4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一、单选题
1 0.4 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运用;红外光谱;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2 0.4 物质结构基础与NA相关推算;电子转移计算
3 0.85 氧化还原反应与NA相关推算;物质结构基础与NA相关推算;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化学键杂化类型
4 0.65 氧化还原反应与NA相关推算;物质结构基础与NA相关推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5 0.85 22.4L/mol适用条件;物质结构基础与NA相关推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6 0.65 22.4L/mol适用条件;物质结构基础与NA相关推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7 0.65 物质结构基础与NA相关推算
8 0.85 配制实验的步骤及操作;配制实验的仪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综合考查
9 0.4 物质结构基础与NA相关推算;价层电子对数的确定;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化学键杂化类型;物质结构中化学键数目的计算
10 0.85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求算;物质结构基础与NA相关推算;甲烷的取代反应
11 0.85 氧化还原反应与NA相关推算;物质结构基础与NA相关推算;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化学键杂化类型;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12 0.94 物质结构基础与NA相关推算
13 0.65 气体物质与NA相关的推算;盐类水解规律理解及应用;乙炔分子的组成;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14 0.65 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运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守恒规律的计算
15 0.65 气体物质与NA相关的推算;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
16 0.65 物质结构基础与NA相关推算;盐类水解规律理解及应用;电子转移计算
17 0.65 氧化还原反应与NA相关推算;物质结构基础与NA相关推算;盐类水解原理
18 0.85 氧化还原反应与NA相关推算;物质结构基础与NA相关推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19 0.65 氧化还原反应与NA相关推算;物质结构基础与NA相关推算;物质结构中化学键数目的计算
20 0.4 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运用;气体物质与NA相关的推算;氧化还原反应与NA相关推算;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
21 0.85 根据n=m/M的相关计算;物质结构基础与NA相关推算;pH定义式及计算
22 0.85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相关仪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配制实验的步骤及操作;蒸发与结晶
23 0.65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相关仪器;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选择;浓度对盐类水解的影响;配制实验的步骤及操作
24 0.65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基本操作及步骤;配制实验的步骤及操作
25 0.65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相关仪器;实验室制取乙炔的装置、操作;配制实验的步骤及操作;海带中碘的提取及检验
一、物质的量
1.(2025·海南·高考真题)有机硒化合物的研究意义重大。调控有机物Ⅰ与Se的用量比,可分别得到Ⅱ、Ⅲ、Ⅳ(Ph-代表苯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中所有磷原子共平面
B.Ⅱ和Ⅲ均为极性分子
C.等量的Ⅰ分别完全转化为Ⅱ和Ⅲ消耗S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D.产物Ⅳ的红外光谱中存在键的吸收峰,说明产物不纯
2.(2025·广西·高考真题)虫蚁叮咬时所分泌的蚁酸,会引起肿痛。医用双氧水既可消毒,又可将蚁酸氧化,氧化原理为。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非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
B.的溶液中,的数目为
C.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D.反应,标准状况下生成
3.(2025·福建·高考真题)分子有超长碳碳—键(C1-C2键长180.6 pm),被氧化过程如图。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的杂化碳原子数为
B.的未成对电子数为
C.的杂化碳原子数为
D.完全氧化为,生成的阴离子数为
4.(2025·湖南·高考真题)加热时,浓硫酸与木炭发生反应:(浓)。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质子数为
B.常温常压下,含σ键数目为
C.的稀硫酸中含数目为
D.与充分反应得到的分子数为
5.(2025·广东·高考真题)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中子数,比的多
B.与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的数目为
C.在的溶液中,的数目为
D.标准状况下的与足量反应,形成的共价键数目为
6.(2025·云南·高考真题)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原子的数目为
B.所含中子的数目为
C.粉和足量S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D.盐酸与足量反应,生成的数目为
7.(2025·河北·高考真题)设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晶体内氢键的数目为
B.的NaF溶液中阳离子总数为
C.28g环己烷和戊烯的混合物中碳原子的数目为
D.铅酸蓄电池负极增重96g,理论上转移电子数为
8.(2025·山东·高考真题)称取固体配制浓度约为的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是
A.烧杯 B.容量瓶
C.量筒 D.细口试剂瓶(具橡胶塞)
9.(2024·福建·高考真题)我国科学家预测了稳定的氮单质分子(结构如图)。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的键电子数为
B.的(价层)孤电子对数为
C.的杂化N原子数为
D.完全分解,产生的分子数为
10.(2024·海南·高考真题)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重水()所含的电子数目为
B.溶液中的数目为
C.过量C与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
D.与足量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Cl分子的数目为
11.(2024·江西·高考真题)我国学者把游离态氮固定在碳上(示踪反应如下),制得的[N=C=N]2﹣离子可用于合成核酸的结构单元。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5N2+C(石墨)+2LiHLi2[15NC15N]+H2
A.22.4L15N2含有的中子数为16NA B.12gC(石墨)中sp2杂化轨道含有的电子数为6NA
C.1mol[N=C=N]2﹣中含有的π键数为4NA D.生成1mol H2时,总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12.(2024·贵州·高考真题)二氧化氯可用于自来水消毒。实验室用草酸和制取的反应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B.每生成,转移电子数为
C.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D.标准状况下,中含键数目为
13.(2024·广东·高考真题)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含有键的数目为
B.溶液中含的数目为
C.和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为
D.与反应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
14.(2024·北京·高考真题)不同条件下,当KMnO4与KI按照反应①②的化学计量比恰好反应,结果如下。
反应序号 起始酸碱性 KI KMnO4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mol
① 酸性 0.001 n Mn2+ I2
② 中性 0.001 10n MnO2
已知:的氧化性随酸性减弱而减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
B.对比反应①和②,
C.对比反应①和②,的还原性随酸性减弱而减弱
D.随反应进行,体系变化:①增大,②不变
15.(2024·浙江·高考真题)利用可将废水中的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后排放。反应原理为:(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表示
B.可用替换
C.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D.若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6.(2024·河北·高考真题)超氧化钾可用作潜水或宇航装置的吸收剂和供氧剂,反应为,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键的数目为
B.晶体中离子的数目为
C.溶液中的数目为
D.该反应中每转移电子生成的数目为
17.(2024·吉林·高考真题)硫及其化合物部分转化关系如图。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中原子总数为
B.溶液中,数目为
C.反应①每消耗,生成物中硫原子数目为
D.反应②每生成还原产物,转移电子数目为
18.(2023·河北·高考真题)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溶液中含个
B.反应生成,转移个电子
C.号元素的原子一定含有个质子、个中子
D.组成为的烃一定含有个双键
19.(2023·福建·高考真题)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使用的绿色推进剂硝酸羟胺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完全分解为和。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的质子数为
B.固态硝酸羟胺含有的离子数为
C.硝酸羟胺含有的键数为
D.硝酸羟胺分解产生(已折算为标况)的同时,生成分子数为
20.(2023·重庆·高考真题)已知反应:,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若消耗(标准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转移的电子数为 B.生成的质量为
C.生成的氧化产物分子数为 D.生成的含有孤电子对数为
21.(2022·辽宁·高考真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Cl气体中H+数目为NA
B.28gC2H4分子中含有的键数目为4NA
C.1.8g18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A
D.pH=12的Na2CO3溶液中数目为0.01NA
二、水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
22.(2025·广西·高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B C D
蒸发溶液 量取溶液 加热固体 转移溶液
A.A B.B C.C D.D
23.(2025·浙江·高考真题)中常含。为配制不含的溶液,并用苯甲酸标定其浓度,实验方案如下:
步骤I——除杂:称取配制成饱和溶液,静置,析出;
步骤Ⅱ——配制:量取一定体积的上层清液,稀释配制成溶液;
步骤Ⅲ——标定:准确称量苯甲酸固体,加水溶解,加指示剂,用步骤Ⅱ所配制的溶液滴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I中析出的主要原因是:很大,抑制水解
B.步骤Ⅱ中可用量筒量取上层清液
C.步骤Ⅲ中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D.步骤中所需的蒸馏水都须煮沸后使用,目的是除去溶解的氧气
24.(2025·江苏·高考真题)用草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配制草酸溶液 B.润洗滴定管 C.滴定 D.读数
A.A B.B C.C D.D
25.(2024·甘肃·高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装置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灼烧海带制海带灰 准确量取稀盐酸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使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备
A.A B.B C.C D.D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6高考化学计量高考真题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A D B B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A B C A D B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B D A
1.D
【详解】A.Ⅰ中P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孤电子对数为1,采用sp3杂化,每个P原子与其相连2个P原子、1个C原子构成三角锥形,故Ⅰ中所有磷原子不共平面,A错误;
B.Ⅱ分子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Ⅲ分子结构对称,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B错误;
C.Ⅰ转化为Ⅱ的化学方程式为3+15Se→5,Ⅰ转化为Ⅲ的化学方程式为2+20Se→,则等量的Ⅰ分别完全转化为Ⅱ和Ⅲ消耗S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0=1:2,C错误;
D.产物Ⅳ的红外光谱中存在键的吸收峰,说明产物Ⅳ中混有Ⅱ、Ⅲ等杂质,即产物不纯,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A.H2O2分子中含有一个O-O非极性共价键,0.1mol H2O2含非极性键数目为0.1NA,A正确;
B.pH=1的HCOOH溶液中,H+浓度为0.1mol/L,但未提供溶液体积,无法确定H+数目,B错误;
C.H2O2作为氧化剂被还原,1mol H2O2分子转移2mol电子,0.1mol H2O2转移0.2NA电子,C错误;
D.反应生成的H2O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体积,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A.Z的分子结构中,只有C1和C2两个碳原子是sp3杂化,则的杂化碳原子数为,A正确;
B.中C1和C2两个碳原子之间的键电子对失去一个电子,剩余一个单电子,其他的共价键均未被破坏,即1个的未成对电子数为1,则的未成对电子数为,B正确;
C.结构中,所有碳原子(包括C1和C2)均采取sp2杂化,故的杂化碳原子数为,C错误;
D.该反应式可表示为:,即1个完全氧化为,生成的阴离子数为2,则完全氧化为,生成的阴离子数为,D正确;
故选C。
4.A
【详解】A.12g的12C的物质的量为1mol,每个12C原子含有6个质子,因此总质子数为6NA,A正确;
B.常温常压下,6.72L CO2的物质的量小于0.3mol,每个CO2分子含2个σ键,总σ键数小于0.6NA,B错误;
C.pH=1的稀硫酸中,浓度为0.1mol/L,1L溶液中数目为0.1NA,而非0.2NA,C错误;
D.SO2与O2生成SO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无法完全转化,实际生成的SO3分子数小于NA,D错误;
故选A。
5.D
【详解】A.的中子数为10,的中子数为8,每个O2分子含2个O原子,1mol比1mol多4NA个中子,A错误;
B.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1mol Fe生成mol H2,数目为NA,B错误;
C.在水中会水解,溶液中的数目小于0.1NA,C错误;
D.1mol Cl2与H2反应生成2mol HCl,形成2mol H-Cl键,共价键数目为2NA,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A.未指明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22.4L CH4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为1mol,因此原子数目无法确定为5NA,A错误;
B.18O的中子数为18-8=10,1mol18O含10mol中子,数目为10NA,B正确;
C.28g Fe(0.5mol)与S反应生成FeS,Fe的氧化态为+2,转移电子数为0.5×2=1mol=1NA,而非1.5NA,C错误;
D.浓盐酸与MnO2反应时,随反应进行浓度降低,反应停止,实际生成Cl2的物质的量小于理论值0.3mol,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A.每个水分子在冰中形成4个氢键,但每个氢键被两个分子共享,故每个分子贡献2个氢键。,氢键数目为,A正确;
B.溶液中阳离子包括。,根据电荷守恒:,钠离子不会水解,并且水电离出少量氢离子,则有,所以阳离子总数大于,B错误;
C.环己烷和戊烯的最简式均为,混合物含单元,对应碳原子,碳原子数目为,C正确;
D.铅酸蓄电池负极反应为。增重对应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D正确;
故选B。
8.B
【详解】A.溶解1.6g NaOH需要在烧杯中进行,故A需要;
B.1.6gNaOH的物质的量为,,本实验要求精度不高,1.6g氢氧化钠溶解在400mL蒸馏水中即可配制浓度约为的溶液,不需要容量瓶,故选B;
C.据B项分析可知,配制时需量筒量取400mL蒸馏水,故不选C;
D.NaOH溶液配制好后需要转移到试剂瓶中储存,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不能选择玻璃塞,所以需要细口试剂瓶(具橡胶塞),故不选D;
故选B。
9.B
【详解】A.1个分子中有8个键,每个键含有2个电子,共16个电子,的键电子数为,A正确;
B.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可知1个分子1~6处的6个N原子采取sp2杂化,7、8两处N原子采取sp杂化,其中8、1、3、4、5、6六处N原子各有一对孤电子对即1个分子有6对孤电子对,的(价层)孤电子对数为,B错误;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可知,1个分子有6个N原子采取sp2杂化,的杂化N原子数为,C正确;
D.为,含有8molN,根据氮原子守恒,完全分解产生4mol ,产生的N2分子数为4NA,D正确;
故答案为:B。
10.A
【详解】A.超重水(为)所含的电子为0.1mol×10=1mol,电子数目为,A正确;
B.次氯酸根离子为弱酸根离子,水溶液中部分水解生成次氯酸和氢氧根离子,故溶液中的数目小于,B错误;
C.过量C与充分生成硅单质和CO,硅化合价由+4变为0,则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4,C错误;
D.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为连锁反应,同时得到四种氯代产物和HCl,结合氯守恒,与足量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Cl分子的数目为,D错误;
故选A。
11.D
【详解】A.22.4L15N2的温度压强不知,不能计算物质的量,故A错误;
B.12gC(石墨)物质的量n1mol,C原子的杂化轨道上3个电子,有一个电子未参与杂化,sp2杂化轨道含有的电子数为3NA,故B错误;
C.双键中一个σ键,一个π键,则1mol[N=C=N]2﹣中含有的π键数为2NA,故C错误;
D.该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0价降低到﹣3价,碳元素化合价0价升高到+4价,氢元素化合价﹣1价升高到0价,电子转移总数6e﹣,生成1mol H2时,总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NA,故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A.分子中H原子无中子,原子的中子数为10,则中含有的中子数为,故A错误;
B.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每生成2mol转移电子数为2mol,则每生成,即1mol转移电子数为,故B错误;
C.未给出草酸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键和2个π键,则标准状况下,即1mol中含键数目为,故D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A.26gC2H2的物质的量为1mol,一个C2H2分子中含有3个键,故26gC2H2中含有键的数目为3NA,A正确;
B.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1L1mol L-1NH4NO3溶液中含的数目小于NA,B错误;
C.CO和H2均由分子构成,1molCO和H2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C错误;
D.Na与H2O反应生成11.2LH2,由于未给出气体所处的状态,无法求出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也无法得出转移电子数目,D错误;
故选A。
14.B
【详解】A.反应①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至+2价,I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至0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10I-+2+16H+=2Mn2++5I2+8H2O,故n(Mn2+)∶n(I2)=2∶5,A项错误;
B.根据反应①可得关系式10I-~2,可以求得n=0.0002,则反应②的n(I-)∶n()=0.001∶(10×0.0002)=1∶2,反应②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至+4价,反应②对应的关系式为I-~2~MnO2~~6e-,中I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根据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知x=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是:I-+2+H2O=2MnO2↓++2OH-,B项正确;
C.已知的氧化性随酸性减弱而减弱,对比反应①和②的产物,I-的还原性随酸性减弱而增强,C项错误;
D.根据反应①和②的离子方程式知,反应①消耗H+、产生水、pH增大,反应②产生OH-、消耗水、pH增大,D项错误;
答案选B。
15.C
【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利用可将废水中的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X后排放,则X表示,仍然是大气污染物,A不正确;
B.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是该反应的还原剂,有强氧化性,通常不能用作还原剂,故不可用替换,B不正确;
C.该反应中,还原剂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升高了6个价位,氧化剂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0价,降低了5个价位,由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C正确;
D.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升高了6个价位,若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即生成0.5mol,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6=,D不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6.A
【详解】A.(即)中键的数目为,A正确;
B.由和构成,晶体中离子的数目为,B错误;
C.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故溶液中的数目小于,C错误;
D.该反应中部分氧元素化合价由价升至0价,部分氧元素化合价由价降至价,则每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每转移电子生成的数目为,D错误;
故选A。
17.D
【详解】A.标况下SO2为气体,11.2L SO2为0.5mol,其含有1.5mol原子,原子数为1.5NA,A错误;
B.SO为弱酸阴离子,其在水中易发生水解,因此,100mL 0.1mol L-1 Na2SO3溶液中SO数目小于0.01NA,B错误;
C.反应①的方程式为SO2+2H2S=3S+2H2O,反应中每生成3mol S消耗2mol H2S,3.4g H2S为0.1mol,故可以生成0.15mol S,生成的原子数目为0.15NA,C错误;
D.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3S+6OH-=SO+2S2-+3H2O,反应的还原产物为S2-,每生成2mol S2-共转移4mol电子,因此,每生成1mol S2-,转移2mol电子,数目为2NA,D正确;
故答案选D。
18.B
【详解】A.即,故的溶液中含的数目为,A错误;
B.中H的化合价由-1和+1归中到0价,转移1个电子,故生成,转移个电子,B正确;
C.6号元素为碳元素,碳定含有的质子数为6,但中子数却不一定为6,故号元素的原子一定含有个质子、中子数不一定为,C错误;
D.通式的有机物可能是单烯烃,也可能是环烷烃,为环烷烃时不含双键,D错误;
故选B。
19.C
【详解】A.含有的质子数为,A错误;
B.固态硝酸羟胺含有的离子数为,B错误;
C.硝酸羟胺含有的键数为,C正确;
D.根据题意硝酸羟胺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计量系数关系可知硝酸羟胺分解产生标况下,同时生成分子数为,D错误;
故选C。
20.C
【详解】A.反应中F的化合价由0价转化为-1价,O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2价,转移电子数为4e-,若消耗(标准状况)即=2mol,故转移的电子数为,A正确;
B.根据反应,每消耗2molF2生成的质量为2mol=,B正确;
C.根据反应可知反应生成的氧化产物为OF2,每消耗2molF2生成的氧化产物OF2分子数为,C错误;
D.根据反应可知,每消耗2molF2生成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又知1个H2O中含有2对孤电子对,即生成的含有孤电子对数为,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
21.C
【详解】A.标准状况下,22.4LHCl的物质的量为1mol,HCl是共价化合物,没有H+,故A错误;
B.1个C2H4中含有5个σ键,28gC2H4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mol-1=5NA,故B错误;
C.18O中子数为18-8=10,1.8g18O的物质的量为,含有的中子数为NA,故C正确;
D.未知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其离子数目,故D错误;
故选:C。
22.A
【详解】A.蒸发NaCl溶液时,应使用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规范操作,A正确;
B.量取25.00mL NaOH溶液需精确到0.01mL,应使用碱式滴定管(因NaOH腐蚀玻璃活塞),图中为酸式滴定,B错误;
C.加热NaHCO3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若试管口向上则操作错误,C错误;
D.转移Na2CO3溶液至容量瓶时,需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倾倒未引流则操作错误,D错误;
故选A。
23.B
【详解】A.在浓NaOH溶液中析出的主要原因是Na+的同离子效应,导致其溶解度显著降低,高浓度OH 抑制水解是次要原因,A错误;
B.步骤Ⅱ中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可以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上层清液,稀释配制成溶液,B正确;
C.苯甲酸属于弱酸,用苯甲酸标定溶液的浓度,滴定终点溶液呈碱性,应该选择酚酞作指示剂,C错误;
D.步骤中所需的蒸馏水都须煮沸后使用是为了除去水中溶解的CO2,避免CO2和NaOH反应产生杂质,氧气对配制苯甲酸溶液和NaOH溶液没有影响,D错误;
故选B。
24.D
【详解】A.转移或移液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A错误;
B.润洗滴定管时应取少量标准液于滴定管中,倾斜着转动滴定管进行润洗,B错误;
C.滴定时,应手持锥形瓶上端轻微地摇动锥形瓶,不能手持锥形瓶底端摇动,C错误;
D.读数时,眼睛平视滴定管凹液面最低点,D正确;
答案选D。
25.A
【详解】A.灼烧海带制海带灰应在坩埚中进行,并用玻璃棒搅拌,给坩埚加热时不需要使用石棉网或陶土网,需在泥三角上加热,A项错误;
B.稀盐酸呈酸性,可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5.00mL稀盐酸,B项正确;
C.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时,需要将在烧杯中溶解得到的NaCl溶液通过玻璃棒引流转移到选定规格的容量瓶中,C项正确;
D.电石的主要成分CaC2与水发生反应CaC2+2H2O→Ca(OH)2+CH≡CH↑制取C2H2,该制气反应属于固体与液体常温制气反应,分液漏斗中盛放饱和食盐水,具支锥形瓶中盛放电石,D项正确;
答案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