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元素推断 备战2026高考真题题集(全国通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8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元素推断 备战2026高考真题题集(全国通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25 08:2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战2026高考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高考真题集
试卷难度
难度 题数
较易 9
适中 9
较难 7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一、单选题
1 0.85 电离能的概念及变化规律;电离能对物质某些性质的影响;电负性概念及变化规律;元素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2 0.85 根据原子结构进行元素种类推断;电子排布式;元素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3 0.85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元素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键能、键长、键角
4 0.85 根据△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计算;共价键的形成及主要类型;晶体类型判断
5 0.85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电负性概念及变化规律;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
6 0.85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应用;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键能、键长、键角
7 0.85 电离能的概念及变化规律;根据晶胞结构确定晶体化学式;晶胞的有关计算
8 0.85 常见离子晶体的结构
9 0.85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根据原子结构进行元素种类推断;根据物质性质进行元素种类推断
10 0.65 元素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混合型晶体和过渡晶体
11 0.65 共价键的形成及主要类型;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12 0.65 键能、键长、键角;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13 0.65 共价键的形成及主要类型;根据晶胞结构确定晶体化学式;晶胞的有关计算
14 0.65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共价键的形成及主要类型
15 0.65 金属晶体结构与性质;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6 0.65 “位构性”关系理解及应用;电离能的概念及变化规律;元素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7 0.65 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晶体类型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18 0.65 根据原子结构进行元素种类推断;元素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9 0.4 根据原子结构进行元素种类推断;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电离能的概念及变化规律;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20 0.4 晶胞的有关计算
21 0.4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根据原子结构进行元素种类推断;根据物质性质进行元素种类推断;“位构性”关系理解及应用
22 0.4 晶胞的有关计算
23 0.4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根据原子结构进行元素种类推断;元素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化学键杂化类型
24 0.4 晶胞的有关计算
25 0.4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电子排布式;电离能的概念及变化规律
一、单选题
1.(2025·重庆·高考真题)根据元素周期律,同时满足条件(ⅰ)和条件(ⅱ)的元素是
(ⅰ)电负性大于同族其他元素;(ⅱ)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的元素
A.Al B.Si C.B D.Be
2.(2025·湖南·高考真题)浓溶液中含有的具有酸性,能溶解金属氧化物。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分别位于不同的前四周期。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3倍,X和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M的价层电子排布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
B.Y形成的两种单质均为非极性分子
C.由X、Y、Z形成的化合物均为强电解质
D.铁管上镶嵌M,铁管不易被腐蚀
3.(2024·天津·高考真题)渤海中北部发现的亿吨级油田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石油组分由C、H、O、S、N等元素构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负性: B.价电子数:
C.原子半径: D.键角:
4.(2024·天津·高考真题)白磷()在高温下可分解为,即。已知中的键能为,中的键能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晶体为分子晶体 B.分子中含有键和键
C.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D.根据键能估算上述反应的
5.(2025·浙江·高考真题)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B.电负性:
C.非金属性: D.热稳定性:
6.(2025·江西·高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键长: B.沸点: C.键能: D.键角:
7.(2025·湖南·高考真题)掺杂的铋酸钡具有超导性。替代部分形成(摩尔质量为),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立方晶胞的参数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中与铋离子最近且距离相等的有6个
B.晶胞中含有的铋离子个数为8
C.第一电离能:
D.晶体的密度为
8.(2025·江西·高考真题)晶格中的O被去除,产生一个氧空位(),相对原点的分数坐标为,则图中的分数坐标分别为
A. B.
C. D.
9.(2025·海南·高考真题)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是地球生命体中质量占比最大的物质;同周期简单阳离子中的半径最小;Z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在空气中易自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离子晶体 B.基态Z原子最高能级半充满
C.热稳定性: D.中只存在共价键
10.(2025·湖北·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物质性质或应用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性质或应用 解释
A 石蜡油的流动性比水的差 石蜡油的分子间作用力比水的小
B 溶于水显碱性 可结合水中的质子
C 可以氧化 中O显正电性
D 石墨作为润滑剂 石墨层间靠范德华力维系
A.A B.B C.C D.D
11.(2025·湖北·高考真题)N和P为同主族相邻元素。下列关于物质性质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的熔点比的低,因为的离子键更强
B.磷单质通常不以形式存在,因为磷磷之间难以形成三键
C.次磷酸比硝酸的酸性弱,因为前者的键极性小
D.P形成而N形成,因为P的价层电子轨道更多且半径更大
12.(2025·重庆·高考真题)三种氮氧化物的结构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氮键的键能: B.熔点:
C.分子的极性: D.的键角:
13.(2025·重庆·高考真题)化合物X的晶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中存在键 B.X属于混合型晶体 C.X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D.X中C原子上有1对孤电子对
14.(2025·湖南·高考真题)环氧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钛掺杂沸石为催化剂,由丙烯()为原料生产环氧丙烷()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中Ⅱ是催化剂
B.过程中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丙烯与双氧水反应生成环氧丙烷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15.(2025·湖南·高考真题)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解释错误的是
性质 解释
A 酸性: 是推电子基团
B 熔点: 的体积大于
C 熔点: 比的金属性弱
D 沸点: 分子间存在氢键
A.A B.B C.C D.D
16.(2025·四川·高考真题)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组成的化合物,其结构如图所示。X的核外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Y、W同族,Z的价电子数等于X与Y的价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B.电负性: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D.Y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17.(2025·四川·高考真题)生产磷肥时,利用纯碱溶液吸收的反应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含有配位键
B.和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C.和晶体分别为分子晶体和共价晶体
D.的模型和空间结构都为平面三角形
18.(2025·福建·高考真题)某电解质阴离子的结构如图。X、Y、Z、Q、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键角: B.电负性:
C.最简单氢化物沸点: D.X、Y、R均可与Z组成标况下为气态的化合物
19.(2025·湖北·高考真题)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X、Y、Z三种元素位于同一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三者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与未成对电子数之和相等,Z是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中Z的原子半径最大 B.三者中Y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C.X的最高化合价为 D.与键角相等
20.(2025·湖北·高考真题)晶胞是长方体,边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O原子
B.晶胞中分子的取向相同
C.1号和2号S原子间的核间距为
D.每个S原子周围与其等距且紧邻的S原子有4个
21.(2025·重庆·高考真题)某化合物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长周期主族元素X、Y和Z组成。X的价层电子数为4,Y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Z+的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为全充满的4p能级。关于这三种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A.X、Y和Z位于同一周期 B.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X
C.单质熔点最高的是Y D.原子半径是最大的是Z
22.(2025·四川·高考真题)的四方晶胞(晶胞参数,省略中的氧,只标出)和的立方晶胞如图所示,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晶胞中1位的分数坐标为
B.晶胞中2位和3位的核间距为
C.晶胞和晶胞中原子数之比是
D.晶体密度小于晶体密度
23.(2025·江西·高考真题)是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质的主要成分。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价层电子数总和为23,原子半径,X、Z不同周期,Z、W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 B.是直线形分子
C.与中Z的杂化轨道类型不同 D.易燃
24.(2025·广西·高考真题)型晶态半导体材料由与碳族元素形成,其立方晶胞结构如图。已知:晶胞参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Z紧邻的有4个
B.晶胞内之间最近的距离为
C.晶胞密度:
D.若晶胞顶点替换为,则
25.(2025·广西·高考真题)单分子磁体能用于量子信息存储。某单分子磁体含四种元素,其中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离子半径最小,基态X原子的s能级电子数是p能级的2倍,Z的某种氧化物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料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 B.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C.电负性: D.基态Z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备战2026高考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高考真题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D A B A D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C B C B B A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B C A
1.D
【详解】A.Al是第ⅢA族元素,同主族中电负性最大的是B,因此Al不满足条件(i),A错误;
B.Si是第ⅣA族元素,同主族中电负性最大的是C,因此Si不满足条件(i),B错误;
C.B是第ⅢA族元素,电负性在同主族中最大,满足条件(i)。B是ⅢA族元素,同周期电离能从左往右逐渐增加,但Be是第ⅡA族元素,2p为全空,比较稳定,电离能大于B,所以B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的Be和C都小,不满足条件(ii),C错误;
D.Be是第ⅡA族元素,电负性在同主族中最大,满足条件(i);Be是第ⅡA族元素,2p为全空,比较稳定,电离能大于B和Li,所以Be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满足条件(ii),D正确;
故选D。
2.D
【分析】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3倍,则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Y为O,X和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则X的最外层电子数应为1,原子序数小于氧元素,则X为H,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Z为Cl,M的价层电子排布是,M是Zn,综上所述:X为H、Y为O、Z为Cl、M是Zn,据此解答;
【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中O为负化合价,因此X(H)的电负性小于Y(O),A错误;
B.Y(O)的单质O2是非极性分子,但O3是极性分子(V形结构导致偶极矩不为零),B错误;
C.X(H)、Y(O)、Z(Cl)形成的化合物如HClO,属于弱电解质,并非全部为强电解质,C错误;
D.M为Zn,比Fe活泼,镶嵌Zn会通过牺牲阳极保护铁管,使其不易被腐蚀,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A.电负性随周期表右移递增,O在C右侧,电负性更大,A错误;
B.主族元素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S(VIA族)价电子数:6,N(VA族)价电子数:5,B正确;
C.同周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C在N左侧,原子半径更大,C错误;
D.NH3、CH4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由于NH3分子中含有一个孤电子对,而CH4分子中不含有孤对电子,分子中孤对电子对数越多,对成键电子对的斥力越大,键角越小,则CH4分子的键角大于NH3分子,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A.白磷由白磷分子构成,则P4晶体为分子晶体,A正确;
B.P中含有键,三键中含有1个键和2个键,B正确;
C.与是磷元素的两种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
D.反应的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209kJ/mol× 6 - 523kJ/mol ×2 = +208kJ/mol,D错误;
故选D。
5.A
【详解】A.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原子半径:,A错误;
B.C和Si位于第ⅣA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减小(原子半径增大,吸引电子能力减弱),则电负性:,B正确;
C.Br和I位于第ⅦA族(卤素),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原子半径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则非金属性:,C正确;
D.N和P位于第ⅤA族(氮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氢化物热稳定性与非金属性正相关,故非金属性N > P,热稳定性:,D正确;
故选A。
6.B
【详解】A.CO中C原子和O原子通过三键相连,CO2中C原子和O原子通过双键相连,三键的键长小于双键,则键长:,A错误;
B.HI分子量大于HCl,范德华力更强,沸点更高,则沸点:,B正确;
C.N2中存在氮氮三键,O2中存在氧氧双键,三键的键能比双键大,则键能:,C错误;
D.中心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 =4,N原子为sp3杂化,中心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 =3,N原子为sp2杂化,则键角:,D错误;
故选B。
7.A
【详解】A.铋离子位于顶点,与其最近且距离相等的位于棱心,有6个,分别位于上下、前后、左右,A正确;
B.晶胞中含有的铋离子个数为个,B错误;
C.Ba是碱土金属,金属性强于Ca,其易失电子,第一电离能小于O,C错误;
D.晶胞中Ba或K位于体心,个数为总和1,位于棱心,有,所以晶胞的质量是,晶胞体积是,则晶体的密度是:,D错误;
故选A。
8.D
【详解】
由晶胞结构可知,相对原点的分数坐标为,则坐标原点为,位于面心,位于底面面心的分数坐标为,位于侧面面心的分数坐标为,故选D。
9.A
【分析】由是地球生命体中质量占比最大的物质,所以X为O;同周期简单阳离子中的半径最小,电子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对核外电子束缚力越强,半径越小,且Y能形成阳离子,原子序数比O大,所以Y为Al;Z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在空气中易自燃,为白磷,所以Z为P,据此解答。
【详解】A.P4O6为分子晶体,而非离子晶体。P和O形成的氧化物(如P4O10、P4O6)均为分子晶体,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故A错误;
B.基态P原子的电子排布为[Ne]3s23p3,最高能级3p轨道填充3个电子,占据3个轨道且均半充满,故B正确;
C.H2O的热稳定性强于PH3。O的电负性大于P,O-H键比P-H键更稳定,故C正确;
D.Al(CH3)3中Al与CH3基团通过共价键结合,无离子键,故D正确;
答案选A。
10.A
【详解】A.石蜡油的成分主要是高碳烷烃,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作用力大,导致粘度大,因此石蜡油流动性比水小的原因是分子间作用力比水分子间作用力大,A错误;
B.NH3中N有一对孤电子,能与水提供的H+结合,从而释放OH-,因此NH3溶于水显碱性,B正确;
C.F的电负性大于O,OF2中F显负电性,O显正电性,H2O中O显负电性,H2O中O容易转移电子给OF2中O,因OF2可以氧化H2O,C正确;
D.石墨是层状结构,石墨层间靠范德华力维系,范德华力较弱,导致层与层之间容易滑动,故石墨具有润滑性,D正确;
答案选A。
11.A
【详解】A.熔点的差异源于离子键的强度。中带3个负电荷,而中只带1个负电荷;离子电荷越高,静电引力越强,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因此,的离子键比更强,A错误;
B.氮因原子半径小,p轨道有效重叠,能形成稳定的N≡N三键;磷原子半径大,p轨道重叠差,难以形成稳定的P≡P三键,因此倾向于形成四面体结构,B正确;
C.含氧酸的酸性与O-H键极性有关。中心原子电负性越高,O-H键极性越大,越易解离;氮电负性高于磷,因此中O-H键极性大,酸性强;中P电负性低,O-H键极性小,酸性弱,C正确;
D.氮价层仅有2s和2p轨道,的中心原子N形成杂化后有3个键和1个孤对电子;磷有3d轨道可参与杂化,且原子半径大,能容纳5个配体,故形成,D正确;
故选A。
12.A
【详解】A.由图中数据可知,氮氮键的键长:,则氮氮键的键能:,A正确;
B.二者均为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熔点:,B错误;
C.为对称的平面结构,极性较弱,而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中心不能重合,属于典型的极性分子,故分子极性::,C错误;
D.结构为,中心原子N存在对孤对电子,中心原子N为杂化,受孤对电子影响,键角略小于120°;而中心原子N的孤对电子为,价电子数为3,也是杂化,没有孤对电子的影响,故键角,D错误;
故选A。
13.C
【分析】由图可知,晶胞中C原子的个数是,N位于晶胞内部,个数为4,则晶胞化学式为;
【详解】A.C、N均以单键连接,晶胞中不含π键,A错误;
B.晶胞内只存在共价键,不是混合型晶体,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晶胞化学式为,C正确;
D.位于面心的C原子,与周围4个氮原子(位于两个晶胞内)相连,其配位数为4,不存在孤对电子,D错误;
故选C。
14.B
【详解】A.根据反应原理,Ⅰ先消耗再生成,是整个历程的催化剂,Ⅱ先生成,再消耗,是中间产物,A错误;
B.过程中存在中O-O非极性键的断裂,以及中非极性键的形成;还存在极性键的断裂,以及极性键的形成,B正确;
C.过程中Ti的化学键()始终是4个,配位键不会改变Ti的化合价,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错误;
D.反应生成了,且存在的分解反应,原子利用率小于100%,D错误;
故选B。
15.C
【详解】A.是推电子基团,使乙酸中羟基的极性减弱,酸性弱于甲酸,A解释正确;
B.的体积大于,导致其硝酸盐的晶格能较低、熔点更低,B解释正确;
C.Fe熔点高于Na是因金属键更强,而不是因为Fe的金属性比钠弱,金属性是金属失电子的能力,与金属熔点无关,C解释错误;
D.分子间氢键使其沸点反常高于,D解释正确;
故选C。
16.B
【分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X的核外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X可以形成一条共价键,故X为H;Y可以形成两条共价键,则为ⅥA族,Y、W同族,故Y为O,W为S;Z的价电子数等于X与Y的价电子数之和(1+6=7),Z为ⅦA族,且原子序数小于S,故Z为F,据此分析;
【详解】A.H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同周期元素由左至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电负性:,B正确;
C.H2O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使沸点升高,而H2S无分子间氢键,简单氢化物的沸点:,C错误;
D.Y是O,同周期元素由左至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ⅡA、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高,故第一电离能,N>O、F>O,D错误;
故选B。
17.B
【详解】A.Na2SiF6的阴离子中有Si提供空d轨道,F-提供孤对电子形成的配位键,A正确;
B.SiF4中心原子Si的价层电子对数是,无孤对电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分子对称,属于非极性分子;H2O为极性分子,B错误;
C.CO2晶体为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SiO2为共价晶体(原子间共价键),C正确;
D.中心原子C的价层电子对数是,无孤对电子,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实际空间结构也为平面三角形,D正确;
故选B。
18.A
【分析】X、Y、Z、Q、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短周期元素,由图,X形成4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小,X为碳,Z形成2个共价键、R形成6个共价键,则Z为氧、R为硫,那么Y为氮;Q形成1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大于氧,则为氟;
【详解】A.二氧化碳中碳的价层电子对数为,为sp杂化,为直线形结构,二氧化硫中硫的价层电子对数为,为sp2杂化,为V形结构,则键角:,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元素的电负性变强;电负性:,B正确;
C.水分子形成氢键数大于氨气分子,则水沸点高于氨气,甲烷不能形成氢键,沸点最低,故最简单氢化物沸点:,C正确;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均为标况下的气态化合物,D正确;
故选A。
19.B
【分析】Z是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Z为F,电子层数为2,未成对电子数为1;X、Y、Z三种元素位于同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三者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与未成对电子数之和相等,则X和Y未成对电子数之和为5,X为C和Y为N或X为N和Y为O;化合物分子式为XY2Z,则X和2个Y总化合价为+1价,NO2F符合,故X为N,Y为O,Z为F。
【详解】A.X为N,Y为O,Z为F,N、O、F位于同周期,F在最右边,F的原子半径最小,A错误;
B.X为N,Y为O,Z为F,同周期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N的2p轨道半充满,第一电离能大于O,故三者中O的第一电离能最小,B正确;
C.X为N,N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C错误;
D.X为N,Z为F,NF3和NH3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孤电子对数均为1,前者成键电子对离中心N较远,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较小,键角较小,D错误;
答案选B。
20.D
【详解】A.由晶胞图可知,SO2分子位于长方体的棱心和体心,1个晶胞中含(12×+1)个SO2分子,含有8个O原子,A错误;
B.由图可知晶胞中SO2分子的取向不完全相同,如1和2,B错误;
C.1号和2号S原子间的核间距离为上、下面面对角线的一半,即pm,C错误;
D.以体心的S原子为例,由于a≠b≠c,每个S原子周围与其等距且紧邻(距离最小)的S原子有4个,D正确;
答案选D。
21.D
【分析】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为长周期主族元素。X的价层电子数为4(ⅣA族),Y有1个未成对电子(可能为IA族或ⅦA族),的4p轨道填满,说明Z的原子序数为37,即Rb,根据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确定X为Ge,Y为Br,据此解答。
【详解】A.分析可知,X为Ge,Y为Br,Z为Rb,不属于同一周期,A错误;
B.X为Ge,Y为Br,Z为Rb,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Rb,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Z,B错误;
C.X为Ge,单质为金属晶体;Y为Br,单质为分子晶体;Z为Rb,单质为金属晶体;Ge原子半径较小,而且价电子数多,金属键较强,熔点较高,所以单质熔点最高的是X,C错误;
D.电子层数越多的,原子半径越大,X,Y为第四周期,Z为第五周期,所Z的原子半径最大,D正确;
故选D。
22.D
【详解】A.根据图示,晶胞中1位位于晶胞的棱角,其分数坐标为,故A正确;
B.2位坐标为(a,a,1.7a),3位坐标为(0,0,3.4a),核间距:apm,B正确;
C.晶胞中原子个数为:,晶胞中原子个数为:(省略中的氧,只标出,所以一起计算的原子),晶胞和晶胞中原子数之比是,C正确;
D.晶体密度计算公式为:,晶体密度为: ,晶体密度为:,晶体密度大于晶体密度,D错误;
故答案选D。
23.B
【分析】是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质的主要成分,且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Z和W同主族,结合原子半径顺序Y【详解】A.X为C(IVA族)、Y为F(VIIA族)、W为O(VIA族);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电负性越大;则电负性顺序为F > O > C,即Y > W > X,A错误;
B.C3O2(O=C=C=C=O)为直线形分子,B正确;
C.SO2中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为sp2杂化,SO3中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为sp2杂化,杂化类型相同,C错误;
D.HCF3SO3含磺酸基(-SO3H),性质稳定不易燃,D错误;
故选B。
24.C
【详解】A.假设Z形成面心立方结构,每个Z原子周围有8个四面体空隙(填充Mg),故与Z紧邻的Mg有8个,A错误;
B.Mg位于四面体空隙,最近Mg-Mg距离为晶胞边长的,晶胞内之间最近的距离为,B错误;
C.密度公式,Mg-Ge中M(Z)=73、a=639 pm,计算出ρ(Mg-Ge)=,Mg-Si中M(Z)=28、a=634 pm,计算出ρ(Mg Si)=,故ρ(Mg Ge)>ρ(Mg Si),C正确;
D.Z(Sn)在晶胞中顶点(8个)和面心(6个),仅替换顶点时,Sn在晶胞中的个数为,Ge在晶胞中的个数为,则,D错误;
故选C。
25.A
【分析】W+离子半径最小,W为H(原子序数1),X的s能级电子数是p的两倍,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2满足条件(X为C,原子序数6), W、X、Y电子数之和为15,得Y的原子序数为8(O),Z的氧化物为MnO2(实验室制Cl2的原料),Z为Mn(原子序数25)。
【详解】A.O的原子半径远小于Mn,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更强,失去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更多,因此O的第一电离能大于Mn,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O的非金属性强于C,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O)>X(C),B错误;
C.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C的电负性大于H,所以电负性:X(C)>W(H),C错误;
D.Mn的基态电子排布为,而非[Ar]3d64s1,D错误;
故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