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2课 应物象形课件(共19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第2课 应物象形课件(共19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10-23 23:1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对比观察下列对景写生图片,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有画家认为:山水自心造,是天地幻化之象,因而不是实景实物。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看图思考,你认为山水画需要对景写生吗
画家在创作时不完全照抄自然物象的形态特征,而是深入理解其内在结构与生命特征。使画面中的物象既符合自然规律,又富有艺术美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中国山水
应物象形
看图思考,说说什么是应物象形?
画家在描绘对象时,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描绘事物要有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依托和凭借,不能随意的主观臆造。但是,作为艺术,也可以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进行取舍、概括、想象和夸张。
钱松喦:创作《红岩》
红岩村的入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
比对作品《红岩》与红岩村实景围,说一说画家如何对实景图加以提炼归纳的?
看图思考,说一说画家如何对实景图加以提炼归纳的?
《红岩》歌颂了“红岩精神”,即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及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
画家满怀对这种革命精神的崇敬之情,大胆运用色彩,将画面中一整块岩石勾斫(zhuó)完成后,以朱砂罩染,渲染出一种奔放而壮美、充满革命信仰的精神景观。
此作以意新颖:结构紧实,双勾的芭蕉、石路,画面上方用浓墨点写的远树,与红色岩石巧妙过渡,构成了画面虚与实、整与破的矛盾关系,既表现了以形式语言所营造的崇高之美,又饱含了对实景山水的描绘,正所谓“气质俱盛”以山水画展现了时代精神。
钱松喦:创作《红岩》
看图思考,怎样才能通过写生创作出更好的山水画作品呢?
韶山【中国画)【现代】 博抱石 南京博物院藏
韶山全景 草图 博抱石 南京博物院藏
画家在创作前,根据景色绘制写生稿,巧妙地布置画面,合理构图,以表达情感。
观看视频,说说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有什么特点?
探究《溪山行旅图》的构图方法有哪些?
范宽《溪山行旅图》
自山下而仰山巅
赏析范宽《溪山行旅图》,说说他的构图方法有哪些?
在构图方面采用了什么构图方法?
采用"高远"构图,即通过山峰的层层叠加,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感、立体感和深度感。
画面描绘的是典型的北国景色,山头茂林丛密,两峰相交处一白色飞瀑如银线飞流而下,近处怪石嶙峋,大石横卧于冈丘,其间杂树丛生,亭台楼阁露于树巅,溪水奔腾着向远处流去,石径斜坡遮于密林荫底。山阴道中,从右至左行来一队旅客,4头骡马载着货物正艰难地跋涉着。
中国山水画独特的“三远”法,由北宋画家郭熙在其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中提出包含“平远”“深远” “高远”。
“高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是一种仰视,表达崇高之感。
除了高远法还有哪些方法对画面意象产生影响?
中国山水画独特的“三远”法,由北宋画家郭熙在其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中提出包含“平远”“深远” “高远”。
“平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是一种平视,塑造的是 “山随平视远” 的艺术效果。
除了高远法还有哪些方法对画面意象产生影响?
中国山水画独特的“三远”法,由北宋画家郭熙在其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中提出包含“平远”“深远” “高远”。
“深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通过层层递进的空间布局,深邃幽远的意境。
除了高远法还有哪些方法对画面意象产生影响?
欣赏漓江的摄影作品,看看不同的艺术家是怎么进行作品创作的?
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画?
比较不同画家指绘的漓江山水,说一说你喜欢哪幅。为什么
《漓江春雨》 中国画
黄宾虹·漓江
中国山水画家将“眼中之山水”的自然形态主观重构,形成新的审美意象,也使得同一处山水在不同画家笔下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欣赏李可染《漓江山水天下无》,艺术家是怎么处理画面的?
画面中,两岸山峰静静地伫立,山峰间的江面上摇荡着点点簇簇的船只,自由漂泊。山的力量和水的力量,营造出一种动静相宜、和谐统一的意境,让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生机。
欣赏李可染《漓江山水天下无》,艺术家是怎么处理画面的?
李可染将黑、白、灰进行了重构,浓墨体现出敦厚、凝重,飞白体现出鲜活、晶亮,淡墨体现出纯洁、空灵。在写生的基础上将对象提炼为更加纯粹、强烈的风格图示,使画面墨色丰富而富有变化。
欣赏李可染《漓江山水天下无》,艺术家是怎么处理画面的?
根据写生稿或摄影作品,尝试用不同笔墨技法进行局部创作,感受不同技法所呈现的效果。
课堂创作
钱松岩《毛主席故居》
唐云《韶山毛主席故居》
应野平《毛主席故居》
课堂小结
中国山水画写生意义重大,它能帮助画家提升技法,从对景物的细致观察中,更好地运用笔墨技巧,实现从写实到写意的跨越。同时,写生是画家与自然对话、抒发情感的方式,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合,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此外,写生还能为创作提供丰富灵感,让画家捕捉自然的微妙变化,为作品注入新的元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