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地球的运动(30张PPT)2025-2026学年 七上地理人教版2024 期中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3 地球的运动(30张PPT)2025-2026学年 七上地理人教版2024 期中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24 08:3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专题03 地球的运动
WPS,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期中复习
1
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况
(1)概念: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地球自转。
(2)绕转中心:地轴(假想轴,始终倾斜,其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3)方向:自西向东。
(4)周期:一天。
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
情境素材
日晷
日晷(guǐ)仪也称日晷,本义是指日影,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日晷测量时间主要由一根投射太阳阴影的指标、承受指标投影的投影面(即晷面)和晷面上的刻度线组成。测量时让日影投射在一个标有时刻的平面上,太阳每日东升西落,太阳光不断移动,影子所指示的时刻也将跟着变动。
想一想日晷影子在一天中有规律的变化,是因为什么?
答案:地球自转。
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昼夜交替
辨析比较
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的。昼夜现象是由地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光是平行光线,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于是就产生了昼和夜,即使地球停止自转,昼夜现象依然存在。
2
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
(2)时间差异
①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导致地球上东边的地方总是比西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进而产生了时间差异。
②时间因经度不同而出现差异,即经度不同时间一定不同(如右图中的A、B、C三点,C点时刻早于B点,B点时刻早于A点),经度相同时间一定相同(如右图中的C点和D点的时间相同)。
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
拓展延伸
晨昏线的判读
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
晨线与昏线合起来称为晨昏线,即晨昏圈,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平分地球的大圆圈。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黑夜变为白昼的界线(如甲图中的AB)。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白昼变为黑夜的界线(如乙图中的CD)。
情境素材
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一天能看到16次日出对于普通人来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次日出日落就等于一天。在中国航天员进行太空授课的“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提到,在空间站中一天能看到16次日出,因为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站中数昼夜,地上方一天。空间站中的航天员约每一个半小时就可以看到一次日出。
想一想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为什么一天能看到16次日出
答案:空间站速度比地球自转速度快。
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
1
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况
(1)概念: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运动叫地球公转。
(2)绕转中心:太阳。
(3)方向: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致)
(4)周期:一年
(5)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况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为66.5°,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23.5°(如图所示)
2
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太阳直射点是指太阳光线在地表垂直照射的点。由于地球始终倾斜着自转和公转,所以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23.5°N-23.5°S之间移动。因此把23.5°N和23.5°S这两条纬线称为回归线23.5°N称为北回归线,23.5°S称为南回归线。
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春分 (3月21日前后) 夏至 (6月21日前后)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图示 太阳直射点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变化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极 递减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赤道最大,由 赤道向两极 递减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到年中的最大值
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规律总结
地球公转时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情况
昼夜长短情况 太阳直射北半球(春分→夏至→秋分)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南半球(秋分→冬至→春分)时,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半球相反
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冬至→春分→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点南移过程中(夏至→秋分→冬至),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
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拓展延伸
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进行南北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物体的影子最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物体的影子最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相反。
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知识讲解
知识剖析
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3)四季的变化
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而言)
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情境素材
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之间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为顺应农时,指导农业生产,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综合天文、气象等经验所创设。
二十四个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划分的,各节气名称也描述了地球受太阳影响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现象。具体如下图
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特意编写了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个歌诀成了古人甚至现代人农事及日常活动的重要依据。
想一想举例说明二十四节气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答案:如,雨水的含义是降雨开始,此时农作物需要及时灌溉。
(4)五带的划分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名称 范围 气候特点 阳光直 射现象 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终年炎热 有 无
温带 南温带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四季变化明显 无 无
北温带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无 无
寒带 南寒带 南极圈以南地区 终年严寒 无 有
北寒带 北极圈以北地区 无 有
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辨析比较
高、中、低纬度与寒、温、热带的区别
热带地区全部位于低纬度,寒带地区全部位于高纬度,温带地区既包括中纬度的全部,还包括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一小部分地区。
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特别提醒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太阳直射次数
纬度划分 0°—30°为低纬度地区
30°—60°为中纬度地区
60°—90°为高纬度地区
五带划分 23.5°N—0°—23.5°S为热带
23.5°N—66.5°N为北温带;23.5°S—66.5°S为南温带
66.5°N—90°N为北寒带;66.5°S—90°S为南寒带
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教材P25“思与学”解读
地球仪上为什么有的纬线叫回归线,有的纬线叫极圈
位置 一年内太阳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之间 2
南北回归线上 1
其他地区 0
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1.(2024秋 通川区校级期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自东向西
B.自南向北、自西向东
C.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D.自西向东、自北向南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转,自转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故选:C。
C
考点1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
2.(2024秋 新疆期中)一天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因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板块运动
D.大陆漂移
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一天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因为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所以人们会根据日出和日落来安排活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A
考点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2024秋 渠县校级期中)达州市某初中学校上午第一节课的时间是8:00,而位于我国西北的新疆喀什某中学则是10:00,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地理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海拔差异
C.地球自转
D.纬度差异
A.地球公转主要影响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不会导致东西方向的时间差异,故A错误;
B.海拔差异主要影响气温和气压,与时间差异无关,故B错误;
C.地球自转导致东边地区比西边地区更早看到日出,形成地方时差异,故C正确;
D.纬度差异主要影响气温带分布和太阳辐射强度,与时间差异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C
考点3 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
4.(2024秋 忻府区校级期中)关于地球的公转叙述正确的是
(  )
A.方向自东向西
B.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C.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D.地轴是地球公转的轴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AB错误;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C正确;太阳是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地轴是地球自转的轴,D错误。
故选:C。
C
考点4 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
5.(2024秋 宜兴市期中)下面由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
A.时间的差异
B.四季的变化
C.昼夜更替
D.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
地球的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B
考点5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6.(2024秋 封开县校级期中)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赤道
D.本初子午线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B正确;北极圈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A排除;赤道位于热带,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均不是温度带的分界线,CD排除。
故选:B。
B
考点6 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
7.((2024秋 渠县校级期中)地球上的五带中,四季分明的是
(  )
A.北温带
B.北寒带
C.南寒带
D.热带
五带中,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阳光斜射厉害,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故选:A。
A
考点7 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
化情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