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 高一必修一地理人教版2019 期中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1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 高一必修一地理人教版2019 期中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24 09:3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专题01地球的宇宙环境
期中复习
1
天体
(1)概念和类型
(2)常见天体
概念 天体是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类型 天然天体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人造天体 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空间站、人造卫星等
知识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类型 组成物质(或成员) 炽热的气体 观察到的现象
恒星 炽热的气体 ①质量庞大,能自己发出光和热; ②球状或类球状; ③恒星之间相距遥远; ④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比邻星是除太阳外,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 气体和尘埃,主要物质是氢 ①呈云雾状,一般星云里会有恒星; ②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知识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行星 如:八大行星 ①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近似球状; ②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卫星 如:月球 ①绕行星运转,本身不发光; ②卫星的大小差别很大,但是质量一般不会超过它所绕转的行星
知识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流星体 尘粒和固体块 ①不能自己发光,但进入大气层后,会同大气摩擦产生燃烧发光的现象,即流星现象; ②少数没有烧尽的残体落到地面,叫陨星,其中石质陨星叫陨石,铁质陨星叫陨铁
彗星 凝结成冰的水、尘埃和岩石等 ①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外表; ②绕太阳运行; ③包括彗核、彗发和彗尾,彗发中的气体和尘埃通常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形成一条很长的扫帚状彗尾;④大部分彗星运行的轨道是扁长的椭圆形
知识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天体系统
(1)形成
(2)级别
知识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主要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 组成 具体内容
地月系 ①中心天体:地球。 ②绕转天体:月球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
太阳系 ①中心天体:太阳。 ②其他成员: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 ①太阳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并以其强大的引力,约束其他天体按照一定的轨道绕着它运转;
②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

银河系 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 ①有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
②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2.6万光年
河外星系 主要由恒星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大多数河外星系由几十亿到上万亿颗恒星组成 ①迄今为止,人类观测到的河外星系有数百亿个;
②大多数河外星系直径从几千光年到几十万光年不等
可观测宇宙 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 ①是人类目前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
②半径约为137亿光年
知识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地球的普通性
结构特征: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运动特征: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十分相似
(1)结构特征
按照与太阳的距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知识点2行星地球
分类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成员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表面状态 有固体表面 主要由气体构成 主要由气体构成
表面平均温度 高 中 低
质量 小 大 中
体积 小 大 中
平均密度 大 小 小
卫星数目 少或无 多 较多
有无光环 无 有 有
知识点2行星地球
(2)运动特征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运动方向
共面性→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其他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轨道平面
近圆性→各行星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非常小,轨道近似正圆→轨道形状
知识点2行星地球
知识剖析
知识点2行星地球
2
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保护
知识讲解
表现 地球是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原因 地球上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自身的体积和质量有关,也与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有关
3
条件 原因
外 部 条 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太阳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

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自身 条件 适宜的温度 ①日地距离适中;
②公转、自转周期适中
知识点3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自 身 条 件 适合生命生存和繁衍的大气 大气厚度、密度适宜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保证了适当的引力,既可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大气层,又不会因引力过大而妨碍地球表面物质的运动
大气成分适宜 ①原始地球大气成分不适合生物生存,经过漫长的演化,地球大气转化为以氮和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②地球大气高空的氧气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合成臭氧,形成臭氧层,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少受紫外线的伤害
液态水 ①温度适宜,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
②由于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不断产生水汽,这些水汽逸出地表,逐渐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汇聚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原始海洋
知识点3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知识讲解
知识剖析
知识点4四月相
四月相
1
含义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照亮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变化,这种月球位相变化叫作月相
形成原因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全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其迎着太阳的半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球是暗的。
②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球绕地球向东运行而变化
周期 平均为29.53天,为一个朔望月

月相的观察和规律总结
2
月相 农历日期 能观测到月相的时间 与太阳升落比较 月出时间 月落时间 目视效果
新月 初一 彻夜不见 几乎同升同落 清晨 黄昏
蛾眉月(新) 初二一初六 日落后一段时间内 迟升后落 日出后 日落后
上弦月 初七、初八 上半夜 迟升后落 正午 午夜



知识点4四月相
满月 十五、十六 彻夜可见 此升彼落 黄昏 清晨
下弦月 廿二、廿三 廿二、廿三 下半夜 早升先落 午夜
蛾眉月 (残) 廿四一三十 日出前一段时间内 早升先落 午夜后 黄昏前
知识点4四月相
1.(2024秋 普陀区校级期中)如图为天体系统关系示意图,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可观测宇宙
B.乙﹣地月系
C.丙﹣银河系
D.丁﹣太阳系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代表可观测宇宙,乙代表银河系,丙代表太阳系,丁代表地月系。
故选:A。
A
考点1 天体及天体系统
2.(2024秋 宜章县校级期中)金星表面温度明显高于水星,根据下表有关数据判断,其主要形成因素是(  )
A.与太阳的距离
B.大气及成分
C.自转周期
D.公转周期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水星大气及成分为极稀薄氦、汽化钠大气,金星大气及成分为浓密CO2大气,二氧化碳对金星表面起到保温作用,导致表面温度高于水星,B正确。
与水星相比,金星与太阳的距离远,但表面温度却高于水星,所以与太阳的距离远近不是金星的表面温度明显高于水星的原因,故A错误。
公转周期长短主要影响温度的季节变化幅度,自转周期的长短主要影响温度日变化的幅度,故BC错误。故选:B。
B
行星名称 与太阳距离/(106千米) 公转周期(天) 自转周期(天) 大气及成分 表面温度(K)
水星 57.9 87.9 58.79 极其稀薄氦、汽化钠大气 440
金星 108.2 225.69 243.69 浓密CO2大气 737
考点2 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3.“嫦娥六号”探测器于2024年5月3日成功发射,6月2日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6月4日完成全球首次月球背面土壤采样。如图示意奔向月球途中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完成下面小题。
“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太阳能帆板呈“十字交叉”形状的原因是(  )
A.提高光电转化的效率
B.平衡轨道器和着陆器
C.帆板间不会相互挡光
D.增加太阳能帆板面积
光电转化效率与太阳能帆板的形状无关系,A错误。
由于太阳能帆板不透光,所以会出现阴影,阴影处得不到太阳辐射,“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太阳能帆板呈“十字交叉”能确保在任何太阳角度帆板之间都不会相互遮挡,从而最大限度地接收太阳辐射,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C正确。
平衡轨道器和着陆器、增加太阳能帆板面积都不是太阳能帆板呈“十字交叉”形状的原因,BD错误。
故选:C。
C
考点3 宇宙探测
4.(2024秋 津南区校级期中)图中黑点表示小行星。与地球相比,天体②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②根据图中太阳系中小行星带的位置推知,图中②是小行星带向内第三颗行星,应为金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适宜的大气、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金星上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由于距日较近(与地球相比),表面温度较高,不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也没有大量液态水存在,这些是金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①③正确。
金星属于类地行星,有坚硬的地表,且坚硬地表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②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星的体积和质量比地球略小,大致处于同等级水平,④错误。
故选:D。
D
考点4 地球的特殊性
知识剖析
考点5 大气的受热过程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嫦娥六号月球车周身银光闪闪,耀眼夺目,实际上它外面包裹的这一层“白银圣衣”是为了反射月球白昼的强光,同时阻挡宇宙中各种高能粒子的辐射。如图为嫦娥六号落月图。读图回答52﹣52题。
典例剖析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变化比地球大得多的原因是( D )
A.月面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很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很弱
B.月面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很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很强
C.月球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弱,夜晚月表热量散失慢
D.月球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月表热量散失快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与地球相比,月球体积、质量较小,产生的引力小,没有形成大气层,因此白天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强;夜晚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表热量迅速散失,因此昼夜温差大,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考点5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中国天眼”(FAST)在平塘大窝凼,我国科研人员利用该设备可探测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至今已取得了多项成果并发表于《自然》等国际杂志。据此完成53﹣53题。
考点6 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
6.该地区多岩溶漏斗、天坑、溶洞和地下暗河,与之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
A.冰斗
B.三角洲
C.峰林
D.风蚀蘑菇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溶漏斗、天坑、溶洞和地下暗河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峰林也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C正确。
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地貌,D错误。
冰斗是冰川侵蚀地貌,A错误。
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地貌,B错误。
故选:C。
C
考点6 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
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由于月球背面一直背向地球,嫦娥六号借助“鹊桥二号”中继卫星实现了通信联系。此次登月,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了一面由玄武岩熔断拉丝纺织而成的五星红旗,并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土壤采样。读嫦娥六号登月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54﹣54小题。
C
考点7 岩石圈物质循环
7.此次制作五星红旗的原材料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该岩石(  )
A.来源于地球岩石圈
B.耐高温低温
C.存在化石
D.层理构造明显
B
玄武岩是火山喷出冷却凝固形成,岩浆来自于软流层,故A错。
CD有化石和层理结构是沉积岩的特征,CD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玄武岩旗帜展示地是几乎无大气的太空,昼夜温差大,故玄武岩耐高温、低温、强辐射等,故B正确。
故选:B。
考点7 岩石圈物质循环
2023年《问天少年》杂志第6期《你就是个太阳系》一文中用人体结构比例关系来表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间距,形象地展示了太阳与八大行星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8 太阳系的结构
知识剖析
考点8 太阳系的结构
8.图中代表地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典例剖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离太阳依次分布的行星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乙代表地球,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B
“嫦娥六号”探测器于2024年5月3日成功发射,6月2日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6月4日完成全球首次月球背面土壤采样。此次月壤采样有表取和钻取两种方式,表取采集的是月球表面的土壤,钻取采集的是月球较深层的土壤。下图示意奔向月球途中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8 太阳系的结构
9.通过研究表取和钻取的月壤可分别获得月球的(  )
A.风化信息、地层信息
B.地层信息、风化信息
C.风力信息、地层信息
D.地层信息、风力信息
表取采集的是月球表面的土壤,表取可以获取表层的风化信息;钻取采集的是月球较深层的土壤,可以获取深层土壤的地层信息,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A
考点9 地月系的组成及运动特征
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由于月球背面一直背向地球,嫦娥六号借助“鹊桥二号”中继卫星实现了通信联系。此次登月,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了一面由玄武岩熔断拉丝纺织而成的五星红旗,并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土壤采样。如图是嫦娥六号登月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0﹣60题。
考点10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0.强烈的太阳活动可能会造成中继卫星“鹊桥二号”与地球通讯中断,原因是(  )
A.高纬出现极光,影响长波通信
B.干扰地磁稳定,影响轨道运行
C.全球气温升高,阻碍信号传输
D.高能带电粒子流强烈,干扰电子设备
极光现象主要是高能带电粒子流与地球高层大气碰撞产生的,对长波通信影响较小,且长波通信不是中继卫星与地球通讯的主要方式,A错误。
太阳活动干扰地磁稳定,会产生磁暴现象,但这主要影响的是依靠地磁导航的设备,而非直接导致通讯中断,B错误。
全球气温升高是一个长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与太阳活动造成的通讯中断没有直接关联,C错误。
强烈的太阳活动会喷射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这些粒子流会干扰卫星的电子设备,从而导致中继卫星“鹊桥二号”与地球通讯中断,D正确。
故选:D。
D
考点10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