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专题09海水的运动
期中复习
1
概念 海里的波浪
成因 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
特点 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图示 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高、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波浪。如下图所示:
波长:相邻两个波峰之间或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水平距离。
波峰:波浪周期性运动的最高点。
波谷:波浪周期性运动的最低点。
波高:相邻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垂直距离
知识点1海浪
2
海浪的极端表现形式
海啸和风暴潮是常见的海浪的极端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 概念 特点
海啸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能量巨大
风暴潮 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能量巨大,当强风与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时,风暴潮来势倍增
知识点1海浪
3
海浪的影响
影响 举例或说明
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①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
②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应避开大的海浪
海啸和风暴潮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①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
②对海上航行、海上勘探等活动不利,毁坏沿海建筑等
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塑造各种海岸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等
知识点1海浪
4
对海浪的防御与利用
(1)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2)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3)海浪能是重要的海洋能源。人们可利用海浪发电。
知识点1海浪
1
潮汐的概况
概念 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
成因 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变化规律 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知识点2潮汐
2
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 影响(具体表现)
潮间带采集和养殖 根据潮汐规律去海滩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例如,涨潮时鱼群随水流进入潮间带,落潮后被滞留下来,利于捕捞
利用潮汐发展养殖。例如,养殖紫菜、海带、贝类等
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 在沿海港口建设中,准确估算潮汐,就能估算港口、河道的合理挖掘面积,减少工程量
港口船舶可根据潮汐规律进出港口,载重较大的船舶应赶在涨潮时进出
潮汐发电 在海湾或河口筑拦潮大坝,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
盐场生产 涨潮时,外海高盐度的海水被推向海岸,这是提取海水晒盐的好时机
知识点2潮汐
1
洋流的概念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
洋流的分类
按海水温度分类,洋流可分为暖流和寒流。
2
类型 暖流 寒流
概念 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 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
流向 一般从较低纬度海域流向较高纬度海域 一般从较高纬度海域流向较低纬度海域
等温线变化 比所流经海域水温高,等温线凸向低温方向 比所流经海域水温低,等温线凸向高温方向
知识点3洋流
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项目 影响 举例
气候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低纬度海区水温不会持续上升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副热带大陆西岸荒漠景观的形成
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 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易于形成大渔场
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等的形成
上升流可以将下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易于形成大渔场 秘鲁渔场的形成
知识点3洋流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流航行加速,节约燃料;逆流航行减速,消耗更多燃料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影响航行 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低纬度漂移,对航运不利 拉布拉多寒流常挟带冰山南下
海洋环境 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挟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后陆地近海被污染等
知识点3洋流
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因素
1
知识点4世界主要渔场
世界渔场分布
世界多数渔场分布在温带海区、大陆架附近、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及河流入海口附近。如下面图表所示:
2
知识点4世界主要渔场
渔场 形成原因
北海道渔场(图中A)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纽芬兰渔场(图中B) 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
北海渔场(图中C) 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
秘鲁渔场(图中D) 秘鲁海区冷海水上泛
知识点4世界主要渔场
我国舟山渔场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素有“东海鱼仓”之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1)位于浅海大陆架附近,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饵料丰富。
(2)长江、钱塘江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及饵料。
(3)北上的暖流与南下的黄海冷海水在此交汇,使海水搅动,营养物质上泛。
(4)冬季表层海水与底层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层海水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3
知识点4世界主要渔场
如图是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1 等温线地图的判读和应用
1.下列海水等温线图中的四地与乙地洋流的流向、性质一致的是
( )
A.A
B.B
C.C
D.D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乙处洋流为加那利寒流,位于北半球。根据等温线变化图可知,图中CD位于南半球,AB位于北半球,故CD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A处由水温较高处流向水温较低处,为暖流,B处由水温较低处流向水温较高处,为寒流,故B正确,A错误。
故选:B。
B
考点1 等温线地图的判读和应用
潮流能是指涨潮和落潮时海水水平流动产生的动能。2022年4月29日,位于浙江省舟山市的世界最大单机容量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正式并入国家电网。如图是该发电机组某日发电功率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
考点2 天体及天体系统
2.下图为四个不同日期太阳系部分天体相对位置示意图。仅考虑潮差大小,该发电机组理论发电量最大的是( )
A. B.
C. D.
潮汐发电是一种利用潮差进行发电的形式,潮差越大,发电功率越大,在大潮时,潮差最大,发电量最大,大潮出现的时间为初一或十五,日地月三者一线时,①日地月三者一线,为农历十五,形成大潮,A正确。
②为上弦月,为小潮,B错误。
③④为峨眉月,潮差小,C、D错误。
故选:A。
A
考点2 天体及天体系统
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的沙坝上,海拔约1.8﹣3米。历史上,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子,基瓦利纳几乎被厚厚海冰包围,每到秋冬季多暴风雪发生。近50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效应,海水侵蚀使基瓦利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预计到2025年,该小镇将会彻底沉入海底。读图回答3﹣3题。
考点3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3.当基瓦利纳小镇处于一年中冰雪融化最多的时候,该区域( )
A.出现极夜现象 B.暴风雪频发
C.河流从东面冲刷岛岸 D.受温暖西风影响
通过题干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一年中冰雪融化最多的时候在北半球夏季,就纬度而言可以出现极夜,但下半年应该出现极昼现象,排除A;
材料提示暴风雪天气在冬季,排除B;
西风带在夏季确实会北移,影响范围只能到65°左右,因此排除D;
夏季东部河流进入汛期,流量增大,所以会冲刷东面岛岸,因此本题选C。
故选:C。
C
考点3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如图为“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有关海水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海域温度最高、盐度最高
B.低纬度水温高,高纬度水温低
C.北纬60°海域盐度高于南纬60°海域盐度
D.南北纬30°附近海域盐度值较低
海水温度总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低纬度水温高,高纬度水温低,B正确。
由图可知,赤道附近海域温度最高,盐度并不是最高,A错误。
由盐度随纬度的变化曲线可知北纬60°海域盐度低于南纬60°海域盐度,C错误。
南北纬30°附近海域盐度较高,D错误。
故选:B。
B
考点4 海水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水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如图为某月世界海洋表面水温分布图(℃)。据此完成7﹣7题。
5.影响世界海洋表面水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地势起伏 C.海陆分布 D.气候差异
据图可知,世界表层海水温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表层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而太阳辐射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所以世界表层海水温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影响世界表层海水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故A正确。
海陆因素、地势起伏、气候差异都不会随纬度而变化,故BCD错误。
故选:A。
A
考点5 海水的温度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8﹣8题。
6.能正确表示甲海域盐度剖面曲线的是( )
A. B.
C. D.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处有河流注入,会降低海洋表层海水的盐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受陆地径流影响减小,盐度升高,所以甲海域盐度呈现上低下高的特征,A符合,BCD不符合。
故选:A。
A
考点6 海水的盐度及其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
如图,箭头表示洋流流向,曲线表示海水表面等温线,海洋1000米深度水温接近4℃。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0~1000米深度,水温垂直差异较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水温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所以①②④水温比③较高,③纬度较高;由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纬度越高,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越小;所以0~1000米深度,③地水温垂直差异较小,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C
考点7 海水的密度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小明去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区游玩时,看到塘沽盐场路边有一座座雪白的“小山丘”(如图1所示)。赶在潮落的时候,小明与当地朋友一同“赶海”,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图2为某日塘沽的潮高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8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8.根据海情预报,小明认为7月1日不适合前往老虎石海滨浴场游泳,其理由最不可信的是( )
A.海浪较大 B.能见度差
C.水温较低 D.海水水质差
从海情预报可以看出,风力较大且有雾,能见度低,较高的浪高不利于游泳安全,AB正确,不符合题意。
富营养化指数高、原油泄漏导致水质差,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D正确,不符合题意。
老虎石海滨浴场气温为24~29℃,水温较高,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C
考点8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图,箭头表示洋流流向,曲线表示海水表面等温线,海洋1000米深度水温接近4℃。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表示南半球暖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域是暖流,读图可知,②③为寒流,BC错误。
北半球气温从北向南递增,南半球气温从南向北递增,所以①为北半球暖流,④为南半球暖流,A错误,D正确。
故选:D。
D
考点9 洋流的概念、类型
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极圈内,是世界最大岛屿,约83.7%的面积被冰雪覆盖。左图为格陵兰岛及其周围主要洋流示意图,右图为格陵兰岛冰川上广泛出现的因深色尘埃而形成的圆形孔洞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10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10.图中洋流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洋流流向都为由南向北
B.甲为寒流、乙为暖流
C.乙洋流降低沿岸地区的大气湿度
D.甲洋流流经沿岸人口分布密集
根据甲乙两支洋流分布的位置可知,甲洋流为拉布拉多寒流,乙洋流为东格陵兰寒流;两支洋流都是从北往南流,A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两支洋流都为寒流,性质相同,B错误。
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低温度和湿度的作用,C正确。
乙洋流流经格陵兰岛东部,这里气候寒冷,冰川广布,人口稀少,D错误。
故选:C。
C
考点10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小黄鱼是我国舟山渔场的四大渔产之一,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如图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11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9.丁地成为小黄鱼重要越冬场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远离大陆,水温较高
②距河口远,盐度较高
③暖流流经,增温明显
④寒流流经,饵料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冬季越冬应选择较温暖的海域。冬季陆地温度低,丁地距陆地较远,受陆地影响小,且受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暖流影响,海水温度较高,有利于小黄鱼越冬,①③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丁地的纬度位置较乙、丙高,②错误。
乙地位于河流入海口,饵料较丁地更丰富,④错误。
故选:A。
A
考点11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北海道为四大著名渔场之一,渔业资源丰富。如图示意北海道年等降水量线分布。据此完成52﹣52题。
12.北海道地区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
A.陆地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气间循环 D.海陆间循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北海道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来自海洋的水汽给该地带来大量的降水,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海陆间循环,D正确,AB错误。
海气间循环不属于水循环类型,C错误。
故选:D。
D
考点12 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的沙坝上,海拔约1.8﹣3米。历史上,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子,基瓦利纳几乎被厚厚海冰包围,每到秋冬季多暴风雪发生。近50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效应,海水侵蚀使基瓦利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预计到2025年,该小镇将会彻底沉入海底。读图回答53﹣53题。
考点13 海岸地貌景观及其主要
特点
13.形成狭长沙坝的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海浪堆积 C.珊瑚堆积 D.火山喷发
结合材料,该地为沙坝,考虑是外力堆积作用的结果,排除A、D;
又因其是沙坝,不是珊瑚堆积,排除C。
故形成狭长沙坝的地质作用是考虑是海浪堆积的结果,答案选B。
故选:B。
B
考点13 海岸地貌景观及其主要
特点
地处福建省三沙湾的竹江岛,四周皆是富饶的滩涂,当地村民以养殖海蛎或滩涂采集海蚌贝类为生。在滩涂上有一条蜿蜒3600多米、时隐时现的“汐路桥”(见图1),连接竹江岛与陆岸村落。“汐路桥”由石条依次铺成,极少使用桥墩。图2显示12月26日竹江岛的潮高变化(潮高即潮水高度,潮高的基准面为平均海平面下241cm)。据此完成54﹣54小题。
考点14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
选择
14.即便有小船,岛上部分村民也要“等桥来”时才前往陆岸,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聚落位置 B.水文限制 C.生产活动 D.生活习惯
根据材料信息,“富饶滩涂”“或以采集海蚌贝类为生”说明部分村民利用滩涂资源赶海谋生,等桥实际是等潮水退却,滩涂露出,在滩涂上采集海蚌贝类。而滩涂出露时无法行船,只能借由桥抵达,所以不是生活习惯,而是生产活动决定其出行方式的选择,故C正确,D错误。
潮起时同样可以行船抵达对岸聚落,故A错误。
题干中“有小船”及右图显示的潮水位高度,说明潮起时候具备行船条件,但是部分村民依然“等桥来”,可见并非水文条件限制,故B错误。
故选:C。
C
考点14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
选择
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巴西最大的湖泊帕图斯湖为——潟湖,与大西洋仅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开辟有人工航道。如图为帕图斯湖位置图。据此完成55﹣55题。
考点15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
存在的问题
15.帕图斯湖东岸沙坝阻碍西岸城市海洋运输但依然得以保留的主要原因是沙坝可( )
A.丰富当地旅游景观资源
B.增加湖泊的生物多样性
C.隔绝海水获取淡水资源
D.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
D
帕图斯湖东岸的沙坝对风暴潮形成阻挡,可减弱风暴潮对海岸的冲刷,因此可作为港口防波堤。
故选:D。
考点15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
存在的问题
浙江温岭江厦潮汐电站可利用潮位差进行双向发电。2022年5月,它成为我国首座综合利用潮汐能和太阳能发电的潮光互补电站。下面图1为该电站景观照片,图2为当地某日潮高变化图。据此完成56﹣56题。
考点16 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6.在天气稳定情况下,当日下列时段理论发电量最大的是( )
A.2﹣4时 B.4﹣6时 C.14﹣16时 D.16﹣18时
由材料和图可知,该电站电量来自于太阳能和潮汐能,天气稳定的情况下,越接近正午,光照越强,太阳能越充足;由材料可知,电站为双向发电,在涨潮时需先关闭闸门等待潮水上涨,出现潮位与库区水位差后才能发电,同理,落潮时需先保持水位,等潮位下降,出现水位差才能发电,故潮汐发电较大时段由图可知为2﹣4时,6﹣10时,14﹣18时,20﹣22时,综合太阳能发电时段峰值,结合选项,可知一日中理论发电电量最大应在14﹣16时。
故选:C。
C
考点16 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小明去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区游玩时,看到塘沽盐场路边有一座座雪白的“小山丘”(如图1所示)。赶在潮落的时候,小明与当地朋友一同“赶海”,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图2为某日塘沽的潮高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17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9.形成塘沽盐场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①泥质海滩,地形平坦
②大风日数比较少,风浪小
③临海,海盐资源丰富
④春末夏初气温高、降水少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该地位于海边泥质海滩,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大面积晒盐,①正确。
华北地区冬春季节多大风,大风日数较多,利于海水蒸发,②错误。
塘沽盐场邻近海洋,海盐资源丰富,③正确。
该地位于天津,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夏季气温高,蒸发量较大,④正确。
故选A。
A
考点17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小明去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区游玩时,看到塘沽盐场路边有一座座雪白的“小山丘”(如图1所示)。赶在潮落的时候,小明与当地朋友一同“赶海”,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图2为某日塘沽的潮高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18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18.小明选择的赶海时间最可能是( )
A.4时 B.8时 C.16时 D.22时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赶海是赶在潮落的时机,图中落潮的时间段为3时—10时,16时—22时,但赶海时为了保证安全,应选择在落潮且潮高较小的白天,所以应选择在8时,B正确。
故选:B。
B
考点18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023年11月,美国墨西哥湾某海域发生了严重的石油泄漏。石油公司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首先从高空根据地物电磁波反射信息分析两日内污染海域石油的密度,然后通过计算机建立模型,叠合石油密度与海域位置,迅速找出了石油泄漏点。如图示意11月9日和11月12日污染海域石油密度变化。读图,完成59﹣59题。
考点19 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19.本次石油泄漏事故的处理过程中,依次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
A.GPS、RS B.RS、GIS
C.GIS、GPS D.GIS、RS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从“高空根据地物电磁波反射信息分析两日内污染海域石油的密度”使用的是RS技术,借助RS获取海域电磁波反射信息,确定石油密度,“通过计算机建立模型”使用的是GIS技术,利用GIS图层叠加建立模型,确定石油泄漏点,故依次使用了RS、GIS技术,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B
考点19 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