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地球的历史
知识点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要了解地球的历史,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
1地层与化石
地层的概念 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注释地层的特点 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②含有化石
地层与化石的关系 ①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研究地层和化石的意义
2地质年代表
依据 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
概念 把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编年,即地质年代表
图示
知识点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时间 地球诞生一距今5.41亿年
环境变迁状况 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生物演化历程 冥古宙 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
太古宙 出现蓝细菌等原核生物
元古宙 蓝细菌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形成矿产 大量的铁、金、镍、铬等(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
2古生代(远古的生物时代)
时间 距今5.41亿年—2.52亿年
环境变迁状况 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
生物演化历程 早古生代 寒武纪 ①海洋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发展的时代; ②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植物
奥陶纪
志留纪
晚古生代 泥盆纪 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 ②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③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消失
石炭纪
二叠纪
形成矿产 煤炭(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
3中生代(中间的生物时代)——“爬行动物的时代”
时间 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
环境变迁状况 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生物演化历程 三叠纪 ①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 ②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 ③中生代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恐龙
侏罗纪
白垩纪
形成矿产 煤炭(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
4新生代(最近的生物时代)
时间 距今6600万年至今
环境变迁状况 ①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②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如 今地球上一些高大山脉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生物演化历程 古近纪 ①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 ②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生物界逐渐呈现现代面貌; ③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新近纪
第四纪
气候演化历程
知识点三地球的演化历程梳理
宙 代 纪 主要生物进化 形成矿产 地壳运动
动物界 植物界
显生亩 新生代 第四纪 人类时代 现代植物时代 联合古陆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新近纪 哺乳动物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
古近纪
中生代 白垩纪 爬行动物时代 裸子植物时代 主要的成煤期 地壳运动剧烈
侏罗纪
三叠纪
古生代 晚古生代 二叠纪 两栖动物时代 陆上孢子 植物时代 重要的成煤期 地壳运动剧烈,形成联合古陆
石炭纪
泥盆纪 鱼类时代
早古生代 志留纪
奥陶纪 海洋无脊椎动 物时代
寒武纪
元古宙 前寒武纪 重要的成矿时期(铁、金、镍、铬等) 海洋与陆地慢慢形成
蓝细菌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多细胞生物
太古宙 原核生物(蓝细菌等)出现
冥古宙 没有生命迹象
叠层石中记录了地球早期的生命之—蓝细菌(最早的光合放氧菌)生活的“足迹”。图1为2016年在陵兰岛发现的叠层石(年龄约37亿年),图2为地质年代表。读图,完成1﹣1题。
1.该叠层石的发现,使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 )
A.冥古宙 B.太古宙 C.寒武纪 D.二叠纪
2.(2024秋 中原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地层、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记录了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B.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不同时代的化石
C.一般情况下,上部地层年代更古老
D.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相同时代的化石
3.(2024秋 吉林校级期中)珊瑚虫化石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的森林环境 B.干旱的陆地环境
C.温暖广阔的浅海 D.湿冷的山地环境
4.(2024秋 让胡路区校级期中)广东河源恐龙博物馆最新展出6窝62枚恐龙蛋、3枚独立恐龙蛋以及8件许氏禄丰龙恐龙骨骼化石,其中两枚罕见的窃蛋龙胚胎化石(出土于江西赣州)尤为珍贵。如图示意窃蛋龙胚胎化石。截至窃蛋龙生存时期,下列关于地球上生物演化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两栖动物一脊椎动物一爬行动物一海洋无脊椎动物
B.海洋无脊椎动物一两栖动物一脊椎动物一哺乳动物
C.脊椎动物一海洋无脊椎动物一两栖动物一爬行动物
D.海洋无脊椎动物一脊椎动物一两栖动物一爬行动物
5.(2024秋 河北区校级期中)地球自形成到现在大约经历了46亿年的时间,人类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再现了地质史上的部分古地理环境。人类再现古地理环境状况的主要依据是( )
A.放射性元素衰变规律 B.地层结构特征和化石
C.历史古籍和传说 D.碳14年代测定法
6.(2024秋 河北区校级期中)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7.(2024秋 天河区校级期中)地球历史的演化包括生物的演化,地表的演化和大气环境的演化等。其中地表的演化表现出海陆格局的变化。下面四幅图示意不同时期海陆分布示意图,根据海陆轮廓,正确反映海陆格局演化顺序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答案】C
【解答】解:由于构造运动,③古生代的一些地区发生褶皱隆起,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经过海西运动,北方各个古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陆;①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使赤道以北的劳亚古陆逐渐连接、面积扩大,而赤道以南的冈瓦纳古陆发生解体并逐渐分离,出现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④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与现在渐趋一致;②为现代海陆分布格局,故正确反映海陆格局演化顺序的是③①④②。
故选:C。
8.(2024秋 宜章县校级期中)下列关于地层和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层总是老的在上,新的在下
B.不含化石的地层一定是最新的
C.根据化石可以确定地层顺序和年代,却无从考证当时的地理环境
D.根据化石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的依据是生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
9.(2024秋 红桥区期中)读下列古生物化石图片,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下列四种化石可以推断,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的是( )
A.始祖鸟化石
B.恐龙化石
C.珊瑚化石
D.煤炭化石
10.(2024秋 津南区校级期中)不同地质年代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不同地质年代的沉积岩含有不同生命现象的信息。据此完成问题。根据地层及其化石的有关知识,可知( )
①任何地层都含有生物化石
②化石的特点与环境关系密切
③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
④生物总是从复杂向简单演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24秋 辽源期中)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太古代 D.新生代
2022年9月20日,研究人员在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中发现了动物新种化石,取名为帽天山开拓虾化石。帽天山开拓虾属于奇虾类,奇虾类生活在距今5.2亿年—4.0亿年古生代的海洋中,在全球分布广泛。如图为帽天山开拓虾三维艺术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帽天山开拓虾可能生活在( )
A.石炭纪 B.第四纪 C.侏罗纪 D.寒武纪
13.帽天山开拓虾生活的时代可以看到( )
A.大片的苹果树
B.两栖类动物大量出现
C.浅海中的珊瑚
D.大量猛犸象在陆地上漫步
14.(2024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叶虫化石存在于元古代地层中
B.各类岩石组成的地层中都有化石
C.被子植物化石存在于古生代
D.中生代地层中可能含有恐龙化石
15.(2024秋 北辰区期中)2024年3月底,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在十堰市郧西县西北部开展重要化石调查,发现了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虫化石,为佐证秦岭山脉曾发生海陆变迁事件提供了重要证据。如图为郧西珊瑚虫化石图片。完成1﹣2题。
该珊瑚虫化石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的森林 B.干旱的陆地环境
C.温暖广阔的浅海 D.湿冷的山地环境
叠层石中记录了地球早期的生命之一的蓝细菌(最早的光合放氧菌)生活的“足迹”。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时,蓝细菌需要移动到表层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形成叠层石。如图为2016年在陵兰岛发现的叠层石(年龄约37亿年)和地质年代表。读图回答16﹣17题。
16.研究显示距今25亿年前为蓝细菌繁盛时期。由此推测,此后地球的( )
A.海洋更加广阔 B.陆地普遍抬升
C.温度逐渐升高 D.大气变得富氧
17.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三叶虫一鱼类一恐龙
B.蕨类植物一被子植物一裸子植物
C.新生代一中生代一古生代
D.哺乳动物一爬行动物一两栖动物
18.(2024秋 苏州期中)杪楞,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它是与恐龙同时代繁盛的植物。在宜宾高县胜天镇的红岩山景区内,分布着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原始杪楞海,因10万余株杪楞树汇聚丛生,连片成海而得名。有专家观点认为,该景区环境适宜杪楞树繁衍生息,成为了粉楞的“避难所”。读图回答14~16题。
桫椤繁盛时期,地球上( )
A.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B.爬行动物极度盛行
C.金属矿藏大量形成 D.联合古陆汇聚形成
2022年6月19日,长相奇特的三眼恐龙虾又在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稻池里被发现。据专家介绍,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2亿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因为和恐龙共同度过一个地质年代而得名。图a为被发现的三眼恐龙虾照片,图b是地质年代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据材料推断,当时三眼恐龙虾生活的环境可能是( )
A.气候干旱,树木稀疏 B.气候寒冷,土壤贫瘠
C.海洋环境,尚未成陆 D.林草茂盛,河沼遍布
2022年6月19日,长相奇特的三眼恐龙虾又在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稻池里被发现。据专家介绍,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2亿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因为和恐龙共同度过一个地质年代而得名。图a为被发现的三眼恐龙虾照片,图b是地质年代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与图中生物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 )
A.蕨类植物 B.裸子植物 C.海生藻类 D.被子植物
家住成都市区的小王同学前往白鹿镇旅游时,在一条山沟中拾到含有一些蕨类植物化石的岩石。返回学校后小王询问老师,得知这些含有蕨类植物化石(如图)的岩石为页岩。完成下面小题。
21.蕨类植物繁盛的时期是( )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2.根据材料信息,小王可以推断出( )
①该岩石形成于海洋环境
②页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③该岩石形成时期气候较干旱
④页岩是典型的沉积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如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地质时期,地球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海陆的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24.地质年代甲( )
A.未发生物种灭绝事件 B.现代海陆形成
C.阿尔卑斯山脉形成 D.是重要的成煤期
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CenozoicEra)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5.新生代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联合古陆解体 B.安第斯山脉形成
C.蕨类植物繁盛 D.鸟类出现
26.目前,地球处于新生代相对温暖期,与新生代寒冷期相比( )
A.海平面更高 B.生物种类大幅减少
C.动植物向低纬度转移 D.温度逐年上升
27.下列有关动物演化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
B.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哺乳动物
C.两栖类—海洋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
D.鱼类—爬行动物—两栖类—哺乳动物
要想了解地球历史,就要了解地层和化石,就要学会读地质年代表。图1为彩虹恐龙化石,图2为地质年代表部分年代的气候变化及动物发展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2024秋 温州期中)据图判断二叠纪时期相较于志留纪时期( )
A.物种更丰富 B.冰川范围缩小
C.陆地面积扩大 D.海平面上升
2024年8月,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干岔子乡河西村村民在耕作时,意外挖掘出一块巨大的、形状奇特的骨头。文物部门组织专家团队前往现场进行勘查。经过初步鉴定,专家们确认这些骨头属于猛犸象腿骨化石。最大的三块可以完美地拼接契合,拼接后长1.24米,直径0.21米。猛犸象是一种生活在史前时期的巨型哺乳动物,猛犸象身披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其化石对于研究当地史前地质、气候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③陆地地层只含有陆地生物的化石,海洋地层只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④研究地层与其包含的化石可以推知地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0.猛犸象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024年8月,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干岔子乡河西村村民在耕作时,意外挖据出一块巨大的、形状奇特的骨头,经过相关专家初步鉴定,确认这些骨头属于猛犸象腿骨化石。猛犸象是一种生活在史前时期的巨型哺乳动物,猛犸象身披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其化石对于研究当地史前地质、气候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推测猛犸象生存时期,黑龙江省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
A.浅湖沼泽 B.温暖湿润 C.广阔深海 D.寒冷干燥
2024年9月,内蒙古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入选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为中国新增了一张世界级名片。专家介绍,在乌达煤田开采时发现两煤层之间的火山凝灰岩里埋藏着丰富的植物化石,远古森林以原位埋藏的方式保存下来,让人类得以窥见3亿年前森林的实际模样。图为拟齿叶标本及其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推测拟齿叶生存期间,该地区( )
A.温暖湿润 B.炎热干燥 C.寒冷湿润 D.寒冷干燥
2024年9月,内蒙古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入选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为中国新增了一张世界级名片。专家介绍,在乌达煤田开采时发现两煤层之间的火山凝灰岩里埋藏着丰富的植物化石,远古森林以原位埋藏的方式保存下来,让人类得以窥见3亿年前森林的实际模样。图为拟齿叶标本及其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该地区植物化石形成过程可能是( )
A.气候干旱,风沙将植物掩埋
B.洪水泛滥,流水沉积将植物覆盖
C.火山喷发,火山灰将植物掩埋
D.海面上升,海底泥沙将植物覆盖
2023年,中国科学院青藏科考队在喜马拉雅山发现鱼龙化石。鱼龙是地球历史上出现的具有超大体型的爬行动物。完成下面34﹣34小题。
34.鱼龙广泛分布于( )
A.寒武纪早期 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早期 D.新生代早期
2023年,中国科学院青藏科考队在喜马拉雅山发现鱼龙化石。鱼龙是地球历史上出现的具有超大体型的爬行动物。完成下面小题。
35.鱼龙化石的发现说明喜马拉雅山脉经历了( )
①由陆地环境变为海洋环境
②地壳抬升
③由海洋环境变为陆地环境
④地壳下沉
36.(2024秋 南关区校级期中)地球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如图为科学家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开始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出现大量生物 B.形成联合古陆
C.开始出现人类 D.历史上重要成煤期
37.(2024秋 泉州期中)地球在演化过程中形成各地质时代的地层,地层中保存有不同地质时代的化石,这是地球环境演化的物质凭证。图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及各时代地层化石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由三叶虫到大型哺乳动物的进化过程中( )
A.地壳运动越来越强
B.大陆的平均海拔降低
C.气温不断升高
D.地球经历若干次物种大灭绝
地球自形成到现在,经过漫长的演化历程,在地壳、动物、植物等方面,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8.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39.由三叶虫到大型哺乳动物的进化过程中( )
A.地壳运动越来越强烈
B.大陆的平均海拔降低
C.气温不断升高
D.地球经历若干次物种大灭绝
如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40.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甲丙 C.乙丁甲丙 D.乙丁丙甲
41.如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与图中甲化石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 )
A.孢子植物时代 B.裸子植物
C.海生藻类 D.被子植物
披毛犀(图1)是活跃在亚欧大陆北部的哺乳动物,全身覆盖浓密的长毛用来抵御严寒,一万年前全部灭绝,是最晚灭绝的史前犀。图2示意地球演化简史,①—④代表四个地质年代。完成下面小题。
42.披毛犀生长的地质年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类别分别为( )
A.裸子植物,爬行动物 B.被子植物,哺乳动物
C.蕨类植物,两栖动物 D.裸子植物,哺乳动物
披毛犀(图1)是活跃在亚欧大陆北部的哺乳动物,全身覆盖浓密的长毛用来抵御严寒,一万年前全部灭绝,是最晚灭绝的史前犀。图2示意地球演化简史,①﹣④代表四个地质年代。据此完成43﹣43题。
43.下列地球演化事件,发生在③地质时期的是( )
A.形成现代地貌格局 B.蕨类植物繁盛
C.爬行生物繁盛 D.出现鱼类和两栖类
科学家发现了彩虹恐龙化石。彩虹恐龙生活在约1.61亿年前,有色彩艳丽的羽毛,善于在树木之间滑翔,捕食小型哺乳动物与蜥蜴。读图“彩虹恐龙化石及想象复原图”和表“地质年代表(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44.彩虹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
A.三叠纪 B.侏罗纪 C.白垩纪 D.第四纪
科学家发现了彩虹恐龙化石。彩虹恐龙生活在约1.61亿年前,有色彩艳丽的羽毛,善于在树木之间滑翔,捕食小型哺乳动物与蜥蜴。读“彩虹恐龙化石及想象复原图”和“地质年代表(部分)”,完成45﹣45题。
45.推测彩虹恐龙的生活环境是( )
A.浩瀚的海洋 B.茂密的丛林
C.干旱的沙漠 D.寒冷的冰原
翼龙遗迹在现今世界各大陆均有发现,但其骨骼化石相当罕见,澳大利亚东北部出土的一些有上亿年历史的骨骼化石,经确认属于一种先前未知的翼龙,早白垩纪晚期的翼龙化石,是迄今为止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完整度最高的翼龙化石。据此完成46﹣46题。
46.翼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近期,《自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撰写的论文,论文指出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从鱼到人演化过程需近5亿年。如图为人类进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7.人类出现的地质时期是( )
A.前寒武纪 B.石碳纪 C.侏罗纪 D.第四纪
48.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说明( )
①生物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
②生物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一些生物的衰退和灭亡
③生物演化由海洋向陆地扩展
④生物演化过程受地理环境变化影响很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3年9月3日,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内蒙古“植物庞贝城一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地”因成煤森林的特异埋藏记录,成功入选第二批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火山灰内的高精度锆石测定年龄为距今约2.98亿年,是最早的二叠纪森林,也是火山灰保存下的精关热带成煤沼泽森林。据此完成49﹣49题。
49.下列关于该处化石森林存在年代及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古生代—蕨类或裸子植物
B.古生代一被子植物
C.中生代一裸子植物
D.新生代一被子植物
2023年9月3日,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内蒙古“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地”因成煤森林的特异埋藏记录,成功入选第二批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也被称作“植物庞贝城”。火山灰内的高精度锆石测定年龄为距今约2.98亿年,是最早的二叠纪森林,也是火山灰保存下的精美热带成煤沼泽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0.与该处化石森林生长时期的气候相比,现在内蒙古乌达的气候呈现( )
A.暖湿 B.冷湿 C.暖干 D.冷干
2024年8月,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干岔子乡河西村村民在耕作时,意外挖掘出一块巨大的、形状奇特的骨头。经过相关专家初步鉴定,确认这些骨头属于猛犸象腿骨化石。猛犸象是一种生活在史前时期的巨型哺乳动物,猛犸象身披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其化石对于研究当地史前地质、气候具有重要意义。完成下面小题。
51.猛犸象生存的地质年代( )
A.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B.形成现代海陆分布
C.是地质历史上重要造煤时期
D.空中开始出现始祖鸟
在海陆变迁过程中,陆地面积基本不变,全球环境却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图示意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海陆分布。据此完成52﹣52题。
52.图中地质历史时期由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排序正确的是( )
A.Ⅰ﹣Ⅱ﹣Ⅲ B.Ⅲ﹣Ⅱ﹣Ⅰ C.Ⅰ﹣Ⅲ﹣Ⅱ D.Ⅱ﹣Ⅲ﹣Ⅰ
在海陆变迁过程中,陆地面积基本不变,全球环境却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图示意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海陆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3.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繁盛的时期分别是( )
A.Ⅰ、Ⅲ B.Ⅱ、Ⅰ C.Ⅱ、Ⅲ D.Ⅲ、Ⅰ
“金钉子”是地质学中用来确定和识别不同时代全球地层界线的唯一标志,确立后供世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浙江煤山“金钉子”是全球二叠系(纪)至三叠系(纪)界线层型标准剖面。图a是“该地交通位置及局部岩层示意图”,图b是“泥盆纪至白垩纪的地质年代示意图”。读图;完成54﹣54题。
54.该“金钉子”剖面( )
A.分层不明显
B.反映了古地理环境变化特征
C.是中生代与新生代地层分界
D.岩层下新上老
2024年3月,不少人在石家庄西部的一些村落和山坡上捡到大量贝壳、三叶虫化石,掀起了捡化石的热潮,甚至有游客携带专业工具去采挖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5.在石家庄地区能捡到大量三叶虫化石,说明当地( )
A.地壳未发生过变化 B.曾经为海洋环境
C.目前仍有三叶虫存活 D.气候未发生过变化
2024年3月,不少人在石家庄西部的一些村落和山坡上捡到大量贝壳、三叶虫化石,掀起了捡化石的热潮,甚至有游客携带专业工具去采挖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6.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中最常见的植物类型是( )
A.蕨类植物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种子植物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一次对地球演化历史的探究活动。他们通过搜集不同时期的资料,制作了生物进化谱系树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7.笔石是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其所处的地质时期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023年9月3日,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内蒙古“植物庞贝城一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地”因成煤森林的特异埋藏记录,成功入选第二批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火山灰内的高精度锆石测定年龄为距今约2.98亿年,是最早的二叠纪森林,也是火山灰保存下的精关热带成煤沼泽森林。据此完成58﹣58题。
58.与该处化石森林形成有关的地质事件及该地质事件物质来源的圈层,搭配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软流层 B.火山喷发—岩石圈
C.地震—岩石圈 D.滑坡—水圈
在海陆变迁过程中,陆地面积基本不变,全球环境却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图示意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海陆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9.受图中海陆变迁影响最深刻的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海洋面积的变化
C.物种演化及分布 D.季节更替的变化
“金钉子”是地质学中用来确定和识别不同时代全球地层界线的唯一标志,确立后供世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浙江煤山“金钉子”是全球二叠系(纪)至三叠系(纪)界线层型标准剖面。图a是“该地交通位置及局部岩层示意图”,图b是“泥盆纪至白垩纪的地质年代示意图”。读图;完成60﹣60题。
60.浙江煤山能成为“金钉子”理想地层的原因是( )
①沉积连续且有足够厚度
②有明显的构造扰动
③具备保存较完好的化石
④交通较便捷以利于研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专题03 地球的历史
知识点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要了解地球的历史,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
1地层与化石
地层的概念 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注释地层的特点 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②含有化石
地层与化石的关系 ①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研究地层和化石的意义
2地质年代表
依据 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
概念 把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编年,即地质年代表
图示
知识点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时间 地球诞生一距今5.41亿年
环境变迁状况 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生物演化历程 冥古宙 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
太古宙 出现蓝细菌等原核生物
元古宙 蓝细菌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形成矿产 大量的铁、金、镍、铬等(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
2古生代(远古的生物时代)
时间 距今5.41亿年—2.52亿年
环境变迁状况 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
生物演化历程 早古生代 寒武纪 ①海洋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发展的时代; ②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植物
奥陶纪
志留纪
晚古生代 泥盆纪 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 ②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③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消失
石炭纪
二叠纪
形成矿产 煤炭(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
3中生代(中间的生物时代)——“爬行动物的时代”
时间 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
环境变迁状况 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生物演化历程 三叠纪 ①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 ②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 ③中生代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恐龙
侏罗纪
白垩纪
形成矿产 煤炭(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
4新生代(最近的生物时代)
时间 距今6600万年至今
环境变迁状况 ①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②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如 今地球上一些高大山脉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生物演化历程 古近纪 ①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 ②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生物界逐渐呈现现代面貌; ③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新近纪
第四纪
气候演化历程
知识点三地球的演化历程梳理
宙 代 纪 主要生物进化 形成矿产 地壳运动
动物界 植物界
显生亩 新生代 第四纪 人类时代 现代植物时代 联合古陆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新近纪 哺乳动物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
古近纪
中生代 白垩纪 爬行动物时代 裸子植物时代 主要的成煤期 地壳运动剧烈
侏罗纪
三叠纪
古生代 晚古生代 二叠纪 两栖动物时代 陆上孢子 植物时代 重要的成煤期 地壳运动剧烈,形成联合古陆
石炭纪
泥盆纪 鱼类时代
早古生代 志留纪
奥陶纪 海洋无脊椎动 物时代
寒武纪
元古宙 前寒武纪 重要的成矿时期(铁、金、镍、铬等) 海洋与陆地慢慢形成
蓝细菌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多细胞生物
太古宙 原核生物(蓝细菌等)出现
冥古宙 没有生命迹象
叠层石中记录了地球早期的生命之—蓝细菌(最早的光合放氧菌)生活的“足迹”。图1为2016年在陵兰岛发现的叠层石(年龄约37亿年),图2为地质年代表。读图,完成1﹣1题。
1.该叠层石的发现,使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 )
A.冥古宙 B.太古宙 C.寒武纪 D.二叠纪
【答案】B
【解答】解:根据材料,该叠层石年龄约37亿年,大致处于40亿年至25亿年前的太古宙时期,因此该叠层石的发现使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太古宙时期,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024秋 中原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地层、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记录了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B.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不同时代的化石
C.一般情况下,上部地层年代更古老
D.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相同时代的化石
【答案】A
【解答】解:根据所学可知,地层中的化石和地层岩性特征蕴藏着地质时期环境的各种信息,我们凭借这些信息可以解读出当时的环境特征,A正确。
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BD错误。
一般情况下,下部底层年底更老,C错误。
故选:A。
3.(2024秋 吉林校级期中)珊瑚虫化石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的森林环境 B.干旱的陆地环境
C.温暖广阔的浅海 D.湿冷的山地环境
【答案】C
【解答】解:森林、陆地、山地都是陆地环境,不适合珊瑚虫生长,ABD错误。
珊瑚虫生长在温暖广阔的浅海,故珊瑚虫化石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温暖广阔的浅海,C正确。
故选:C。
4.(2024秋 让胡路区校级期中)广东河源恐龙博物馆最新展出6窝62枚恐龙蛋、3枚独立恐龙蛋以及8件许氏禄丰龙恐龙骨骼化石,其中两枚罕见的窃蛋龙胚胎化石(出土于江西赣州)尤为珍贵。如图示意窃蛋龙胚胎化石。截至窃蛋龙生存时期,下列关于地球上生物演化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两栖动物一脊椎动物一爬行动物一海洋无脊椎动物
B.海洋无脊椎动物一两栖动物一脊椎动物一哺乳动物
C.脊椎动物一海洋无脊椎动物一两栖动物一爬行动物
D.海洋无脊椎动物一脊椎动物一两栖动物一爬行动物
【答案】D
【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生存于中生代,因此窃蛋龙胚胎存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为白垩纪,因此地球上生物演化至白垩纪依次是海洋无脊椎动物一脊椎动物一两栖动物一爬行动物,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2024秋 河北区校级期中)地球自形成到现在大约经历了46亿年的时间,人类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再现了地质史上的部分古地理环境。人类再现古地理环境状况的主要依据是( )
A.放射性元素衰变规律 B.地层结构特征和化石
C.历史古籍和传说 D.碳14年代测定法
【答案】B
【解答】解:科学家可以以地层中的化石、岩性、结构和构造特征为依据来进行岩相分析,恢复古地理环境,B正确。
放射性元素衰变规律只能用于某段时间的生物推测,不能推测古地理环境状况,A错误。
地质史上还未出现历史古籍,且历史古籍和传说描述不一定科学准确,C错误。
根据C﹣14测定,考古学中可以大致测定某一时期的生物死亡年代,但不能再现古地理环境状况,D错误。
故选:B。
6.(2024秋 河北区校级期中)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答案】A
【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2024秋 天河区校级期中)地球历史的演化包括生物的演化,地表的演化和大气环境的演化等。其中地表的演化表现出海陆格局的变化。下面四幅图示意不同时期海陆分布示意图,根据海陆轮廓,正确反映海陆格局演化顺序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答案】C
【解答】解:由于构造运动,③古生代的一些地区发生褶皱隆起,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经过海西运动,北方各个古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陆;①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使赤道以北的劳亚古陆逐渐连接、面积扩大,而赤道以南的冈瓦纳古陆发生解体并逐渐分离,出现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④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与现在渐趋一致;②为现代海陆分布格局,故正确反映海陆格局演化顺序的是③①④②。
故选:C。
8.(2024秋 宜章县校级期中)下列关于地层和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层总是老的在上,新的在下
B.不含化石的地层一定是最新的
C.根据化石可以确定地层顺序和年代,却无从考证当时的地理环境
D.根据化石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的依据是生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
【答案】D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一般来说,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但是由于地质活动比较复杂,有时候会出现地层逆转或倒置的情况,A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不含化石的地层不能根据化石确定其形成的地质年代,可通过其他方式来确定其地质年代,但不能说明这种地层是最新的,B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通过研究化石,人们可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年代,还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C错误。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可根据化石确定地层顺序和年代,D正确。
故选:D。
9.(2024秋 红桥区期中)读下列古生物化石图片,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下列四种化石可以推断,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的是( )
A.始祖鸟化石
B.恐龙化石
C.珊瑚化石
D.煤炭化石
【答案】C
【解答】解:始祖鸟是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一种,A错误;
恐龙是中生代生活在陆地上爬行动物,B错误;
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C正确;
煤炭是古生代茂密森林埋藏在地下形成的,D错误。
故选:C。
10.(2024秋 津南区校级期中)不同地质年代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不同地质年代的沉积岩含有不同生命现象的信息。据此完成问题。根据地层及其化石的有关知识,可知( )
①任何地层都含有生物化石
②化石的特点与环境关系密切
③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
④生物总是从复杂向简单演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答】解:只有在沉积岩地层中可能找到化石,①错误。
不同化石类型是在特点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因此化石的特点与环境关系密切,②正确。
生物总是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进化,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B。
11.(2024秋 辽源期中)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太古代 D.新生代
【答案】B
【解答】解: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含有恐龙化石低层的时代是中生代。
故选:B。
2022年9月20日,研究人员在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中发现了动物新种化石,取名为帽天山开拓虾化石。帽天山开拓虾属于奇虾类,奇虾类生活在距今5.2亿年—4.0亿年古生代的海洋中,在全球分布广泛。如图为帽天山开拓虾三维艺术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帽天山开拓虾可能生活在( )
A.石炭纪 B.第四纪 C.侏罗纪 D.寒武纪
【答案】D
【解答】解:读帽天山开拓虾三维艺术复原图,由材料可知,帽天山开拓虾属于奇虾类,奇虾类生活在距今5.2亿年﹣4.0亿年的海洋中,结合所学知识,其生活时期为古生代早期,寒武纪属于古生代早期,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帽天山开拓虾生活的时代可以看到( )
A.大片的苹果树
B.两栖类动物大量出现
C.浅海中的珊瑚
D.大量猛犸象在陆地上漫步
【答案】C
【解答】解:由材料可知,帽天山开拓虾属于奇虾类,奇虾类生活在距今5.2亿年~4.0亿年的海洋中,结合所学知识,其生活时期为古生代早期,帽天山开拓虾生活在早古生代,这一时期浅海中也生存着珊瑚,C正确。
苹果树属于被子植物,主要繁盛在新生代时期,A错误。
两栖类动物大量出现于古生代后期,B错误。
猛犸象属于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新生代时期,D错误。
故选:C。
14.(2024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叶虫化石存在于元古代地层中
B.各类岩石组成的地层中都有化石
C.被子植物化石存在于古生代
D.中生代地层中可能含有恐龙化石
【答案】D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A错误。
含有化石的岩石层主要是沉积岩,B错误。
被子植物化石属于新生代,C错误。
含恐龙化石属于中生代,D正确。
故选:D。
15.(2024秋 北辰区期中)2024年3月底,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在十堰市郧西县西北部开展重要化石调查,发现了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虫化石,为佐证秦岭山脉曾发生海陆变迁事件提供了重要证据。如图为郧西珊瑚虫化石图片。完成1﹣2题。
该珊瑚虫化石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的森林 B.干旱的陆地环境
C.温暖广阔的浅海 D.湿冷的山地环境
【答案】C
【解答】解:森林生长在陆地上,山地也在陆地上,而珊瑚虫是海洋生物,ABC错误。
珊瑚虫生长在温度高于20℃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热带、亚热带浅海海域,在现在的陆地上发现珊瑚虫化石,说明古地理环境这里曾经是温暖的浅海,C正确。
故选:C。
叠层石中记录了地球早期的生命之一的蓝细菌(最早的光合放氧菌)生活的“足迹”。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时,蓝细菌需要移动到表层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形成叠层石。如图为2016年在陵兰岛发现的叠层石(年龄约37亿年)和地质年代表。读图回答16﹣17题。
16.研究显示距今25亿年前为蓝细菌繁盛时期。由此推测,此后地球的( )
A.海洋更加广阔 B.陆地普遍抬升
C.温度逐渐升高 D.大气变得富氧
【答案】D
【解答】解:根据材料,距今25亿年前蓝细菌繁盛时期,其进行的光合作用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氧气,使大气变得富氧,D正确。
蓝细菌的繁盛对海陆变迁、大气温度影响较小,ABC错误。
故选:D。
17.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三叶虫一鱼类一恐龙
B.蕨类植物一被子植物一裸子植物
C.新生代一中生代一古生代
D.哺乳动物一爬行动物一两栖动物
【答案】A
【解答】解: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早期,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期,恐龙出现在中生代,按由老到新的顺序为三叶虫—鱼类—恐龙,A正确。
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晚期,裸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被子植物出现在新生代,正确顺序应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B错误。
地质年代由老到新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C错误。
两栖动物出现在古生代晚期,爬行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哺乳动物出现在新生代,正确顺序应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D错误。
故选:A。
18.(2024秋 苏州期中)杪楞,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它是与恐龙同时代繁盛的植物。在宜宾高县胜天镇的红岩山景区内,分布着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原始杪楞海,因10万余株杪楞树汇聚丛生,连片成海而得名。有专家观点认为,该景区环境适宜杪楞树繁衍生息,成为了粉楞的“避难所”。读图回答14~16题。
桫椤繁盛时期,地球上( )
A.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B.爬行动物极度盛行
C.金属矿藏大量形成 D.联合古陆汇聚形成
【答案】B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桫椤是与恐龙同时代繁盛的植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地球的主要动物是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也是爬行动物极度盛行的时代,B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在新生代,A错误。
金属矿藏大量形成于前寒武纪,C错误。
桫椤繁盛时期为中生代,古生代时联合古陆汇聚形成,D错误。
故选:B。
2022年6月19日,长相奇特的三眼恐龙虾又在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稻池里被发现。据专家介绍,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2亿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因为和恐龙共同度过一个地质年代而得名。图a为被发现的三眼恐龙虾照片,图b是地质年代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据材料推断,当时三眼恐龙虾生活的环境可能是( )
A.气候干旱,树木稀疏 B.气候寒冷,土壤贫瘠
C.海洋环境,尚未成陆 D.林草茂盛,河沼遍布
【答案】D
【解答】解:根据材料提示三眼恐龙虾在稻池里被发现,故其生存环境对应为“河沼遍布”,D正确。
三眼恐龙虾是在陆地发现的,不是海洋生物,C错误。
气候干旱,地表少有积水,不适宜三眼恐龙虾生存,A错误。
气候寒冷,河沼多结冰,不利于三眼恐龙虾生存,B错误。
故选:D。
2022年6月19日,长相奇特的三眼恐龙虾又在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稻池里被发现。据专家介绍,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2亿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因为和恐龙共同度过一个地质年代而得名。图a为被发现的三眼恐龙虾照片,图b是地质年代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与图中生物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 )
A.蕨类植物 B.裸子植物 C.海生藻类 D.被子植物
【答案】B
【解答】解:三眼恐龙虾2亿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读图a可知2亿年前地质年代正是中生代,与图中生物相同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裸子植物,B正确。
蕨类植物繁盛在古生代,A错误。
海生藻类植物繁盛是元古代,C错误。
被子植物繁盛是新生代,D错误。
故选:B。
家住成都市区的小王同学前往白鹿镇旅游时,在一条山沟中拾到含有一些蕨类植物化石的岩石。返回学校后小王询问老师,得知这些含有蕨类植物化石(如图)的岩石为页岩。完成下面小题。
21.蕨类植物繁盛的时期是( )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答案】B
【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晚古生代是蕨类植物繁盛的时期,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2.根据材料信息,小王可以推断出( )
①该岩石形成于海洋环境
②页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③该岩石形成时期气候较干旱
④页岩是典型的沉积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答】解:蕨类植物的生长环境通常是背阴潮湿的陆地,①③错误。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页岩为沉积岩,具有显著层理构造,②④正确。
故选:D。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如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地质时期,地球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海陆的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答案】D
【解答】解:读科学家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可知,随着生物的进化,绿色植物的出现和发展,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氧气,使地球氧气浓度在前寒武纪后期迅速增加并在古生代以来保持相对稳定,生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C错误,D正确。
海陆变迁、频繁的火山爆发与地球氧气浓度变化关系不大,AB错误。
故选:D。
24.地质年代甲( )
A.未发生物种灭绝事件 B.现代海陆形成
C.阿尔卑斯山脉形成 D.是重要的成煤期
【答案】D
【解答】解:读图可知,地质年代甲是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时期,D正确。
古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灭绝事件,A错误。
现代海陆和阿尔卑斯山脉都形成于新生代,BC错误。
故选:D。
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CenozoicEra)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5.新生代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联合古陆解体 B.安第斯山脉形成
C.蕨类植物繁盛 D.鸟类出现
【答案】B
【解答】解:联系已学可知,中生代联合古陆解体、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AC错误。
鸟类出现出现是在中生代,D错误。
安第斯山脉形成于新生代,B正确。
故选:B。
26.目前,地球处于新生代相对温暖期,与新生代寒冷期相比( )
A.海平面更高 B.生物种类大幅减少
C.动植物向低纬度转移 D.温度逐年上升
【答案】A
【解答】解:联系已学可知,与新生代寒冷期相比,新生代相对温暖期,气温升高两极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A正确。
气候温暖时期,动植物向高纬度、高海拔转移,随着生存范围扩大、生存环境的变化,生物种类会有所增加,BC错误。
新生代相对温暖期,温度波动上升而不是逐年上升,D错误。
故选:A。
27.下列有关动物演化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
B.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哺乳动物
C.两栖类—海洋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
D.鱼类—爬行动物—两栖类—哺乳动物
【答案】A
【解答】解:生物的进化顺序是由低级向高级、由海生向陆生,故动物的演化顺序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早古生代)—鱼类(志留、泥盆纪)—两栖类(晚古生代)—爬行动物(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要想了解地球历史,就要了解地层和化石,就要学会读地质年代表。图1为彩虹恐龙化石,图2为地质年代表部分年代的气候变化及动物发展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2024秋 温州期中)据图判断二叠纪时期相较于志留纪时期( )
A.物种更丰富 B.冰川范围缩小
C.陆地面积扩大 D.海平面上升
【答案】C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古生代末期,即二叠纪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所以与二叠纪时期相比,志留纪时期物种更丰富,A错误。
据右图可知,二叠纪末期和志留纪时期都属于气候由冷变暖的时期,故二叠纪和志留纪都是冰川范围缩小的时期,B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志留纪属于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的时期,并且出现鱼类,说明当时地球上海洋面积仍占绝对优势,二叠纪时期,地球上出现了两栖动物,表明海洋面积缩小,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扩大,一些海洋生物逐渐进化成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D错误,C正确。
故选:C。
2024年8月,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干岔子乡河西村村民在耕作时,意外挖掘出一块巨大的、形状奇特的骨头。文物部门组织专家团队前往现场进行勘查。经过初步鉴定,专家们确认这些骨头属于猛犸象腿骨化石。最大的三块可以完美地拼接契合,拼接后长1.24米,直径0.21米。猛犸象是一种生活在史前时期的巨型哺乳动物,猛犸象身披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其化石对于研究当地史前地质、气候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③陆地地层只含有陆地生物的化石,海洋地层只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④研究地层与其包含的化石可以推知地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答】解:联系已学可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的化石不同,①对;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②错;
由于海陆变迁,陆地地层也可能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而海洋地层也可能含有陆地生物化石,③错;
研究地层及化石是了解地球历史最主要的途径,可以推知地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④对。
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30.猛犸象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答案】D
【解答】解:A.寒武纪属于前寒武纪时期,生物以藻类和单细胞生物为主,故A错误。
B.古生代的生物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主,故B错误。
C.中生代的典型生物是爬行动物(如恐龙),故C错误。
D.新生代是哺乳动物繁盛的时期,猛犸象作为代表性哺乳动物生存于这一地质年代,故D正确。
故选:D。
2024年8月,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干岔子乡河西村村民在耕作时,意外挖据出一块巨大的、形状奇特的骨头,经过相关专家初步鉴定,确认这些骨头属于猛犸象腿骨化石。猛犸象是一种生活在史前时期的巨型哺乳动物,猛犸象身披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其化石对于研究当地史前地质、气候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推测猛犸象生存时期,黑龙江省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
A.浅湖沼泽 B.温暖湿润 C.广阔深海 D.寒冷干燥
【答案】D
【解答】解:猛犸象是一种生活在史前时期的巨型哺乳动物,猛犸象身披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其身披细密长毛和极厚的脂肪层应是适应寒冷的环境,同时猛犸象生活在陆地上,寒冷环境下具有干燥特征,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24年9月,内蒙古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入选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为中国新增了一张世界级名片。专家介绍,在乌达煤田开采时发现两煤层之间的火山凝灰岩里埋藏着丰富的植物化石,远古森林以原位埋藏的方式保存下来,让人类得以窥见3亿年前森林的实际模样。图为拟齿叶标本及其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推测拟齿叶生存期间,该地区( )
A.温暖湿润 B.炎热干燥 C.寒冷湿润 D.寒冷干燥
【答案】A
【解答】解:根据材料“在乌达煤田开采时发现两煤层之间的火山凝灰岩里埋藏着丰富的植物化石,远古森林以原位埋藏的方式保存下来,让人类得以窥见3亿年前森林的实际模样”和所学知识可知,拟齿叶是形成煤炭的主要植物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拟齿叶生存期间植被茂盛,因此当时该地区的环境是温暖湿润,适宜大量植物生长,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024年9月,内蒙古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入选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为中国新增了一张世界级名片。专家介绍,在乌达煤田开采时发现两煤层之间的火山凝灰岩里埋藏着丰富的植物化石,远古森林以原位埋藏的方式保存下来,让人类得以窥见3亿年前森林的实际模样。图为拟齿叶标本及其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该地区植物化石形成过程可能是( )
A.气候干旱,风沙将植物掩埋
B.洪水泛滥,流水沉积将植物覆盖
C.火山喷发,火山灰将植物掩埋
D.海面上升,海底泥沙将植物覆盖
【答案】C
【解答】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的植物化石埋藏在乌达煤田开采时发现两煤层之间的火山凝灰岩里,由此可推测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因为火山喷发,火山灰将当时的植物原位掩埋,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23年,中国科学院青藏科考队在喜马拉雅山发现鱼龙化石。鱼龙是地球历史上出现的具有超大体型的爬行动物。完成下面34﹣34小题。
34.鱼龙广泛分布于( )
A.寒武纪早期 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早期 D.新生代早期
【答案】C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鱼龙是历史上出现的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广泛分布是在中生代,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023年,中国科学院青藏科考队在喜马拉雅山发现鱼龙化石。鱼龙是地球历史上出现的具有超大体型的爬行动物。完成下面小题。
35.鱼龙化石的发现说明喜马拉雅山脉经历了( )
①由陆地环境变为海洋环境
②地壳抬升
③由海洋环境变为陆地环境
④地壳下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答】解:鱼龙生活在海洋里,在喜马拉雅山发现鱼龙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历史上是海洋环境,然后经过地壳抬升形成陆地,①④错误,②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6.(2024秋 南关区校级期中)地球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如图为科学家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开始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出现大量生物 B.形成联合古陆
C.开始出现人类 D.历史上重要成煤期
【答案】A
【解答】解:科学家在研究古老地层时发现,距今5.41亿年以前,地层埋藏的生物化石数量少,化石中的生物生命形态简单,之后形成的地层中化石数量和种类呈爆发式增长,生物结构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科学家将这一地质年代命名为寒武纪,代表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新时期,显生宙由此开始,因此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开始的主要原因是开始出现大量生物,A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寒武纪时还没出现人类,也没有形成联合古陆,BC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寒武纪还不是重要成煤期,D错误。
故选:A。
37.(2024秋 泉州期中)地球在演化过程中形成各地质时代的地层,地层中保存有不同地质时代的化石,这是地球环境演化的物质凭证。图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及各时代地层化石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由三叶虫到大型哺乳动物的进化过程中( )
A.地壳运动越来越强
B.大陆的平均海拔降低
C.气温不断升高
D.地球经历若干次物种大灭绝
【答案】D
【解答】解:三叶虫到大型哺乳动物的进化过程中,地球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壳运动有平静期和活跃期的交替,A错误。
新生代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等的崛起,大陆的平均海拔在上升,B错误。
从古生代至新生代,地球经历五次物种大灭绝,D正确。
从古生代至新生代,地球经历了多次大冰期,C错误。
故选:D。
地球自形成到现在,经过漫长的演化历程,在地壳、动物、植物等方面,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8.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答案】B
【解答】解:根据图片,地球植物演化的历程是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A错误。
三叶虫处于在元古代时期,鱼类最早出现在志留纪,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时期,B正确。
地质历史时期的顺序是太古代、元古代到古生代,C错误。
哺乳动物出现在白垩纪,爬行动物出现在三叠纪,两栖类出现在泥盆纪,D错误。
故选:B。
39.由三叶虫到大型哺乳动物的进化过程中( )
A.地壳运动越来越强烈
B.大陆的平均海拔降低
C.气温不断升高
D.地球经历若干次物种大灭绝
【答案】D
【解答】解: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地球经历了二叠纪末、白垩纪末等多次物种大灭绝,故D正确。
地壳运动在中生代(如联合古陆解体)和新生代(如喜马拉雅造山)均强烈,但整体趋势并非“越来越强烈”,A错误。
新生代形成许多高山(如喜马拉雅山脉),大陆平均海拔可能升高,B错误。
地球气温存在波动(如古生代末冰期、中生代温暖期),并非持续升高,C错误。
故选:D。
如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40.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甲丙 C.乙丁甲丙 D.乙丁丙甲
【答案】C
【解答】解:甲图是恐龙化石,形成于中生代时期;乙图是三叶虫化石,形成于古生代时期;丙图是哺乳动物化石,形成于新生代时期;丁图是鱼类化石,形成于古生代的志留纪时期,因此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乙丁甲丙,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1.如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与图中甲化石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 )
A.孢子植物时代 B.裸子植物
C.海生藻类 D.被子植物
【答案】B
【解答】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为恐龙化石,出现的年代为中生代。孢子植物时代和海生藻类为前寒武纪,裸子植物时代为中生代,被子植物时代为新生代,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披毛犀(图1)是活跃在亚欧大陆北部的哺乳动物,全身覆盖浓密的长毛用来抵御严寒,一万年前全部灭绝,是最晚灭绝的史前犀。图2示意地球演化简史,①—④代表四个地质年代。完成下面小题。
42.披毛犀生长的地质年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类别分别为( )
A.裸子植物,爬行动物 B.被子植物,哺乳动物
C.蕨类植物,两栖动物 D.裸子植物,哺乳动物
【答案】B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披毛犀是活跃在亚欧大陆北部的哺乳动物,生长在新生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类别分别为被子植物,哺乳动物,B正确。
蕨类植物、两栖动物存在于古生代,C错误。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存在于中生代,AD错误。
故选:B。
披毛犀(图1)是活跃在亚欧大陆北部的哺乳动物,全身覆盖浓密的长毛用来抵御严寒,一万年前全部灭绝,是最晚灭绝的史前犀。图2示意地球演化简史,①﹣④代表四个地质年代。据此完成43﹣43题。
43.下列地球演化事件,发生在③地质时期的是( )
A.形成现代地貌格局 B.蕨类植物繁盛
C.爬行生物繁盛 D.出现鱼类和两栖类
【答案】C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③地质时期发生在古生代之后,是中生代,裸子植物、爬行生物繁盛,C正确。
新生代形成现代地貌格局,A错误。
鱼类和两栖类、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BD错误。
故选:C。
科学家发现了彩虹恐龙化石。彩虹恐龙生活在约1.61亿年前,有色彩艳丽的羽毛,善于在树木之间滑翔,捕食小型哺乳动物与蜥蜴。读图“彩虹恐龙化石及想象复原图”和表“地质年代表(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44.彩虹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
A.三叠纪 B.侏罗纪 C.白垩纪 D.第四纪
【答案】B
【解答】解:彩虹恐龙生活在约1.61 亿年前,三叠纪距今2.013﹣2.5217亿年,A错误。
彩虹恐龙生活在约1.61 亿年前,读图可知,侏罗纪距今为1.45﹣2.013亿年,B正确。
彩虹恐龙生活在约1.61 亿年前,白垩纪距今0.66﹣1.45亿年,C错误。
彩虹恐龙生活在约1.61 亿年前,第四纪距今0.0258年,D错误。
故选:B。
科学家发现了彩虹恐龙化石。彩虹恐龙生活在约1.61亿年前,有色彩艳丽的羽毛,善于在树木之间滑翔,捕食小型哺乳动物与蜥蜴。读“彩虹恐龙化石及想象复原图”和“地质年代表(部分)”,完成45﹣45题。
45.推测彩虹恐龙的生活环境是( )
A.浩瀚的海洋 B.茂密的丛林
C.干旱的沙漠 D.寒冷的冰原
【答案】B
【解答】解:浩瀚的海洋、干旱的沙漠、寒冷的冰原都不适合树木生长,不适合小型哺乳动物与蜥蜴的生存,ACD错误。
彩虹恐龙生活在约1.61 亿年前,有色彩艳丽的羽毛,善于在树木之间滑翔,捕食小型哺乳动物与蜥蜴。可以推测当时环境树木较多,且适合小型哺乳动物与蜥蜴的生存,为茂密的丛林,B正确。
故选B。
翼龙遗迹在现今世界各大陆均有发现,但其骨骼化石相当罕见,澳大利亚东北部出土的一些有上亿年历史的骨骼化石,经确认属于一种先前未知的翼龙,早白垩纪晚期的翼龙化石,是迄今为止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完整度最高的翼龙化石。据此完成46﹣46题。
46.翼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答案】C
【解答】解:根据材料可知,翼龙生存在白垩纪晚期,白垩纪属于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近期,《自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撰写的论文,论文指出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从鱼到人演化过程需近5亿年。如图为人类进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7.人类出现的地质时期是( )
A.前寒武纪 B.石碳纪 C.侏罗纪 D.第四纪
【答案】D
【解答】解:前寒武纪的生物有低等的菌、藻类植物,还没有人类出现,A错误。
第四纪处于新生代,使人类出现的地质时期,D正确。
石碳纪处于古生代,还没有人类出现,B错误。
侏罗纪处于中生代,还没有人类出现,C错误。
故选:D。
48.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说明( )
①生物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
②生物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一些生物的衰退和灭亡
③生物演化由海洋向陆地扩展
④生物演化过程受地理环境变化影响很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答】解:据图所知,人类是从鱼进化来,说明了生物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生物演化由海洋向陆地扩展,①③正确。
从水生到陆生,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④错误。
从鱼进化到人这个演化过程中,生物在不断的进化,而不是衰退,③错误。
故选:B。
2023年9月3日,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内蒙古“植物庞贝城一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地”因成煤森林的特异埋藏记录,成功入选第二批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火山灰内的高精度锆石测定年龄为距今约2.98亿年,是最早的二叠纪森林,也是火山灰保存下的精关热带成煤沼泽森林。据此完成49﹣49题。
49.下列关于该处化石森林存在年代及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古生代—蕨类或裸子植物
B.古生代一被子植物
C.中生代一裸子植物
D.新生代一被子植物
【答案】A
【解答】解:根据“火山灰内的高精度锆石测定年龄为距今约2.98亿年,是最早的二叠纪森林”和所学知识可知,二叠纪为古生代的末期,蕨类植物繁盛,开始出现裸子植被,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023年9月3日,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内蒙古“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地”因成煤森林的特异埋藏记录,成功入选第二批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也被称作“植物庞贝城”。火山灰内的高精度锆石测定年龄为距今约2.98亿年,是最早的二叠纪森林,也是火山灰保存下的精美热带成煤沼泽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0.与该处化石森林生长时期的气候相比,现在内蒙古乌达的气候呈现( )
A.暖湿 B.冷湿 C.暖干 D.冷干
【答案】D
【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现在内蒙古乌达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根据材料“火山灰保存下的精美热带成煤沼泽森林”可知,由二叠纪的热带成煤沼泽森林到现在的温带草原,说明内蒙古乌达的气候呈现冷干特点,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024年8月,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干岔子乡河西村村民在耕作时,意外挖掘出一块巨大的、形状奇特的骨头。经过相关专家初步鉴定,确认这些骨头属于猛犸象腿骨化石。猛犸象是一种生活在史前时期的巨型哺乳动物,猛犸象身披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其化石对于研究当地史前地质、气候具有重要意义。完成下面小题。
51.猛犸象生存的地质年代( )
A.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B.形成现代海陆分布
C.是地质历史上重要造煤时期
D.空中开始出现始祖鸟
【答案】B
【解答】解:猛犸象是一种生活在史前时期的巨型哺乳动物,生存在新生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是古生代早期,A不符合题意。
新生代不是地质历史上重要造煤时期,古生代和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C不符合题意。
空中开始出现始祖鸟是在中生代时期,D不符合题意。
形成现代海陆分布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B符合题意。
故选:B。
在海陆变迁过程中,陆地面积基本不变,全球环境却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图示意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海陆分布。据此完成52﹣52题。
52.图中地质历史时期由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排序正确的是( )
A.Ⅰ﹣Ⅱ﹣Ⅲ B.Ⅲ﹣Ⅱ﹣Ⅰ C.Ⅰ﹣Ⅲ﹣Ⅱ D.Ⅱ﹣Ⅲ﹣Ⅰ
【答案】B
【解答】解:大陆漂移说认为,晚古生代时期全球所有大陆连成一体的超级大陆;中生代以来逐步解体,新时代形成现今的大陆、大洋,故Ⅲ是古生代,Ⅱ是中生代,I是新生代,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在海陆变迁过程中,陆地面积基本不变,全球环境却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图示意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海陆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3.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繁盛的时期分别是( )
A.Ⅰ、Ⅲ B.Ⅱ、Ⅰ C.Ⅱ、Ⅲ D.Ⅲ、Ⅰ
【答案】B
【解答】解: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中生代以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空前繁盛为特征,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金钉子”是地质学中用来确定和识别不同时代全球地层界线的唯一标志,确立后供世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浙江煤山“金钉子”是全球二叠系(纪)至三叠系(纪)界线层型标准剖面。图a是“该地交通位置及局部岩层示意图”,图b是“泥盆纪至白垩纪的地质年代示意图”。读图;完成54﹣54题。
54.该“金钉子”剖面( )
A.分层不明显
B.反映了古地理环境变化特征
C.是中生代与新生代地层分界
D.岩层下新上老
【答案】B
【解答】解:由于“金钉子”含全球最完整的二叠纪﹣三叠纪地层界线,且中部发现了微小牙形石化石,可知其能反应古地理环境变化特征,B正确。
由图可知,其剖面岩性均一,连续成层分布,岩层下老上新,AD错误。
二叠纪—三叠纪为古生代与中生代地层的分界,C错误。
故选:B。
2024年3月,不少人在石家庄西部的一些村落和山坡上捡到大量贝壳、三叶虫化石,掀起了捡化石的热潮,甚至有游客携带专业工具去采挖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5.在石家庄地区能捡到大量三叶虫化石,说明当地( )
A.地壳未发生过变化 B.曾经为海洋环境
C.目前仍有三叶虫存活 D.气候未发生过变化
【答案】B
【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三叶虫主要生活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中,石家庄能捡到大量三叶虫化石,说明当地曾经为海洋环境,B正确。
地壳和气候发生明显变化,AD错误。
三叶虫已经灭绝,C错误。
故选:B。
2024年3月,不少人在石家庄西部的一些村落和山坡上捡到大量贝壳、三叶虫化石,掀起了捡化石的热潮,甚至有游客携带专业工具去采挖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6.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中最常见的植物类型是( )
A.蕨类植物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种子植物
【答案】A
【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三叶虫生活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古生代大量存在的植物为蕨类植物,A正确。
被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繁盛在新生代,CD错误。
裸子植物繁盛在中生代,B错误。
故选:A。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一次对地球演化历史的探究活动。他们通过搜集不同时期的资料,制作了生物进化谱系树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7.笔石是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其所处的地质时期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答案】B
【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笔石是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早期海洋面积远大于现代,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温暖的海水里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因此,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笔石所处的地质时期是古生代,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23年9月3日,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内蒙古“植物庞贝城一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地”因成煤森林的特异埋藏记录,成功入选第二批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火山灰内的高精度锆石测定年龄为距今约2.98亿年,是最早的二叠纪森林,也是火山灰保存下的精关热带成煤沼泽森林。据此完成58﹣58题。
58.与该处化石森林形成有关的地质事件及该地质事件物质来源的圈层,搭配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软流层 B.火山喷发—岩石圈
C.地震—岩石圈 D.滑坡—水圈
【答案】A
【解答】解:由材料“火山灰内的高精度锆石测定年龄为距今约2.98亿年,是最早的二叠纪森林,也是火山灰保存下的精关热带成煤沼泽森林”可知,处化石森林形成和火山喷发有关,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
故选:A。
在海陆变迁过程中,陆地面积基本不变,全球环境却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图示意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海陆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9.受图中海陆变迁影响最深刻的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海洋面积的变化
C.物种演化及分布 D.季节更替的变化
【答案】B
【解答】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更替的变化都是地球公转造成的,与海陆变迁无关,AD错误。
图中反映不出物种的演化和分布,C错误。
据图可知受海陆变迁影响,有的海域面积在增加,有的海域面积在减少,B正确。
故选:B。
“金钉子”是地质学中用来确定和识别不同时代全球地层界线的唯一标志,确立后供世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浙江煤山“金钉子”是全球二叠系(纪)至三叠系(纪)界线层型标准剖面。图a是“该地交通位置及局部岩层示意图”,图b是“泥盆纪至白垩纪的地质年代示意图”。读图;完成60﹣60题。
60.浙江煤山能成为“金钉子”理想地层的原因是( )
①沉积连续且有足够厚度
②有明显的构造扰动
③具备保存较完好的化石
④交通较便捷以利于研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答】解:由材料“含全球最完整的二叠纪﹣三叠纪地层界线剖面”和图片中“该剖面为岩性均一、沉积连续的粉砂质灰岩”可知,浙江煤山沉积连续且有足够厚度,①正确。
由图可知,浙江煤山附近有公路、铁路等多条交通线经过,交通便捷,有利于研究,④正确。
由图片中“该剖面为岩性均一、沉积连续的粉砂质灰岩”,且图片信息显示岩层基本呈水平状成层分布,可知其受到的构造扰动和变质作用很少,②错误。
由图中信息“其中部发现了可能是已灭绝的海生生物的骨骼或器官所形成的微小牙形石化石”,可知其具备保存较完好的化石,③正确。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