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4.16《水乡茶居》课件(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4.16《水乡茶居》课件(1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9 15:2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茶源:1、神农氏采集百草尝试,以发现治病救人的草药。一天,遇毒晕死于茶树下。碰巧茶树叶片上的露水,滴入口中,于是起死回生,因而发现茶的药用价值。
2、另说神农肚皮透明,吃下东西外面能看清楚。有一天尝到一种树叶,发现叶子在肚子里往复流动像在检查什么。一次神农中毒,他就采那种叶子来吃,结果得救。因而称为 “查”,后人们叫成“茶”了。
茶经: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茶神陆羽
1、杭州龙井  2、安溪铁观音 产于闽南安溪。 3、武夷岩茶 产于福建武夷山。 4、苏州碧螺春 产于江苏太湖洞庭山。 5、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黄山。 6、庐山云雾 产于江西庐山。
7、六安瓜片 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 8、恩施玉露 产于湖北恩施。 9、白毫银针 产于福建北部。
10、普洱茶 产于云南西双版纳。 【十大名茶】不喝茶还能成为中国人?——梁启超水 乡 茶 居
—杨羽仪
作者介绍: 杨羽仪,广东宝安人。1963年毕业于广东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广州侨光中学、第七十六中学教师,广州日报社《广州青少年报》副刊编辑,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五届副主席,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水乡茶居>>获新时期优秀散文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文章写于改革开放(1978)的第六年,广州是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广东地处沿海,由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很快,不仅城市发达了,广东的农村也逐渐富裕起来,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作者曾经两次到广东水乡挂职锻炼,亲身经历了广东水乡的变迁。
背景介绍:字词:画舫 蓑 衣 盅 粗糙 芋 头糕 动辄
普洱 糯米 醺醺 石榴 斟 盘 盐渍 鸡
炖 水鱼 味同嚼 蜡 水榭 莹澈 竹寮
茗 斯文 溽 热 阑 珊 皴 皱
反刍 湾泊 湖泊 落差 参差 差 劲
露 脸 露 出 朝 拜 朝 日 皎 月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反刍:偶蹄类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的食物再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 然后咽下去。比喻对过去的事物反复地追忆、回味。
fǎngsuōzhōngcūcāoyùzhépǔˊěrnuòxūnshíliuzhēnzìdùnjiáoxièyíngchèliáomíngsīwenrùlánshāncūnzhòuchúbópōchācīchàlòulùcháozhāojiǎo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围绕茶居写了哪两方面的
内容?水乡茶居①水乡茶居的特点初步感知课文:②水乡人的“叹”茶 茶居的规模茶居的建筑茶居的名字茶居的茶具与茶食叹茶分布广规模小①建筑古朴雅致②建筑小巧玲珑③半临河半临岸斯文典雅一盅两件慢饮特点深入学习课文: 速读课文1——7节,看看作者从哪5方面来写水乡茶居,并写了它外在的特点的?圈画能概括表现茶居特点的关键词句。完成下面表格:---------------------------------------------变化前变化后对比的
作用多用混凝土水榭结构、砖木结构、竹寮结构
楼、室、座居、室铁壶、粗枝大叶、
不怎么好吃瓷壶、名茶、
决非粗品茶居的规模茶居的建筑茶居的名字茶居的茶具与茶食叹茶①鲜明突出了水乡茶居的变化。???默读1——5节,圈画作者在哪些方面对茶居的特点进行了比较说明?完成下面表格。
在这样的茶居,喝茶水乡人把它叫作“叹茶”。“叹茶”又是怎样一种生活呢?齐读第10节,体会作者把“叹茶”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茶居中茶客的“叹”茶 诗是美的,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叹茶“的美?
不论“叹”早茶或是晚茶,水乡人把叹茶当作是一种享受 享受 美景享受闲谈 享受 交流生活的享受交流信息的享受 “此情此景,倘遇幽人雅士,固然为之倾倒。”然而多是“卜佬”茶客为什么也具有了幽人雅士的高雅情趣呢?作者在文章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原因呢?请结合第9节抓住关键句找出答案。---------------------------------------------变化前变化后对比的
作用多用混凝土水榭结构、砖木结构、竹寮结构
楼、室、座居、室铁壶、粗枝大叶、
不怎么好吃瓷壶、名茶、
决非次品茶居的规模茶居的建筑茶居的名字茶居的茶具与茶食叹茶①鲜明突出了水乡茶居的变化。②表现水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情趣的提高。 回顾前文,作者为什么写水乡茶居外在的变化?仅是为了给我们介绍水乡茶居的特点吗? 小小茶居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的大变革后人民生活的安逸幸福。试想,如果一个人,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哪来的机会喝茶,更哪有闲心品茶赏景?社会不安定,又怎能有风格迥异供人消遣的茶楼,更不要说什么研究茶道、茶文化了。
深入领会主题。课文小结: 作者并没有面面具到的谈论我们祖国的发展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者只是选取生活中的一个茶居,一个水乡茶居,一个广东水乡茶居他在建筑上的变化,名字上的变化,茶具与茶食的变化来反映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
然广东水乡茶居只不过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但是它却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真实的缩影。
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