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部编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义教部编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4 06:0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习线索:
1.西晋是如何建立和统一的呢?
2.为什么西晋的统一是短暂的呢?
曹氏→司马氏
晋武帝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
司马懿
司马师
晋武帝 司马炎
曹操 曹丕 曹叡 曹芳
曹芳 曹髦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曹髦 曹奂
吴国
|孙皓|
法律严苛
赋役繁重
政治动荡
经济凋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63年 魏灭蜀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266年 西晋建
世家大族
西晋当时的选官制度?
支持
评定的高低完全由其随意决定
今(西晋)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威……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二、西晋巩固统治的措施——对世家大族
回报
政治、经济
晋武帝 司马炎
世家大族
政治:【九品中正制】“铨品人伦”——选拔和考核官员
支持
评定的高低完全由其随意决定
今(西晋)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威……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二、西晋巩固统治的措施——对世家大族
回报
政治、经济
晋武帝 司马炎
经济:【占田荫客制】允许世家大族占有大量土地
其官品第一至于第九,各以贵贱占田。
——《晋书·食货志》
二、西晋巩固统治的措施——对世家大族
政治:【九品中正制】“铨品人伦”——选拔和考核官员
世家大族
晋武帝 司马炎
支持
回报
政治、经济
二、西晋巩固统治的措施——对世家大族
结合相关史事,概括这些世家大族生活的特点?
豪华奢侈
(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tà)。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晋书·鲁褒传》
推开
宫廷
所有
二、西晋巩固统治的措施——对世家大族
结合相关史事,概括这些世家大族生活的特点?
结合材料思考:在世家大族的带动下,西晋形成了怎样的社会风气?
豪华奢侈
崇拜金钱,唯利是图
社会风气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钱确实可以改善我们的物质生活,但我们应以正当途径获得钱。同时,不能像西晋人一样唯金钱论,过度崇拜金钱,以畸形、腐化、不健康的斗富形式满足个体精神需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正确方式满足精神需求,珍视钱买不来的财富:互相陪伴的亲情、患难与共的友情等。
二、西晋巩固统治的措施——对世家大族
当今社会的我们应怎样对待“钱”呢?
(晋武帝)惩魏氏孤立之弊,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晋武帝眼中魏亡的原因?
答:宗室受控过严,皇权孤立无援。
二、西晋巩固统治的措施——对血缘宗亲
血缘宗亲
晋武帝 司马炎
【分封】诸王,守重地、拥重兵、管民事
支持
诸王:
掌握地方军政权力
野心
二、西晋巩固统治的措施——对血缘宗亲
血缘宗亲
晋武帝 司马炎
【分封】诸王,守重地、拥重兵、管民事
支持
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
二、西晋巩固统治的措施——对内迁各族
勃海·············今渤海
东海······· 包括今黄海和东海
一、读图名
二、读图例
三、读图注
四、结合课本内容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牧马图》
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在北方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放养牛羊的游牧生活
《敕勒歌》
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
二、西晋巩固统治的措施——对内迁各族
勃海·············今渤海
东海······· 包括今黄海和东海
一、读图名
二、读图例
三、读图注
四、结合课本内容
西晋江统在《徙戎论》中的记载,当时关中一地百万余人口中,“戎狄居半”。
少数民族人口占了关中人口的一半
随着这些北方民族的内迁,各族形成杂居状态。
二、西晋巩固统治的措施——对内迁各族
西晋统治者
内迁少数民族
政策?
温和的安抚、自治政策?
“晋鲜卑归义侯”印
怀柔政策
强制政策
二、西晋巩固统治的措施——对内迁各族
西晋统治者
内迁少数民族
民族政策
强制迁徙与安置政策,并征收重税
根据《三国志 魏志 梁习传》记载,梁习对胡狄采取举措:
1.以礼相待地征召少数民族中有权势的人;
2.征发年轻力壮的男子作为自己的武装力量;
3.迁移被征发者的家属至邺地,不从者斩之。
西晋统治者延续了曹魏政策,并加以强制化。
根据记载晋武帝在位时,仅匈奴入塞者就有三十万左右。
二、西晋巩固统治的措施——对内迁各族
二、西晋巩固统治的措施——对内迁各族
民族矛盾激化
西晋统治者
内迁少数民族
民族政策
强制迁徙与安置政策,并征收重税
晋惠帝昏庸无能,皇权旁落,开启了“八王之乱”的祸端。
从291年到306年,八个宗室亲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发起了历时16年的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三、西晋的统治危机——八王之乱
西晋有盛而衰的转折点
危害
城镇乡邑皆空,无人烟。李流之军无掳掠之所,士卒饥疲。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又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
——《晋书》
经济凋敝
相互买卖人口
逃亡流散
强盗
人口死亡或流亡
三、西晋的统治危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一场极其严重的皇族内乱,持续16年之久,对当时社会的经济、人民生活和统一等都造成了灾难性影响。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深刻认识社会安定的重要性,认识到社会安定对经济繁荣、人口增长和素质提升、政治稳定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遵纪守法,自觉践行良好的道德风尚,维护社会安定与国家统一。
人口流亡
去哪里
北?
气候寒冷干燥;沙漠山脉阻隔;
北方少数民族互相征战
南。
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
受战乱影响小,社会相对安定
以十万计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三、西晋的统治危机——八王之乱
威胁统一
内耗→王朝实力削弱,中央对地方控制大幅下降
并立政权:304年,
氐族李雄在成都称王;
匈奴人刘渊在今山西西部称王。
这两个割据政权的出现是统一王朝分裂的开始
三、西晋的统治危机——内迁各族
经济凋敝
百姓困苦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
——《晋书》
西晋时期的许多内迁民族都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认为自己与汉人同祖同宗。
请各位同学思考,这种现象体现了一种什么观念?
华夏认同
三、西晋的统治危机——内迁各族
西晋时期的许多内迁民族都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认为自己与汉人同祖同宗。
请各位同学思考,这种现象体现了一种什么观念?
结合背景思考:这种观念的产生是受到了什么现象影响?
华夏认同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
三、西晋的统治危机——内迁各族
内迁后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流与交融
少数民族认同中原文化。
汉人学习少数民族文化:
西晋的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
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学习经营畜牧业。
各族人民在交流与交融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了中华
民族的伟大历史。
三、西晋的统治危机——内迁各族
西晋统治面临的挑战
【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关系】
【政治】分封诸王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威胁中央集权;
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政治腐败。
【经济】八王之乱使得社会动荡,经济凋敝。
【社会】社会风气不利于社会发展;
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民族关系】西晋的民族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三、西晋的统治危机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了西晋的都城,腐朽的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内迁各族武力进攻的双重打击下四世而亡。
四、西晋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