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2课时 身体的运动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科学·教科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上学期 单元 四健康生活
课题 第2课时身体的运动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明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配合,掌握运动系统保护方法。
2.学生能完成哑铃举起活动,制作前臂运动模型,理解运动系统工作原理。
3.学生树立运动系统保护意识,养成科学运动习惯。
核心素养
1.科学观念:理解骨、关节、肌肉组成运动系统及协同工作原理。
2.科学思维:通过模型与活动分析运动系统工作逻辑,培养推理能力。
3.探究实践:能完成哑铃举起活动,制作并展示前臂运动模型。
4.态度责任:树立运动系统保护意识,养成科学运动与健康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配合,完成模型制作与活动探究。
2.教学难点:准确描述骨、关节、肌肉协同完成运动的过程,理解运动系统保护要点。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入
【设计意图】以教材“聚焦”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学生日常运动体验,激发探究运动系统工作原理的兴趣,明确本节课探究方向。
活动:展示教材中“身体的运动”主题图片。
老师提问:“同学们,骨、关节和肌肉共同组成了运动系统,它们是怎样完成运动的?我们需要怎么保护它们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身体的运动》。”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哑铃举起活动探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探索”板块的哑铃举起活动,直观感受上肢运动过程中骨、关节、肌肉的变化,为理解运动系统工作原理奠定实践基础。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同学们,按照教材要求,用右手拿起地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在这个过程中,右上臂是怎样运动的呢?”
学生按照要求做动作后回答:“胳膊在弯曲,肌肉好像在收缩……”
老师继续提问:“大家反复做上述动作,并用左手按住右上臂的不同部位,感受一下右上臂不同部位的变化,说说你们的感受。”
学生操作后回答:“有的地方变硬了,有的地方好像在动……”
2.任务小结
通过哑铃举起活动,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了上肢运动时肌肉、关节的变化,对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有了初步感知,为后续深入理解运动系统的协同工作原理积累了实践经验。
学习任务二:制作前臂运动模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制作前臂运动模型,通过模型构建与展示,深入理解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配合关系,培养动手与建模能力。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要利用筷子、橡皮筋、线这些材料制作前臂抬起的运动模型,大家说说模型的哪一部分相当于骨、关节和肌肉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筷子像骨头,橡皮筋像肌肉,线可能用来连接……”
老师指导学生制作模型,完成后提问:“请大家展示自己的模型,并说说这个模型是怎样模拟前臂运动的。”
学生展示并解释:“橡皮筋拉动筷子,就像肌肉带动骨头运动……”
2.任务小结
同学们通过制作和展示前臂运动模型,更清晰地理解了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协同配合关系,即肌肉收缩舒张带动骨绕关节运动,同时也提升了动手实践和模型构建的能力。
学习任务三:研讨运动系统保护与拓展
【设计意图】紧扣教材“研讨”“资料”“拓展”板块,引导学生明确运动系统的保护方法,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与发育特点,拓展对运动系统相关知识的认知,培养健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为了促进骨、关节和肌肉的发育,我们应该做什么?”
学生结合教材资料和生活经验回答:“多运动,像打球、游泳……”
老师提问:“生活中有许多与我们身体运动结构相似的物体,大家看看教材里的起重机,它的哪一部分和我们身体中的骨、关节或肌肉的作用相似呢?”
学生观察后回答:“起重机的钢架像骨头,连接的地方像关节,吊臂的动力部分像肌肉……”
老师结合教材“资料”板块,提问:“人体有200多块骨头、600多块肌肉,它们是怎样配合的?我们平时还要注意哪些保护运动系统的要点?”
学生结合资料回答:“骨头支撑身体,肌肉收缩带动运动,关节让骨头能活动;要保持正确姿势,不过度负重……”
2.任务小结
通过研讨与拓展,同学们明确了促进骨、关节和肌肉发育的方法是坚持科学运动,也了解了运动系统的组成与各部分作用,还知道了生活中类似运动系统结构的物体,同时掌握了运动系统的保护要点,树立了科学运动与健康生活的意识。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贴合教材知识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巩固对运动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保护方法的理解,强化知识的应用与迁移能力。
活动:发放课堂练习单,包含“请描述骨、关节、肌肉在举起哑铃时的协同工作过程”“列举三种保护运动系统的方法”等题目,学生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老师提问:“大家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对运动系统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学生交流后,老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延伸
【设计意图】将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观察身边类似运动系统结构的物体,进一步深化对运动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将运动系统保护方法应用到日常运动与生活中,实现知识的生活化迁移。
任务:老师布置任务:“回家后,观察家里或身边像起重机一样与身体运动结构相似的物体,说说它们的哪部分和骨、关节、肌肉作用相似;同时,制定一份自己的科学运动计划,保护好自己的运动系统。”
五、课堂总结
1.学生回顾
请3-4名学生分别回顾。有的学生说:“我通过哑铃举起活动和制作前臂模型,知道了骨、关节、肌肉是怎样配合运动的,肌肉收缩带动骨头绕关节运动。”有的学生说:“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组成,我们要多运动来保护它们,还要保持正确姿势。”还有的学生说:“生活中起重机的钢架像骨头,连接部位像关节,动力部分像肌肉,和我们的运动系统很像。”通过学生的回顾,完整梳理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强化了对重点内容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强调
首先强调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组成,它们协同工作才能让我们完成各种运动。然后明确骨起到支撑和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是运动的动力来源,三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接着说明为了保护运动系统,我们要坚持科学运动,像教材中提到的球类、游泳等运动都很有益,同时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避免过度负重。另外,青少年时期运动系统发育快,更要注意运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最后鼓励大家将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养成科学运动的习惯,保护好自己的运动系统,拥有健康的身体。
六、板书设计
身体的运动
一、运动系统组成:骨、关节、肌肉
二、协同工作:肌肉收缩→骨绕关节运动
三、保护方法:科学运动、正确姿势、避免过度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