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仿真模拟物理试卷(1)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中学物理课本的长度是
B.天安门国旗旗杆净高度约为
C.课间眼保健操时间约为
D.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答案】
【解答】解:.中学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故不正确;
.天安门国旗杆净高度为,旗杆含地下部分共32.6米,故不正确;
.中学生做完一套眼保健操所用时间约为,即课间眼保健操时间约为,故正确;
.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时间在之间,故不正确。
故选:。
2.(2分)王熙凤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贾母听声便知道一定是“凤辣子”来了,依据是声音特性中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答案】
【解答】解:本题中实际上是“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辨别是谁在说话,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故正确、错误。
故选:。
3.(2分)小明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达到、、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大
B.小车在段是匀速运动
C.如果让小车过了点才开始计时,所测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D.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
【解答】解:、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故错误;
、由图可知,点到点的路程为:,点到点的时间为:,
点到点的路程为:,点到点的时间为:
则小车点到点的平均速度为:,
小车点到点的平均速度为:,
则,说明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加速运动,即变速运动,故正确;
、如果让小车过了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知,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故正确。
故选:。
4.(2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为,运动时间之比为,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已知甲乙通过的路程比和时间比,
根据公式可得,甲乙的速度比。
故选:。
5.(2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再次用相同的力拨动,得到的结论是
A.声音变大 B.声音变高 C.振动变慢 D.响度变小
【答案】
【解答】解: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若仍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会变快,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频率变高,音调会变高。
故选:。
6.(2分)下列应用说明超声有很强的“破碎”能力的是
A.利用超声探测金属内部的缺陷
B.医生利用“超”检查病人的病情
C.利用超声探测鱼群
D.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答案】
【解答】解:.利用超声探测金属内部的缺陷,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不符合题意;
.医生利用“超”检查病人的病情,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不符合题意;
.利用超声探测鱼群,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不符合题意;
.利用超声去除人体内的结石,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具有很强的“破碎”能力,故符合题意。
故选:。
7.(2分)戏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瑰宝。如图所示是戏剧演员正对着平面镜梳妆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员在镜中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B.演员在镜中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C.演员靠近镜子时,镜中的像会变大
D.演员靠近镜子时,镜中的像会远离镜子
【答案】
【解答】解:、演员在镜中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错误,
、平面镜所成的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故正确;
、演员靠近镜子的过程中,演员大小不变,则镜中像的大小也不变,故错误;
、根据“平面镜成像中像距等于物距”可知,演员靠近镜子,镜中的像也靠近镜子,故错误。
故选:。
8.(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琴棋书画,恢弘博雅。如图,是中秋拍摄的一幅月上中天、天上月对水中月,天涯与共之景。关于水中月的形成,与下列现象的物理原理相同的是
A.透过鱼缸侧壁看金鱼
B.倒映在水中的山
C.古人用日晷计时
D.阳光下树叶的影子
【答案】
【解答】解:“水中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透过鱼缸侧壁看金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倒映在水中的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与“水中月”形成原因相同,故符合题意;
、古人用日晷计时,是利用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不符合题意;
、阳光下树叶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9.(2分)下列光路图能大概反映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是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
、图中所示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光线传播情况,而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不符合光的折射规律,故错误;
、图中所示的是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的情况,但是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了,不符合光的传播规律,故错误;
、图中所示的是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的情况,并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光的传播规律,故正确;
、图中所示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光线传播情况,不符合题目要求,故错误。
故选:。
10.(2分)关于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说法正确的是
A.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B.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C.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答案】
【解答】解: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错误,正确。
故选:。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共12分)
(多选)11.(3分)如图所示图像中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保持不变,说明是匀速直线运动,故符合题意。
、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故不符合题意。
、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在增大,是加速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运动,故符合题意。
故选:。
(多选)12.(3分)生活中有许多光学现象以及对光现象的应用,图中是乐乐同学在研究这些光现象时画的光路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A.蜡烛透过小孔所成的像光路图
B.从岸上看水中物体的光路图
C.蜡烛在平面镜所成的像光路图
D.太阳光透过玻璃棱镜的光路图
【答案】
【解答】解:.蜡烛透过小孔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倒立的实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从岸上看水中物体时,光是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图中光线箭头方向相反,故错误,符合题意;
.蜡烛在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蜡烛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但图中光线箭头方向错误,故错误,符合题意;
.太阳光透过玻璃棱镜会发生色散现象,红色折射程度最小,紫光折射程度最大,最上方是红色,最下方是紫光,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多选)13.(3分)如图所示的一束光沿着平行主光轴的方向射到透镜上,关于它的折射光的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根据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对照四个选项可知,选项中的图示正确,
故选:。
(多选)14.(3分)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B.该透镜可以用做远视眼镜
C.该透镜可以用做照相机镜头
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
【答案】
【解答】解:图中看到字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应用了凸透镜成像时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此透镜是凸透镜,
、已知此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也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错误;
、此透镜是凸透镜,可矫正远视眼,故正确;
、此透镜是凸透镜,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此原理,因此可以用来做照相机的镜头,故正确。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字到透镜的距离大于此透镜的焦距,故错误;
故选:。
三、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5.(3分)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文明扬州”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 减弱噪声;街道两边种植行道树是从 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音调响度音色)。
【答案】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响度
【解答】解: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35的数字,可知此时的噪声是35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
故答案为: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响度。
16.(3分)2023年4月16日上午,清脆的发令声通过 传到运动员的耳中,2023盐城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盐城站)正式起跑。如图,1.5万余名中外跑友正在蓝色礼花的渲染下一起出发,这些蓝色礼花能 (反射吸收)蓝色光。所有人都能看到公路两侧粉红色桃花,是因为太阳光在桃花表面发生了 (镜面反射漫反射)。
【答案】空气;反射;漫反射。
【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清脆的发令声通过空气传到运动员的耳中;
蓝色礼花能反射蓝色光;
人都能看到公路两侧粉红色桃花,是因为太阳光射到桃花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空气;反射;漫反射。
17.(3分)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是我们眼见的未必就是真实的,比如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太阳实际在图中 (选填“甲”或“乙” 的位置,因为诗人看到的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 所成的像,这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的。
【答案】乙;折射;不同。
【解答】解:(1)由于大气分布不均匀,下部空气密度大,上部空气密度小,落日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不断向下偏折,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所看到的落日位置比实际位置高,太阳实际在图中的乙位置,我们看到的“落日”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太阳的虚像。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与我们看落日时的原理不同。
故答案为:乙;折射;不同。
18.(3分)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是科学知识。
(1)小红利用量角器和三角板制作一个影子时钟(日晷仪)。如甲图,这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
(2)早晨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如乙图),在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折射角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答案】(1)直线传播;(2)120;减小。
【解答】解:(1)由题可知日晷仪是利用三角板影子长短和位置来粗略计时的一种仪器,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影子;
(2)由题意知,入射光线与液面成角,则入射角为,反射角也为,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从早晨到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越升越高,阳光与地面间的夹角越来越大,入射角逐渐变小,到达正午时,光线垂直射向地面,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向法线靠近;折射角是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因此折射角将减小。
故答案为:(1)直线传播;(2)120;减小。
19.(3分)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光屏上恰好得到“”形光源清晰的像,则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焦距 。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如果将“”形光源移至点,并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则会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的实像。
【答案】(1)0.100;(2)缩小。
【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分度值为,此时物距等于像距,都为,当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
解得;
(2)将“”形光源移至点,物距增大(大于,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1)0.100;(2)缩小。
四、作图简答题(20题3分,21题6分,共9分)
20.(3分)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见解答图
【解答】解:
分别作出物体端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即为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
21.(6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到。低于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如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
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测距。如图所示为在现代汽车倒车雷达在实时测量汽车周围是否存在障碍物,它的工作原理是:发射器向外面某一个方向发射出声波信号(声波频率范围为以上),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进行计时,声波传播途中遇障碍物就会立即反射回来,接收器在收到反射波的时刻就立即停止计时,从而测算出从发射点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1)频率高于 的声音叫作超声波。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
(3)倒车雷达装置发出的是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声波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 ,当司机听“嘀嘀”的报警声便知道汽车尾部接近障碍物是利用声音可以 信息。
(4)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接受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则障碍物距汽车为 。
(5)除上述例子外,请再列举两个现代科技、生活中利用超声波的例子: 。
【答案】(1);(2)能量;(3)超声波;反射;传递;(4)3.4;(5)超、金属探伤。
【解答】解:(1)频率高于的声属于超声波。
(2)超声波引起物件上污垢的运动,污垢运动脱离物件,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3)倒车雷达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司机获得一些消息,这属于声能传递信息。
(4)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接受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声音运动距离:,
障碍物距汽车为:。
(5)生活中利用超声波的例子很多:超、金属探伤、声呐等。
故答案为:(1);(2)能量;(3)超声波;反射;传递;(4)3.4;(5)超、金属探伤。
五、实验探究题(22题8分,23题6分,24题8分,共22分)
2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甲图中纸板的作用是 ,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
(2)要完成本实验,除了图中出现的实验器材外,还应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 。
(3)实验中若将束贴着纸板沿射到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4)如图乙所示,保持左侧纸板和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右侧纸纸板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答案】(1)显示光路;垂直;(2)量角器;(3)可逆;(4)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解答】解:(1)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安装一个硬纸板后,能够在纸板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垂直;
(2)完成本实验,需要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故要用到量角器;
(3)若将一束光贴着光屏沿射到点,会发现反射光线沿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射到0点,若将纸板向后折,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显示光路;垂直;(2)量角器;(3)可逆;(4)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3.(6分)小宇和同学们一起在实验室研究光学现象: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1所示,为了得到图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需要将镜前蜡烛放在 位置进行多次实验(选填“同”或“不同” 。
(2)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应在平面镜上,如图2甲所示,竖直放置的目的是 。把纸板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2乙所示。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 。
【答案】(1)不同;(2)镜面的法线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解答】解:
(1)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将物体放在不同位置进行实验。
(2)法线在纸板上,当把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把半面纸板向前折或向后折,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纸板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了,因此这个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不同;(2)镜面的法线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为烛焰中心,凸透镜的焦距,为光心。画出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3)凸透镜成像规律被广泛应用于摄像器材中,小明发现手机无需像数码相机那样“调焦”,也能获得清晰的像。他将手机拿到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像距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最接近 。
;
;
;
。
【答案】(1);(2)投影仪;65.0;(3)。
【解答】解:(1)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折射后平行与主光轴,如图所示:
。
(2)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此时的物距是;像距为;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当物距等于,像距等于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刻度线处,即可满足该条件,光屏上能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3)物距越大,凸透镜所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越靠近焦点,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手机镜头的焦距最靠近像距,故选:。
故答案为:(1);(2)投影仪;65.0;(3)。
六、计算题(25题12分,26题10分,共22分)
25.(12分)如表是福州至厦门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车站 里程 到站时刻 发车时刻
福州 0 始发
莆田 105
泉州 174
厦门 276 终点
(1)列车从福州到泉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列车在的瞬时速度多大?
(3)列车以的速度通过长的杏林公铁大桥,用时。列车有多长?
【答案】(1)列车从福州到泉州的平均速度为;
(2)列车在的瞬时速度为0;
(3)列车的长度为。
【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从福州到泉州的路程为:,
所用时间为:,
则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
(2)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在时正停在泉州站,所以,列车此时的瞬时速度为0;
(3)列车速度,运动时间,
则列车行驶的路程:,
列车的长度。
答:(1)列车从福州到泉州的平均速度为;
(2)列车在的瞬时速度为0;
(3)列车的长度为。
26.(10分)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发现其将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山崖时第一次鸣笛,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司机第二次鸣笛。求:
(1)客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2)客车第二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
(3)客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听到回声时所行驶的路程。
【答案】(1)客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为;
(2)客车第二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
(3)客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听到回声时所行驶的路程为。
【解答】解:
(1)设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山崖的距离为,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
整个过程如图所示:
因第一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
所以,由可得:
,
,
解得:;
(2)第二次鸣笛时距离山崖的距离:
,
第二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
由可得:
,
,
解得:;
(3)客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听到回声时的所经历时间为:
,
客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听到回声时所行驶的路程为:
。
答:(1)客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为;
(2)客车第二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
(3)客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听到回声时所行驶的路程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绝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仿真模拟物理试卷(1)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中学物理课本的长度是
B.天安门国旗旗杆净高度约为
C.课间眼保健操时间约为
D.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2.(2分)王熙凤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贾母听声便知道一定是“凤辣子”来了,依据是声音特性中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3.(2分)小明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达到、、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大
B.小车在段是匀速运动
C.如果让小车过了点才开始计时,所测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D.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4.(2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为,运动时间之比为,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A. B. C. D.
5.(2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再次用相同的力拨动,得到的结论是
A.声音变大 B.声音变高 C.振动变慢 D.响度变小
6.(2分)下列应用说明超声有很强的“破碎”能力的是
A.利用超声探测金属内部的缺陷
B.医生利用“超”检查病人的病情
C.利用超声探测鱼群
D.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7.(2分)戏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瑰宝。如图所示是戏剧演员正对着平面镜梳妆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员在镜中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B.演员在镜中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C.演员靠近镜子时,镜中的像会变大
D.演员靠近镜子时,镜中的像会远离镜子
8.(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琴棋书画,恢弘博雅。如图,是中秋拍摄的一幅月上中天、天上月对水中月,天涯与共之景。关于水中月的形成,与下列现象的物理原理相同的是
A.透过鱼缸侧壁看金鱼
B.倒映在水中的山
C.古人用日晷计时
D.阳光下树叶的影子
9.(2分)下列光路图能大概反映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是
A. B.
C. D.
10.(2分)关于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说法正确的是
A.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B.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C.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共12分)
(多选)11.(3分)如图所示图像中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多选)12.(3分)生活中有许多光学现象以及对光现象的应用,图中是乐乐同学在研究这些光现象时画的光路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A.蜡烛透过小孔所成的像光路图
B.从岸上看水中物体的光路图
C.蜡烛在平面镜所成的像光路图
D.太阳光透过玻璃棱镜的光路图
(多选)13.(3分)如图所示的一束光沿着平行主光轴的方向射到透镜上,关于它的折射光的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多选)14.(3分)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B.该透镜可以用做远视眼镜
C.该透镜可以用做照相机镜头
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
三、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5.(3分)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文明扬州”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 减弱噪声;街道两边种植行道树是从 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音调响度音色)。
16.(3分)2023年4月16日上午,清脆的发令声通过 传到运动员的耳中,2023盐城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盐城站)正式起跑。如图,1.5万余名中外跑友正在蓝色礼花的渲染下一起出发,这些蓝色礼花能 (反射吸收)蓝色光。所有人都能看到公路两侧粉红色桃花,是因为太阳光在桃花表面发生了 (镜面反射漫反射)。
17.(3分)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是我们眼见的未必就是真实的,比如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太阳实际在图中 (选填“甲”或“乙” 的位置,因为诗人看到的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 所成的像,这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的。
18.(3分)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是科学知识。
(1)小红利用量角器和三角板制作一个影子时钟(日晷仪)。如甲图,这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
(2)早晨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如乙图),在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折射角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19.(3分)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光屏上恰好得到“”形光源清晰的像,则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焦距 。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如果将“”形光源移至点,并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则会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的实像。
四、作图简答题(20题3分,21题6分,共9分)
20.(3分)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21.(6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到。低于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如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
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测距。如图所示为在现代汽车倒车雷达在实时测量汽车周围是否存在障碍物,它的工作原理是:发射器向外面某一个方向发射出声波信号(声波频率范围为以上),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进行计时,声波传播途中遇障碍物就会立即反射回来,接收器在收到反射波的时刻就立即停止计时,从而测算出从发射点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1)频率高于 的声音叫作超声波。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
(3)倒车雷达装置发出的是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声波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 ,当司机听“嘀嘀”的报警声便知道汽车尾部接近障碍物是利用声音可以 信息。
(4)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接受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则障碍物距汽车为 。
(5)除上述例子外,请再列举两个现代科技、生活中利用超声波的例子: 。
五、实验探究题(22题8分,23题6分,24题8分,共22分)
2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甲图中纸板的作用是 ,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
(2)要完成本实验,除了图中出现的实验器材外,还应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 。
(3)实验中若将束贴着纸板沿射到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4)如图乙所示,保持左侧纸板和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右侧纸纸板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23.(6分)小宇和同学们一起在实验室研究光学现象: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1所示,为了得到图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需要将镜前蜡烛放在 位置进行多次实验(选填“同”或“不同” 。
(2)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应在平面镜上,如图2甲所示,竖直放置的目的是 。把纸板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2乙所示。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 。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为烛焰中心,凸透镜的焦距,为光心。画出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3)凸透镜成像规律被广泛应用于摄像器材中,小明发现手机无需像数码相机那样“调焦”,也能获得清晰的像。他将手机拿到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像距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最接近 。
;
;
;
。
六、计算题(25题12分,26题10分,共22分)
25.(12分)如表是福州至厦门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车站 里程 到站时刻 发车时刻
福州 0 始发
莆田 105
泉州 174
厦门 276 终点
(1)列车从福州到泉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列车在的瞬时速度多大?
(3)列车以的速度通过长的杏林公铁大桥,用时。列车有多长?
26.(10分)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发现其将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山崖时第一次鸣笛,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司机第二次鸣笛。求:
(1)客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2)客车第二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
(3)客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听到回声时所行驶的路程。
物理试题 第3页(共4页) 物理试题 第4页(共4页)
物理试题 第1页(共6页) 物理试题 第2页(共6页)鲁科版(2025)八年级上册期中检测
物理·答题卡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2B铅笔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 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共12分)
1.[ A ] [ B ] [ C ] [ D ]2.[ A ] [ B ] [ C ] [ D ]3.[ A ] [ B ] [ C ] [ D ]4.[ A ] [ B ] [ C ] [ D ]5.[ A ] [ B ] [ C ] [ D ] 6.[ A ] [ B ] [ C ] [ D ]7.[ A ] [ B ] [ C ] [ D ]8.[ A ] [ B ] [ C ] [ D ]9. [ A ] [ B ] [ C ] [ D ]10.[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12.[ A ] [ B ] [ C ] [ D ]13. [ A ] [ B ] [ C ] [ D ]14.[ A ] [ B ] [ C ] [ D ]
三、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5.(3分) ; , 。
16.(3分) 。 。 。
17.(3分) ,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8.(3分)(1) 。
(2) , 。
19.(3分)(1) 。
(2) 。
四、作图简答题(20题3分,21题6分,共9分)
20.(3分)
21.(6分)(1) 。
(2) 。
(3) , , 。
(4) 。
(5) 。
五、实验探究题(22题8分,23题6分,24题8分,共22分)
22.(1) , 。
(2) 。
(3) 。
(4) 。
23.(6分)(1) 。
(2) 。 。
24.(2) 。 。
(3)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六、计算题(25题12分,26题10分,共22分)
25.(12分)
(10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仿真模拟物理试卷(1)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中学物理课本的长度是
B.天安门国旗旗杆净高度约为
C.课间眼保健操时间约为
D.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2.(2分)王熙凤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贾母听声便知道一定是“凤辣子”来了,依据是声音特性中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3.(2分)小明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达到、、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大
B.小车在段是匀速运动
C.如果让小车过了点才开始计时,所测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D.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4.(2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为,运动时间之比为,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A. B. C. D.
5.(2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再次用相同的力拨动,得到的结论是
A.声音变大 B.声音变高 C.振动变慢 D.响度变小
6.(2分)下列应用说明超声有很强的“破碎”能力的是
A.利用超声探测金属内部的缺陷
B.医生利用“超”检查病人的病情
C.利用超声探测鱼群
D.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7.(2分)戏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瑰宝。如图所示是戏剧演员正对着平面镜梳妆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员在镜中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B.演员在镜中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C.演员靠近镜子时,镜中的像会变大
D.演员靠近镜子时,镜中的像会远离镜子
8.(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琴棋书画,恢弘博雅。如图,是中秋拍摄的一幅月上中天、天上月对水中月,天涯与共之景。关于水中月的形成,与下列现象的物理原理相同的是
A.透过鱼缸侧壁看金鱼
B.倒映在水中的山
C.古人用日晷计时
D.阳光下树叶的影子
9.(2分)下列光路图能大概反映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是
A. B.
C. D.
10.(2分)关于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说法正确的是
A.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B.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C.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共12分)
(多选)11.(3分)如图所示图像中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多选)12.(3分)生活中有许多光学现象以及对光现象的应用,图中是乐乐同学在研究这些光现象时画的光路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A.蜡烛透过小孔所成的像光路图
B.从岸上看水中物体的光路图
C.蜡烛在平面镜所成的像光路图
D.太阳光透过玻璃棱镜的光路图
(多选)13.(3分)如图所示的一束光沿着平行主光轴的方向射到透镜上,关于它的折射光的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多选)14.(3分)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B.该透镜可以用做远视眼镜
C.该透镜可以用做照相机镜头
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
三、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5.(3分)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文明扬州”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 减弱噪声;街道两边种植行道树是从 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音调响度音色)。
16.(3分)2023年4月16日上午,清脆的发令声通过 传到运动员的耳中,2023盐城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盐城站)正式起跑。如图,1.5万余名中外跑友正在蓝色礼花的渲染下一起出发,这些蓝色礼花能 (反射吸收)蓝色光。所有人都能看到公路两侧粉红色桃花,是因为太阳光在桃花表面发生了 (镜面反射漫反射)。
17.(3分)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是我们眼见的未必就是真实的,比如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太阳实际在图中 (选填“甲”或“乙” 的位置,因为诗人看到的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 所成的像,这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的。
18.(3分)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是科学知识。
(1)小红利用量角器和三角板制作一个影子时钟(日晷仪)。如甲图,这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
(2)早晨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如乙图),在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折射角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19.(3分)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光屏上恰好得到“”形光源清晰的像,则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焦距 。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如果将“”形光源移至点,并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则会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的实像。
四、作图简答题(20题3分,21题6分,共9分)
20.(3分)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21.(6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到。低于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如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
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测距。如图所示为在现代汽车倒车雷达在实时测量汽车周围是否存在障碍物,它的工作原理是:发射器向外面某一个方向发射出声波信号(声波频率范围为以上),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进行计时,声波传播途中遇障碍物就会立即反射回来,接收器在收到反射波的时刻就立即停止计时,从而测算出从发射点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1)频率高于 的声音叫作超声波。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
(3)倒车雷达装置发出的是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声波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 ,当司机听“嘀嘀”的报警声便知道汽车尾部接近障碍物是利用声音可以 信息。
(4)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接受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则障碍物距汽车为 。
(5)除上述例子外,请再列举两个现代科技、生活中利用超声波的例子: 。
五、实验探究题(22题8分,23题6分,24题8分,共22分)
2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甲图中纸板的作用是 ,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
(2)要完成本实验,除了图中出现的实验器材外,还应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 。
(3)实验中若将束贴着纸板沿射到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4)如图乙所示,保持左侧纸板和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右侧纸纸板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23.(6分)小宇和同学们一起在实验室研究光学现象: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1所示,为了得到图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需要将镜前蜡烛放在 位置进行多次实验(选填“同”或“不同” 。
(2)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应在平面镜上,如图2甲所示,竖直放置的目的是 。把纸板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2乙所示。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 。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为烛焰中心,凸透镜的焦距,为光心。画出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3)凸透镜成像规律被广泛应用于摄像器材中,小明发现手机无需像数码相机那样“调焦”,也能获得清晰的像。他将手机拿到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像距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最接近 。
;
;
;
。
六、计算题(25题12分,26题10分,共22分)
25.(12分)如表是福州至厦门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车站 里程 到站时刻 发车时刻
福州 0 始发
莆田 105
泉州 174
厦门 276 终点
(1)列车从福州到泉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列车在的瞬时速度多大?
(3)列车以的速度通过长的杏林公铁大桥,用时。列车有多长?
26.(10分)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发现其将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山崖时第一次鸣笛,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司机第二次鸣笛。求:
(1)客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2)客车第二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
(3)客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听到回声时所行驶的路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