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10《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学习生活”这一主题组织选文,要求在默读中把握文章中心。《往事依依》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是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作者深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观画、读书、听课等促进自己心智成长的往事,饱含对读书的喜爱、对老师的感激、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也暗含着对年轻一代的劝勉之意。我们从中既能感受到作者的文心与感怀,也能汲取关于学习(特别是语文学习)的经验和智慧。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逐步提高默读速度,概括主要情节。
2.品味文情并茂的语言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明做人之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文中有声有色、文情并茂的语言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明做人之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光如潺潺流水,日夜不息地向前奔涌。在这匆匆流逝的岁月长河里,大家是否也有一些难以忘怀的事情呢?这些事情或许发生在昨天,或许已经过去很久,但每当回想起来,那些画面依然清晰如昨,历历在目,让我们的内心涌起别样的情感。就像诗人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所写“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现在,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们记忆中那些特别深刻的往事。(学生分享)
同学们分享得都非常精彩。每个人的回忆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回忆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今天,我们要走进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世界,看看她心中难以忘怀的往事又是什么,这些往事又对她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学习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
任务一:理情节,知内容
我们都知道《往事依依》是于漪老师古稀之年撰写的回忆性散文。你能说出于老师在文中饱含深情地讲述了她少年时的哪几件往事吗?
预设:看图画、读诗歌、听讲课、聆教诲。
过渡:往事依依,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老师读完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后,感受颇深,决定撰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思,请大家一起协助我完成吧。
回顾课文,请填写以下诗歌内容。
依依之情藏在一幅山水画里,
寄在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中,
落在一本《千家诗》里
浸在一堂 又一堂国文课 中。
花样年华,别样精彩,道不尽的情思。几十年前,于漪老师的花季同样如此。让我们透过那一件件“历历在目”的往事,去领悟她少年时的情怀吧。
请同学们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这些往事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和影响?
预设:(1)看山水画——带来生活的乐趣,乐在其中
写专注凝视、徜徉画中之乐,表现了热爱大自然之情。
(2)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带来生活的乐趣,乐在其中
写浮想联翩、如历其境之乐,表现了好读书、善品味之趣。
(3)读《千家诗》——获得美的享受,生活的乐趣
写吟诵诗句、沉醉诗境之乐,表现了爱国、爱美、爱生活之情。
(4)听国文老师上课
听《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
听《南归》——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写朗诵诗词、深受感染之乐,表现了酷爱文学、关注时代的情思。
(5)听老师的谆谆教导-—老师的谆谆教导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明确:这些往事对作者成长的影响: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任务二:品语言,学赏析
在语文教育教学的圈子里,于漪老师一向被称为“有嘴(能上课)有手(善写作)的领军人物”。今天,让我们来瑞摩她行文的亮点,学一学她的生花妙笔,使我们的作文水平再登新台阶!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默读课文,找出你们小组喜欢的词句,并谈谈理由。
(可结合旁批)。
小贴士:
1.生动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
2.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富有哲理、含义深刻的向子
4.表现出作者强烈感情的句子
预设:
第一段:“年华似流水”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年华比喻成流水,展现出时光接连不断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年华逝去的不舍,时光流逝,作者对美好童年的留恋、向往。
第二段:“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森,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插图的景物描写,将山,水细致地刻画出来,展现出了山的雄伟,水的广阔,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第四段:引用的春夏秋冬的诗词,很美,“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中。”突出了诗歌的意境,增添了文章的文采,文章的美感。
第五段:描写两位国文老师读诗的状态最能打动我的心,国文老师教古文时 “头与膀左右摇晃着”的动作描写很深刻,激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代课的国文老师教现代文时,自己进入角色,写到了他情满双眸,注满情思的眼睛,让同学们受到了震撼与感染。这样写地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地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兴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六段:“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启迪我也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小结:课文语言优美,文采斐然。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色彩斑斓的文学园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
任务三:谢往事,品情怀
通过品味这些优美的语句,我们更能体会到作者对往事的深情。接下来,请大家仿照示例:对往事说“谢谢”。
示例:谢谢你,小屋里的山水画,你我朝夕相见,就像儿时的密友,每次面对你,我总是展开想象的翅膀,顷刻间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是你让我年幼的心灵开始感受国画的意境,领略山川的秀美……
示例:谢谢你,一幅幅的“水浒插图”(石印版的《千家诗》,入情入理的国文课)……
【设计意图】这是一项说话训练,但这不同于一般的口语交际,这项训练是要求学生在完成上面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在学习了文章的文学语言之后的一项言语实践。目的进一步加强对作者情感的体验,理解往事对作者的影响,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文学语言,提升语言品味。因为这项语言训练难度较大,达成目标的群体也主要指向班级语文素养比较优秀的学生。给学生活动的时间要较为充分,可以先书面准备,在口头展示,师生点评。
任务四:细品文,悟成长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看画、读书、听课的经历?你能否举例来谈一谈“文学与你的成长”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在对话情境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主旨。
课堂小结:
本文于漪老师回忆了她初中时代的几件往事,回顾了自己对文学的用心,抒写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并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要热爱文学。
作业布置:
推荐阅读于漪《教育的姿态》,延续“往事”与“成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