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4 09:2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学科:历史
年级:高二(下学期)
单元主题:流动·交融·共生——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
课例名称:《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核心素养目标
1.时空观念:能否清晰展现文化符号传播的路径。
2.史料实证:能否有效运用多种类型的史料来支撑故事。
3.家国情怀:是否通过小切口展现了对文化多样性、包容性的深刻理解。
4.创意与表达能力:短片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情感冲击力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
从一组图片说起
当地时间2021年2月13日,地中海,大量来自非洲国家的难民们拥挤在狭小的木船上漂泊等待前往欧洲国家。
本组图片围绕着哪一主题?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多元驱动”视角下的文化“共生演进”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
根据2024年《世界移民报告》,
你能提取哪些有效信息?
信息:①移民的类型有国际劳工移民、难民、家庭团聚移民、学生移民等,其中以国际劳工移民为主。
②亚洲、欧洲成为主要迁入地区。③美国是最大接收国,印度是最大来源国。
根据材料,你能否说出二战后劳动力全球流动的趋势?
趋势一: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流动;
趋势二:由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发展趋势?
原因:国际间贫富分化加剧,发达国家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体系,对现代移民有吸引力。
原因: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的国际分工的出现,不同的劳动力满足了不同的市场需求,由此构成了多样性的移民群体。经济全球化为具有技术专长的人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20世纪八九十年代,技术移民剧增成为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的现象,并呈膨胀之势。
——让·巴蒂斯特·梅耶等《技术移民与知识的新地缘政治学》
思考:难民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材料反映乌克兰难民在美国遭遇什么困境?
原因:战争、灾难、贫困等因素导致难民问题。
困境:将被取消临时合法身份,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俄乌战争,逃离家园的乌克兰难民
这是联合国难民署标志的主体图形,请结合构图要素对该标志进行说明。
该图由双手、人、麦穗组成。通过双手形成房屋状结构保护站立的人形,象征联合国难民署为难民提供庇护与保护的职责;外围两束麦穗合抱成圆形,寓意为难民提供食物等基本生活保障。该标志凸显联合国难民署对难民救济的核心使命。
跨洋越境,利弊何如
思考:现代社会的国际人口迁移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国际人口迁移是一把双刃剑,给国际社会带来的是双重影响。一方面,国际人口迁移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裨益,它对提高移民接受国的人口素质,促进接受国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发展、人口增长和就业以及加速城市化进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国际人口迁移又带来负面影响,它给移民输出国造成人才流失问题,给迁入国带来了难民问题、非法移民问题和跨国移民犯罪问题等。
——摘编自扬恕、王术森《人口迁移:全球化进程中的“双刃剑”》
材料 美国号称“大熔炉”,不论原属于何种民族的移民到了这里,就成了新的“美国人”的一部分。他们在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同时,认同美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核心价值观。所有后来的移民都有一个“美国化”的过程,也就是向先来的主流欧洲白人同化。
——资中筠:《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
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
据材料及所学,概括美国文化的特点。
原因:①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
②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
③文化多元化传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美国移民占比及来源地结构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移民结构的变化和非欧移民在人口比例中的上升,美国的主流文化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主流文化的内在矛盾不能得到有效整合,美国多元文化的“一体性”就会下降,乃至成为缺乏凝聚力的民族“大拼盘”。这是美国的文化认同在新形势下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
美籍华人坚决支持多元文化,永不向白人至上主义磕头。
2017年美国移民来源分布图
当回顾整个现代社会移民群体,我们会发现,全球化的浪潮下,移民的动因愈发多元:有人为追逐高薪职位远渡重洋,有人因战火纷飞背井离乡,有人为学术理想穿梭于国际都市。经济机遇、政治避难、文化向往,让移民群体如同流动的星河。他们的流动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
国际人口迁移是一把双刃剑,给国际社会带来的是双重影响。一方面,国际人口迁移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裨益,它对提高移民接受国的人口素质,促进接受国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发展、人口增长和就业以及加速城市化进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国际人口迁移又带来负面影响,它给移民输出国造成人才流失问题,给迁入国带来了难民问题、非法移民问题和跨国移民犯罪问题等。
——摘编自扬恕、王术森《人口迁移:全球化进程中的“双刃剑”》
材料 美国号称“大熔炉”,不论原属于何种民族的移民到了这里,就成了新的“美国人”的一部分。他们在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同时,认同美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核心价值观。所有后来的移民都有一个“美国化”的过程,也就是向先来的主流欧洲白人同化。——资中筠:《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移民的结构和各移民族群的交融方式也不一样,其中包含着对少数族群的强制和压迫,比如我们之前了解的对非洲裔移民的奴役和种族隔离、对亚裔和拉美裔移民的歧视,族群冲突如黑人的民权运动等因素,这些因素对美国的文化认同造成了影响。尤其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随着移民结构的变化和非欧洲国家移民在人口比例中的上升,美国的主流文化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文化之间的矛盾不能得到有效整合,美国多元文化的“一体性”就会下降,乃至成为缺乏凝聚力的民族“大拼盘”。这是美国的文化认同在新形势下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

根据视频内容及材料,概括新加坡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措施。
节日名称 节日日期
新年(西洋人新年) 1月1日
农历新年(华裔新年) 农历1月1日
耶稣受难日 复活节的前一个星期五
劳动节 5月1日
卫塞节(佛诞) 5月7日
开斋节(马来裔新年) 5月24日
国庆日 8月9日
哈芝节(感谢安拉) 7月31日
屠妖节(印度裔新年) 11月14日
圣诞节(耶诞) 12月25日
新加坡的法定节日安排及相关庆典活动
①组织诵读国家信约,强化"新加坡人"身份认同 ,强调社会责任;
②实行组屋政策,避免单一种族聚居,促进种族间交往;
③政策保障少数族裔能够在内阁、公务员以及议会中占一定比例;
④共同庆祝各族节日,尊重文化差异,统合多元文化认同。
课堂小结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
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单元作业
“文化交融的印记”——数字化故事讲述
1.主题:寻找并讲述一个因人口迁徙而产生的文化交融故事。
2.形式:小组合作完成一部3-5分钟的数字化故事短片。
3.核心任务:化身文化侦探,在自己身边或通过资料研究,找到一个具体的文化符号(如一种食物、一个地名、一首歌、一件器物、一种习俗),追溯其随着人口迁徙而传播、演变的故事,并制作成短片。
4.作业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进行作业展示。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