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6.27《如梦令》课件(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6.27《如梦令》课件(3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9 19:4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特点及诗与词的区别。
2、能理解《如梦令》的词意,读出它的韵味、
感受它的意境。
3、背诵、默写《如梦令》。









诗、词对比:
1、古诗每行字数都是一样的,而词的每一行的字
数是不一样的,词每行是长长短短,短短长长,
所以词又叫长短句。
2、诗只有题目,而词有词牌名,既可以有题目,
也可以没有。词是根据词牌来填写的,有固
定的字数、韵律,有固定的模式。词牌就是词
的曲子。
3、词有上阙和下阙,而诗没有。词有时候分上阙
和下阕,有时候也不分。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
代表,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
尤精诗词。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
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有“千
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
幸福美满,因此早期的词作大多表现
生活的悠闲,作品充满欢快明朗的基
调。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平: 汉语拼音声调中的一声和二声;
仄:汉语拼音声调中的三声和四声。
平长仄( z è )短

平:— 仄:|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 | 溪— 亭—日 | 暮 | ,
沉—醉 | 不 | 知—归—路| , 兴 | 尽 | 晚 | 回—舟— ,
误 | 入 | 藕 | 花—深—处| 。 争—渡 | ,争—渡 | ,
惊—起 | 一 | 滩—鸥—鹭 | 。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经常记起在那水边的亭子游玩,
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
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陶醉在其中而留恋往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
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抢着划呀,抢着划呀,
惊动了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从《如梦令》中“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这首词是作者回忆往事写成的,而且是常常想起。这次郊游的地点是_______,时间是_______,时节是______(季节),从“_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从“____”一词可以看出词人玩得十分开心。整首词表现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如梦令》中“ 常记 ”一词可以看出这首词是作者回忆往事写成的,而且是常常想起。这次郊游的地点 溪亭 ,时间是 日暮,时节是 夏季(季节),从 “藕花” 一词可以看出, 。从“ 醉 ”一词可以看出词人玩得十分开心。整首词表现了词人 早期生活的幸福有趣和心境的愉快。


从金人入侵的“靖康之变”起,她在
突然之间接连遭受到国破、家亡、夫丧的
惨痛巨变,自己也不得不颠沛流离。金兵
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
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
李清照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讽刺宋王朝的丧权辱国,意思表
达得痛快淋漓。诗间的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
之间。

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长期的流亡生活,使她内心充满凄楚哀怨之情,所以其后期的词作充满了家国之痛、沧桑之感。
李清照晚年背井离乡,贫困忧苦,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