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 ? 梁惠王下》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孟子温故知新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孔庙旁边的孟夫子庙 孟母三迁温故知新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课文诵读王顾左右而言他选自《孟子 · 梁惠王上》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 则 冻 馁其妻子, 则 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课文诵读王顾左右而言他对…… 说大王的臣子中托付妻子儿女到楚国出游等到同“返”,回来假如受冻挨饿妻子儿女那么对他怎么办抛弃,断绝友情司法官当指士师的下属 对他怎么办止,罢免整个国家对他怎么办回头看课文翻译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 “王之臣,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的臣子中, 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有个把妻子儿女托给他的朋友照看而自己到楚国出游的人,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等到他回来时,假如朋友使他的妻子儿女受冻挨饿,那么对他怎么办? 王曰:“弃之。”齐宣王说:“和他断绝交情。”课文翻译王顾左右而言他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孟子又问:“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 王曰:“已之。”齐宣王说:“罢免他。”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孟子又问:“整个国家没有治理好,那么对他怎么办?” 王顾左右而言他。齐宣王回头看着身边的人说起其他话题。重点掌握:古汉语常用句式如 之 何 ?可译为;“对他怎么办?”
句中:之是代词,根据语言环境代指某物。类似句式:奈之何,若之何。
奈何:其奈我何 能把我怎么样啊?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姬虞姬奈若何。则冻馁其妻子:使动用法,使……受冻挨饿。为什么会出现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局面? 齐宣王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孟子的意图,所以果断地为其作答。对最后一问,齐宣王明白了孟子的问题是针对自己而来的,不能也不愿作出于己不利的回答,便转移话题,避免了尴尬、自相矛盾的结局。 从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过程,可以看出孟子的 思想?民本、仁政课文中心: 孟子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劝谏统治者要尽职尽责治理好国家。 孟子语录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句子翻译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练习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① 比(比: )其反(反: )也。
② 则如之何?(如之何: )
③ 王曰:“已之。”(已: )
④ 王顾左右(左右: )而言他。练习等到通“返”,回来对他怎么办止,这里指罢免指齐宣王身边的人1.孟子运用 的方法劝谏统治者要 。
2.从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过程,可以看出孟子的
思想?
3.孟子提出了三个问题,分别从 、 、 、三个角度设问,从中可以看出孟子是一个善于设问、敢于批评时政的人。
4.为什么会出现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局面?
5.孟子先从 说起,这样说理的好处是什么? 练习孟子提出了三个问题,分别从对待朋友的委托、士师管理下属、国君治理国家三个角度设问,从中可以看出孟子是个善于设问,敢于批评时政的人。
齐宣王在回答孟子的问题时,前后的变化是:前面回答非常干脆,似不加思考;回答第三个问题时,采取避而不答的对策,并转移话题。
变化的原因是:因为明白孟子问题是针对自己而来,所以转移了话题,不做回答。
孟子发议论先从替朋友照料家眷的事说起,这种先从具体事例来说理的好处是能够让读者直观的了解,并通过具体的事例明了作者的观点。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 )A、其:则冻馁其妻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
B、而:而之楚游者 学而时习之
C、而:王顾左右而言他 温故而知新练习B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孟子》共七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
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朗读课文
要求:1、要读出人物形象特征
2、语气可稍带夸张
3、找出文中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句子作业:
1、现在我们还经常引用孟子的名言名句,成语典故,
你知道有哪些?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躃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孟子青少年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 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 孟子晚年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都治国之道 。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
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练兵强国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 “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膝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遗憾的是,膝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著书立说。則 zé 〈名〉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则 表示 假设,相当于“若”、“如果”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史记·高祖本纪》
则冻馁其妻子,
则如之何?则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国人勿取,或谓国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谓齐宣王曰 齐国人攻打燕国,大获全胜。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又劝我占领它。我觉得,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用了五十天就打下来了,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呀。如果我们不占领它,一定会遭到天灾吧。占领它,怎么样?”
孟子回答说:“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高兴,那就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便是。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文王便是。以齐国这样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燕国这样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的老百姓却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大王您的军队,难道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如果您让他们的水更深,火更热,那他们也就会转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