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课《山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教学难点】
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问:你喜欢猜谜语吗?来我们一起猜个谜语。
课件出示谜面:是水不叫水,常在雪上睡,
阴天可能到,晴天就会跑。www.21-cn-jy.com
课件出示谜底及对应的图片。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美丽的雨景图吧,课件出示视频。
2. 板书课题《山雨》。
雨后的景色别有一番特色,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不是简单的我们平时看到的雨,而是山林中
独特的雨——山雨。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
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
3.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轻盈 优雅 清新 啼啭 凝聚 余韵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4.词语赏析。
课件出示词语解释:轻盈:形容身体苗条,动作轻快, 文中指云雾轻快的样子。
优雅:优美雅致。
清新:清爽而新鲜。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凝聚:聚集、积累。文中是聚在一起的意思。
余韵:遗留下来的韵致。文中指雨珠滴落发出的清脆音响。
A.男女齐读
B.同桌互读
5.多音字
课件出示多音字:传 几 调
A.教师领读
B.男女比读
6.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赵丽宏的图片及简介:当代散文家、诗人,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他的作品是真诚的、
清新的、充满诗意的,同时也是深邃的、悠长的。作品曾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中宣部“五
个一”工程奖。
三、精读领悟
1. 全文共分几部分?
指导学生略读全文,分出课文的几部分。
课件出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4 段):写山雨来得突然,由远及近的雨声犹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起。
第二部分(第5-7段):写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
第三部分(第8-10段):写雨后的景色。
师小结:山雨和我们平时的雨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文中的山雨有什么不同吧。
课件出示图片和内容:“山雨”,顾名思义,就是山中之雨。文章以此问题,揭示了要描写的主
要事物,既简洁明了,又让人浮想联翩。
2.师问:通过我们的略读,你能总结出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山雨的吗?
生举手回答:雨前、雨中、雨后,
课件出示:雨来,雨中和雨后的顺序
师小结:下面我们就具体来分析山雨的特点。
2.学习第一部分
(1)指生默读第1自然段“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
悄悄地来了。”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这句话如何理解呢?
师引导:破折号怎样理解?红色字体又有什么作用?
指生回答。
师小结: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突然”“悄悄”点明了山雨来时的特点。
师引导学生体会与普通雨的不同。
(2)指生朗读第2自然段,“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
课件出示问题:如何理解破折号?
师引导学生,这里的破折号和第1自然段中的破折号作用一样吗?
指生回答。
师小结:同学们可以往下看,发现这里的破折号是在引出第3自然段中的声音,所以是起引出
下文的作用。
到这里,通过写山雨来时的动作和声音,我们不难体会到山雨的特点。
(3)课件出示:沙啦啦,沙啦啦……
师问:简单的几个字,你如何去分析呢?
引导学生从声音和省略号去分析。
同桌交流,举手回答。
师提问:谁能根据这个拟声词,照着说几个呢?
生举手回答,老师做总结。
师小结:“沙啦啦”是拟声词,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省略号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仿佛让人感受
到山雨由远处而来的声音。
(4)指生朗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这一部分作者是如何描绘山雨来的?找出相关语句。
引导学生勾画出段中的比喻句,并读一读,找到本体和喻体。
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和山雨来时的特点去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师小结:作者着笔于声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描写了山雨来时声音由远及近的动态过程,描绘了山雨来时“突然”“悄悄”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情感,给人以无限遐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写了雨来时的情景,通过作者的巧妙用词,把山雨来时的特点描写
的淋漓尽致,既让我们感受到了山雨的美,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3.学习第二部分
(1)指生朗读第5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一:作者由山林中的雨声引发了怎样的想象?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
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到出现的比喻句,并在书中勾画出来,同时体会出作者相应的想象。
课件出示:岩石、树叶、绿草比喻成了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变成了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此
时的雨声,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
师领导学生共同感受作者的用词,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小结:通过作者恰当、精美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山雨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2)师朗读第6自然段,提出问题:本段第一句话“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在文中有什么作
用?
引导学生结合第6自然段后面的内容,总结。
同桌讨论,指声回答。
师小结:这句话是本段的总起句,预示着下文要描绘雨给山林带来的色彩美。
师问:在描写雨给山林带来的色彩美时,作者又是从哪两方面描绘的呢?指导学生勾画出文中
表示不同方面的代表词。
课件出示阳光下,在雨中,两方面。引导学生自己朗读两方面的内容,并从这两方面体会出作
者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师小结:阳光下和在雨中形成了对比,以晴日里山林色彩的丰富,突出阴雨中山林的一片嫩绿。
(3)在第6段中最后一句话写到“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
心胸。”
师问:绿色能动吗?请同学们细细的品读“流动”“流进”这两个词的用法。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师小结:“流动”一词写出了山林的“绿”在雨中所独有的特点:水淋淋、富有动感、极具生命
力的色彩,可以“融化”“所有的色彩”。
连用两个“流进”则体现了这“绿”不光是用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到的,突出了雨中
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
师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静的绿色写成动的,有什么用意呢?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小结:这句话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这样紧扣本文的主
题,作者的感情时时的流露在文中每个角落。
(4)师问:还记得本段的第一句话吗,“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通过学习第6段,你是不是
能体会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吗?
课件出示问题:为什么说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引导学生从三个比喻入手考虑。
指生回答三个比喻句分别是什么?
师总结:对,把岩石、树叶、绿草比喻成了琴键;把雨丝比喻成了手指;把雨声比喻成了一首
又一首优雅的小曲。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比喻呢?
师小结:因为下雨以后,树叶、草叶上的尘土都被洗净,让原本绿的枝叶更红。在雨中,所有
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给人清新的感觉。
(5)5-7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你能总结出山雨都带来了哪些美吗?
引导学生从声音和颜色去考虑。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并以小组为单位给出答案。
师小结:音韵美,例如写到“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声;色彩美,例如水淋淋的令人难以忘
却的绿。
文中的第二部分,主要写了雨中的美丽,通过作者的用词,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的感情
4.学习第三部分
(1)指生朗读第8自然段。
师:第8段开头说到“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一句话点名了雨停了,下面要写雨
后的景色了。
课件出示两句话:“风,也屛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
啭起来,仿佛在倾吐这浴后的欢悦。”
引导学生从这两句的用词,感受它运用的修辞方法。
举手回答——拟人
师小结:通过写风的呼吸,鸟儿的倾吐,把风和鸟都比喻成了人,只有作者喜欢山雨才会这样
去形容它。所以又可见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找到书中描写雨来时的词,以及雨后的词,进行比较,找到共同之处。
课件出示:雨来时和雨去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指生回答,
师小结:“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可见雨去得突然,“悄悄地”去。雨来时和雨
去时都“突然”“悄悄”。从这两个比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山雨的细致观察,同样也能
感受到作者对山雨的感情。
(3)第9自然段又出现了拟声词和省略词,这里和前面出现的作用一样?
引导学生前后进行对比分析
师小结:省略号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带给人们无穷的遐想,使“丁——冬——”声极具音韵
美。
(4)齐读最后一段:“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通过仿佛让同学们体会这句话的修辞手法。
指生说:比喻
师问: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了,怎样理解呢?
生举手回答。
师小结:将雨过时雨珠滴落的声音说成“山雨的余韵”,突出了山雨所特有的音韵美。
文章第三部分是8-10段,写了雨后的景色,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衬托出雨
后山林的幽静,作者的感情又跃然纸上。
四、课堂总结
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联想和想象、清新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21教育网
五、课堂练习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轻盈——( ( http: / / www.21cnjy.com )轻巧 ) 幽静——( 寂静 )
倾吐——( 倾诉 ) 欢悦——( 欢快 )
凝聚——( 凝集 ) 21cnjy.com
2.组词
盈( 轻盈 ) 啭( 啼啭 ) 韵( 音韵 )
盛( 盛开 ) 转( 转圈 ) 均( 平均 )
六、作业布置
1. 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2. 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来得突然
雨来(1-4)
五字的歌谣
山雨 音韵美
雨中(5-7)
色彩美
雨后(8-10) 幽静
【教学反思】
《山雨》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2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文通过作者对山雨来,山雨中和山雨后的描述,把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描写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21·cn·jy·com
本篇课文以作者独特的感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奇的想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的浓浓的喜爱之情。所以在讲授时,要让学生学会去寻找,去分析,去感受作者的用词,以“学生读”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在读中去想象,去感受,自然就能体会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激发自己对大自然的那种热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课《山雨》一课一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yíng yōu y qīng xīn tí zhuàn 21教育网
( ) ( ) ( ) ( )
níng jù yú yùn qīng tù yōu jìng21·cn·jy·com
( ) ( ) ( ) ( ) www.21-cn-jy.com
二、组词。
盈( ) 优( ) 啭( )
盛( ) 忧( ) 转( )
凝( ) 韵( ) 幽( )
疑( ) 均( ) 凿( )
三、填写同音字组词。
jiàn( )设 琴( ) ( )康 逐( )
yōu( )雅 ( )静 ( )虑 ( )久
四、解释下列词语。
(1)轻盈:
(2)优雅:
(3)啼啭:
(4)余韵:
五、依样画瓢(照样子写词语)。
(火)一样红
( )一样白 ( )一样黑 ( )一样快
( )一样甜 ( )一样美 ( )一样滑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
轻盈——( ) 幽静——( )
欢悦——( ) 倾吐——( )
2.反义词:
清脆——( ) 融化——( )
优雅——( ) 柔软——( )
七、修辞辨析(在括号里写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变得非常幽静。( )
2.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
3.山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 )
八、熟读课文后填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山雨》这篇散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作者通过合理而新奇的________和________,并运用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带来的________美和________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____之情。2·1·c·n·j·y
九、课内阅读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
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1.这段文字出自课文《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轻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__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________”,
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_______美。
十、课外阅读
含英咀华
晌午,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小树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蝉在枝头拼命地叫着。
一阵大风吹过,吹得树枝乱摆。地上,成群结队的蚂蚁正在忙碌地搬家。不一会儿,风卷乌云,
滚滚而来,天像是到了傍晚,一阵比一阵暗。刹那间,闪电似金鞭乱挥,这儿一道,那儿一道,
煞是怕人。雷声像爆炸似的,“轰隆隆,轰隆隆”响起来。在这电闪雷鸣之中,“哗哗哗”,大雨
从天上倒下来了,越下越大,天地间像挂上了无数的大珠链。雷雨中,行人打着伞在泥泞的小路
上吃力地走着。白亮亮的雨点打在雨伞上,“啪啪”直响。渐渐地,雷声小了,雨点也小了。云
散了,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美丽的彩虹高挂在蔚蓝色的天空中,一股股清新的空气中夹带
着泥土香味迎面扑来,天地间变得凉爽极了。
1.短文按下雨的过程,写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雨前:
(2)雨中:
(3)雨后:
2.根据以上内容,将短文分成三层,用“/”在文中标明。
3.从文中各找出一个比喻句和拟人句,抄在下面。
比喻句:
拟人句:
《山中访友》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轻盈 优雅 清新 啼啭 凝聚 余韵 倾吐 幽静
解析:注意啼啭两个字都有口字旁,余韵的书写,倾吐的倾的声调。
二、组词。
轻盈 优雅 啼啭 凝聚 余韵 幽静
盛开 担忧 转圈 怀疑 平均 凿洞
解析:本题考查了形近字的组词,注意啼啭的“啭”是口字旁;幽静的“幽”和 “凿”,属于形近字。
三、填写同音字组词。
建 键 健 渐
优 幽 忧 悠
解析:本题考查了同音字的掌握,注意区别并组词。
四、解释下列词语。
(1)轻盈:形容身体苗条,动作轻快, 文中指云雾轻快的样子。
(2)优雅:优美雅致。
(3)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4)余韵:遗留下来的韵致。文中指雨珠滴落发出的清脆音响。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本题考查了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五、依样画瓢(照样子写词语)。
雪 炭 箭 蜜 画 油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仿写,要注意词语的结构特点,并符合生活实际。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轻巧 寂静 欢快 倾诉
2.沙哑 凝固 粗俗 坚硬
解析:轻盈的意思是动作轻快,所以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词是轻巧;幽静的意思是优雅寂静,所以近义词是寂静;欢悦的意思是欢乐喜悦,所以近义词是欢快;倾吐的意思是是指畅所欲言,详尽倾诉或者全部呕吐出来,所以近义词是倾诉。21cnjy.com
清脆是形容声音清楚悦耳,所以反义词是沙哑;融化是指冰、雪等变成水,也作溶化,所
以反义词是凝固;优雅的意思是优美雅致,所以反义词是粗俗;柔软是形容词,软和,不坚硬,
所以反义词是坚硬。
七、修辞辨析(在括号里写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拟人
2.反复
3.对偶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判断,依据修辞手法的定义及特点作答。
八、熟读课文后填空。
雨来 雨中 雨后 想象 联想 比喻 拟人 音韵 色彩 喜爱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掌握。
九、课内阅读。
1.《山雨》 赵丽宏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依据课文作答即可。
2.
轻捷:轻快敏捷
优雅:优美高雅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依据词义,写出答案即可
3.奇妙无比的琴键 无数轻柔敏捷的手指 优雅的小曲 音韵
解析:本题考查课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这个句子运用比喻修辞写出了善于的音韵美。
十、课外阅读
1.(1)雨前:大风吹过,蚂蚁成群搬家,风卷乌云,滚滚而来。
(2)雨中:在电闪雷鸣之中,大雨从天上倒下来。
(3)雨后:云散了,雨停了,太阳出来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短文顺序的掌握。
2.前5句是第一层,第6句到第10句是第二层,后面的是第三层。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短文层次的掌握,根据雨前、雨中、雨中的顺序,将短文分为三层。
3.比喻句:晌午,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拟人句:地上,成群结队的蚂蚁正在忙碌地搬家。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短文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掌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2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六年级上册
山雨
激趣导入
猜谜语
是水不叫水,常在雪上睡,
阴天可能到,晴天就会跑。
雨
激趣导入
初读感知
课文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
文章的主要内容?
初读感知
轻盈
优雅
余韵
凝聚
啼啭
清新
yíng
yǎ
xīn
tí zhuàn
níng jù
yùn
初读感知
词语赏析
轻盈:
优雅:
清新:
啼啭:
凝聚:
余韵:
形容身体苗条,动作轻快, 文中指
云雾轻快的样子。
优美雅致。
清爽而新鲜。
形容鸟婉转地叫。
聚集、积累。文中是聚在一起的意思。
遗留下来的韵致。文中指雨珠滴落发
出的清脆音响。
初读感知
传
chuán 传来
zhuàn 传记
jī 几乎
jǐ 几个
几
diào 调动
tiáo 调节
调
多音字
初读感知
当代散文家、诗人,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他的作品是真诚的、清新的、充满诗意的,同时也是深邃的、悠长的。作品曾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赵丽宏
精读感悟
1-4
5-7
8-10
写山雨来得突然,由远及近的雨声犹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起。
写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
写雨后的景色。
精读感悟
“山雨”,顾名思义,就是山中之雨。文章以此问题,揭示了要描写的主要事物,既简洁明了,又让人浮想联翩。
精读感悟
雨来
天真、活泼、顽皮。
雨中
雨后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山雨的?
精读感悟
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这句话如何理解呢?
“突然”“悄悄”点明了山雨来时的特点。
精读感悟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如何理解破折号?
破折号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精读感悟
沙啦啦,沙啦啦……
“沙啦啦”是拟声词,
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省略号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仿佛让人感受到山雨由远处而来的声音。
精读感悟
这一部分作者是如何描绘山雨来的?
作者着笔于声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描写了山雨来时声音由远及近的动态过程,描绘了山雨来时“突然”“悄悄”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情感,给人以无限遐想。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
精读感悟
琴键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表达了作者对山雨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轻捷柔软的手指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
精读感悟
作者由山林中的雨声引发了怎样的想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岩石、树叶、绿草
飘飘洒洒的雨丝
此时的雨声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是本段的总起句,预示着下文要描绘雨给山林带来的色彩美。
精读感悟
形成了对比,以晴日里山林色彩的丰富,突出阴雨中山林的一片嫩绿。
阳光下
在雨中
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绘雨给山林带来的色彩美的?
精读感悟
“流动”一词写出了山林的“绿”在雨中所独有的特点:水淋淋、富有动感、极具生命力的色彩,可以“融化”“所有的色彩”。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精读感悟
连用两个“流进”则体现了这“绿”不光是用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到的,突出了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
这句话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为什么说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精读感悟
因为下雨以后,树叶、草叶上的尘土都被洗净,让原本绿的枝叶更红。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给人清新的感觉。
精读感悟
第二部分中山雨带来了哪些美?
音韵美
色彩美
1
2
“小曲”“音
符”般美妙的
雨声。
水淋淋的令人难以忘却的绿。
精读感悟
风,也屛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
拟人
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这浴后的欢悦。
精读感悟
雨来时和雨去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可见雨去得突然,“悄悄地”去。雨来时和雨去时都“突然”“悄悄”。
精读感悟
丁——冬——丁——冬……
省略号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带给人们无穷的遐想,使“丁——冬——”声极具音韵美。
精读感悟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将雨过时雨珠滴落的声音说成“山雨的余韵”,突出了山雨所特有的音韵美。
比喻
课堂总结
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联想和想象、清新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轻盈——( ) 幽静——( )
倾吐——( ) 欢悦——( )
凝聚——( )
凝集
轻巧
寂静
倾诉
欢快
课堂练习
2.组词
盈( ) 啭( ) 韵( )
盛( ) 转( ) 均( )
盛开
啼啭
转圈
音韵
平均
轻盈
作业布置
1. 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雨来(1-4)
2.山雨
雨中(5-7)
雨后(8-10)
来得突然
无字的歌谣
音韵美
色彩美
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