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备课资料【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 (1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备课资料【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 (1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9-09 17:22:51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与降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2、利用有关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3、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4、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5、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6、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
7、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
教学重点: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讨论、读图法、讲述法、问题法。
课时安排:
2个课时。
教学教具:
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地球仪。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每天晚上7点整,大家一般都收看中央电视台权威新闻节目――新闻联播。在新闻联播之后,会有一个观众都比较关注的节目是什么?
生:学生回答。(天气预报)
师:那我们是否听说过有气候预报呢?根据大家以前学过的中国地理知识,谁来解释一下天所和气候的区别?
生:思考回答。(天气是短时间、易变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较为稳定的大气状况。)
承转:衡量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呢?每天我们会说今天天气热不热?指的是什么?如果说今天会不会下雨?指的是什么?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我们这一节学习的内容就是世界的气温和降水。首选我们来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讲授新课
师:今天我们的学习方式是“问题式学习”方法。
展示:问题式学习方法。
师:问题式学习方法也就是老师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同学们能够阅读相关资料,逐个击破,就达到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请大家打开课本23页阅读图B。大家看到这幅图上有一些红色的曲线。
生:学生读图。
师:这些红色的曲线代表的是等温线。何谓等温线?等温线就是将气温相同的地点连结起来的曲线。等温线之间的间隔根据需要而定。这幅图上等温线之间间隔为什么?
生:学生回答。
师:世界气温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有什么规律?
生:思考回答。(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总结:这是世界气温分布的第一个规律。
师:气温分布呈现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什么?
生:思考回答。(有的同学能想到是热量分布不均匀,继续提醒导致热量均匀的原因,学生基本可以想到是太阳辐射。)
总结:地面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而太阳辐射在各个纬度范围是分布不均匀的。太阳直射点范围内得到的能量多,而非太阳直射点得到的太阳辐射要少。请大家看如下实验。
演示:手电筒垂直射到桌面和斜射到桌面上,桌面受光面积有差异。解释辐射在各个纬度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师:读地图册12、13页。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哪一个比较平直?为什么?
展示:用挂图
生:学生读图,思考。(总结是由于陆地和海洋的差异。如果不是很准确,可以给予提示。在北半球图上,同一纬度位置,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值相同吗?)
总结:海洋和陆地的不同影响了气温的分布。夏天,大家度假都喜欢去海边还是内陆?
生:海边。
师:夏天感觉海边凉快。请阅读课本24页,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差异是如何影响气温分布的。
生:阅读课本。(海洋和陆地性质差异,主要是组成海洋和陆地的物质的差异影响气温 分布。)
师:读地图册12、13页。同一纬度,非洲南端东海岸与西海岸的气温哪个高?原因是什么?
挂图:问题展示。
生:读图思考。(东海岸的气温高于西海岸。)
展示:洋流小资料。(洋流的概念及根据冷暖差异对洋流的分类。)
师:同学们根据上述提示,猜想影响非洲东海岸与西海岸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生:暖流和寒流的差异。(暖流流经的地区,温度升高,寒流流经的地区,温度降低。)
师:为什么有如下的景象发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展示:图片和古诗。
生:解释古诗蕴含的含义,并总结影响因素。
总结:主要指的是地形也就是海拔的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在不断的降低。看课本26页,大家阅读第一自然段。试计算:四川成都峨眉山高峰金顶海拔3099米,请计算金顶与海平面的温差是多少?
生:学生计算。
总结:经过分析我们概括了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影响因素。如下:
气温分布规律:
  以赤道为中心,向两极递减。
  同一纬度,夏天,陆地高于海洋;冬天,陆地低于海洋。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海陆性质差异、洋流、海拔。
课堂练习: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月份
1
2
3
4
5
6
月平均气温(℃)
11
12
14
16
17
20
月份
7
8
9
10
11
12
月平均气温(℃)
22
23
21
18
14
12
绘制方法: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各月平均气温。
如何读气温曲线图:最高月气温-最低气温=年较差
         一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
读图四步骤:
夏季气温热还是凉爽?
冬季气温冷还是温和?
温差较大还是较小?
平均气温较高还是较低?
生:绘制,并分析。
课堂小结:气温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重点分析了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掌握了如何从气温曲线图获取一地的气温变化规律,从而获得气候变化的规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世界的气候的其中一个因素――世界的气温,现在我们又来研究影响世界的气候的另一个因素――世界的降水。
承转:气温对气候的表现是冷或热,而降水对气候的表现又是什么呢?
生:表现为干或湿。
引导:学生读图K、L。领会降水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师:世界各地的年降水量相差很大,但是与气温一样,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它有什么样规律呢?
生:思考。
师:引导学生读图“世界年降水量图”,提问:
1、赤道附近地区和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内陆与沿海地区年降水量有何不同?
生:看图,思考。
1、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
2、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少,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多。
师:是什么因素影响降水的分布呢?
生: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师:又是怎样影响的呢?
生:赤道地区纬度低,终年高温,蒸发旺盛,再加上海洋广阔,水汽多,易降水。两极地区纬度高,终年寒冷,蒸发弱,水汽少。中纬度地区的沿海因为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较大,因而降水多,中纬度地区的内陆因为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较弱,因而降水少。
师:对!也就是说纬度位置决定气温,气温影响水汽,内陆与沿海的水汽来源不一样,水汽的多少直接影响降水的多少。
师: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干极’”。
生:阅读,思考。
师:提问,是什么原因使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成为世界‘干极’的呢?
生:是洋流因素,因为附近有一股寒流流经这里。
师:对,一般来说,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暖流对沿岸地区起增温,增湿作用。
承转:有古人用诗这样描写气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师:这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生:是由于海拔的不同,气温和降水也不同,所以气候的表现也不同。
师: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哪么又是怎样影响降水的呢?
生:阅读课文,看图N“山地对降水的影响”。
师:指图讲述,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表现为高大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从而造成山脉两侧降水多少的差异。迎风坡一侧,因暖气流抬升,气温降低,易产生降水,形成地形雨;而背风坡一侧,因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很难形成降水。
随堂练习:课本复习题P41。
课堂总结:降水量不仅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间也存在差异。降水的季节差异可大致分为四种类型:有全年各月降水多且均匀的(全年多雨区),有全年各月降水稀少的(全年少雨区),有夏季多雨的(夏季多雨区),有冬季多雨的(冬季多雨区)。
作业布置:课后收集数据,看一看本地区是属于哪种降水类型?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习题
一、选择题。
1.气温日较差指的是( )。
A.早晚气温之差 B.中午与傍晚气温之差
C.日出、日没时的气温之差 D.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2.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 )。
A.9时、15时、21时、3时 B.8时、14时、20时、2时
C.7时、13时、19时、1时 D.6时、12时、18时、24时
3.地球上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是( )。
A.亚热带 B.温带 C.热带 D.寒带
4.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气温总是从南往北逐渐降低
B.南半球气温总是从南往北逐渐降低
C.同纬度的海洋气温总比陆地高
D.同纬度的海洋气温总比陆地低
5.同一纬度的下列地形,夏季气温较低的地方是( )。
A.平原 B.盆地 C.陆地 D.海洋
6.有关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的等温线上的点,气温一定不相等。
B.气温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C.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一定是高温气温。
D.同一等温线上的点,气温相等北冰洋。
7.同一纬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0米,两地的气温相差( )。
A.15℃ B.4.5℃ C.9℃ D.18℃8.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
A.降雪 B.降雨 C.冰雹 D.霜降
9.下列有关降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降水就是降雨?????????? ?? ?B.测量降水量的基本器具叫雨量器
C.赤道附近降水多?????????? ? D.非洲撒哈拉沙漠属于干燥少雨区
10.对一个地方一天降水量的观测,通常时间( )。
A.8时和12时 B.12时和1时 C.12时和18时 D.8时和20时
11.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在( )。
A.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 B.温带大陆东西沿海地区
C.赤道附近地区 D.南北两极地区
12.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说明什么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降水都比较丰富。
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地区降水。
C.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比较少。
D.南北极地地区,虽然降水稀少,但由于气候寒冷,仍有大片的冰川,冰山分布。
14.有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十分充沛, 内陆地区降水一定十分稀少。
B.世界各地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C.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
D.一般而言,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15.右图上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三、综合题
1.读图,回答问题:
(1)A地各月气温都在 ℃以上,气温年较差最 ,属于 带。(2)B地七月气温约在 ℃,一月气温约为 ℃,年温差为 ℃。
(3)A、B、C三地都位于 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
2.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的年降水量在________毫米以上,B地的年降水量在________毫米以下,造成两点间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由此可知,赤道附近降水_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
(2)C、D、E三地相比,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地(填字母),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____地(填字母),引起这种差异的因素是________,由此可知,在温带地区沿海降水____________,内陆降水________。
(3)甲、乙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地,这说明回归线附近,大陆________岸降水多,大陆________岸降水少。
(4)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在________(填字母)地附近。
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CAD 6~10 DCBAD 11~15CCADC
三、综合题
1.(1)20 小 热 (2)27 -5 32 (3)北
2.(1)2000 200纬度因素多 少 (2)C E 海陆位置 多 少
(3)甲 东 西 (4)丁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习题
1.关于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的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八月份
B.气温年较差就是一个地方的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
C.气温一般是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D.海洋和陆地相比,陆地受热慢放热也慢
2.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最可能出现在( )
A.正午12点 B.午后2点 C.午后1点 D.午后3点
3. 北京七月平均气温是26℃,一月是-4.7℃。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 )
A. 21.3℃ B.30.7℃ C.26℃ D.-4.7℃
4.受海陆的影响,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夏季陆地气温高 B.夏季海洋气温低
C.冬季陆地气温高 D.冬季海洋气温高
5.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比较湿润。影响因素主要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洋流分布
6.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就是指降雨 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就会有雨
C.降水是一种天文现象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7.降水量测定通常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
A.储水瓶 B.储水筒 C.雨量器 D.盛水器
8.关于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地带终年高温,降水少 B.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C.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多 D.两极地区纬度高,降水丰富
9.关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 B.全球各地夏季降水多
C.沿海地区一定降水多 D.大陆内部地区降水多
10.下列有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B.从赤道向两极呈减少的趋势21世纪教育网
C.高纬度地区的降水量一定少于低纬度地区
D.沿海地区的降水量一定多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
11.关于下图中A、B、C、D四处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位于迎风坡,降水最多
B.B处位置最高,降水最多
C.C处处于迎风坡的较高地点,降水最多
D.D处离海洋最近,降水最多
12.读下面的等温线图,问题
(1)A点的气温为______℃以下,B点的气温数值范围是______℃。
(2)C处的气温比B处______(高、低);A点与B点的气温相差______℃。
(3)A处的地形为______(山顶、洼地)。
(4)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至少是______ 。
A.2000米 B.2667米????? C.3000米 D.4000米
13.读“各月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7月的降水量约是________毫米,该地1月的降水量约是________毫米。
(2)该地________月的降水量约是140毫米。
(3)分析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规律。
(4)该地的降水季节变化与上海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致吗?
答案:
1~5DBBCB 6~11DCBABC
12.(1)4 20-24 (2)低 20 (3)山顶 (4)C
13.(1)10 75  (2)10 
(3)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少,属于冬季多雨型。
(4)上海的降水类型是夏季多雨型,和图示该地不一致。
课件20张PPT。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世界的气温世界的降水北半球冬季时我国东北地区我国海南岛世界的气温阅读 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等温线稀疏,则各地气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相差悬殊;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等温线是东西走向,表示温度因纬度而不同,以纬度因素为主;等温线和海岸线平行,表示气温因距海远近而不同,以距海远近因素为主。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 什么地区气温最高?
什么地区气温最低?
北半球同纬海、陆气温谁高?活动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ab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 什么地区气温最高?
什么地区气温最低?
北半球同纬海、陆气温谁高?活动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ab活动 阅读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和悉尼相比,1月、7月气温高的城市分别是哪一个?
(2)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大陆气温较高,你能简单地说明其原因?
(3)7月最热的地方不是赤道,而是北回归线附近地区。你知道主要原因吗?1月气温高的是悉尼,7月气温高的是北京。7月北半球受热多,大陆升温比海洋快。 7月赤道没有阳光直射,而且降水较多,多雨天;北回归线此时阳光接近直射,而且晴天多。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观察下图,想一想,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气 温递 减气 温递 减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在下图中你还能找到什么规律,与同学交流气温受海拔因素的影响: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小大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纬度因素: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年平均气温高于2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 ℃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地形因素: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 ℃ 。
海陆因素: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而北半球比较弯曲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世界的降水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而且与气温一样,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也有一定规律的。
降水的地区差异也是由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主要降水类型
依据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对流雨一般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雷电。 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往往在湿润气流的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少。 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往往具有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世界降水的分布 1.读图,看一看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
2.读图,比一比
亚欧大陆沿海地区
和内陆地区哪里降
水多?
3.读图,说出
年降水量少于200
毫米的地区主要在
哪里?活动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活动:查找资料,说一说这些地区为什么降水多或降水少。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气温: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气温: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降水: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降水:低纬地区较多,高纬地区较少。降水:近海地区降水丰富。气温:内陆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基本因素)1.关于地表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温的空间分布一般用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
B.海拨越高的地方年平均气温越高
C.夏季同一纬度地区陆上气温低于海上气温
D.北半球大陆1月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出
2.下列地区中,四季气温变化最显著的是 ( )
A.赤道地区 B.热带地区
C.寒带地区 D.温带地区 课堂练习DD 某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六次降水过程,当地全年平均降水量约530mm,并记录了降水量,如下表。据此回答3~4题。3.该地当月降水量为 ( )
  A.150mm B.25mm C.5mm    
  D.530mm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温度计和气压计
  B.相对全年平均来说,该地当月降水量较少
  C.该地当月下旬降水较多、强度较大
  D.该地当月降水分配很均匀AC课件4张PPT。世界“干极” 阿塔卡马沙漠 南美洲智利北部的沙漠。南北长约1100公里,从沿海到东部山麓宽100多公里,总面积为181,300平方公里。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离岸风和秘鲁寒流综合影响下,使本区成为世界最干燥的地区之一,且在大陆西岸热带干旱气候类型中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形成了沿海、纵向狭长的沙漠带。气候极端干旱,少雨多雾;相对湿度较高,可达70%以上;年雨量一般在50毫米以下,北部尚不到10毫米,且变率很大;有些地方曾多年不雨。 难以想象一次干旱竟延续了400年之久,但这的确曾发生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自16世纪末以来,于1971年首次下了雨。位于阿塔卡马沙漠北端的阿里卡从来不下雨。它已成为一个闻名的度假地,靠引安第斯山脉的管道水来供水。在这里,你看不到生物。“这是我们惟一没发现生命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地。”研究阿塔卡马沙漠多年的美国地理学家克里斯·马凯说。“无论在南极,北极或任何其他的沙漠,铲起一块土,总能发现细菌。但在这里,你什么都找不到。”阿塔卡马沙漠从智利与秘鲁交界处向南延伸约960千米,地势一般比海平面要高得多,平均为610米。它由一连串盐碱盆地组成,几乎没有植物。阿塔卡马沙漠为什么如此干燥呢? 一部分原因在于来自南极的寒流产生了很多的雾和云,但并没有降雨;另外一部分原因是东面的安第斯山脉就像一道屏障,挡住了来自亚马孙河流域可能形成雨云的湿空气。模拟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说明陆地与海洋受热和冷却的差异。
实验器材:大烧杯2只、小烧杯2只、温度计2支、石棉网2块、电磁炉1只、小冰块500g左右、砂土、水。
实验准备:一只小烧杯内放入砂土(高度2/3左右),另一只小烧杯内放入水(高度与砂土相同),分别插入一支温度计(不要让温度计触及烧杯底)。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准备好的两只小烧杯分别垫上石棉网,同时放在电磁炉上加热一会儿,仔细观察其中两支温度计的数值变化情况:数值大小、对比数值变化的快慢。
第二步,把冰块平均分到两只大烧杯内,将两只插有温度计且带着热度的小烧杯分别放入大烧杯的冰块中,仔细观察两支温度计的数值变化情况:数值大小、对比数值变化的快慢。
实验结论:
(1)同样的受热时间,砂土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加热的过程中,砂土的温度上升得快于水的温度。
(2)同样的冷却时间,砂土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冷却的过程中,砂土的温度下降得快于水的温度。
实验结论的拓展应用:与海洋相比,陆地受热和冷却的速度快,温度的变化幅度大。所以,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温度低于海洋,陆地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于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