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4.4 一次函数的应用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会用一次函数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重点)
会根据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去分析解决问题.(难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应用一个一次函数去解决实际问题.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关系?
如果问题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次函数,
我们该怎么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新课导入
如图,l1 表示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l2 表示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象填空:
探索新知
(2)当销售量为 6 t 时,
销售收入为_____元,
销售成本为_____元.
(1)当销售量为 2 t 时,
销售收入为______元,
销售成本为______元.
2000
3000
6000
5000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3)当销售量________时,
销售收入等于销售成本.
等于4 t
(4)当销售量_________时,
销售收入大于销售成本,
该公司赢利;
当销售量__________时,
销售收入小于销售成本,
该公司亏损.
大于4 t
小于4 t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5)当销售量为______t时,
该公司赢利 1000 元.
6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l1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是 ,
(6)
l2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是 .
y=1000x
y=500x+2000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y=1000x
y=500x+2000
解:由(5)题意,得
1000x-(500x+2000)=1000.
解这个方程得,x=6.
所以当销售量为 6 t时,
该公司赢利 1000 元.
(7)你能借助(6)的结论求解(5)吗?
设l1对应的一次函数为 y=k1x +b1,k1和b1的实际意义各是什么?
销售收入
y=1000x
k1表示每销售1吨产品,可收入1000元;
b1表示未销售时,销售收入为0元.
思考·交流
设l2对应的一次函数为 y=k2x +b2,k2和b2的实际意义各是什么?
销售成本
y=500x+2000
k2表示每销售1 吨产品的成本为500元;
b2表示未销售时,为销售所花的成本为2000元.
【例3】下图是某景区游览路线示意图。甲在观景台1联系乙,发现乙在观景台2,于是沿着游览路线追赶乙.
图中 l1,l2分别表示两人到观景台1的路程与追赶时间之间的关系.
(1) 哪条线表示甲到观景台1的路程与追赶时间之间的关系?
当t = 0时,甲到观景台1的路程为0m,即s=0,故l1表示甲到观景台1的路程与追赶时间之间的关系.
假设甲、乙两人保持现有的速度,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解
甲
乙
(2)甲和乙哪个人的速度快?
t 从 0 增加到 20 时,l1 上点的纵坐标增加了1000, l2 上点的纵坐标增加了 600,即 20 min内,甲行走了1000m,乙行走了600m,所以甲的速度快.
解
甲
乙
(3)30 min 内甲能否追上乙?
延长 l1,l2,可以看出,
当t=30时,l1 上的对应点在 l2 上对应点的下方,这表明,30 min时甲尚未追上乙.
解
P
甲
乙
(4)到达观景台3后道路分岔,甲能否在到达观景台3前追上乙?
如图,l1 与 l2 的交点 P 的纵坐标
小于800+1300=2100,这说明,甲能在到达观景台3前追上乙.
P
甲
乙
2000
(5)设l1与l2对应的两个一次函数分别为s=k1t+b1与s=k2t+b2,k1,k2的实际意义各是什么?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甲的速度是50 m/min,
乙的速度是30 m/min.
k1 表示甲的速度,
k2 表示乙的速度。
解
甲
乙
思考:你能用其他方法解决例3(1)~(4)吗?
依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甲的速度是 50 m/min,
乙的速度是 30 m/min.
问题即可依据行程问题解决.
方法2
求出l1和l2对应的函数表达式,y=50x,y=30x+800,再依据实际意义解决.
方法3
回顾·反思
回顾应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你对不同解决方法有什么体会?
如图,射线OA,BA分别表示甲、乙两人骑自行车运动过程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 s,t 分别表示行驶距离和时间,则这两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差 km/h.
4
1.
随堂练习
甲乙两队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比赛,两队在比赛
时的路程 s(米)与时间 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2.
A.甲队率先到达终点
B.甲队比乙队多走了200米
C.乙队比甲队少用0.2分钟
D.比赛中两队从出发到2.2分钟时间段,乙队的速度比甲队的速度大
(1)甲、乙两根蜡烛燃烧前的高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
从点燃到燃尽所用的时间分别是_____________.
30厘米、25厘米
2小时,2.5小时
在一次蜡烛燃烧实验中,甲、乙两根蜡烛燃烧时剩
余部分的高度y(厘米)与燃烧时间 x(小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3.
(2)分别求甲、乙两根蜡烛燃烧时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
甲:设y=k1x+b1.
将(0,30)代入 y=k1x+b1中得 b1=30,
再将点(2,0)和 b1的值代入y=k1x+b1中,
可得 k1= -15,所以 y= -15x+30.
乙:设y=k2x+b2.
把(0,25)代入y=k2x+b2可知b2=25,
再将(2.5,0)和b2的值代入y=k2x+b2中,
得k2= -10,所以y= -10x+25.
(3)燃烧多长时间时,甲、乙两根蜡烛的高度相等?
当0 ≤ x <1时间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高;
在1< x <2.5时间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低.
在什么时间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高?
在什么时间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低?
(不考虑都燃尽的情况)
令 -15x+30= -10x+25, 解得 x=1。
所以燃烧1小时时,甲、乙两根蜡烛的高度相等;
解
某服装厂现有A种布料70m,B种布料52m,现计划
用这两种布料生产M、N两种型号的时装80套. 已知做一套M型号的时装需要A种布料0.6m,B种布料0.9m,可获利润45元;做一套N型号的时装需要A种布料1.1m,B种布料0.4m,可获利润50元. 若设生产N型号的时装套数x,用这批布料生产这两种型号的时装所获得总利润为y元.
4.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该服装厂在生产这批时装中,当生产N型号的时装多少套时,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解
(2)
由y=5x+3600可知,
x 最大为44时,即 N 型号的时装为44套时,所获利润最大;
利润最大为:5×44+3600=3820(元).
若 N 型时装为 x套,则M型时装为(80-x)套.
则 y=50x+45(80-x) y=5x+3600
因为A种布料70m,B种布料52m,则有
1.1x+0.6(80-x)≤70 ①
0.4x+0.9(80-x)≤52 ②
解得:40≤ x ≤44 所以x的取值范围为:40≤ x ≤44.
(1)
01获取
02解决
两个一次函数的应用
观察图象
获取关键信息
建立
一次函数模型
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