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18.3 分式的加法与减法
(第1课时)
第十八章 分式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
目录
CONTENT
情景引入
1
合作探究
2
典例分析
3
巩固练习
4
归纳总结
5
感受中考
6
小结梳理
7
布置作业
8
学习目标
理解分式的加减法法则,体会类比思想.
一
会运用法则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体会化归思想.
二
复习引入
原题重现 怎样研究分式?
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运算
分数的应用
分式的概念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应用
类比
约分
通分
乘除
乘方
复习引入
分式的乘方 文字语言 分式乘方要把 、 分别乘方.
符号语言 一般地,当n是正整数时,
分式的乘除、乘方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 先 ,再 .
分母
分子
乘除
乘方
复习引入
原题重现 怎样研究分式?
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运算
分数的应用
分式的概念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应用
类比
加减
合作探究
思考 观察下列分数加减运算的式子,回忆分数的加减法法则.
你能将它们推广,得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吗?
=,=,=,=.
分数的加减法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数,再加减.
合作探究
分 式 的 加 减 法 法 则
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符号语言: = ,
= = .
典例分析
例1 计算:
(1) ; (2) .
解 (1)
典例分析
例1 计算:
(1) ; (2) .
解 (2)
典例分析
例2 计算:
(1) ; (2) .
解 (1)
.
典例分析
例2 计算:
(1) ; (2) .
解 (2)
.
巩固练习
1.计算:
(1) ; (2) ;
解 (1)
(2)
巩固练习
2.计算:
(1) ; (2) .
解 (1)
(2)
巩固练习
2.计算:
(3) ; (4) .
(3)
巩固练习
2.计算:
(3) ; (4) .
(4)
巩固练习
3.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某绿化养护公司原来用漫灌方式浇绿地,a天用水m吨,现在改用喷灌方式,可使这些水多用4天,现在比原来每天少用水( )
A. 吨 B. 吨
C. 吨 D. 吨
C
巩固练习
4.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需n天,乙工程队要比甲队多用3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解
即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
归纳总结
分式的加法与减法 文字语言 同分母分式相加减, 不变,把 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 ,变为 的分式,再 .
符号语言
分子
分母
通分
同分母
加减
= ,
= = .
感受中考
1.(2025·新疆)计算: ( )
A. 1 B. C. D.
A
感受中考
2.(2025·河南)化简 的结果是( )
A. B. C. D.
A
感受中考
3.(2025·天津)计算 的结果等于( )
A. B. C. D.
A
感受中考
4.(2025·湖北)计算 的结果是 .
2
5.(2023·福建)已知 ,且a≠-b,则 的值为 .
1
感受中考
6.(2024·江苏连云港)下面是某同学计算 的解题过程:
上述解题过程从第几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完整的正确解题过程.
解:
解 从第②步开始出现错误.正确的解题过程为:
原式
小结梳理
列式
实
际
问
题
分
式
类比分数
分式的概念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约分与通分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式值为0的条件
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乘除与乘方
分式的加法与减法
布置作业
必做题:习题18.3 第1,2题.
1
探究性作业:习题18.3 第5,6题.
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谢谢观看!/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数学学科
18.3 分式的加法与减法(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 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式的概念和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类比分数的加减法来研究分式的加减法。
2.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分式的加法与减法的第一课时,它紧密承接了学生已经学过的分数加减法和分式的基本性质。这节课的核心思想是"类比",让学生将对分数的运算经验迁移到分式运算中。分式的加减法是分式运算的核心内容,也是后续学习分式方程、函数以及进一步学习复杂代数式运算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 目标
(1)理解分式的加减法法则,体会类比思想。
(2)会运用法则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体会化归思想。
2. 目标解析
(1)学生需能清晰地说出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法则。通过对比分数和分式的加减运算,领悟"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
(2)学生需能独立、准确地完成分式加减法的计算。包括正确处理符号、准确通分与约分、最后将结果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对于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要通过通分将其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同分母分式加减的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问题1:学生找不到最简公分母,或者通分后分子漏乘相应的整式。它源于学生对因式分解掌握不牢,以及对“最简公分母”的概念理解模糊。
应对策略:课前复习因式分解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步骤;强调“分子分母同乘”的原则,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分子需要乘的部分,进行视觉提醒。
问题2:分子是多项式时,学生容易漏掉括号或弄错符号。
应对策略: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先把分子用括号括起来,再进行运算。提醒学生,分数线本身就具有括号的作用;设计对比练习,强化符号意识。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问题1 回忆分式的乘方运算法则,分式的乘除、乘方混合运算法则.
答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分式的乘除、乘方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
问题2 类比分数的研究路径,本节课学习分式的加减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1”回顾旧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分式运算知识,同时为即将学习的分式加减运算做好知识铺垫,明确不同分式运算的顺序差异。“问题2”通过类比分数的研究路径,展示分式从概念、基本性质到运算、应用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体会类比思想在分式学习中的贯穿性,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降低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
(二)合作探究
思考 观察下列分数加减运算的式子,回忆分数的加减法法则.
=,=,=,=.
你能将它们推广,得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吗?
答 分数的加减法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数,再加减.
归纳 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符号语言 = ,= = .
设计意图:先呈现分数加减运算的实例,引导学生回忆分数加减法法则。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利用知识的迁移性,让学生将分数的加减法法则推广到分式,归纳出分式加减法法则并给出符号语言,让学生体会从“数”到“式”的知识发展过程。
(三)典例分析
例1 计算:(1) ; (2) .
解 (1)
(2)
例2 计算:(1) ; (2) .
解 (1) .
(2) .
设计意图:这些例题是对分式加减法法则的全面应用示范,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帮助学生突破异分母分式加减的难点,掌握通分的技巧和运算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巩固练习
1.计算:(1) ; (2);
解 (1)
(2)
2.计算:(1) ; (2).
(3); (4).
解 (1)
(2)
(3);
(4)
3.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某绿化养护公司原来用漫灌方式浇绿地,a天用水m吨,现在改用喷灌方式,可使这些水多用4天,现在比原来每天少用水( C )
A.吨 B.吨 C.吨 D.吨
4.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需n天,乙工程队要比甲队多用3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解
即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
设计意图:学完新知识后及时进行课堂巩固练习,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新知的记忆,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还可以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归纳总结
(六)感受中考
1.(2025·新疆)计算:( A )
A.1 B. C. D.
2.(2025·河南)化简的结果是( A )
A. B. C. D.
3.(2025·天津)计算的结果等于( A )
A. B. C. D.1
4.(2025·湖北)计算的结果是 2 .
5.(2023·福建)已知,且,则的值为 1 .
6.(2024·江苏连云港)下面是某同学计算的解题过程:
解:①
②
③
上述解题过程从第几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完整的正确解题过程.
解:从第②步开始出现错误.
正确的解题过程为:
原式.
设计意图:在学习完新知识后加入中考真题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考试方向,熟悉考试题型,检验学习成果,提升应考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七)小结梳理
设计意图: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直观感知分式单元的学习脉络,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强化对分式学习的整体认知。
(八)布置作业
1.必做题:习题18.3 第1,2题.
2.探究性作业:习题18.3 第5,6题.
五、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