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大雁归来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每年冬天,黑颈鹤都会来到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们很少缄默,总是喧rǎng 着。
专家说它们是“忠诚度”很高的鸟,不仅“一生只爱一个”,而且不轻易“挪窝”,几乎每次迁徙都去同一个地方。每天清晨,雾ǎi 还未散去时,它们就会飞出去觅食,傍晚又回到草海栖息。这里有连片的zhǎo 泽湿地,水草丰美,还有很多昆虫和鱼类,这样的环境为它们的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请根据语境,写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①它们很少缄默。 ( )
②几乎每次迁徙都去同一个地方。 ( )
③傍晚又回到草海栖息。 ( )
2、请根据语境,写出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喧rǎng( ) ②雾ǎi( ) ③ zhǎo( )泽
3、“几乎每次迁徙都去同一个地方”中的“一”是_________ ,“个”是_________。(填词性)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中国人而言,二十四节气就是我们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我们靠冰雪______、燕子呢喃感受早春;凭荷塘蛙声、林间蝉鸣记忆盛夏;我们眼帘中有黄叶______、鸿雁南飞,有白雪皑皑和滴水成冰。天上有阴晴圆缺,地上有草长莺飞,古人早已______。他们既不逾矩、不越位,______恪守着生物的本分。
A.熔化 凋零 明辨是非 而且 B.消融 凋谢 明辨是非 又
C.消融 凋零 明察秋毫 又 D.熔化 凋谢 明察秋毫 而且
5.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
B、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C、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D、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甲】神秘莫测的旅客【乙】候鸟。②经过长期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③全世界已知的9 0 0 0 多种鸟类中,超过4 0 0 0种以上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超过百亿只。
6.在第① 句的【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逗号 【乙】破折号 B. 【甲】顿号 【甲】冒号
C. 【甲】顿号 【乙】破折号 D. 【甲】逗号 【乙】冒号
7.请提取第②句的主干,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你结合《大雁归来》一文,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这首诗。
大雁归来
(1)_____________(填季节),大雁归来
它们从人们的头上(2)_________飞过
那十一月的大雁(3)_______________
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会(4)____________
四月的夜间,大雁会在沼泽中(5)_________________
它们喜欢寻食(6)___________
啊,亲爱的(7)_____________
请接受我们爱鸟者的赞誉吧!
10、在《大雁归来》中,我们感受到了大雁的灵动与自然之美。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另一种美丽的鸟儿——朱鹮。下面是小典为保护朱鹮设计的手抄报部分内容,请你结合朱鹮小卡片,补写板块二的名称、内容及设计说明。
朱鹮小卡片 名字:朱鹮 类别:鸟类 模样:羽毛多为白色,红脸,长喙下弯, 飞行时翅后和尾下呈红色。 栖息地:喜栖于有树林且临近小河、水田、沼泽处,如陕西洋县。 食性:以小鱼、小虾、泥鳅、小虫等为食。 繁殖:于高大树上筑巢,春季雌鸟产2-5 枚蛋,雌雄鸟共孵约28 天幼鸟出壳 。 分布: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等地,现主要在中国陕西洋县及周边。 保护级别: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物种,需共同守护。 板块一:“美丽精灵” 内容: 贴上朱鹮姿态优美的高清图片,附上简洁文字介绍它们的外貌特征。 说明:直观展现朱鹮的可爱模样,吸引读者目光,激发大家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板块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板块三:“美好愿景” 内容:绘制朱鹮在广阔自然中自由栖息、飞翔的图画,配上温馨的保护寄语。 说明:传递对朱鹮未来美好生存环境的期望,鼓励大家携手守护。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大雁归来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到了。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戚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1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2、文段③中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这意味着大雁们怎么做?
13、“三月的大雁则不同”,从结构上看,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4、学习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昆虫界的“虎”——螳螂
1 螳螂经常漫步于草丛与树林之间,虽然行动缓慢,却是一流的伏击手。它们一般不主动追捕猎物,而是安静地待在植物上,将一对前足放在胸前,随时准备伏击猎物。
螳螂捕猎时的动作常常令人瞠目,不管是飞过来的还是爬过来的猎物,只要一靠近螳螂,螳螂都会精确计算出它们的行进速度,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其逼近。待时机成熟,螳螂便突然立起身子,举着大刀般的前足猛地扑向猎物,几乎一瞬间就将猎物杀死了,然后用它那小巧而强有力的嘴撕开猎物,大口大口地吃着美食。
2 强大的捕捉、咀嚼能力和“无肉不欢”的胃口,使得螳螂几乎可以猎食任何体形比它们小的昆虫,因此它们也被称为“昆虫世界之虎”。螳螂一般生活在草丛、灌木丛里,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它们不但捕食棉铃虫、蝗虫、蚜虫、大造桥虫等多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而且捕食松毛虫、毒蛾、刺蛾、金龟子、松大蚜等林业和果树害虫,还可以捕食多种蔬菜、花卉害虫。你知道吗,不仅成年螳螂能捕食害虫,刚孵化出来的幼虫也具有这种本领。
3 食肉动物一般凶残好斗,螳螂似乎尤其如此。当缺乏食物时,它们经常会自相残杀:体形大的会吃掉体形小的;早孵化出来的会吃掉晚孵化出来的;交配时,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能量产卵,有些雌螳螂也会吃掉雄螳螂。
渐变之美
4 螳螂属渐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以卵块越冬,若虫经过七八次蜕皮之后变为成虫。若虫与成虫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生活习性也基本一致,都是不停地吃吃吃。
5 雌螳螂一般在秋季产卵。产卵后,雌螳螂很快就会死亡。
6 为了保证自己的后代能安全度过寒冷的冬季,螳螂妈妈也是费了不少心思。产卵时,它的腹部末端会先分泌出一种泡沫状的保护性黏液,然后它会在黏液里产卵。泡沫状的黏液很快就会凝固成坚硬的卵鞘,这种卵鞘既防水又防寒,还防震,可以保证里面的卵安枕无忧地度过条件恶劣的冬季。
7 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卵开始孵化,一个个小螳螂从卵鞘里争先恐后地爬出来,然后四处分散,开始寻找食物。刚孵化出来的小螳螂,除身体小、无翅膀以外,其他方面都酷似父母。随着食量的增大,小螳螂也在不断地长大,每蜕一次皮,小螳螂就会长大一些,翅膀也会加长一些,直到变成成年螳螂。
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很多螳螂都能凭借体色与周围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如生活于阔叶林顶层的广斧螳螂,通体绿色,与周围的绿色树叶浑然一体;棕污斑螳生活于茂密树林靠近地面的杂草丛中,体色为棕黑色,可以很好地隐藏于枯枝落叶中。
9 为了能够更好地隐身于环境中,许多螳螂还玩起了模仿秀。兰花螳螂能够成功模仿一朵兰花的样子,不仅体色和兰花的花色一样,三对足也相应特化成扁平状,腹部向上翘起,怎么看都像是兰花的花瓣。静止不动的枯叶螳螂,看上去就像一片枯叶,几乎可以和真树叶完全融合在一起。为了更好地融入满是树枝的环境,马来树枝螳螂竟然特化成了一根树枝的样子……
10 奇特的体形和色泽使得螳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动物园、自然馆、昆虫馆,尤其是有活体饲养的馆舍内,我们都能看到螳螂的身影。有些螳螂甚至还被人们当作宠物饲养、玩赏。随着螳螂人工饲养技术的发展,人们全年都可以看到螳螂。
(有删改)
15、螳螂被称为昆虫界的“虎”,原因是什么?
16.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卵开始孵化,一个个小螳螂从卵鞘里争先恐后地爬出来,然后四处分散,开始寻找食物。
第⑨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一个小标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舞蹈的建筑
刘心武
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建筑与舞蹈之间嵌入一个“凝固”的限制词,把某些建筑比喻为“凝固的舞蹈”,也是可以的。
②在中外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似乎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古典时代人们的思路不像如今这么多元狂放,更因为建筑手段与施工技术没有如今这么先进,所以难以“舞动”。如今有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建筑设计师们好比巧妇拥有庞大的米粮库,可以随心所欲地大显身手,因此,舞蹈性思维进入了某些建筑设计师大脑,一些“舞蹈的建筑”也便应运而生。
③最先把舞蹈元素糅进设计中的,可能是某些大型运动场馆的天棚。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开风气之先,把天棚设计成仿佛往巨人肩膀后甩去的风衣,生动活泼,奇诡醒目。此种设计后来渐成范式,只是新的设计不断花样翻新,韩国为世界杯足球赛新建的比赛场,就是最新的一个变体。这种糅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④人们不禁会问,如果不仅仅是糅进舞蹈元素,而是完全地“舞蹈化”,这样的建筑有可能吗?回答是肯定的。美国建筑师欧·盖里为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几乎完全由“扭动的肢体”构成,没有一个立面是规整的,不仅天棚,所有的使用空间,包括走廊,都充满了舞蹈的曲面和曲线。建成后的博物馆,通体仿佛是几个穿着紧身衣的舞蹈家在忘情的舞动中纠缠在一起。
⑤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建筑艺术的新胜利,但这种完全“舞蹈化”的建筑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流派,而且是小流派而存在。这一流派的设计,要化为大地上的实际存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因素的机缘凑集。
⑥特别看重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中国传统艺术里,跟舞蹈最相通的是书法里的狂草,舞剑器与挥毫墨绝对是异曲同工。他们在借鉴舞蹈时也借鉴书法,这构成一种创新优势,是特别可贵的。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相关探索目前只是停留在设计图纸阶段。中国什么时候能出现“舞蹈的建筑”?不着急,早晚会出现的吧。
(选自《百年美文》,有改动)
19.阅读文章,概括“舞蹈的建筑”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
20.文章第③段画线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文章第④⑤两段顺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文章第⑥段加点词“一直”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
1. Jiān xǐ qī 2.嚷 霭 沼 3.数词 量词 4.C 5.D 6.C 7.候鸟形成了习性。 8.示例:删掉第一个“超过”或“以上”。9.(1)示例:春天 (2)高高 一(3)声不响 (4)叫起来 (5)发出喧闹声 (6)玉米 (7)大雁 10.示例一:“生存困境
列举因栖息地被破坏、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干扰等因素影响,朱鹮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用数据和简单案例说明。
让大家了解朱鹮的生存困境,意识到对其增强保护的紧迫感。
示例二:“保护行动”
介绍国内外针对朱鹮开展的保护项目,如建立保护区、科研监测等;分享普通人也可以参与的保护方式,如不破坏它们的栖息地、不非法捕猎等。
展示为保护朱鹮所做的努力,同时引导大家积极参与保护行动。
11、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12、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13、迁徙中的大雁,它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表达了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的感情。
14.略
15、强大的捕捉、咀嚼能力和“无肉不欢”的胃口,使得螳螂几乎可以猎食任何体形比它们小的昆虫,因此它们也被称为“昆虫世界之虎”。
16.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小螳螂迅速从卵鞘里爬出来的情形,说明螳螂的生存能力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17.主要运用了举例子、摹状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螳螂模仿植物的情形,突出了螳螂善于隐身于环境中的特点。
18.示例:螳螂隐身秀
19.①如今人们的思路多元狂放;②先进建筑手段和施工技术的出现;③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
20、通过举美国丹佛空港天棚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糅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
21、不能对调。因为第③段说明建筑糅进“舞蹈元素”,第④段说明建筑物完全地“舞蹈化”。第④段是顺着第③段的思路进行说明的,而第⑤段说明完全“舞蹈化”的建筑的前景。三段之间是按逻辑关系安排的,所以不能对调。
22.不能去掉。“一直”表示从未停止,说明有的年轻一代的中国建筑师始终在坚持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从未停止过。如果去掉,就与实际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