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时备课
课题 去外婆家——第三单元 课型 精读引领课 主备人 二年级语文组 序号
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维度 学段目标 任务群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尝试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初步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 喜欢识字,有意识地梳理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汉字、词语。
阅读与鉴赏 能正确琉璃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 阅读浅近的童话、故事,关心自然和生命乐于交流想法和感受。 认识图文中相关的汉字,感受美好亲情。 与人讨论交流,注意倾听。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表达与交流 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阅读有趣的短文,发现、思考身边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日常事物的奇妙之处,说出自己的想法。 能借助关键词句复述自己读过的故事或其他内容,尝试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梳理与探究 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 养护一种绿植或者小动物。综合运用语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 喜欢观察、提问,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所得。 愿意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向他人展示。
学情分析 已知经验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1.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对“去外婆家”这类生活场景有感性认知。 2.能借助简单的图文结合方式理解短篇叙事内容。 3.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能发现生活中的简单细节。 对“去外婆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细节逻辑缺乏深度把握,易停留在表面叙事。 信息整合能力不足,难以将多个场景、情节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叙事理解,表达时易碎片化。 1.创设“我的外婆家之旅”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去亲戚家的经历,强化情感共鸣,梳理过程逻辑。2.采用“情节链条”支架,将“去外婆家”的起因、经过、场景、感受等环节串联,引导学生提取并整合信息,通过小组合作复述故事,提升表达的完整性。
课时目标 1.通过查字典、借助拼音、结合语境、做动作等方法,正确认读“婆、候”等14个生字;通过师生示范、动画演示等方法,规范、端正、整洁书写“宝、活”等9个生字;通过观察“活、给”等字的间架结构,初步体会并说出部分左右结构的字具有“左窄右宽”的特点。 2.通过自读、范读等方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圈画关键信息理解课文内容;梳理外婆家吸引“我”的地方,并能清晰表达,体会作者对外婆家的喜爱与眷恋之情,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 4.联系生活经历和同学交流感受,体会发现的乐趣。 评价任务1:能够正确认读生字,掌握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则并且写正确。 评价任务2: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圈画信息;梳理发现的乐趣,并能清晰表达。 评价任务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圈画关键信息联系实际体会作者对外婆家的喜爱与眷恋之情。 评价任务4:分享自己的乐趣。
课时驱动任务 探寻自然景观——旅途的发现 亲爱的小伙伴们,欢迎来到外婆家!这里在山脚下,宝贝超多。咱们能吃山楂、逗山雀、赏野花,现在就开启超有趣的外婆家之旅! 探寻旅途的发现 ,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1:外婆家的宝贝都有哪些种类? 预设2: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很有趣呢?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预设3:作者仅仅是喜欢这些东西吗?他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教学环节 学习过程 (强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1 初读感知扫清生字障碍 任务一: 初探外婆家 活动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标注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活动2:分类梳理,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根据音形义进行分类梳理,集中识字。 ①出示“候、趣、留、曲”,出示课文中的词语"小时候、乐趣、有趣、留一份、小曲",引导学生联系语境理解。 ②“者、份、逃”,可以引导学生与熟字"都""分、纷""桃、跳、挑"进行比较,强化对字形的识记。 2.生字认读并组词。 3.生字巩固游戏。 评价活动一: 开火车检查。 教师随机指词语,抽查学生认读。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星级朗读正确、声音洪亮☆根据偏旁部首等方法识字☆
环节2 精读感悟,品析成长变化 任务二:寻宝外婆家 活动1:初识乐趣。 1.齐读第1自然段。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第1句话中有个词语“乐趣”,乐趣是什么意思? 预设:2你觉得什么样的事情是有乐趣的? 预设3:作者为什么说去外婆家是最大的乐趣? 师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然后再回到课文中,体会作者认为去外婆家是最大乐趣的心情。 活动2:探寻宝贝。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外婆家的宝贝都有哪些种类? 预设:吃的、玩的、看的。 2.句式练习。 用“有…… 有…… 还有……” 的句式说一说山上山下的宝贝。 3.了解“宝贝”。 这里说的‘宝贝’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作者把它们称为‘宝贝’?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东西对于作者的特殊意义。 活动3:体会乐趣,感受温暖。 1.第3自然段中提到了哪些好吃的? 预设:山楂、柿子、毛栗子。 2.体会乐趣。 小组讨论:①吃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很有趣呢?②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教师小结:①“趣”来自大自然的恩赐,这些食物都来自山林,是大自然的馈赠。 ②“趣”来自家人的关爱,舅舅从山上干活带回来,外婆总要给“我”留一份,体现了家人对“我”的关心。 ③“趣”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偶得,这些食物不是刻意准备的,而是生活中的意外惊喜。 全班交流。 3.说一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感受亲情的温暖。 活动4:书写指导 随文写字:“宝”“活”“些”“总”“给”。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正确书写,掌握正确书写笔画顺序。 学生自主练习生字。 教师巡视查看书写情况,并给予指导。 任务三:续探外婆家 活动1:探究山雀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好玩的? 预设:山雀。 2.探究山雀的 “趣”。 ①山雀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选择留在外婆家?外婆是特意收养山雀的吗? ②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讨论,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生活中的偶然之美。 再次朗读这一段。 ③找出描写山雀有趣行为的词句,如“欢快地蹦来跳去”“唧唧一叫,就飞到你手上,唱着曲儿给你听”等,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展现山雀的有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活动2:感受亲情的温暖 1.文中提到了哪些好看的? 预设:杜鹃花、野花、舅妈。 2.理解 “姹紫嫣红” 一词的含义。 ①通过图片展示不同颜色、形态的杜鹃花,让学生直观感受花朵的艳丽和繁多。 ②提问:为什么作者说舅妈最好看? 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家人在孩子心中的美好形象,感受亲情的温暖。 书写指导。 3.随文写字:“诉”“曲”“名”“香”。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正确书写,掌握正确书写笔画顺序。 学生自主练习生字。 教师巡视查看书写情况,并给予指导。 评价活动一: 评价维度星级完整圈画关键信息☆语言通顺流畅☆
评价维度星级抓住关键情节☆语言清晰☆自信大方☆
评价维度星级声音洪亮☆读音准确,朗读流畅☆感情充沛☆
评价维度星级坐姿、握笔正确☆笔画正确,间架结构匀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环节3 拓展运用 任务四:情暖外婆家 活动1:小组讨论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外婆家有那么多吸引作者的地方,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那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喜欢这些东西吗?他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2.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 作者喜欢的不仅仅是外婆家的这些“宝贝”,更是在外婆家感受到的浓浓的亲情,以及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外婆家对于作者来说,是一个充满温暖和回忆的地方,那里承载着他美好的童年。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主人公开启了“去外婆家”的旅程,感受了途中的点滴场景与情感,梳理了去外婆家的过程,还学会了从生活经历中提取细节、整合情节的方法。在生活里,我们要如这般,用心感受生活场景,积极观察、主动梳理,发现更多生活中的“温暖与趣味”。
板书设计 去外婆家 好吃的:山楂、柿子、毛栗子 好玩的:小山雀 乐趣、亲情 好看的:杜鹃花、野花、舅妈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给家人讲一讲《去外婆家》的故事,并且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趣事。 【发展性作业】 读《外婆家》,画出儿歌中讲了哪些宝贝。 【综合性作业】 小小宝藏采集员:观察校园植物,做一张采集小卡片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