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一课时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一课时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4 15:50:20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一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


本课目标
目录
新知导入

精读课文

课外拓展

课堂评价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本课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了解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其地理位置与行政归属(海南省三沙市),增强对我国领土主权的认知与认同。感受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的特点,体会祖国自然风光的壮丽,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传承 “热爱祖国、珍视领土” 的文化内涵。
正确认读 生字,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与用法。规范书写重点生字。理解并积累 “富饶、优美、懒洋洋、威武、栖息” 等词语,能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1-3自然段,初步感受散文语言的生动性。
结合课文题目、插图与文本内容,梳理出 “海水”“海底生物” 两个核心描写对象,培养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 “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海面色彩不同” 的逻辑关系,提升逻辑推理与语言表达能力。借助表格梳理第 3 自然段中珊瑚、海参、大龙虾的 “数量、外形、动作” 特点,学会分类整理信息,培养结构化思维。
品读描写海水色彩的语句,想象 “五光十色” 的视觉画面,感受自然景观的色彩之美。分析文中对珊瑚、大龙虾的生动描写,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激发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兴趣与审美感知力。
激趣导入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海南岛的东南方,是我国南海诸岛中,四大群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之一,永兴岛是西沙群岛最大的岛屿,是海南省三沙市的政府驻地。
视频欣赏 《西沙群岛》
我会读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富饶 优美 山崖 海参 懒洋洋
划动 威武 插着 栖息 厚厚的
粪便 祖祖辈辈
ráo
fèn
bèi

yōu
wēi wǔ
shēn

chā
hòu
lǎn
huá
海参
人参
参差不齐
参军
参观
优美
威武
富饶
山崖
人参
栖息
鸟粪
插着
厚实
识字游戏
划过
懒洋洋
祖辈





生字我会写


鹿





“氏”的横收笔在横中线上,向右上略倾,落笔比第一笔横长,斜钩要舒展,与左半部分的撇平衡。

书写指导
下半部分是“戊”,写时斜钩要拉长,尽量舒展,不要漏掉斜钩上的撇和最后的点。
mào
找出两个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词语。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找出两个形容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词语。
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精读课文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快速浏览全文,思考: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中心句
精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边读边完成下面表格。
自然段
风景和产物
2
3
4
5
海水
海底的珊瑚、海参和大龙虾
海里的鱼
岛上的鸟
海水
海底
海岛
海水的特点
色彩繁多、明亮
西沙群岛的海水
这么美丽的海水是怎样形成的?
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美丽的海水形成的原因吗?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所以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海底的生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海底的生物
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美丽可爱
说明了数量多,照应第1自然段中的“物产丰富”。
想一想:第3自然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珊瑚、海参和大龙虾的?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数量
外形
动作
到处都是
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全身披甲,威武
懒洋洋地蠕动
划过来,划过去
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生字,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第1-3自然段,对西沙群岛有了一定的认识。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富饶(ráo yáo) 山崖(yá yán)     
鸟粪(fèn fēn) 祖辈(bèi bēi)
海参(cān shēn) 栖息(xī qī)






一、给蓝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个部分写了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
海水
海底生物
海岛上的鸟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教案
一、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1. 了解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其地理位置与行政归属(海南省三沙市),增强对我国领土主权的认知与认同。
2. 感受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的特点,体会祖国自然风光的壮丽,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传承 “热爱祖国、珍视领土” 的文化内涵。
语言运用 1. 正确认读 “饶、优、崖、参、懒、划、武、插、栖、粪、辈” 等生字,掌握 “海参(shēn)”“参(cān)军”“人参(shēn)” 等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与用法。
2. 规范书写 “优、淡、浅、料、底、景、布、鹿、厚、划、茂、密、岩” 等重点生字,重点掌握 “底”(“氏” 的横收笔在横中线上,斜钩舒展)、“茂”(下半部分为 “戊”,斜钩拉长且不遗漏撇和点)的书写要点。
3. 理解并积累 “富饶、优美、懒洋洋、威武、栖息” 等词语,能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1-3 自然段,初步感受散文语言的生动性。
思维能力 1. 结合课文题目、插图与文本内容,梳理出 “海水”“海底生物(珊瑚、海参、大龙虾)” 两个核心描写对象,培养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 通过分析 “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海面色彩不同” 的逻辑关系,能用 “因为…… 所以……” 句式解释西沙群岛海水 “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的原因,提升逻辑推理与语言表达能力。
3. 借助表格梳理第 3 自然段中珊瑚、海参、大龙虾的 “数量、外形、动作” 特点,学会分类整理信息,培养结构化思维。
审美创造 1. 品读描写海水色彩的语句(“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想象 “五光十色” 的视觉画面,感受自然景观的色彩之美。
2. 分析文中对珊瑚(“像绽开的花朵、像分枝的鹿角”)、大龙虾(“全身披甲、样子挺威武”)的生动描写,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激发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兴趣与审美感知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读并书写本课生字词,掌握多音字 “参” 的用法。
找出课文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理解第 1-3 自然段内容,梳理海水与海底生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海水色彩多样的形成原因,并用 “因为…… 所以……” 句式准确表达。
借助表格分类整理珊瑚、海参、大龙虾的特点,体会文本的描写逻辑。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西沙群岛地理位置图、海水与海底生物图片、《西沙群岛》视频)、生字卡片、课堂练习表格。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西沙(5 分钟)
情境引入:教师展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图,提问:“同学们,在我国辽阔的南海,有一群美丽的岛屿,它们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大海里,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引导学生说出 “西沙群岛”)
资料补充:结合课件介绍西沙群岛的基本信息:“西沙群岛位于南海西北部,是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东沙、西沙、中沙、南沙)之一,永兴岛是它最大的岛屿。”
视频直观感知:播放《西沙群岛》风景视频,提问:“看完视频,你们觉得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初步感知 “美丽、有趣” 等特点)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指导学生齐读课题,强调 “饶(ráo)” 的读音,初步理解 “富饶”(物产多、财富多)的含义。
(二)字词学习,夯实基础(10 分钟)
自由朗读,初学生字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 “海参(shēn)”“栖(qī)息”“鸟粪(fèn)”“祖辈(bèi)” 等词语的读音。
集中认读,突破难点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饶、优、崖、参、懒、划、武、插、栖、粪、辈”,纠正易错读音(如 “参” 是多音字,区分 “shēn(海参)”“cān(参军)”“cēn(参差不齐)”)。
开展 “识字游戏”:课件出示打乱的生字与词语(如 “优美、威武、富饶、山崖、栖息”),让学生快速匹配,巩固认读。
指导书写,规范笔画
重点指导 “底” 和 “茂” 的书写:
“底”:强调 “氏” 的横收笔在横中线上,向右上略倾,斜钩要舒展,与左半部分的撇平衡。
“茂”:提醒下半部分是 “戊”,斜钩要拉长,不能漏掉斜钩上的撇和最后的点。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 2-3 遍,教师巡视指导,选取典型书写案例进行展示点评。
(三)精读课文,探究特点(20 分钟)
找中心句,整体把握
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板书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提问:“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呢?我们先从第 2、3 自然段找答案。”
学习第 2 自然段,感受海水之美
指名朗读第 2 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 “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并结合语句 “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想象海水的色彩画面,体会 “风景优美”。
探究原因:提问 “为什么海水会有这么多颜色?”,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答案(“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句式练习:让学生用 “因为…… 所以……” 句式复述海水色彩多样的原因(如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所以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巩固逻辑关系。
学习第 3 自然段,了解海底生物
自由朗读第 3 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思考:“海底有哪些生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小组展示交流,教师补充:“‘到处都是’说明海参数量多,照应了‘物产丰富’;作者用‘像绽开的花朵、像分枝的鹿角’比喻珊瑚,让我们感受到珊瑚的美丽。”
感情朗读:指导学生带着喜爱的语气朗读第 3 自然段,读出珊瑚的美丽、海参的慵懒、大龙虾的威武。
(四)课堂小结与练习(5 分钟)
课堂小结:教师梳理本课内容:“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词,还学习了课文第 1-3 自然段,知道了西沙群岛的海水五光十色,海底有美丽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和威武的大龙虾,它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下节课我们会继续了解海里的鱼和岛上的鸟,进一步感受它的富饶。”
五、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原因: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色彩不同)
海底生物:
珊瑚:像花朵、像鹿角(美丽)
海参:到处都是,懒洋洋蠕动(多、懒)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来划去(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