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二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
上
一
本课目标
目录
复习导入
二
精读课文
三
课外拓展
四
课堂评价
五
课堂总结
六
板书设计
七
本课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通过感受西沙群岛 “鱼多、鸟多” 的物产特点,进一步体会祖国南海疆域的辽阔与富饶,强化 “西沙群岛是我国固有领土” 的认知,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课文结尾对西沙群岛未来的期许,理解 “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所承载的家国情怀,传承 “热爱祖国山河、珍视家园” 的文化精神。
积累文中描写鱼的形态、鸟的生活环境的生动语句,能运用这些语句描述西沙群岛的物产。理解并掌握 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能辨别其在文中的作用,尝试用简单的排比句式描述事物。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尤其读好第 4、5 自然段,读出鱼的灵动与鸟的繁多,感受文本语言的感染力。
分析第 4 自然段,从 “形态多样”“数量极多” 两个维度梳理鱼的特点,培养从文本中提取分层信息的能力。找出第 5 自然段的关键句,梳理 “树林 — 海鸟 — 鸟蛋 — 鸟粪” 的逻辑关系。结合全文内容,总结 “总起 — 分述 — 总结” 的文章结构,能清晰说出西沙群岛的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培养整体感知文本结构的能力。
品读描写鱼的语句,通过想象 “彩色条纹”“红缨”“像扇子的鳍”“像皮球的身体” 等画面,感受海底生物的形态之美,激发对自然生物的审美兴趣。
复习导入
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西沙群岛海底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有悠闲蠕动的海参,有威武的大龙虾……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
色彩斑斓的海水
各种各样的鱼类
成群栖息的海鸟
海里必不可少的就是鱼了,西沙群岛的鱼都有哪些特点呢?读一读第4自然段,找出答案吧!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好看极了
特点1:美
排比
我会读
你会用什么词语来介绍这些鱼的颜色?
你从哪儿读出了鱼很美?
①颜色美:彩色的条纹 一簇红缨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多得数不清
特点2:多
夸张
自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鸟多
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就是这一段的关键句。
海岛上的鸟
读一读第6自然段,大家一起讨论:这一自然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表现了对西沙群岛美好未来的期许和信心以及对祖国海疆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尾呼应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海水的奇异色彩
海底的物产
海底的鱼
“鸟的天下”
美丽
富饶
讨 论
总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分述
总结: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海水: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海底特产:珊瑚、海参、大龙 虾、鱼
海岛:鸟的天下
美丽富饶
热爱祖国
结构梳理
拓展延伸
太阳光是由七色光波混合而成的,它被不同的介质折射出不同的光波。西沙群岛的海底起伏非常大、造成海水深度也跟着忽深忽浅突变。不同深度的海水能吸收和折射的太阳光颜色也各不相同,于是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人们在这里就能看到各色光线了。
山崖
峡谷
颜色浅
颜色深
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为何五光十色
随堂练习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一项是( )
A.富饶(ráo) 鸟粪(fèn)
B.海参(cān) 威武(wǔ)
C.栖息(xī) 祖辈(bèi)
D.优美(yóu) 插图(chā)
A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
欢迎来到______、______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是__________________。这里风景优美,海水__________,海底有____________,海滩上有____________。西沙群岛物产也很丰富,海里有___________,海岛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
富饶
南海上的一群岛屿
五光十色
山崖和峡谷
美丽的贝壳
珊瑚和鱼
茂密的森林和各种海鸟
二、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编写西沙群岛导游词。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案
一、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1. 通过感受西沙群岛 “鱼多、鸟多” 的物产特点,进一步体会祖国南海疆域的辽阔与富饶,强化 “西沙群岛是我国固有领土” 的认知,增强民族自豪感。
2. 体会课文结尾对西沙群岛未来的期许,理解 “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所承载的家国情怀,传承 “热爱祖国山河、珍视家园” 的文化精神。
语言运用 1. 积累文中描写鱼的形态(“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头上长着一簇红缨”)、鸟的生活环境(“一片片茂密的树林”“遍地都是鸟蛋”)的生动语句,能运用这些语句描述西沙群岛的物产。
2. 理解并掌握 “排比”(描写鱼的四种形态)、“夸张”(“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修辞手法,能辨别其在文中的作用,尝试用简单的排比句式描述事物。
3. 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尤其读好第 4、5 自然段,读出鱼的灵动与鸟的繁多,感受文本语言的感染力。
思维能力 1. 分析第 4 自然段,从 “形态多样”“数量极多” 两个维度梳理鱼的特点,培养从文本中提取分层信息的能力。
2. 找出第 5 自然段的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梳理 “树林 — 海鸟 — 鸟蛋 — 鸟粪” 的逻辑关系,理解 “关键句概括段落内容” 的写作方法,提升逻辑梳理能力。
3. 结合全文内容,总结 “总起 — 分述 — 总结” 的文章结构,能清晰说出课文从 “海水、海底生物、海岛” 三个方面分述西沙群岛的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培养整体感知文本结构的能力。
审美创造 1. 品读描写鱼的语句,通过想象 “彩色条纹”“红缨”“像扇子的鳍”“像皮球的身体” 等画面,感受海底生物的形态之美,激发对自然生物的审美兴趣。
2. 赏析课文 “首尾呼应” 的写法(开头 “可爱的地方” 与结尾 “更加美丽、更加富饶”),体会文章结构的严谨之美,初步感知文学作品的形式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第 4、5 自然段内容,梳理鱼 “美、多” 和鸟 “多” 的特点,掌握 “关键句概括段落” 的方法。
识别并理解 “排比”“夸张” 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梳理全文 “总起 — 分述 — 总结” 的结构,理解各部分内容与中心句(“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关联。
体会课文结尾蕴含的家国情怀,将对西沙群岛的喜爱转化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鱼的形态图片、海岛鸟群视频、文章结构梳理图)、句式练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衔接新知(5 分钟)
回顾旧知:提问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西沙群岛的哪些美景?”(引导学生回答: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板书关键词 “海水、珊瑚、海参、大龙虾”。
引出新课:展示鱼和鸟的图片,追问 “除了这些,西沙群岛还有更丰富的物产呢!大家看,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西沙群岛,看看这里的鱼和鸟有什么特别之处。”
明确目标:简要说明本课学习任务 —— 学习第 4-6 自然段,感受鱼和鸟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
(二)精读课文,探究物产(25 分钟)
1. 学习第 4 自然段:感受 “鱼多且美”(12 分钟)
初读感知:指名朗读第 4 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 “西沙群岛的鱼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 “美”“多”)。
梳理 “鱼之美”:
提问 “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鱼很美?”,引导学生找出排比句:“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结合图片展示鱼的形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彩色条纹”“红缨”“扇子似的鳍” 的样子,体会比喻手法的生动性;同时讲解 “排比”—— 用结构相似的句子连续描述,能突出鱼的形态多样。
指导朗读:让学生带着欣赏的语气朗读这组排比句,读出鱼的灵动与美丽。
梳理 “鱼之多”:
提问 “从哪里能看出鱼很多?”,找出关键词 “成群结队”“多得数不清”,以及夸张句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引导学生理解 “夸张”:不是真的 “一半是鱼”,而是用这种说法突出鱼的数量极多,让表达更有冲击力。
小组比赛朗读:两组分别朗读描写鱼 “多” 的句子,比一比谁能读出鱼的繁多。
2. 学习第 5 自然段:感受 “鸟的天下”(8 分钟)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由朗读第 5 自然段,完成两个任务:①找出本段的关键句(概括段落内容的句子);②从文中找出能体现 “鸟多” 的事物。
交流反馈:
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板书),讲解 “关键句通常在段落开头,能概括整段内容”。
体现 “鸟多” 的事物:“一片片茂密的树林”(鸟的栖息地,间接说明鸟多)、“各种海鸟”(种类多)、“遍地都是鸟蛋”(数量多)、“厚厚的鸟粪”(长期积累,说明鸟长期大量栖息)。
视频辅助:播放西沙群岛海岛鸟群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 “鸟的天下” 的热闹景象,再带着这种感受朗读第 5 自然段。
3. 学习第 6 自然段:体会情感与结构(5 分钟)
齐读感悟:全班齐读第 6 自然段,提问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引导学生说出: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对其未来的美好期许)。
结构分析:对比开头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与结尾 “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指出 “首尾呼应” 的写法,让文章结构更完整、情感更连贯。
家国情怀渗透:强调 “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让学生明白这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增强领土主权意识。
(三)梳理结构,拓展延伸(7 分钟)
全文结构梳理:
出示结构梳理图,引导学生填空:
总起: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第 1 自然段)
分述:海水(五光十色)、海底生物(珊瑚、海参、大龙虾、鱼)、海岛(鸟的天下)(第 2-5 自然段)
总结:西沙群岛必将更美丽、更富饶(第 6 自然段)
让学生用 “首先…… 然后…… 最后……” 的句式复述文章结构,强化 “总 — 分 — 总” 的认知。
拓展科学知识:
结合课件讲解海水 “五光十色” 的科学原理:“太阳光由七色光组成,海底高低不平导致海水深浅不同,不同深度的海水吸收和折射的光线不同,所以呈现出多种颜色。”
提问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因光线或环境不同而呈现不同色彩的事物?”(如彩虹、湖面倒影),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四)随堂练习,巩固提升(3 分钟)
五、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全文结构:
总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第 1 段)
分述:海水→海底生物→海岛(第 2-5 段)
总结:更美丽、更富饶(第 6 段)(首尾呼应)
情感:热爱祖国山河、珍视领土主权《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同步练习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富饶(ráo) 鸟粪(fèn) 栖息(qī)
海参(cān) 威武(wǔ) 祖辈(bèi)
山崖(yán) 划动(huá) 绽开(zhàn)
D. 优美(yóu) 插图(chā) 珊瑚(sān)
答案:A解析:B 项中 “海参” 的 “参” 应读 “shēn”;C 项中 “山崖” 的 “崖” 应读 “yá”;D 项中 “优美” 的 “优” 应读 “yōu”,“珊瑚” 的 “珊” 应读 “shān”。
二、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让句子更生动。
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 ),( ),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__________)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 ),( )。
答案:
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各种各样
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中关键形容词和经典语句的积累,需结合第 2、4 自然段内容填写,突出海水的色彩美、珊瑚的种类多和鱼的数量多。
三、课文第 5 自然段围绕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这句话展开,请简要说说从哪些地方能看出 “鸟的天下” 这一特点?
答案:从三个方面能看出 “鸟的天下”:①岛上有 “一片片茂密的树林”,为鸟提供了栖息的环境;②“遍地都是鸟蛋”,说明鸟的数量多,繁殖活跃;③“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是鸟长期大量栖息的痕迹。解析:需锁定第 5 自然段,提取 “树林、鸟蛋、鸟粪” 三个关键事物,分析其与 “鸟多” 的关联,体现段落 “关键句 + 具体内容” 的写作逻辑。
四、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排比:用四个 “有的……” 结构相似的句子,依次描写鱼的不同形态,既清晰地展现了鱼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又让句子节奏鲜明,读起来富有感染力;
比喻:把鱼的 “鳍” 比作 “扇子”,把鼓起气的鱼身比作 “皮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鱼的外形特点,让读者能直观想象出鱼的可爱模样。
解析:先识别 “排比”(多句结构相似)和 “比喻”(有本体、喻体、比喻词),再分别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两种修辞对表现 “鱼之美” 的作用。
五、请你以 “西沙群岛的海底真奇妙” 为开头,结合课文内容,写几句话介绍海底的景象(至少提到两种海底生物)。
答案:(示例)西沙群岛的海底真奇妙!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色彩鲜艳又好看。懒洋洋的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慢慢地蠕动着,一点也不着急。还有全身披甲的大龙虾,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好像在守护这片海底世界。解析:需以指定句子开头,结合第 3 自然段内容,至少提到 “珊瑚、海参、大龙虾” 中的两种,运用课文中的描写角度(外形、动作),语言通顺、符合场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