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科学测量(共计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4 科学测量(共计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9-29 12:04:59

文档简介

1.4 
1.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D)
A.10.5厘米=10.5厘米×10毫米=105毫米
B.10.5厘米=10.5厘米×100=105毫米
C.10.5厘米=10.5厘米÷100厘米=105毫米
D.10.5厘米=10.5×米=0.105米
2.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分别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4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C)
A. 2.12厘米    B. 2.127厘米
C. 2.13厘米      D. 2.21厘米
3.下列测量圆柱体底面直径的方法正确的是 (C)
4.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下列尺子中最适合的是(C)
A. 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B. 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 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D. 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5.在跳远比赛中,如果裁判员用皮尺测量比赛成绩时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结果将(B)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都有可能
6.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D)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 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
7.甲、乙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操作如图所示。其中甲同学的测量方法有误,错误在于:①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②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第7题)
8.请给下列测量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小李的身高是169厘米。
(2)科学课本的长度是258.0毫米。
(3)南京长江大桥正桥的长为1.576千米。
(4)小陈在体育课上跳远的成绩是4.56米。
(第7题)
9.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由图可知,金属丝的直径是0.13厘米。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将偏大;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空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大。
(第9题)
【解】 本题采用累积法测金属丝的直径,共计33匝,长度为4.40厘米,则金属丝的直径为厘米,即0.13厘米。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相当于被除数不变,除数减少,最后值偏大;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空隙,相当于被除数增大,除数不变,最后值偏大。
10.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是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如图所示为H1N1病毒在30万倍电子显微镜下成的像与刻度尺比对情况,该病毒的实际整体宽度为1.2×10-7米。使用透气孔径为3.0×10-6米的N95型口罩不能(填“能”或“不能”)有效阻挡甲型H1N1病毒。
(第10题)
【解】 由图可知,30万倍电子显微镜下,成像的甲型H1N1病毒的整体宽度是3.6厘米,实际宽度为米=1.20×10-7米。N95型口罩的透气孔径为3.0×10-6米,远大于病毒的整体宽度,所以不能有效阻挡甲型H1N1病毒。
11.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 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 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C. 用铜丝的长度L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 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 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错误的步骤是C,改正方法是应该用线圈的长度L′除以圈数n得到铜丝的直径d。
(2)改正后的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DBEC。
【解】 正确的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
12.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周长?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解】 方法一:用绳子绕硬币一周,用刻度尺测出绳子长即为硬币周长。
方法二:取两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
(第12题解)
方法三: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量出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
课件11张PPT。1.4 科学测量(1)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反思2018/11/13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2018/11/131.4 
1.下列是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相关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方便读数时,可用手将量筒举起,与视线相平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将其放在水平桌面上,并使刻度线正对自己
2.准确量取45毫升水,应当选择下列仪器中的(A)
A. 5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
B. 1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
C. 100毫升的量筒
D. 20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
3.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下列示意图中,实验操作规范的是(C)
4.小明去超市买了一杯300毫升的珍珠奶茶,他想知道这杯珍珠奶茶中“珍珠”占了多少体积,于是拿一个500毫升的烧杯,把珍珠奶茶全部倒入烧杯后,再把奶茶倒入三个量筒中,直到液体全部倒完,结果如图所示,则奶茶中“珍珠”的体积为(A)
(第4题)
A. 50厘米3 B. 150厘米3
C. 250厘米3 D. 25厘米3
5.如图所示,量筒的刻度单位是毫升,量程是30毫升,最小刻度是1毫升。左边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14毫升,小石块的体积为8厘米3。
(第5题)
6.在下列空格处写上相应的数据或单位。
(1)0.87米3=870升。
(2)200毫升=200厘米3=0.2分米3。
(3)一罐饮料的容积约为350毫升。
(4)热水瓶的容积是2升。
(5)一个标准集装箱的体积约为32.7米3。
(6)学校教学大楼的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00米3。
7.量筒内原有50毫升水,往里面放入一木块后,发现它的一半浸入水中,此时量筒的读数为56毫升。该木块的体积为(D)
A. 6厘米3 B. 0.6分米3
C. 12分米3 D. 12厘米3
【解】 读题时要全面,抓住关键词“一半”浸入水中。
8.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35毫升,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20毫升,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A)
A. 大于15毫升  B. 小于15毫升
C. 等于15毫升 D. 都有可能
【解】 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小,即原来的体积大于35毫升,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大,即剩下的液体实际小于20毫升,因此,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15毫升。
(第9题)
9.现有一个啤酒瓶(如图所示),适量的水和一把刻度尺,请你设计一个粗略测量啤酒瓶容积的实验,写出实验步骤和要测量的物理量,以及啤酒瓶容积的数学表达式。(忽略瓶壁厚度)
【解】 由图知该酒瓶的形状不是常见的规则几何体,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得出。但该瓶下部为圆柱体,可以通过变换测量其容积,其实验方法如下:①先用刻度尺粗略测量啤酒瓶瓶底的直径D,如图甲所示;②再向瓶中装入适量水,测出瓶中水的高度h1,如图乙所示;③将瓶盖盖紧,将瓶子倒置过来,测出这时瓶中空气的高度h2,  
如图丙所示,则瓶的容积V=πD2(h1+h2)。
(第9题解)
课件9张PPT。1.4 科学测量(2)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2018/11/131.4 科学测量(3)
1.如图所示是四种测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C)
2.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D)
(第2题)
A. 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 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
C. 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D. 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3.关于0 ℃的水和0 ℃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0 ℃的冰比0 ℃的水温度低
B. 0 ℃的冰比0 ℃的水温度高
C. 0 ℃的冰与0 ℃的水温度一样高
D. 状态不同,无法比较
4.使用玻璃管温度计时,为了防止管内液体膨胀时胀破玻璃管,必须注意(A)
A. 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
B. 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
C. 温度计的长度
D. 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大小
5.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取下述方法中的(D)
A. 在沸水中煮
B. 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C. 用自来水冲
D. 用沾了酒精的棉花球擦
6.如图所示是温度计读数时的三种视线a、b、c,其中正确的视线方向为(B)
A. a  B. b
C. c   D. 都不正确
(第6题)
    
读出如图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甲是-4 ℃,乙是74 ℃。
 
(第7题)
8.有两支温度计,它们下端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但玻璃管内径不同,当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D)
A.内径粗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大
B.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大
C.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D.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相同
【解】 由于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两支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相同,插入的是同一杯热水,因此水银的膨胀情况相同,示数也相同。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相对较快。
9.在练习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5 ℃,若没有甩过之后又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6.5 ℃和38.5 ℃,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计显示的读数分别是(C)
A. 36.5 ℃和38.5 ℃    B. 36.5 ℃和37.5 ℃
C. 37.5 ℃和38.5 ℃     D. 38.5 ℃和38.5 ℃
【解】 体温计的构造上有一段缩口,它能使液柱上升后不会自动下降。因此,用未甩过的体温计测体温时,示数只能上升或保持原示数,不会下降。
10.小辉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40.2
38
36
34.2
32.6
31.2
30
30
30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30 ℃,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12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正确的是(D)
【解】 (1)由表中信息可知:当12分钟时,水的温度为30 ℃,随着时间延长,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温与室温已经相同。(2)水温先减小,达到室温后保持不变,故D正确。
课件10张PPT。1.4 科学测量(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2018/11/13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