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诗词三首 课内诗词鉴赏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诗词三首 课内诗词鉴赏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4 17:5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诗词三首 课内诗词鉴赏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停”“投”二字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抑郁,而“拔”“顾”则体现作者积极向上的达观。
B.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茫然之情跃然纸上。
D.诗作最后表达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表达了诗人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细节,形象表现诗人因不得志而内心极度抑郁苦闷的状态。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是眼前景,从写实角度反映诗人在渡河和登山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为下文抒发“行路难”作铺垫。
C.诗中用“姜尚垂钓”得遇文王、“伊尹梦日”受聘商汤这两个典故来委婉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D.本诗从宴会乐景转到茫然哀情,又从理想受阻转到看到希望,接着从“行路难”的慨叹转到“长风破浪”的昂扬,全诗情感起伏,在反复回旋后最终唱出诗人乐观自信的浪漫主义情怀。
4.班级开设有“‘金句’励心”栏目,每日推送一则古诗文“金句”,表达对大家的鼓励。请从本诗中摘出你最喜欢的“金句”,并围绕诗句内容说明推送理由。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诗的颔联,借用了两位人物 “ ”和“ ”故事,表达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6.品读诗文,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
归类摘抄 批注
诗句 修辞 内容 主题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1) (2) (3)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对偶 青山接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好像是陷入绝境,却忽然在转弯处看到另一个美妙去处。 表达作者对山西村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蕴含着“人处于困境中,只要坚持不懈,就有可能绝处逢生”的哲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回顾自己被贬谪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烂柯人”则突出了回归故乡后的物是人非之感。
C.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沉舟”“病树”自比,描绘出一幅衰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悲观失望。
D.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回应了诗题中的“酬乐天”,表示受到白居易赠诗的鼓舞,要振作精神面对未来。
8.若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看作刘禹锡人生境遇与精神世界的映照,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能窥探出他怎样独特的精神特质?请结合诗句内涵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中秋月》写于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后。
9.对上面两首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首作品都以中秋月为题材,“婵娟”“玉盘”都指月亮,作品都有对中秋月的生动描绘和由此产生的人生感怀。
B.《水调歌头》写在苏轼与苏辙久别之后,《中秋月》写在苏轼与苏辙重逢之时,两首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亲情。
C.《水调歌头》中的“转朱阁”写的是诗人转过朱红的楼阁;《中秋月》中的“转玉盘”写的是明月升入中天,遍洒清辉。
D.“何事长向别时圆”“此生此夜不长好”两句,一句用疑问,一句用否定,两句表达的情感有相近之处。
10.《水调歌头》句句扣“月”。上阕对月问青天,在“ ”与“人间”的矛盾中,选择了“人间”。下阕对月抒怀,从恼月照人,表达 之情,到由月及人,表达旷达胸襟和深挚祝愿。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彩,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本词的上阕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起伏变化,小语根据诗词内容,做了批注,请你帮他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情感:①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情感:矛盾犹豫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情感:②
12.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的下阕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拍摄的画面 流露的情感
①对胞弟子由的思念。
②对天下所有离散之人的祝福。
参考答案
1.A 2.像姜尚垂钓碧溪,遇文王被重用,又像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导语】此诗以跌宕笔法展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金樽玉盘”起笔豪奢,“停杯投箸”陡转苦闷,“冰塞雪满”喻仕途险阻。后以吕尚、伊尹典故寄寓用世之志,末句“直挂云帆”更以壮语收束,形成抑扬顿挫的情感曲线,彰显盛唐诗人特有的豪迈气概与生命张力。
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句内容。
A.“停杯投箸”描绘出诗人放下酒杯、扔掉筷子的动作,展现出他面对美酒佳肴却毫无食欲,内心的烦闷让他无法正常进食;“拔剑四顾”进一步刻画诗人的状态,他拔出剑来四处张望,却不知何去何从,形象地表现出内心的迷茫与苦闷。所以“停”“投”“拔”“顾”这一系列动作都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选项所述“‘拔’‘顾’则体现作者积极向上的达观”理解有误;
故选A。
2.本题考查鉴赏诗句表现手法及作者情感。
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使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垂钓碧溪”化用吕尚晚年在磻溪垂钓,后遇周文王重用,最终辅佐武王灭商的故事;“乘舟梦日”化用伊尹受商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经过日月之边的传说。
结合本诗写作背景及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可知,李白此时仕途受阻,内心苦闷迷茫,他借用这两个典故,其实是将自己比作姜尚和伊尹,委婉而强烈地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愿望:他渴望能像这两位贤士一样,遇到赏识自己才能的统治者,得到对方的重视和任用,进而获得施展政治抱负、实现人生价值的宝贵机会,摆脱当下怀才不遇的困境。这两句诗通过用典,将个人的抱负与历史典故巧妙融合,既体现了诗人对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强烈渴望,也暗含了对未来机遇的期待与自信,为全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乐观基调埋下伏笔。
据此作答即可。
3.B 4.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可以激励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的我们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可以激励正奋起前行、追逐梦想的我们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导语】《行路难(其一)》以跌宕笔触勾勒情感波澜。开篇乐宴之盛与诗人“心茫然”形成强烈反差,冰塞雪满隐喻仕途坎坷,典故暗含希冀,“行路难”的慨叹直抒困境焦灼。而“长风破浪”的豪语,陡然振起,于起落间尽显李白在理想受挫时仍葆有的浪漫豪情与乐观精神。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赏析。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并非眼前景,也不是写实,而是运用象征手法,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暗示自己的理想抱负无法实现,而不是真的写渡河和登山途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故选B。
4.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与赏析。
开放性试题,《行路难(其一)》展现了李白在仕途受挫时从苦闷彷徨到坚定自信的情感转变,核心围绕人生困境与理想追求。首先,从诗中选取富有哲理、情感激昂且能传递力量的句子,如体现希望与信念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或展现困境与坚持的语句。然后,结合诗句含义,分析其表达的精神内涵,联系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说明诗句对激励人心、鼓舞斗志的现实意义。
示例一:我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句意为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诗句展现出李白在困境中依然对未来充满坚定信念,传递出无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当我们在学习中遭遇难题、在生活中面临挫折时,这句诗能给予我们勇气,激励我们相信自己,坚持奋斗,终会突破困境。
示例二:我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借用姜尚、伊尹得遇明主的典故,委婉表达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期待被重用的希望。它告诉我们,在人生低谷时不要气馁,要像李白一样心怀希望,相信机遇总会降临。当我们暂时失意时,这句诗能鼓励我们保持积极心态,等待属于自己的“机遇之舟”。
5. 向秀(闻笛赋) 王质(烂柯人) 6. 比喻(对比、对偶) 沉舟之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春 表达一种乐观的心态,蕴含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哲理。
【导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刘禹锡酬答白居易之作。首联自叙被贬经历,尽显凄凉。颔联用典,借向秀、王质故事,抒物是人非之感。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却见千帆竞发、万木逢春,展现新旧交替,蕴含乐观精神与哲理。尾联表达借酒振作之意,全诗沉郁中见豪迈,尽显豁达情怀。
5.本题考查理解诗句。
诗的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追念他们。刘禹锡在这里借“闻笛赋”表达对故友的怀念之情。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刘禹锡以“烂柯人”自比,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人事全非,自己就像那烂柯之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感慨。所以依次填入 “向秀(闻笛赋)”“王质(烂柯人)”。
6.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修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运用了比喻、对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千帆”“万木”比喻在自己被贬谪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以 “沉舟”“病树”和“千帆”“万木”形成鲜明对比,同时这两句诗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符合对偶的要求,所以修辞可填“比喻(对比、对偶)”。
内容:诗句描绘的画面是沉舟之畔,有众多的船只竞相驶过;病树的前头,是一片万木争春的景象。所以可概括为“沉舟之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春”。
主题: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这两句诗中表达出一种乐观的心态,同时蕴含着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哲理。所以主题可填“表达一种乐观的心态,蕴含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哲理”。
7.C 8.豁达超脱:以“沉舟”“病树”自喻,虽知个人命运多舛,却以“千帆过”“万木春”的蓬勃景象,展现对世事变迁的豁达;
坚韧乐观:暗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思,体现虽历经磨难仍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积极态度。
【导语】全诗先述贬谪经历,借典故抒物是人非之慨,再以“沉舟”“病树”自喻,却见千帆竞发、万木逢春之景,于逆境中显豁达。尾联收束于振作精神,沉郁中见昂扬,尽显刘禹锡屡遭贬谪却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可知,“沉舟”“病树”虽有衰败之感,但“千帆过”“万木春”却展现出新生事物的蓬勃生机。由此可知,这两句并非表达诗人对命运的悲观失望,而是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心态;
故选C。
8.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及情感理解。
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可知,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暗喻自身历经贬谪的坎坷命运。但“千帆过”“万木春”的壮阔景象,却突破个人悲戚,展现出对世事更迭的坦然接纳。由此可知,诗句虽以衰败物象起笔,却以新生事物的蓬勃生机为落点,既透露出面对人生挫折的豁达超脱,又暗含“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哲思,彰显出历经磨难仍对未来满怀信心的坚韧乐观。据此作答即可。
9.C 10. 琼楼玉宇 思念亲人
【导语】这两首宋诗都以中秋月为题材,以月亮为象征,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和亲情之情。《水调歌头》通过描绘中秋明月,抒发对人间短暂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亲人团聚的渴望,表达出对人生终极关怀的思考及旷达的胸襟。《中秋月》则在描写月光清冷美好中,透露出对团聚时刻稍纵即逝的无奈与惋惜。这两首诗共同体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人生、亲情的深切体悟。
9.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由《水调歌头》“照无眠”可知,“转朱阁”写的是月亮转过朱红的楼阁,不是诗人自己;
故选C。
10.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根据《水调歌头》上阕“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可知,此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含蓄地展现出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写出词人面对“天上”还是“人间”的抉择时,想起“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道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水调歌头》下阕“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不禁愁绪万千,内心满是思念亲人的惆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词人从个人的离愁中跳脱出来,表现了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满含词人对亲人的思念。
11. 迷茫苦闷 乐观豁达 12. 明月高悬,诗人独自凭栏,望着远方,眉头紧锁。 一群离散之人相聚,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相互拥抱。
【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词句表达的情感。
①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意思是: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作者抬头望月,直接把酒问青天,询问明月出现的时间,这种发问体现出作者内心的一种好奇与追寻,因为这首词是词人中秋夜怀念弟弟子由,而且此时的词人仕途不顺,人生之路坎坷,所以这里的发问,也透露出他对宇宙和人生的迷茫与思索,所以这里可以填“迷茫困惑”;
②空:“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作者在月下起舞,与自己的影子为伴,并且觉得在人间也有其美好之处。这表明作者经过对人生的思考和犹豫,已经开始转变心态,从对天上宫阙的向往转为对人间生活的接受和欣赏,情感基调变得积极、豁达乐观,因此这里可填“乐观豁达”。
12.本题考查描绘画面。作答时需要结合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
①空:结合诗歌的下阕“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以及流露的情感“对胞弟子由的思念”可知,作者在中秋之夜不能入眠,望着明月,这里应重点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让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因此这里拍摄的画面可以是:诗人漫步庭中,望着天上的那轮圆月,似有所语,眉头微蹙。
②空:结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及流露的情感“对天下所有离散之人的祝福”可知,这里写出的是诗人由孤独伤感的情感转为自我释怀,并寄寓美好的祝福,这里的画面应让观众感受到诗人的乐观和豁达,传递出祝福的情感,因此这里的画面可以是:一处宅院,诗人遇到了同样无眠的人,他们吟诗唱歌,有的欢笑,有的推杯换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