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跨学科实践 关于社区噪声污染控制的建议》 (培优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跨学科实践 关于社区噪声污染控制的建议》 (培优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24 18:21:34

文档简介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跨学科实践 关于社区噪声污染控制的建议》 (培优版)
一、单选题
1.(2024八上·广州期中)下列是教材中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的一些情景示意图。关于各图说明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大力击鼓时鼓声更响亮,物体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B.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C.图丙中,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可以利用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2.(2024八上·高碑店月考)噪声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列属于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的是(  )
A.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B.公路两侧安装隔音板
C.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 D.小区内禁止鸣笛
3.(2024八上·邛崃期中)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所用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
A.老师讲话声音小一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让每一个学生都戴上一个防噪声的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有效减弱噪声
4.(2024八上·长沙月考)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被称为“隐形杀手”。 控制噪声已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下列关于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B.图乙:演奏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可能是噪声
C.图丙: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图丁:噪声监测器可以减弱噪声
5.(2023八上·昌平期中)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
B.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
C.用外罩把噪声源罩起来
D.戴上防噪声耳塞
6.(2024八上·宁乡市期中)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如图所示是某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天宫教师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他们在天宫中的生活状况,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B.学生不看屏幕也能听出是哪个天宫教师在讲课,主要是通过声音的音调来判断
C.同学在观看直播时将门窗关闭,是在阻断噪声传播
D.在地面课堂参加活动的师生能与航天员进行实时互动,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7.(2024八上·平塘期中)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住宅小区周边植树
B.室内安装窗帘
C.工地限时施工
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员佩戴防噪耳塞
二、多选题
8.(2024八上·榆树期中)如图所示是汽车利用超声波辅助倒车的情境,当汽车与障碍物相距较近时,汽车就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B.我们听到“嘀嘀嘀”的警报声,就是超声波
C.超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D.“嘀嘀嘀”的警报声对正在倒车的驾驶员来说不是噪声
9.(2024八上·即墨期中)为了迎接学校的合唱比赛,老师带领同学在教室内排练《永远无愧于红旗的称号》,“希望的沃士,美丽的学校……”,嘹亮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嘹亮的歌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D.附近教室的门窗紧闭是在传播过程中处减弱噪声
10.(2022八上·衡南期末)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用相同的力从左向右依次敲击玻璃瓶,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
C.图丙中,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
D.图丁中,“隔音蛟龙”是从“阻断噪声传播”的方面着手控制噪音
11.(2024八上·辽中月考)为了迎接学校举行的红歌比赛,亮亮班同学在音乐教室内排练大合唱《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嘹亮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嘹亮的歌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D.关闭音乐教室的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三、实验填空题
12.(2024八上·常德期中)小林想观察噪声和乐音波形的特点,他从示波器上分别看到了小刀刮玻璃时声音的波形和拉二胡时声音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可知   是小刀刮玻璃时产生声音的波形,   是拉二胡时声音的波形。
13.(2024八上·东莞期中)如图所示是立在街头的噪声监测仪,显示噪声值:68.4   (填单位)。医院使用的B超是   波,它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   m/s。
14.(2024八上·长沙月考)雪花落水静悄悄,但科学家发现雪花落水时会产生大量微小气泡,气泡破裂时会产生频率在50kHz到200kHz之间的声波,它属于   (选填“超”或“次”)声波;该声波令鲸鱼异常烦躁,从鲸鱼的角度看,该声波   (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15.(2024八上·朝阳期中)小红打算将家中的一个房间改造为隔音房间。在改造过程中,小红发现家中有聚酯棉和海绵,于是她进行了如下探究过程,来比较聚酯棉材料和海绵材料的隔音性能;
材料 聚酯棉 海绵
距离/m 1 2 3 1 2 3
A/dB 54.3 49.1 46.6 61.7 55.8 53.4
(1)小红分别将厚度相同的两种材料置于包装盒内,做了如图甲所示的隔音盒。小红在安静的环境下,使手机1持续播放80dB的声音,先后置于两种隔音盒中,使手机2在距隔音盒不同距离的位置(如图乙)测量接收到的声音,得出表格中的数据。表格中A处应填写   (选填“响度”或“音调”);
(2)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   材料的隔音性能更强;
(3)小红选用隔音性能更强的材料完成隔音房间墙壁的制作,这是在   减弱噪声。
四、简答与计算题
16.(2023八上·绥棱月考)1989年9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其中第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不受噪声污染的义务,有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的权力。”“第三十五条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和在室内开展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不得干扰他人。“你认为你所在的学校噪声的主要来源是哪些”?列举二种。噪声危害极大,就你学校主要噪声,提出减弱噪声的三种方法。
17.(2024八上·吉林期末)在临街的教室里上课,街道上汽车的鸣笛声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干扰。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提出两种切实可行的减小鸣笛声干扰的方法。
18.(2024八上·花溪期中)如图是某小区地下车库的一条道路,道路尽头是墙体。小刚在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想利用回声知识来测量这条路的长度,小刚在道路起点使汽车鸣笛,1.6s后听到道路尽头反射回来的声音,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鸣笛声对休息的人来讲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
(2)这条路的长度是多少?
(3)若鸣笛的同时,汽车以2m/s的速度向前运动,在听到回声时,汽车运动了多少米?(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能量传递;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 A.大力击鼓时鼓声更响亮,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高,故A错误;
B.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将污物击碎,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错误;
C.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真空不能传声,不能利用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A.响度由振幅和声源的距离远近有关;
B.声音能传播信息和能量;
C.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分别为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以及在人耳朵处减弱;
D.蝙蝠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不是次声波。
2.【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可知,工人戴防噪声耳罩防止了声音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A符合题意;
B.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可知,公路两侧安装隔音板阻碍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可知,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可知,小区内禁止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 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3.【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课堂上老师的讲话声,是传递信息,相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地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无法接受到老师讲课传递的信息,不是合理的办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噪声监测器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4.【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CD.摩托车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路旁的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噪音检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ACD错误;
B.演奏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了人们正常的休息,则属于噪声,故B正确。
故选B。
【分析】ACD.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分析;
B.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为噪声。
5.【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可知,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可知,在公路上和住宅间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可知,用外罩把发出噪声的物体罩起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可知,戴上防噪声耳塞是在耳朵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传递;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通过天宫教师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他们在天宫中的生活状况,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
B.学生不看屏幕也能听出是哪个天宫教师在讲课,是根据音色辨别,故B错误;
C.观看直播时将门窗关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 在地面课堂参加活动的师生能与航天员进行实时互动, 是利用的电磁波,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B.音色是声音的特点,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
C.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判断;
D.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判断。
7.【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树木阻挡、吸收声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声音传播到居民处的过程被干预 ),故A不符合题意;
B.窗帘阻挡声音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声音在室内传播时被窗帘削弱 ),故B不符合题意;
C.限制施工时间,直接减少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从噪声产生的源头控制 ),故C符合题意;
D.耳塞阻挡声音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保护接收声音的人耳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回忆噪声减弱的三种途径:
声源处减弱(阻止噪声产生,如限产、限鸣 );
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吸收声音传播,如植树、装隔音材料 );
人耳处减弱(保护人耳,如戴耳塞、耳罩 )。
结合选项行为,判断干预的是 “产生、传播、接收” 哪个环节,快速对应途径。
8.【答案】A,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属于声音的一种(频率高于20000Hz),所以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该选项正确。
B、人类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人类听不到超声波,我们听到的“嘀嘀嘀”警报声在人类听觉范围内,不是超声波,该选项错误。
C、声音(包括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3×108m/s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该选项错误。
D、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但“嘀嘀嘀”的警报声对正在倒车的驾驶员来说,是有用的提示声音,能帮助驾驶员判断与障碍物的距离,所以不是噪声,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1、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倒车雷达、超声探伤等。同时,人类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听不到超声波。
3、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9.【答案】A,B,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嘹亮的歌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
C、歌声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
D、附近教室的门窗紧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ABD。
【分析】(1)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影响响度的因素是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4)减弱噪声的三种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0.【答案】A,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与能量传递;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说话是声带在振动,故A正确;
B.图中,从左向右敲击8个瓶子,瓶子水越少,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B错误;
C.倒车雷系统,利用了超声波反射,判断障碍物,传递信息,故C错误;
D.“隔音蛟龙”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音,故D正确。
故选AD。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越小,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阻断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途径处控制噪声。
11.【答案】A,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嘹亮的歌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
C.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C错误;
D.关闭音乐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B。
【分析】A.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B.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C.根据声速的知识判断;
D.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判断。
12.【答案】乙;甲
【知识点】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小刀刮玻璃时,玻璃做无规则振动,那么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应该是噪声,故选乙;
拉二胡时,琴弦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乐音,故选甲。
【分析】 (1)从物理学角度,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噪音;
(2)从声音的波形上分析,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乐音的波形是规则的。
13.【答案】dB;超声;340
【知识点】声速;超声波与次声波;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解析】【解答】(1)噪声监测仪用来测量周围噪声等级的大小,则此时的噪声是68.4dB。
(2)根据生活经验可知,B超是超声波的应用,它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340m/s。
【分析】 (1)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噪声的单位是分贝;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它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340m/s。
14.【答案】超;是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1)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因为气泡破裂产生频率在50kHz到200kHz之间,大于20000z,所以它属于超声波。
(2)根据题意可知,该声波令鲸鱼异常烦躁,从鲸鱼的角度看,影响了鲸鱼的生活,则该声波是噪声。
【分析】(1)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约为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次声波又称亚声波,它是一种频率低于人的可听声波频率范围的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大致为小于20Hz。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5.【答案】(1)响度
(2)聚酯棉
(3)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单位是dB,表示声音的强度,即响度。
(2)在距离相等,聚酯棉材料的隔音性更强,听到的声音强度更小。
(3)录播室的墙壁使用了隔音材料,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声音的强度是响度,单位为dB。
(1)手机2在距隔音盒不同距离的位置测量接收声音的响度,单位是dB,故表格中A处应填写响度。
(2)利用数据进行比较,距离相等,响度小的效果好,得出聚酯棉材料的隔音性更强。
(3)录播室的墙壁使用了隔音材料,阻碍声音的传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6.【答案】学校噪声的主要来源是同学上课的大声说话、乱打桌子、椅子的声音。声源处减小噪声,禁止大声喧哗,嬉戏打闹;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关闭门窗,人耳处减小噪声,捂住耳朵。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学校噪声的主要来源是同学上课的大声说话干扰上课,乱打桌子、椅子的声音。声源处减小噪声,禁止大声喧哗,嬉戏打闹;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关闭门窗,人耳处减小噪声,捂住耳朵。
【分析】阻止噪声的方法有:阻止声源产生声音,阻断声音的传播,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17.【答案】可以关上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在学校附近设置“禁止鸣笛”的标识牌,禁止汽车在学校附近鸣笛,这是防止噪声产生。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朵处减弱,据此分析解答。
18.【答案】(1)属于
(2)解:根据回声的特点,以及声音的传播速度340m/s,可计算这条路的长度为

(3)解:设听到回声的时间为,则,即,代入数据计算听到回声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计算汽车运动的距离。
【知识点】声速;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1) 鸣笛声打扰人的正常休息,属于噪声。
综上第1空、属于;
【分析】1、噪声:影响人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2、回声的相关计算,回声的应用:物体发出声音经过物体,反射声音传回人耳,此过程经过的路程为声源到物体距离的2倍。
3、根据题目分析可知 鸣笛的同时,汽车以2m/s的速度向前运动 ,所以声音通过的路径和汽车前进路程的距离之和等于路程的 2倍。据此列式求解。
(1)鸣笛会打扰休息的人,属于噪声。
(2)这条路的长度为
(3)设听到回声的时间为,则,即,代入数据可得
解得,所以听到回声时,汽车运动的距离为
1 / 1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跨学科实践 关于社区噪声污染控制的建议》 (培优版)
一、单选题
1.(2024八上·广州期中)下列是教材中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的一些情景示意图。关于各图说明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大力击鼓时鼓声更响亮,物体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B.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C.图丙中,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可以利用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能量传递;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 A.大力击鼓时鼓声更响亮,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高,故A错误;
B.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将污物击碎,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错误;
C.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真空不能传声,不能利用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A.响度由振幅和声源的距离远近有关;
B.声音能传播信息和能量;
C.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分别为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以及在人耳朵处减弱;
D.蝙蝠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不是次声波。
2.(2024八上·高碑店月考)噪声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列属于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的是(  )
A.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B.公路两侧安装隔音板
C.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 D.小区内禁止鸣笛
【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可知,工人戴防噪声耳罩防止了声音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A符合题意;
B.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可知,公路两侧安装隔音板阻碍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可知,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可知,小区内禁止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 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3.(2024八上·邛崃期中)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所用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
A.老师讲话声音小一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让每一个学生都戴上一个防噪声的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有效减弱噪声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课堂上老师的讲话声,是传递信息,相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地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无法接受到老师讲课传递的信息,不是合理的办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噪声监测器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4.(2024八上·长沙月考)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被称为“隐形杀手”。 控制噪声已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下列关于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B.图乙:演奏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可能是噪声
C.图丙: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图丁:噪声监测器可以减弱噪声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CD.摩托车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路旁的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噪音检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ACD错误;
B.演奏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了人们正常的休息,则属于噪声,故B正确。
故选B。
【分析】ACD.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分析;
B.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为噪声。
5.(2023八上·昌平期中)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
B.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
C.用外罩把噪声源罩起来
D.戴上防噪声耳塞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可知,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可知,在公路上和住宅间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可知,用外罩把发出噪声的物体罩起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可知,戴上防噪声耳塞是在耳朵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6.(2024八上·宁乡市期中)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如图所示是某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天宫教师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他们在天宫中的生活状况,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B.学生不看屏幕也能听出是哪个天宫教师在讲课,主要是通过声音的音调来判断
C.同学在观看直播时将门窗关闭,是在阻断噪声传播
D.在地面课堂参加活动的师生能与航天员进行实时互动,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传递;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通过天宫教师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他们在天宫中的生活状况,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
B.学生不看屏幕也能听出是哪个天宫教师在讲课,是根据音色辨别,故B错误;
C.观看直播时将门窗关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 在地面课堂参加活动的师生能与航天员进行实时互动, 是利用的电磁波,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B.音色是声音的特点,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
C.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判断;
D.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判断。
7.(2024八上·平塘期中)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住宅小区周边植树
B.室内安装窗帘
C.工地限时施工
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员佩戴防噪耳塞
【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树木阻挡、吸收声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声音传播到居民处的过程被干预 ),故A不符合题意;
B.窗帘阻挡声音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声音在室内传播时被窗帘削弱 ),故B不符合题意;
C.限制施工时间,直接减少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从噪声产生的源头控制 ),故C符合题意;
D.耳塞阻挡声音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保护接收声音的人耳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回忆噪声减弱的三种途径:
声源处减弱(阻止噪声产生,如限产、限鸣 );
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吸收声音传播,如植树、装隔音材料 );
人耳处减弱(保护人耳,如戴耳塞、耳罩 )。
结合选项行为,判断干预的是 “产生、传播、接收” 哪个环节,快速对应途径。
二、多选题
8.(2024八上·榆树期中)如图所示是汽车利用超声波辅助倒车的情境,当汽车与障碍物相距较近时,汽车就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B.我们听到“嘀嘀嘀”的警报声,就是超声波
C.超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D.“嘀嘀嘀”的警报声对正在倒车的驾驶员来说不是噪声
【答案】A,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属于声音的一种(频率高于20000Hz),所以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该选项正确。
B、人类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人类听不到超声波,我们听到的“嘀嘀嘀”警报声在人类听觉范围内,不是超声波,该选项错误。
C、声音(包括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3×108m/s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该选项错误。
D、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但“嘀嘀嘀”的警报声对正在倒车的驾驶员来说,是有用的提示声音,能帮助驾驶员判断与障碍物的距离,所以不是噪声,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1、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倒车雷达、超声探伤等。同时,人类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听不到超声波。
3、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9.(2024八上·即墨期中)为了迎接学校的合唱比赛,老师带领同学在教室内排练《永远无愧于红旗的称号》,“希望的沃士,美丽的学校……”,嘹亮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嘹亮的歌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D.附近教室的门窗紧闭是在传播过程中处减弱噪声
【答案】A,B,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嘹亮的歌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
C、歌声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
D、附近教室的门窗紧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ABD。
【分析】(1)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影响响度的因素是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4)减弱噪声的三种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0.(2022八上·衡南期末)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用相同的力从左向右依次敲击玻璃瓶,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
C.图丙中,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
D.图丁中,“隔音蛟龙”是从“阻断噪声传播”的方面着手控制噪音
【答案】A,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与能量传递;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说话是声带在振动,故A正确;
B.图中,从左向右敲击8个瓶子,瓶子水越少,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B错误;
C.倒车雷系统,利用了超声波反射,判断障碍物,传递信息,故C错误;
D.“隔音蛟龙”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音,故D正确。
故选AD。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越小,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阻断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途径处控制噪声。
11.(2024八上·辽中月考)为了迎接学校举行的红歌比赛,亮亮班同学在音乐教室内排练大合唱《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嘹亮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嘹亮的歌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D.关闭音乐教室的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嘹亮的歌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
C.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C错误;
D.关闭音乐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B。
【分析】A.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B.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C.根据声速的知识判断;
D.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判断。
三、实验填空题
12.(2024八上·常德期中)小林想观察噪声和乐音波形的特点,他从示波器上分别看到了小刀刮玻璃时声音的波形和拉二胡时声音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可知   是小刀刮玻璃时产生声音的波形,   是拉二胡时声音的波形。
【答案】乙;甲
【知识点】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小刀刮玻璃时,玻璃做无规则振动,那么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应该是噪声,故选乙;
拉二胡时,琴弦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乐音,故选甲。
【分析】 (1)从物理学角度,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噪音;
(2)从声音的波形上分析,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乐音的波形是规则的。
13.(2024八上·东莞期中)如图所示是立在街头的噪声监测仪,显示噪声值:68.4   (填单位)。医院使用的B超是   波,它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   m/s。
【答案】dB;超声;340
【知识点】声速;超声波与次声波;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解析】【解答】(1)噪声监测仪用来测量周围噪声等级的大小,则此时的噪声是68.4dB。
(2)根据生活经验可知,B超是超声波的应用,它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340m/s。
【分析】 (1)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噪声的单位是分贝;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它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340m/s。
14.(2024八上·长沙月考)雪花落水静悄悄,但科学家发现雪花落水时会产生大量微小气泡,气泡破裂时会产生频率在50kHz到200kHz之间的声波,它属于   (选填“超”或“次”)声波;该声波令鲸鱼异常烦躁,从鲸鱼的角度看,该声波   (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答案】超;是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1)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因为气泡破裂产生频率在50kHz到200kHz之间,大于20000z,所以它属于超声波。
(2)根据题意可知,该声波令鲸鱼异常烦躁,从鲸鱼的角度看,影响了鲸鱼的生活,则该声波是噪声。
【分析】(1)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约为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次声波又称亚声波,它是一种频率低于人的可听声波频率范围的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大致为小于20Hz。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5.(2024八上·朝阳期中)小红打算将家中的一个房间改造为隔音房间。在改造过程中,小红发现家中有聚酯棉和海绵,于是她进行了如下探究过程,来比较聚酯棉材料和海绵材料的隔音性能;
材料 聚酯棉 海绵
距离/m 1 2 3 1 2 3
A/dB 54.3 49.1 46.6 61.7 55.8 53.4
(1)小红分别将厚度相同的两种材料置于包装盒内,做了如图甲所示的隔音盒。小红在安静的环境下,使手机1持续播放80dB的声音,先后置于两种隔音盒中,使手机2在距隔音盒不同距离的位置(如图乙)测量接收到的声音,得出表格中的数据。表格中A处应填写   (选填“响度”或“音调”);
(2)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   材料的隔音性能更强;
(3)小红选用隔音性能更强的材料完成隔音房间墙壁的制作,这是在   减弱噪声。
【答案】(1)响度
(2)聚酯棉
(3)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单位是dB,表示声音的强度,即响度。
(2)在距离相等,聚酯棉材料的隔音性更强,听到的声音强度更小。
(3)录播室的墙壁使用了隔音材料,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声音的强度是响度,单位为dB。
(1)手机2在距隔音盒不同距离的位置测量接收声音的响度,单位是dB,故表格中A处应填写响度。
(2)利用数据进行比较,距离相等,响度小的效果好,得出聚酯棉材料的隔音性更强。
(3)录播室的墙壁使用了隔音材料,阻碍声音的传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四、简答与计算题
16.(2023八上·绥棱月考)1989年9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其中第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不受噪声污染的义务,有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的权力。”“第三十五条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和在室内开展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不得干扰他人。“你认为你所在的学校噪声的主要来源是哪些”?列举二种。噪声危害极大,就你学校主要噪声,提出减弱噪声的三种方法。
【答案】学校噪声的主要来源是同学上课的大声说话、乱打桌子、椅子的声音。声源处减小噪声,禁止大声喧哗,嬉戏打闹;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关闭门窗,人耳处减小噪声,捂住耳朵。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学校噪声的主要来源是同学上课的大声说话干扰上课,乱打桌子、椅子的声音。声源处减小噪声,禁止大声喧哗,嬉戏打闹;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关闭门窗,人耳处减小噪声,捂住耳朵。
【分析】阻止噪声的方法有:阻止声源产生声音,阻断声音的传播,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17.(2024八上·吉林期末)在临街的教室里上课,街道上汽车的鸣笛声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干扰。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提出两种切实可行的减小鸣笛声干扰的方法。
【答案】可以关上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在学校附近设置“禁止鸣笛”的标识牌,禁止汽车在学校附近鸣笛,这是防止噪声产生。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朵处减弱,据此分析解答。
18.(2024八上·花溪期中)如图是某小区地下车库的一条道路,道路尽头是墙体。小刚在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想利用回声知识来测量这条路的长度,小刚在道路起点使汽车鸣笛,1.6s后听到道路尽头反射回来的声音,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鸣笛声对休息的人来讲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
(2)这条路的长度是多少?
(3)若鸣笛的同时,汽车以2m/s的速度向前运动,在听到回声时,汽车运动了多少米?(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1)属于
(2)解:根据回声的特点,以及声音的传播速度340m/s,可计算这条路的长度为

(3)解:设听到回声的时间为,则,即,代入数据计算听到回声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计算汽车运动的距离。
【知识点】声速;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1) 鸣笛声打扰人的正常休息,属于噪声。
综上第1空、属于;
【分析】1、噪声:影响人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2、回声的相关计算,回声的应用:物体发出声音经过物体,反射声音传回人耳,此过程经过的路程为声源到物体距离的2倍。
3、根据题目分析可知 鸣笛的同时,汽车以2m/s的速度向前运动 ,所以声音通过的路径和汽车前进路程的距离之和等于路程的 2倍。据此列式求解。
(1)鸣笛会打扰休息的人,属于噪声。
(2)这条路的长度为
(3)设听到回声的时间为,则,即,代入数据可得
解得,所以听到回声时,汽车运动的距离为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