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3.1 《光的传播与色散》(基础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3.1 《光的传播与色散》(基础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24 18:32:14

文档简介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3.1 《光的传播与色散》(基础版)
一、单选题
1.(2024八上·长春期中)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光和声音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光的传播速度为
D.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 解: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故A正确;
B.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不能传播,故B错误;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故C错误;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是3.0×108m/s;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2024八上·黄浦期中)下列物体中可以看作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钻石 D.铜镜
【答案】A
【知识点】光与光源
【解析】【解答】光源能够自主发光,太阳自身能够发光,所以太阳是光源;月亮、铜镜、钻石靠反射其它的光,不是光源,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光源:能自身发出光线,如太阳、手电筒、萤火虫。
3.(2024八上·柳州期中)如图所示,2019年4月10日,人类发布了首张根据接收到的高能射线经过计算机处理而形成的黑洞照片,为解开星系演化之谜提供了宝贵资料。照片中的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光年”是以下哪个物理量的单位(  )
A.长度 B.时间 C.速度 D.体积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解答】光年指的是光以3×108m/s的速度,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是长度单位,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光年是长度单位,表示光通过1年的路程。
4.(2024八上·鼓楼月考)如图所示的烟花,营造欢乐的氛围。关于烟花表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灿烂的烟花不是光源
B.人们看到灿烂的烟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C.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
D.烟花爆炸声震耳欲聋是因为音调高
【答案】B
【知识点】光与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光源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烟花燃烧时自身会发光,属于光源,故A错误;
B.人们看到灿烂的烟花,是因为烟花发出的光进入人眼,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此过程符合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B正确;
C.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光速约3×108m/s,声速约340m/s),所以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故C错误;
D.“震耳欲聋” 描述的是声音的强弱,即响度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了解光源的相关知识,并能判断物体是否是光源。光源是指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大类,自然光源如太阳、闪电等,人造光源如白炽灯、激光灯等;
2.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以及影响因素,会判断生活中对声音的描述属于那个特性。如震耳欲聋指的是响度大,男中音指的是音调等。
5.(2024八上·仁寿期中)下列现象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背后会出现影子
B.小孔成像
C.日食和月食
D.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解答】A.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时,由于光不能绕过物体,所以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区域就会形成影子,该现象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典型例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月食是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地球的影子落在月球上。这两种现象都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被不透明的物体(月球或地球)挡住而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雷雨天,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人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识记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实例,如影子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2.掌握声速和光速的概念,光速在空气中约为3.0×108m/s,声速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6.(2024八上·张家港期末)摄影爱好者拍到了难得一见的日偏食景象如图所示。此时,若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
A.形 B.形 C.形 D.形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太阳光经过小孔时,会沿直线传播,根据小孔成像实验可知,在地面上成的是太阳的像;
故选B。
【分析】考查小孔成像的成像特点,其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可沿直线传播。
7.(2024八上·苏州期末)如图所示,在水槽左侧用激光让光线射向透明的水槽,在点处慢慢注入海波溶液后,原来是一条直线的激光束发生了弯曲,搅拌溶液一段时间后激光束又变成直线。针对上述现象和相关规律,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波溶液不均匀时,光不能沿直线传播
B.光在均匀海波溶液里沿直线传播
C.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高级图像,在水中传播的光线是直线,注入海波溶液后,液体不均匀,原来是直线的激光束发生了弯曲,搅拌溶液一段时间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激光束又变成直线,可知,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不均匀会弯曲。
二、多选题
8.(2024八上·朝阳期中)《墨经》中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从物体发出的光沿直线穿过小孔,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B.所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C.物体靠近小孔,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
D.小孔成像与手影游戏中手影形成的原理相同
【答案】A,C,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小孔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
B.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B错误;
C.物体靠近小孔,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故C正确;
D.小孔成像与手影形成的原理都是光的直线传播,故D正确。
故选ACD。
【分析】小孔成像的特点:小孔成像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和 孔的形状无关 和物的形状有关,物距和像距会影响像的大小,物距变小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9.(2024八上·南宁月考)下列四种光,人眼看不见的是( )
A.红光 B.紫光 C.红外线 D.紫外线
【答案】C,D
【知识点】光的色散;红外线;紫外线
【解析】【解答】解:人眼能看见的色光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AB不符合题意;红外线、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故CD符合题意。
故选:CD。
【分析】可见光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可见光之外的光看不见。
10.(2023八上·龙南期中)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如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不相同的是(  )
A.日食现象
B.筷子弯折
C.湖中倒影
D.雨后彩虹
【答案】B,C,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日食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与影子的成像原理相同,故A不合题意;
B.筷子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与影子的成像原理不同,故B符合题意;
C.湖中倒影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与影子的成像原理不同,故C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与影子的成像原理不同,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然后与影子的成像原理比较I即可。
11.(2023八上·沈北新期末)如图所示是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一些生活现象和实验插图。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乙图的验钞机利用红外线鉴别钞票的真伪
C.丙图的超声波清洗器可以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电视画面颜色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答案】C,D
【知识点】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紫外线;声与能量传递;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图中,工人佩戴耳罩,防止声音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紫外线有荧光效应,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可以鉴别钞票上的荧光物质,故B错误;
C.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较强的能量,将眼镜清晰干净,故C正确;
D.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电视机上的彩色画面,是三原色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得到的,故D正确。
故选CD。
【分析】阻止声音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验钞机根据紫外线辨别纸币真假;根据声音做某事,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三、实验填空题
12.(2024八上·铁西期末)生活处处皆物理。电视“综艺节目”里常有人模仿韩红、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太阳的像。
【答案】音色;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音色
【解析】【解答】(1)电视“综艺节目”里常有人模仿韩红、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
(2)湖边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
【分析】(1)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
(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答。
13.(2023八上·昆明期中)今天物理课上小华学习了“物体的颜色”,他猜想透明物体可以透过所有的色光。于是晚上回到家,他找来一张白纸、一副蓝玻璃的太阳镜、一支可以发出红光的手电筒。接下来他的操作是:   。如果    ,证明他的猜想是错误的。
【答案】用蓝玻璃的太阳镜挡在发红光的手电筒的前面;没有光透过蓝玻璃的太阳镜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解答】(1)用发红的手电筒照射在蓝玻璃上
(2)如果没有光透过蓝玻璃
【分析】考查探究透明物体的颜色实验设计。
14.(2024八上·邗江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手机
在信息量猛增的今天,智能手机是信息交流的必备工具.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许多其它功能,可以下载应用程序、音乐、图片视频等.智能手机的使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手机在使用过程中,蕴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小华同学学了物理知识后,对手机的一些功能进行了思考。
(1)接听电话时,我们可以辨别打电话的人,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   不同;有人用手机看视频时,喜欢倍速播放,当手机倍速播放视频时,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或“变低”或“不变”);
(2)关机时,手机屏幕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此时有人会把屏幕当成镜子使用,其成像原理是   ;
(3)手机可以使用自拍功能给自己拍照,拍照时看到屏幕上像,感觉就像自己站在对面,则自拍时得到像与自己左右是   (选填“相同”或“相反”)的,看到的多姿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   、蓝这三种光通过合适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4)有人为了防止手机屏幕内容被人偷看,在屏幕上贴了手机防窥膜,其原理类似百叶窗,只能透过一定角度的光线,结构简图如图,所以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   (选填“能”或“不能”)防止上方的窥视。
【答案】(1)音色;变高
(2)不是;光的反射
(3)相反;绿
(4)不能
【知识点】光与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音色
【解析】【解答】1)音色可以区分不同人物的声音,倍速播放,音调变高
综上第1空为音色;第2空为变高
2) 关机时, 手机屏幕不是光源, 屏幕当成镜子使用,其成像原理是 光的反射
综上第1空为不是;第2空为光的反射
3) 自拍时得到像与自己左右是 左右相反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综上第1空为相反;第2空为绿
4) 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不能防止上方偷窥
第1空为不能
【分析】根据声音的特定、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三原色填空
1、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
2、光的反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中,遇到反射面,将一部分光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常见例子有:平面镜反射,湖面反射
3、防偷窥膜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而在上方时处于光的可视范围,所以仍然能看到屏幕
4、三原色:红绿蓝
四、综合题
15.(2023八上·枣阳月考)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途中,驾驶员听到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
【答案】解:太空处于真空状态,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速度小于光速,先看到火光,再听到爆炸声。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根据声音的传播条件可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6.(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小明站在桥上,可以看见远处河边上一个妇女在用棒槌拍衣服,但是每当她高举起棒槌时,小明却听见了拍打衣服的清脆声,这是什么原因?假设她每秒拍两次,洗衣服处距桥大约多远?
【答案】看见拍衣服,是由于光的传播,听见拍衣服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两者传播速度悬殊很大,所以有一个时间差让我们看起来不“同步”;85m。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声速
【解析】【解答】看见拍衣服,是由于光的传播,听见拍衣服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两者传播速度悬殊很大,所以有一个时间差让我们看起来不“同步”;拍衣服一次有举起和拍下两过程,每秒拍两次,每举起或落下一次用 s的时间; 。
【分析】光速远大于声速。
17.(2024八上·顺德期末)阳光下的世界五彩缤纷,但大部分物体并不会发光。为什么能看到它们颜色的不同呢?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如图所示,在不透光的房间里,当用白光照射时,他看到白色的花瓶、红花和黄花,他看到红色的花瓶和红花,黄花变黑,他看到黄色的花瓶和黄花,红花变黑。小明猜想: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它们表面发生    后进入我们的眼睛。
(2)若小明猜想是正确的:
①用红光照射时能看到红花是因为它反射    光,而黄花变黑是因为它    (选填“反射”或“吸收”)红光。
②当用    光照射时,他会看到红花和黄花均变黑。
(3)在炎热的夏天,为了能凉爽一点,白天出门最好穿    (选填“白”或“黑”)色的衣服,理由是    。
【答案】(1)反射
(2)①红;吸收;②橙(或绿、蓝、靛、紫)
(3)白;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解答】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它们表面发生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
(2)①红花和黄花都是不透明的物体,红花反射红光,黄花反射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所以用红光照射时能看到红花是因为它反射红光;而黄花吸收红光,因此黄花变黑;
②因为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因此当用除红光合黄光之外的其它色光(橙、绿、蓝、靛、紫)照射时,将看到红花和黄花均变黑;
(3)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因此出门在外应尽量穿着白色的衣服。
故答案为:(1)反射;(2)①红;吸收;②橙(或绿、蓝、靛、紫);(3)白;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
【分析】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它们表面发生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
(2)①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且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色光;
②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3)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1 / 1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3.1 《光的传播与色散》(基础版)
一、单选题
1.(2024八上·长春期中)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光和声音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光的传播速度为
D.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2024八上·黄浦期中)下列物体中可以看作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钻石 D.铜镜
3.(2024八上·柳州期中)如图所示,2019年4月10日,人类发布了首张根据接收到的高能射线经过计算机处理而形成的黑洞照片,为解开星系演化之谜提供了宝贵资料。照片中的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光年”是以下哪个物理量的单位(  )
A.长度 B.时间 C.速度 D.体积
4.(2024八上·鼓楼月考)如图所示的烟花,营造欢乐的氛围。关于烟花表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灿烂的烟花不是光源
B.人们看到灿烂的烟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C.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
D.烟花爆炸声震耳欲聋是因为音调高
5.(2024八上·仁寿期中)下列现象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背后会出现影子
B.小孔成像
C.日食和月食
D.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6.(2024八上·张家港期末)摄影爱好者拍到了难得一见的日偏食景象如图所示。此时,若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
A.形 B.形 C.形 D.形
7.(2024八上·苏州期末)如图所示,在水槽左侧用激光让光线射向透明的水槽,在点处慢慢注入海波溶液后,原来是一条直线的激光束发生了弯曲,搅拌溶液一段时间后激光束又变成直线。针对上述现象和相关规律,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波溶液不均匀时,光不能沿直线传播
B.光在均匀海波溶液里沿直线传播
C.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二、多选题
8.(2024八上·朝阳期中)《墨经》中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从物体发出的光沿直线穿过小孔,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B.所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C.物体靠近小孔,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
D.小孔成像与手影游戏中手影形成的原理相同
9.(2024八上·南宁月考)下列四种光,人眼看不见的是( )
A.红光 B.紫光 C.红外线 D.紫外线
10.(2023八上·龙南期中)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如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不相同的是(  )
A.日食现象
B.筷子弯折
C.湖中倒影
D.雨后彩虹
11.(2023八上·沈北新期末)如图所示是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一些生活现象和实验插图。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乙图的验钞机利用红外线鉴别钞票的真伪
C.丙图的超声波清洗器可以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电视画面颜色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三、实验填空题
12.(2024八上·铁西期末)生活处处皆物理。电视“综艺节目”里常有人模仿韩红、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太阳的像。
13.(2023八上·昆明期中)今天物理课上小华学习了“物体的颜色”,他猜想透明物体可以透过所有的色光。于是晚上回到家,他找来一张白纸、一副蓝玻璃的太阳镜、一支可以发出红光的手电筒。接下来他的操作是:   。如果    ,证明他的猜想是错误的。
14.(2024八上·邗江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手机
在信息量猛增的今天,智能手机是信息交流的必备工具.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许多其它功能,可以下载应用程序、音乐、图片视频等.智能手机的使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手机在使用过程中,蕴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小华同学学了物理知识后,对手机的一些功能进行了思考。
(1)接听电话时,我们可以辨别打电话的人,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   不同;有人用手机看视频时,喜欢倍速播放,当手机倍速播放视频时,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或“变低”或“不变”);
(2)关机时,手机屏幕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此时有人会把屏幕当成镜子使用,其成像原理是   ;
(3)手机可以使用自拍功能给自己拍照,拍照时看到屏幕上像,感觉就像自己站在对面,则自拍时得到像与自己左右是   (选填“相同”或“相反”)的,看到的多姿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   、蓝这三种光通过合适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4)有人为了防止手机屏幕内容被人偷看,在屏幕上贴了手机防窥膜,其原理类似百叶窗,只能透过一定角度的光线,结构简图如图,所以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   (选填“能”或“不能”)防止上方的窥视。
四、综合题
15.(2023八上·枣阳月考)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途中,驾驶员听到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
16.(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小明站在桥上,可以看见远处河边上一个妇女在用棒槌拍衣服,但是每当她高举起棒槌时,小明却听见了拍打衣服的清脆声,这是什么原因?假设她每秒拍两次,洗衣服处距桥大约多远?
17.(2024八上·顺德期末)阳光下的世界五彩缤纷,但大部分物体并不会发光。为什么能看到它们颜色的不同呢?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如图所示,在不透光的房间里,当用白光照射时,他看到白色的花瓶、红花和黄花,他看到红色的花瓶和红花,黄花变黑,他看到黄色的花瓶和黄花,红花变黑。小明猜想: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它们表面发生    后进入我们的眼睛。
(2)若小明猜想是正确的:
①用红光照射时能看到红花是因为它反射    光,而黄花变黑是因为它    (选填“反射”或“吸收”)红光。
②当用    光照射时,他会看到红花和黄花均变黑。
(3)在炎热的夏天,为了能凉爽一点,白天出门最好穿    (选填“白”或“黑”)色的衣服,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 解: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故A正确;
B.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不能传播,故B错误;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故C错误;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是3.0×108m/s;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答案】A
【知识点】光与光源
【解析】【解答】光源能够自主发光,太阳自身能够发光,所以太阳是光源;月亮、铜镜、钻石靠反射其它的光,不是光源,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光源:能自身发出光线,如太阳、手电筒、萤火虫。
3.【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解答】光年指的是光以3×108m/s的速度,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是长度单位,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光年是长度单位,表示光通过1年的路程。
4.【答案】B
【知识点】光与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光源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烟花燃烧时自身会发光,属于光源,故A错误;
B.人们看到灿烂的烟花,是因为烟花发出的光进入人眼,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此过程符合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B正确;
C.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光速约3×108m/s,声速约340m/s),所以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故C错误;
D.“震耳欲聋” 描述的是声音的强弱,即响度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了解光源的相关知识,并能判断物体是否是光源。光源是指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大类,自然光源如太阳、闪电等,人造光源如白炽灯、激光灯等;
2.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以及影响因素,会判断生活中对声音的描述属于那个特性。如震耳欲聋指的是响度大,男中音指的是音调等。
5.【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解答】A.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时,由于光不能绕过物体,所以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区域就会形成影子,该现象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典型例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月食是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地球的影子落在月球上。这两种现象都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被不透明的物体(月球或地球)挡住而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雷雨天,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人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识记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实例,如影子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2.掌握声速和光速的概念,光速在空气中约为3.0×108m/s,声速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6.【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太阳光经过小孔时,会沿直线传播,根据小孔成像实验可知,在地面上成的是太阳的像;
故选B。
【分析】考查小孔成像的成像特点,其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可沿直线传播。
7.【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高级图像,在水中传播的光线是直线,注入海波溶液后,液体不均匀,原来是直线的激光束发生了弯曲,搅拌溶液一段时间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激光束又变成直线,可知,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不均匀会弯曲。
8.【答案】A,C,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小孔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
B.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B错误;
C.物体靠近小孔,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故C正确;
D.小孔成像与手影形成的原理都是光的直线传播,故D正确。
故选ACD。
【分析】小孔成像的特点:小孔成像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和 孔的形状无关 和物的形状有关,物距和像距会影响像的大小,物距变小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9.【答案】C,D
【知识点】光的色散;红外线;紫外线
【解析】【解答】解:人眼能看见的色光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AB不符合题意;红外线、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故CD符合题意。
故选:CD。
【分析】可见光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可见光之外的光看不见。
10.【答案】B,C,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日食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与影子的成像原理相同,故A不合题意;
B.筷子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与影子的成像原理不同,故B符合题意;
C.湖中倒影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与影子的成像原理不同,故C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与影子的成像原理不同,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然后与影子的成像原理比较I即可。
11.【答案】C,D
【知识点】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紫外线;声与能量传递;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图中,工人佩戴耳罩,防止声音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紫外线有荧光效应,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可以鉴别钞票上的荧光物质,故B错误;
C.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较强的能量,将眼镜清晰干净,故C正确;
D.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电视机上的彩色画面,是三原色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得到的,故D正确。
故选CD。
【分析】阻止声音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验钞机根据紫外线辨别纸币真假;根据声音做某事,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2.【答案】音色;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音色
【解析】【解答】(1)电视“综艺节目”里常有人模仿韩红、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
(2)湖边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
【分析】(1)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
(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答。
13.【答案】用蓝玻璃的太阳镜挡在发红光的手电筒的前面;没有光透过蓝玻璃的太阳镜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解答】(1)用发红的手电筒照射在蓝玻璃上
(2)如果没有光透过蓝玻璃
【分析】考查探究透明物体的颜色实验设计。
14.【答案】(1)音色;变高
(2)不是;光的反射
(3)相反;绿
(4)不能
【知识点】光与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音色
【解析】【解答】1)音色可以区分不同人物的声音,倍速播放,音调变高
综上第1空为音色;第2空为变高
2) 关机时, 手机屏幕不是光源, 屏幕当成镜子使用,其成像原理是 光的反射
综上第1空为不是;第2空为光的反射
3) 自拍时得到像与自己左右是 左右相反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综上第1空为相反;第2空为绿
4) 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不能防止上方偷窥
第1空为不能
【分析】根据声音的特定、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三原色填空
1、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
2、光的反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中,遇到反射面,将一部分光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常见例子有:平面镜反射,湖面反射
3、防偷窥膜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而在上方时处于光的可视范围,所以仍然能看到屏幕
4、三原色:红绿蓝
15.【答案】解:太空处于真空状态,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速度小于光速,先看到火光,再听到爆炸声。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根据声音的传播条件可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6.【答案】看见拍衣服,是由于光的传播,听见拍衣服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两者传播速度悬殊很大,所以有一个时间差让我们看起来不“同步”;85m。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声速
【解析】【解答】看见拍衣服,是由于光的传播,听见拍衣服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两者传播速度悬殊很大,所以有一个时间差让我们看起来不“同步”;拍衣服一次有举起和拍下两过程,每秒拍两次,每举起或落下一次用 s的时间; 。
【分析】光速远大于声速。
17.【答案】(1)反射
(2)①红;吸收;②橙(或绿、蓝、靛、紫)
(3)白;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解答】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它们表面发生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
(2)①红花和黄花都是不透明的物体,红花反射红光,黄花反射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所以用红光照射时能看到红花是因为它反射红光;而黄花吸收红光,因此黄花变黑;
②因为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因此当用除红光合黄光之外的其它色光(橙、绿、蓝、靛、紫)照射时,将看到红花和黄花均变黑;
(3)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因此出门在外应尽量穿着白色的衣服。
故答案为:(1)反射;(2)①红;吸收;②橙(或绿、蓝、靛、紫);(3)白;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
【分析】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它们表面发生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
(2)①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且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色光;
②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3)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