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重点练五
题组一 常见有机物的检验、鉴别
1.下列各组物质用酸性KMnO4 溶液和溴水都能鉴别的是(  )
A.苯和甲苯     B.2 己烯和甲苯
C.苯和2 己烯 D.己烷和苯
2.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别甲醇、甲醛、甲酸、乙酸,这种试剂是(  )
A.新制生石灰 B.新制银氨溶液
C.浓溴水 D.新制的氢氧化铜
3.
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碳碳双键的存在
B.不会使溴水褪色
C.只含两种官能团
D.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
4.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CHCH2COOH(溶于水),为了证实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你认为应先检验      (填官能团),所选检验试剂是    ;其次检验       (填官能团),所选检验试剂是       ;最后检验     (填官能团),所选检验试剂是     。
题组二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5.为完成下列各组实验,所选玻璃仪器和试剂均准确、完整的是(不考虑存放试剂的容器)(  )
选项 实验 玻璃仪器 试剂
A 实验室制备乙烯 酒精灯、蒸馏烧瓶、导气管、胶头滴管 浓硫酸、乙醇、碎瓷片
B 检验CH3CH2Br中的溴元素 试管、胶头滴管 NaOH溶液、硝酸、AgNO3溶液
续表
选项 实验 玻璃仪器 试剂
C 乙醛的银镜反应 烧杯、酒精灯、试管、胶头滴管 乙醛溶液、银氨溶液
D 制备无水乙醇 蒸馏烧瓶、牛角管、酒精灯、冷凝管、锥形瓶 95%乙醇
6.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新制Cu(OH)2悬浊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加热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葡萄糖有还原性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 溶液呈蓝色 淀粉有氧化性
C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维生素C溶液 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 维生素C有还原性
D 向植物油中加入碘水和淀粉的混合液,振荡 蓝色褪去 植物油与碘发生加成反应
7.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乙烯
B.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C.用图3所示装置比较H2CO3和苯酚酸性强弱
D.用图4所示装置检验是否有乙烯生成
题组三 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判断
8.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的有效成分绿原酸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绿原酸的分子式为C16H16O9
B.每个绿原酸分子中含有6个不对称碳原子
C.1 mol绿原酸与足量H2反应,可消耗6 mol H2
D.1 mol绿原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 mol NaOH
9.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图,图中R为烷基)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与溴水反应,且1 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6 mol Br2
B.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C.一定条件下1 mol该物质与H2加成,最多消耗7 mol H2
D.维生素P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0.
如图是茉莉酮酸酯的结构简式,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1 mol 该有机物最多可以和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该有机物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D.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比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程度大
11.络塞维是中药玫瑰红景天中含有的一种天然产物,分子结构见图。关于该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B.能与醋酸发生酯化反应
C.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D.1 mol络塞维最多能与3 mol H2反应
12.Y是一种天然除草剂,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可以和NaHCO3溶液发生反应
B.Y分子中共有3种官能团,分别为酮羰基、醚键、酚羟基
C.1 mol Y最多能与6 mol NaOH反应
D.Y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3.绿原酸是咖啡的热水提取液成分之一,结构简式如下图,关于绿原酸判断正确的是(  )
A.1 mol绿原酸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3 mol CO2气体
B.1 mol绿原酸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消耗2.5 mol Br2
C.1 mol绿原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 mol NaOH
D.1 mol绿原酸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6 mol H2
题组四 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
14.己二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在现有工业路线基础上,提出了一条“绿色”合成路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与溴水混合,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呈橙红色
B.环己醇与乙醇互为同系物
C.己二酸与NaHCO3溶液反应有CO2生成
D.环己烷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15.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本杰明·李斯特·大卫·麦克米兰,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发展”中的贡献,用脯氨酸催化合成酮醛反应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的分子式为C10H10NO4
B.理论上,该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
C.脯氨酸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D.b、c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6.工业合成环丁基甲酸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都含有酯基,都属于烃的衍生物
B.a→b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C.a和b互为同系物
D.b的一氯代物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17.有机物菠萝酯的合成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1)和(2)均为取代反应
B.反应(2)产物中残留的烯丙醇可用溴水检验
C.苯氧乙酸和菠萝酯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苯氧乙酸的芳香同分异构体中,同时含—OH和—COOH的共有17种
18.化合物Z是合成药物非奈利酮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Y中的含氧官能团分别是酯基、羧基
C.X、Y可用饱和NaHCO3溶液进行鉴别
D.1 mol Z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19.光刻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光敏材料,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试剂和产物略去):
已知:+(R1、R2为烃基或氢原子)
(1)A的名称为    ;羧酸X的结构简式为      。
(2)C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中乙醇分子所断裂的化学键是    (填字母)
a.C—C b.C—H c.O—H d.C—O
(3)E→F的化学方程式为                  ;F→G的反应类型为                               。
题组五 有机物的制备实验
20.乙醛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由于乙醇氧化法要消耗大量粮食,工业上常采用以下方法合成乙醛:
(1)乙炔水化法:在75 ℃左右,用HgSO4做催化剂,乙炔可水化为乙醛,但HgSO4遇到某些特定物质常会发生催化剂中毒而失去催化作用,H2S就是其中一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F中已按顺序加入了氧化汞、水、浓硫酸。
①实验开始时,仪器A中盛放电石,E中应装    。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B中应装      ,目的是                       。
③仪器D中盛放水,作用是      ,进一步提纯乙醛的操作是    。
④装置图中,所选用温度计G的量程为   (填字母)。
A.0~50 ℃  B.0~100 ℃  C.0~200 ℃
(2)乙烯氧化法:将乙烯、氧气和催化剂(PdCl2-Cu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在温度120~130 ℃,压力 0.3 MPa 条件下,直接反应生成乙醛。下表是这两种方法的部分数据。
乙炔水化法 乙烯氧化法
平衡转化率 乙炔平衡转化率90%左右 乙烯平衡转化率80%左右
日产量 2.5吨(某设备条件下) 3.6吨(相同设备条件下)
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分析,在相同设备条件下,选用    法制取乙醛快。
21.乙酰苯胺(C6H5—NHCOCH3)可用作止痛剂、退热剂、防腐剂和染料中间体,常用苯胺(C6H5—NH2)与冰醋酸为原料制备,具体流程如下:
化学反应原理:C6H5—NH2+CH3COOHC6H5—NHCOCH3+H2O。已知:①苯胺易被氧化,乙酰苯胺在碱性条件下水解;②部分物质有关性质如下表;③步骤1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固定装置、加热装置已略去)。
名称 熔点/℃ 沸点/℃ 溶解度/g(20 ℃)
水 乙醇
苯胺 -6.3 184 3.4 任意比 互溶
冰醋酸 16.6 118 任意比互溶 任意比 互溶
乙酰 苯胺 114.3 304 0.46 36.9
(温度高溶 解度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加入锌粒,除了防止暴沸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
(3)步骤1中控制温度计示数约105 ℃的原因是                                           。
(4)判断反应基本完全的现象是              ;步骤3中洗涤乙酰苯胺粗产品最合适的试剂是    (填字母)。
a.冰水 b.热水
c.15%的乙醇溶液 d.NaOH溶液
(5)步骤4中重结晶的过程:粗产品溶于沸水中配成饱和溶液→再加入少量蒸馏水→加入活性炭脱色→加热煮沸→    →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6)本实验中乙酰苯胺的产率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阶段重点练五
1.C 苯与酸性KMnO4溶液混合,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苯与溴水混合,分层,上层呈橙红色;甲苯与酸性KMnO4溶液混合,紫红色褪去,甲苯与溴水混合,分层,上层呈橙红色,A项用溴水无法鉴别;2 己烯与酸性KMnO4溶液混合,紫红色褪去,2-己烯与溴水混合,分层,橙红色褪去,下层为无色油状液体,B项用酸性KMnO4溶液无法鉴别;己烷与酸性KMnO4溶液混合,分层,下层呈紫红色,己烷与溴水混合,分层,上层呈橙红色,D项用两者均无法鉴别。
2.D 各取少许4种物质于试管中,向其中分别加入一定量新制的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溶解的是甲酸、乙酸,无明显变化的是甲醇、甲醛,4种物质分为两组;将两组物质分别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的分别是甲酸和甲醛,从而把4种物质区别开来;而新制生石灰与甲酸、乙酸反应,与另外两种物质不反应,虽然能将物质分成两组,但组内物质无法进行区分;新制银氨溶液可以与甲醛、甲酸发生银镜反应,与另外两种物质不反应,同样也无法进行区分;使用浓溴水也无法进行鉴别。
3.D 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碳碳双键都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A错误;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导致溴水褪色,B错误;分子中含有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C错误;1 mol该物质酯基水解后生成的酚羟基和羧基都能与NaOH反应,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D正确。
4.羧基 Na2CO3溶液 醛基 银氨溶液 碳碳双键 溴水
解析: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三种官能团:醛基、碳碳双键、羧基,由官能团的结构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由此决定了试剂的选择。由于银氨溶液会破坏羧基,故应先检验羧基的存在,再检验醛基的存在;由于溴水也能氧化醛基,所以在用溴水检验碳碳双键之前应先检验醛基。
5.C 实验室制备乙烯是乙醇和浓硫酸在170 ℃下反应得到乙烯,因此还需要温度计,A不符合题意;溴乙烷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NaBr,加稀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验证溴离子,还需要酒精灯,B不符合题意;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是向银氨溶液中滴入乙醛溶液,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仪器和药品都正确,C符合题意;制备无水乙醇是向95%乙醇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再蒸馏得到无水乙醇,因此还需要氧化钙,D不符合题意。
6.B 向新制Cu(OH)2悬浊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并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砖红色的氧化亚铜,说明葡萄糖含醛基,具有还原性,A正确;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呈蓝色,这体现了淀粉的特性,而不是氧化性,B错误;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维生素C能使其褪色,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C正确;植物油中含碳碳双键,与碘发生了加成反应,导致溶液褪色,D正确。
7.B 用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制备乙烯时,温度计末端应插入反应液中,不能放在支管口附近,则图1所示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错误;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共热发生酯化反应能制备乙酸乙酯,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从而实现产物分离,则图2所示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B正确;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会优先与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会干扰二氧化碳与苯酚钠溶液的反应,无法比较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则图3所示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错误;乙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乙醇也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溶液褪色,干扰乙烯的检验,则图4所示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错误。
8.D 由结构可知,绿原酸的分子式为C16H18O9,A错误;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为不对称碳原子,每个绿原酸分子中含有4个不对称碳原子,B错误;绿原酸中有1个苯环和1个碳碳双键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 绿原酸与足量H2反应,可消耗4 mol H2,C错误;绿原酸含有1个羧基、1个酯基(羧酸与醇形成)、2个(酚)羟基,因此1 mol绿原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 mol NaOH,D正确。
9.C 维生素P中(酚)羟基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碳碳双键能与Br2发生反应,1 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6 mol Br2,A正确;维生素P中含4个(酚)羟基,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与NaHCO3溶液反应,B正确;维生素P中有两个苯环、一个碳碳双键、一个酮羰基,1 mol该物质与H2加成,最多消耗8 mol H2,C错误;维生素P中含4个(酚)羟基,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正确。
10.A 该有机物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正确;分子结构中含有酮羰基和碳碳双键,1 mol 该有机物最多可以和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分子结构中没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错误;分子结构中含有酯基,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相应酸和醇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碱中和了水解生成的酸,促进了酯基的水解,水解程度增大,因此该物质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程度大,D错误。
11.B 该化合物的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可发生消去反应,A错误;化合物含有羟基,可与醋酸发生酯化反应,B正确;化合物中含有饱和碳原子,不可能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C错误;1 mol络塞维最多能与4 mol H2反应,其中苯环消耗3 mol H2,碳碳双键消耗1 mol H2,D错误。
12.D Y含有酚羟基,可与碳酸钠反应,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A项错误;Y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为酯基、醚键、酚羟基、碳碳双键,共4种,B项错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官能团有酚羟基、酯基,则1 mol Y最多能与4 mol NaOH反应,C项错误;Y中含有酚羟基,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项正确。
13.C 绿原酸中只有羧基能和NaHCO3溶液反应,1 mol绿原酸中有1 mol羧基,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1 mol CO2气体,A错误;碳碳双键能与Br2按1∶1发生加成反应,酚羟基的邻、对位能与Br2发生取代反应,1 mol绿原酸最多消耗4 mol Br2,B错误;酚羟基、羧基、酯基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1 mol绿原酸最多消耗4 mol NaOH,C正确;1 mol绿原酸中含5 mol羟基、1 mol羧基,1 mol绿原酸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3 mol H2,D错误。
14.C 由于Br2易溶于苯且苯的密度小于水,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呈橙红色,A错误;环己醇为环状结构,乙醇为链状结构,二者结构不相似,不属于同系物,B错误;己二酸中含有羧基,与碳酸氢钠反应有CO2生成,C正确;环己烷分子中的碳原子均为饱和碳原子,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错误。
15.A 由c的结构简式可知,c的分子式为C10H11NO4,A错误;由转化信息可知,该转化属于加成反应,故理论上,该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B正确;由脯氨酸的结构简式可知,脯氨酸与的分子式相同,均为C5H9NO2,结构不同,故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由b、c的结构简式可知,b中含有醛基,c中含有(醇)羟基且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H原子,故b、c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正确。
16.B c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不含酯基,A错误;对比a、b的结构可知该反应为取代反应,B正确;a与b的分子式不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因此不互为同系物,C错误;b结构对称,含有4种H,其一氯代物有4种,D错误。
17.B 步骤(1)中—OH上H被取代,步骤(2)中—COOH中H被取代,均为取代反应,A正确;烯丙醇、菠萝酯均含碳碳双键,则步骤(2)产物中残留的烯丙醇不能用溴水检验,B错误;苯氧乙酸可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菠萝酯含有酯基可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C正确;①含1个取代基:,②含2个取代基,则为—OH和—CH2COOH、—CH2OH和—COOH,各有邻、间、对三种,③含3个取代基,即—OH、—COOH、—CH3,有10种,共1+3+3+10=17种同分异构体,D正确。
18.B X中含有酚羟基,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显紫色,A正确;Y中含氧官能团为酯基和醚键,B错误;X中含有羧基可以和NaHCO3溶液发生反应,产生气体,而Y中不含羧基,因此不能和NaHCO3溶液反应,故可以鉴别,C正确;1 mol Z中含有1 mol苯环,可以和3 mol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 mol的醛基可以和1 mol的氢气加成,故1 mol的Z可以和4 mol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19.(1)苯甲醛 CH3COOH
(2)+C2H5OH+H2O c
(3) 
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
解析:由D的结构可知,A中含有苯环,A与CH3CHO反应得到B,由物质的分子式及信息Ⅰ,可推知A为,B为,B与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酸化得到C,则C为;乙炔和羧酸X加成生成E,E发生加聚反应得到F,结合分子式可知,X为CH3COOH,F为,G与D发生反应得到光刻胶。
(1)由分析可知,A为,名称为苯甲醛,羧酸X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
(2)C为,其中含有羧基能够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2H5OH+H2O;反应中乙醇分子所断裂的化学键是O—H,选c。
(3)E发生加聚反应得到F,方程式为,F发生水解反应生成G。
20.(1)①饱和食盐水
CaC2+2H2OCa(OH)2+C2H2↑
②CuSO4溶液(或NaOH溶液) 除去杂质H2S
③冷却并吸收乙醛蒸气 蒸馏 ④B
(2)乙烯氧化
解析:由图中仪器可知,A中碳化钙与分液漏斗中的饱和食盐水制备乙炔,B中硫酸铜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杂质硫化氢,F中先加固体后加液体,液体先加密度小的后加密度大的,C中水浴加热75 ℃,乙炔与水在硫酸汞做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醛,D中水可吸收乙醛蒸气。(1)①为控制反应速率,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取乙炔,实验开始时,仪器A中盛放电石,E中应装饱和食盐水,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2+2H2OCa(OH)2+C2H2↑;②B中应装硫酸铜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气流中H2S等杂质;③D中水可以降温,有助于乙醛液化从而被吸收,因而冷水的作用是冷却并吸收乙醛蒸气,粗乙醛可以用蒸馏的方法提纯;④反应温度为75 ℃,温度计量程最好为0~100 ℃。(2)乙烯氧化法虽然转化率不高,但是日产量高,说明反应速率大,因此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分析,在相同设备条件下,选用乙烯氧化法制取乙醛快。
21.(1)直形冷凝管 (2)防止苯胺被氧化 (3)冰醋酸具有挥发性,温度过高,冰醋酸蒸出,降低了反应物的利用率,温度过低,不利于蒸出水 (4)尾接管中不再有液滴滴下 a (5)趁热过滤 (6)68.7%
解析:(1)仪器a为直形冷凝管。(3)冰醋酸具有挥发性,温度过高,冰醋酸蒸出,降低了反应物的利用率,温度过低,不利于蒸出水,所以控制温度计示数约105 ℃。(4)当尾接管中不再有液滴滴下时,说明反应基本完全;由于乙酰苯胺易溶于乙醇,温度越高,乙酰苯胺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且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故选用冰水洗涤乙酰苯胺粗产品。(5)重结晶时,将乙酰苯胺粗产品溶于沸水中配成饱和溶液,再加入少量蒸馏水,加入活性炭脱色,接着加热煮沸,趁热过滤后冷却结晶,再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最终产品。(6)制备乙酰苯胺的实验原理为C6H5—NH2+CH3COOHC6H5—NHCOCH3+H2O,以 0.11 mol 的苯胺和0.26 mol的冰醋酸为原料,冰醋酸过量,则理论上制得的乙酰苯胺的物质的量为0.11 mol,质量为0.11 mol×135 g·mol-1=14.85 g,所以乙酰苯胺的产率为×100%≈68.7%。
1 / 3(共57张PPT)
阶段重点练五
题组一 常见有机物的检验、鉴别
1. 下列各组物质用酸性KMnO4 溶液和溴水都能鉴别的是(  )
A. 苯和甲苯 B. 2 己烯和甲苯
C. 苯和2 己烯 D. 己烷和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苯与酸性KMnO4溶液混合,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苯与
溴水混合,分层,上层呈橙红色;甲苯与酸性KMnO4溶液混合,
紫红色褪去,甲苯与溴水混合,分层,上层呈橙红色,A项用溴水
无法鉴别;2 己烯与酸性KMnO4溶液混合,紫红色褪去,2-己烯
与溴水混合,分层,橙红色褪去,下层为无色油状液体,B项用酸
性KMnO4溶液无法鉴别;己烷与酸性KMnO4溶液混合,分层,下
层呈紫红色,己烷与溴水混合,分层,上层呈橙红色,D项用两者
均无法鉴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别甲醇、甲醛、甲酸、乙酸,这种试剂是
(  )
A. 新制生石灰 B. 新制银氨溶液
C. 浓溴水 D. 新制的氢氧化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各取少许4种物质于试管中,向其中分别加入一定量新
制的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溶解的是甲酸、乙酸,无明显变化的
是甲醇、甲醛,4种物质分为两组;将两组物质分别加热,出现砖
红色沉淀的分别是甲酸和甲醛,从而把4种物质区别开来;而新制
生石灰与甲酸、乙酸反应,与另外两种物质不反应,虽然能将物质
分成两组,但组内物质无法进行区分;新制银氨溶液可以与甲醛、
甲酸发生银镜反应,与另外两种物质不反应,同样也无法进行区
分;使用浓溴水也无法进行鉴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碳碳双键的存在
B. 不会使溴水褪色
C. 只含两种官能团
D. 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碳碳双键都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A错误;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导致溴水褪色,B错误;
分子中含有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C错误;1 mol该物
质酯基水解后生成的酚羟基和羧基都能与NaOH反应,1 mol该物质
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 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CHCH2COOH(溶于水),为了证实该有机化
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你认为应先检验 (填官能团),所选
检验试剂是 ;其次检验 (填官能团),
所选检验试剂是 ;最后检验 (填官能
团),所选检验试剂是 。
羧基 
Na2CO3溶液 
醛基 
银氨溶液 
碳碳双键 
溴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三种官能团:醛基、碳碳双键、羧
基,由官能团的结构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由此决定了试剂的
选择。由于银氨溶液会破坏羧基,故应先检验羧基的存在,再检验
醛基的存在;由于溴水也能氧化醛基,所以在用溴水检验碳碳双键
之前应先检验醛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题组二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5. 为完成下列各组实验,所选玻璃仪器和试剂均准确、完整的是(不
考虑存放试剂的容器)(  )
选项 实验 玻璃仪器 试剂
A 实验室制备乙烯 酒精灯、蒸馏烧瓶、导气管、胶头滴管 浓硫酸、乙醇、碎瓷
片
B 检验CH3CH2Br中的溴元素 试管、胶头滴管 NaOH溶液、硝酸、
AgNO3溶液
C 乙醛的银镜反应 烧杯、酒精灯、试管、胶头滴管 乙醛溶液、银氨溶液
D 制备无水乙醇 蒸馏烧瓶、牛角管、酒精灯、冷凝管、锥形瓶 95%乙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实验室制备乙烯是乙醇和浓硫酸在170 ℃下反应得到乙
烯,因此还需要温度计,A不符合题意;溴乙烷和氢氧化钠的水溶
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NaBr,加稀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验
证溴离子,还需要酒精灯,B不符合题意;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是
向银氨溶液中滴入乙醛溶液,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仪
器和药品都正确,C符合题意;制备无水乙醇是向95%乙醇溶液中
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再蒸馏得到无水乙醇,因此还需要
氧化钙,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6. 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新制Cu(OH)2悬浊液
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加热 有砖红色沉淀生
成 葡萄糖有还原性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 溶液呈蓝色 淀粉有氧化性
C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
维生素C溶液 KMnO4溶液的
紫色褪去 维生素C有还原
性
D 向植物油中加入碘水和淀
粉的混合液,振荡 蓝色褪去 植物油与碘发生
加成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向新制Cu(OH)2悬浊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并加
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砖红色的氧化亚铜,说明葡萄糖
含醛基,具有还原性,A正确;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
呈蓝色,这体现了淀粉的特性,而不是氧化性,B错误;酸性
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维生素C能使其褪色,说明维生素C
具有还原性,C正确;植物油中含碳碳双键,与碘发生了加成
反应,导致溶液褪色,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7. 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乙烯
B. 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C. 用图3所示装置比较H2CO3和苯酚酸性强弱
D. 用图4所示装置检验是否有乙烯生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用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制备乙烯时,温度计
末端应插入反应液中,不能放在支管口附近,则图1所示装置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A错误;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共热发生酯化
反应能制备乙酸乙酯,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
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从而实现产物分离,则图2所示装置能达到实
验目的,B正确;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会优先与苯酚钠
溶液反应生成苯酚,会干扰二氧化碳与苯酚钠溶液的反应,无法比
较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则图3所示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
错误;乙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乙醇也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溶液褪色,干扰乙烯的检验,则图4所示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题组三 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判断
8. 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的有效成分绿原酸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绿原酸的分子式为C16H16O9
B. 每个绿原酸分子中含有6个不对称碳原子
C. 1 mol绿原酸与足量H2反应,可消耗6 mol H2
D. 1 mol绿原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 mol NaO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由结构可知,绿原酸的分子式为C16H18O9,A错误;连
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为不对称碳原子,每个绿原酸分
子中含有4个不对称碳原子,B错误;绿原酸中有1个苯环和1个碳
碳双键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 绿原酸与足量H2反应,可消
耗4 mol H2,C错误;绿原酸含有1个羧基、1个酯基(羧酸与醇形
成)、2个(酚)羟基,因此1 mol绿原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
最多消耗4 mol NaOH,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9. 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图,图中R为烷基)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
是一种营养增补剂,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与溴水反应,且1 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
消耗6 mol Br2
B. 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C. 一定条件下1 mol该物质与H2加成,最多消耗7 mol H2
D. 维生素P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维生素P中(酚)羟基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碳碳双
键能与Br2发生反应,1 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6 mol Br2,
A正确;维生素P中含4个(酚)羟基,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与
NaHCO3溶液反应,B正确;维生素P中有两个苯环、一个碳碳双
键、一个酮羰基,1 mol该物质与H2加成,最多消耗8 mol H2,C错
误;维生素P中含4个(酚)羟基,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0. 如图是茉莉酮酸酯的结构简式,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有机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1 mol 该有机物最多可以和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 该有机物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D. 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比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程度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该有机物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氧化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正确;分子结构中含
有酮羰基和碳碳双键,1 mol 该有机物最多可以和2 mol H2发生加
成反应,B错误;分子结构中没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错
误;分子结构中含有酯基,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相应酸和醇的
反应为可逆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碱中和了水解生成的酸,促进
了酯基的水解,水解程度增大,因此该物质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程度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1. 络塞维是中药玫瑰红景天中含有的一种天然产物,分子结构见
图。关于该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B. 能与醋酸发生酯化反应
C. 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D. 1 mol络塞维最多能与3 mol H2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该化合物的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
原子上有氢原子,可发生消去反应,A错误;化合物含有羟
基,可与醋酸发生酯化反应,B正确;化合物中含有饱和碳原
子,不可能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C错误;1 mol络塞维最
多能与4 mol H2反应,其中苯环消耗3 mol H2,碳碳双键消耗1
mol H2,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2. Y是一种天然除草剂,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Y可以和NaHCO3溶液发生反应
B. Y分子中共有3种官能团,分别为酮羰基、醚键、酚羟基
C. 1 mol Y最多能与6 mol NaOH反应
D. Y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Y含有酚羟基,可与碳酸钠反应,不能与碳酸氢钠反
应,A项错误;Y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为酯基、醚键、酚羟基、碳
碳双键,共4种,B项错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官能团有酚羟
基、酯基,则1 mol Y最多能与4 mol NaOH反应,C项错误;Y中
含有酚羟基,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3. 绿原酸是咖啡的热水提取液成分之一,结构简式如下图,关于绿
原酸判断正确的是(  )
A. 1 mol绿原酸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3 mol CO2气体
B. 1 mol绿原酸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消耗2.5 mol Br2
C. 1 mol绿原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 mol NaOH
D. 1 mol绿原酸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6 mol H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绿原酸中只有羧基能和NaHCO3溶液反应,1 mol绿原
酸中有1 mol羧基,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1 mol CO2气
体,A错误;碳碳双键能与Br2按1∶1发生加成反应,酚羟基的
邻、对位能与Br2发生取代反应,1 mol绿原酸最多消耗4 mol Br2,
B错误;酚羟基、羧基、酯基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1 mol绿原
酸最多消耗4 mol NaOH,C正确;1 mol绿原酸中含5 mol羟基、1
mol羧基,1 mol绿原酸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3 mol H2,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题组四 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
14. 己二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在现有工业路线基础上,
提出了一条“绿色”合成路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苯与溴水混合,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呈橙红色
B. 环己醇与乙醇互为同系物
C. 己二酸与NaHCO3溶液反应有CO2生成
D. 环己烷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由于Br2易溶于苯且苯的密度小于水,苯与溴水混
合,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呈橙红色,A错误;环己醇为环状
结构,乙醇为链状结构,二者结构不相似,不属于同系物,B
错误;己二酸中含有羧基,与碳酸氢钠反应有CO2生成,C正
确;环己烷分子中的碳原子均为饱和碳原子,所有碳原子不可
能共平面,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5.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本杰明·李斯特·大卫·麦克米兰,以表彰
他们在“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发展”中的贡献,用脯氨酸催化合成
酮醛反应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的分子式为C10H10NO4
B. 理论上,该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
C. 脯氨酸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
D. b、c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由c的结构简式可知,c的分子式为C10H11NO4,A错
误;由转化信息可知,该转化属于加成反应,故理论上,该反应
原子利用率为100%,B正确;由脯氨酸的结构简式可知,脯氨酸
与 的分子式相同,均为C5H9NO2,结构不同,故互为同
分异构体,C正确;由b、c的结构简式可知,b中含有醛基,c中
含有(醇)羟基且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H原子,故b、c均可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6. 工业合成环丁基甲酸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c都含有酯基,都属于烃的衍生物
B. a→b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C. a和b互为同系物
D. b的一氯代物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c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不含酯基,A错误;对比a、b
的结构可知该反应为取代反应,B正确;a与b的分子式不相差若
干个CH2原子团,因此不互为同系物,C错误;b结构对称,含有4
种H,其一氯代物有4种,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7. 有机物菠萝酯的合成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应(1)和(2)均为取代反应
B. 反应(2)产物中残留的烯丙醇可用溴水检验
C. 苯氧乙酸和菠萝酯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 苯氧乙酸的芳香同分异构体中,同时含—OH和—COOH的共有17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步骤(1)中—OH上H被取代,步骤(2)中—COOH
中H被取代,均为取代反应,A正确;烯丙醇、菠萝酯均含碳碳双
键,则步骤(2)产物中残留的烯丙醇不能用溴水检验,B错误;
苯氧乙酸可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菠萝酯含有酯基可在NaOH溶
液中发生水解反应,C正确;①含1个取代基: ,
②含2个取代基,则为—OH和—CH2COOH、—CH2OH和—
COOH,各有邻、间、对三种,③含3个取代基,即—OH、—
COOH、—CH3,有10种,共1+3+3+10=17种同分异构体,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8. 化合物Z是合成药物非奈利酮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 Y中的含氧官能团分别是酯基、羧基
C. X、Y可用饱和NaHCO3溶液进行鉴别
D. 1 mol Z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X中含有酚羟基,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显紫
色,A正确;Y中含氧官能团为酯基和醚键,B错误;X中含有羧
基可以和NaHCO3溶液发生反应,产生气体,而Y中不含羧基,因
此不能和NaHCO3溶液反应,故可以鉴别,C正确;1 mol Z中含有
1 mol苯环,可以和3 mol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 mol的醛基可以
和1 mol的氢气加成,故1 mol的Z可以和4 mol的氢气发生加成反
应,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9. 光刻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光敏材料,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试剂
和产物略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已知: + (R1、R2
为烃基或氢原子)
(1)A的名称为 ;羧酸X的结构简式
为 。
苯甲醛 
CH3COO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由D的结构可知,A中含有苯环,A与CH3CHO反应得
到B,由物质的分子式及信息Ⅰ,可推知A为 ,B
为 ,B与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酸化得
到C,则C为 ;乙炔和羧酸X加成生成
E,E发生加聚反应得到F,结合分子式可知,X为
CH3COOH,F为 ,G与D发生反应得到光刻胶。
(1)由分析可知,A为 ,名称为苯甲醛,羧酸X
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C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其化学方程式
为 
 ,
反应中乙醇分子所断裂的化学键是 (填字母)
a.C—C b.C—H c.O—H d.C—O
+
+H2O 
c 
C2H5O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C为 ,其中含有羧基能够和乙醇
发生酯化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C2H5OH +H2O;反应中乙醇
分子所断裂的化学键是O—H,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E→F的化学方程式为 ;
F→G的反应类型为 。
 
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 
解析: E发生加聚反应得到F,方程式
为 ,F发生水解反应生成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题组五 有机物的制备实验
20. 乙醛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由于乙醇氧化法要消耗大量粮食,
工业上常采用以下方法合成乙醛:
(1)乙炔水化法:在75 ℃左右,用HgSO4做催化剂,乙炔可水
化为乙醛,但HgSO4遇到某些特定物质常会发生催化剂中毒
而失去催化作用,H2S就是其中一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F中已按顺序加入了氧化汞、水、浓硫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①实验开始时,仪器A中盛放电石,E中应装 
。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B中应装 ,目的是 
 。
③仪器D中盛放水,作用是 ,进一
步提纯乙醛的操作是 。
④装置图中,所选用温度计G的量程为 (填字母)。
饱和食盐
水 
CaC2+
2H2O Ca(OH)2+C2H2↑ 
CuSO4溶液(或NaOH溶液) 
除
去杂质H2S 
冷却并吸收乙醛蒸气 
蒸馏 
B 
A. 0~50 ℃ B. 0~100 ℃ C. 0~20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由图中仪器可知,A中碳化钙与分液漏斗中的饱和食
盐水制备乙炔,B中硫酸铜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杂质
硫化氢,F中先加固体后加液体,液体先加密度小的后加密
度大的,C中水浴加热75 ℃,乙炔与水在硫酸汞做催化剂条
件下反应生成乙醛,D中水可吸收乙醛蒸气。(1)①为控
制反应速率,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取乙炔,实验开始时,
仪器A中盛放电石,E中应装饱和食盐水,A中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CaC2+2H2O Ca(OH)2+C2H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②B中应装硫酸铜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气流中H2S等杂质;
③D中水可以降温,有助于乙醛液化从而被吸收,因而冷水的作用是
冷却并吸收乙醛蒸气,粗乙醛可以用蒸馏的方法提纯;④反应温度为
75 ℃,温度计量程最好为0~10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乙烯氧化法:将乙烯、氧气和催化剂(PdCl2-CuCl2和盐酸
的混合溶液),在温度120~130 ℃,压力 0.3 MPa 条件
下,直接反应生成乙醛。下表是这两种方法的部分数据。
乙炔水化法 乙烯氧化法
平衡转化率 乙炔平衡转化率90%左右 乙烯平衡转化率80%左右
日产量 2.5吨(某设备条件下) 3.6吨(相同设备条件下)
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分析,在相同设备条件下,选用 
法制取乙醛快。
乙烯
氧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乙烯氧化法虽然转化率不高,但是日产量高,说明反应速率大,因此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分析,在相同设备条件下,选用乙烯氧化法制取乙醛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1. 乙酰苯胺(C6H5—NHCOCH3)可用作止痛剂、退热剂、防腐剂
和染料中间体,常用苯胺(C6H5—NH2)与冰醋酸为原料制备,
具体流程如下:
化学反应原理:C6H5—NH2+CH3COOH C6H5—NHCOCH3+
H2O。已知:①苯胺易被氧化,乙酰苯胺在碱性条件下水解;②
部分物质有关性质如下表;③步骤1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固定装
置、加热装置已略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名称 熔点/℃ 沸点/℃ 溶解度/g(20 ℃)
水 乙醇
苯胺 -6.3 184 3.4 任意比互溶
冰醋酸 16.6 118 任意比互溶 任意比互溶
乙酰 苯胺 114.3 304 0.46 36.9
(温度高溶解度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直形冷凝管 
解析:仪器a为直形冷凝管。
(2)加入锌粒,除了防止暴沸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
防止苯胺
被氧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步骤1中控制温度计示数约105 ℃的原因是
 
 。
冰醋酸具有挥发性,温度过高,冰醋酸蒸出,降低了反应
物的利用率,温度过低,不利于蒸出水 
解析:冰醋酸具有挥发性,温度过高,冰醋酸蒸出,降低了反应物的利用率,温度过低,不利于蒸出水,所以控制温度计示数约10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判断反应基本完全的现象是 ;
步骤3中洗涤乙酰苯胺粗产品最合适的试剂是 (填字
母)。
a.冰水 b.热水
c.15%的乙醇溶液 d.NaOH溶液
尾接管中不再有液滴滴下 
a 
解析:当尾接管中不再有液滴滴下时,说明反应基本完全;
由于乙酰苯胺易溶于乙醇,温度越高,乙酰苯胺在水中的溶
解度越大,且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故选用冰水洗涤乙酰苯
胺粗产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5)步骤4中重结晶的过程:粗产品溶于沸水中配成饱和溶液→
再加入少量蒸馏水→加入活性炭脱色→加热煮沸→ 
→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趁热过
滤 
解析:重结晶时,将乙酰苯胺粗产品溶于沸水中配成饱和溶液,再加入少量蒸馏水,加入活性炭脱色,接着加热煮沸,趁热过滤后冷却结晶,再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最终产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6)本实验中乙酰苯胺的产率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
字)。
解析:制备乙酰苯胺的实验原理为C6H5—NH2+CH3COOH
C6H5—NHCOCH3+H2O,以 0.11 mol 的苯胺和0.26 mol的冰醋酸为原料,冰醋酸过量,则理论上制得的乙酰苯胺的物质的量为0.11 mol,质量为0.11 mol×135 g·mol-1=14.85 g,所以乙酰苯胺的产率为 ×100%≈68.7%。
68.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感谢欣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