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4章 探究欧姆定律 课件 (共三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4章 探究欧姆定律 课件 (共三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9-11 14:45:55

文档简介

课件54张PPT。14.1怎样认识电阻舞台灯光的亮度需要调节,
电视机的音量需要调节,
电扇的转速也需要调节……你知道这些是如何实现的吗??是通过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来实现的电路中电流大小是如何变化的? 水流在水管中流动受到阻力作用,那么在导体中的电流是否也受到导体对它的阻碍作用呢?电流在导线中会不会受到阻碍呢? 把不同的导体分别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你看到的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活动1:比较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你看到的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灯泡亮度不同通过的电流不同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一、什么是导体的电阻 1、概念: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2、符号:电阻用 R 表示一般说来,任何 用电器 都有电阻 导体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
导体电阻越小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电路中的电流越大。3、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欧其他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1 M? = 1 000 000 ? = 106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4、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1 k?=1 000 ? =103 ?欧姆 (1787-1854) 乔治·西蒙·欧姆,德国物理学家。1787年3月16日出生于德国埃尔兰根。欧姆是家里七个孩子中的长子,他的父亲是一位熟练的锁匠,爱好哲学和数学。欧姆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习数学,这对欧姆以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欧姆在物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欧姆定律。另外,欧姆还发现了电阻与导线的长度及横截面的关系。为纪念他,电阻的单位“欧姆”,以他的姓氏命名。观察与思考观察:下图是我们常用的导线 1、生活中常见的导线多是铜芯或铝芯,为什么不用铁芯? 2、不同规格的电炉,为什么有的电炉丝长,有的电炉丝比较短? 3、为什么有的导线芯比较粗?思考:二、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可能与导体的粗细、长短有关;也许与温度也有关。活动2: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由活动1我们知道导体的电阻是有大小的。那么你知道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 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去研究每一个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在实验中采用什么方法去研究?(2)、在实验中怎样探知电阻的大小?通过比较灯的亮暗来判断,如灯亮,则对电流阻碍作用小,电阻小。 通过比较电流表中电流的大小,如电流大,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电阻小。既可比较灯的亮暗,也可比较电流的大小。(3)、实验器材: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控制不变的量有__、_ _、__。材料 横截面积 温度你会选择哪两根导体做实验?实验1: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实验1:电阻是否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实验1的结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有关。
  材料、横截面积相同,导体越长,电阻越大。(2)、研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控制不变的量有__、__、__。 材料 长度 温度你会选择哪两根导体做实验?实验2: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实验2: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实验2的结论: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
  材料、长度相同,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3).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控制不变的量有__、 _ _、__。长度 横截面积 温度你会选择哪两根导体做实验?实验3: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实验3:电阻是否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3的结论: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4).探究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控制不变的量有__、_ _、__。长度  横截面积 材料将细铁丝绕制成线圈连入电路。结论: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对大多数导体而言,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实验4:探究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1)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有关,当导体的材料和粗细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2)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粗细有关,当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越粗,电阻越小。 (3)导体的电阻跟材料有关,当导体的粗细和长度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导体,其电阻不同。 (4)进一步研究表明,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几种长1米,横截面积1平方毫米的金属线在20摄氏度时的电阻值 导线 电阻R/ Ω
银 0.016
铜 0.017
铝 0.027
铁 0.096
镍铬合金 0.1一些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由右表可知,100W的白炽灯泡的电阻比25W的白炽灯泡的电阻小,表明灯泡的亮度与灯丝的电阻有关。请观察一下,这两个灯泡的灯丝的长短、粗细一样吗?超导体的知识: 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金属的温度降低时,它的电阻减小.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在测定水银在低温下的电阻值时发现,当温度降到-269℃左右时,水银的电阻变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超导体: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做超导体.(注意:不是所有物体都会发生超导现象) 1、将一根金属导线对折后并成一条,它的电阻将变__(选填“大”、“小”),原因是导线的______不变,_____ 变大,______变小所致. 2、将一根金属导线均匀拉长后,它的电阻将变__(选填“大”、小”).原因是导线的_____不变,____变大,______ 变小所致.小材料横截面积 长度大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课堂练习 3、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丙三根电阻线,已知甲比乙长,但横截面积相等,丙比乙粗,但长度相等,则甲、乙、丙三根电阻线的电阻大小是 [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乙最小A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位器三、电阻器 ——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 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做定值电阻,简称电阻。 定值电阻定值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变阻器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①金属杆②金属滑片P③电阻丝线圈④瓷筒⑤支架A、B、C、D为接线柱ABCD活动3:认识滑动变阻器(1)、滑动变阻器的构造:(2)、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3)、滑动变阻器的标牌 图形符号 “50Ω”表示:最大阻值为50Ω;
“1.5A”表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4)、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或电压. 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 ,但是连入电路中只要其中的两个接线柱,那么如何连接呢?ABCD讨论与交流滑动变阻器几种接法比较变大变小变小变大变小变小变小 变大变小变大变大变小变大变大变大变小 同时连接上面两个接线柱相当于接入一根导线 同时连接下面两个接线柱相当于接入一个定值电阻同时连接A、B或C、D呢?分析论证:(1)如何增大接入电路的电阻? A、滑片向左移 B、滑片向右移(2)如何增大接入电路的电阻? A、滑片向左移 B、滑片向右移 滑片远离下接线柱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滑片靠近下接线柱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注意: 2、不能超过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否则烧坏滑动变阻器。归纳:滑动变阻器的正确连接方法:1、串联接在电路中;2、连接“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远离下接线柱,使接入电路阻值最大 (目的是保护电路)。活动4: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三、旋盘式电阻箱: 滑动变阻器与电阻箱的比较:联系:都能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值; 区别:滑动变阻器能够逐渐地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但不能表示出连入电路的电阻值;电阻箱恰好相反。变阻器的应用调光台灯调温电熨斗调速器等 油面上升时,杠杆左端上翘,变阻器R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油量表(电流表)的示数 。变小变大大小暗课堂练习 1、如图示,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  ,电路中的电流变  ,灯泡变   。ABCDP甲ABCDP乙ABCDP丙ABCDP丁D 2.如图示的滑动变阻器四种接法中,当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都能使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的是 ( ) A、甲和乙 B、丙和丁
C、甲和丙 D、甲和丁 3、如图,将两个滑动变阻器串联后连入电路,要使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则滑片p1,p2的位置应该放在( )
A.P1在最右端,P2在最左端
B.P1在最左端,P2在最右端
C.P1在最左端,P2在最左端
D.P1在最右端,P2在最右端B 4.下列关于导体的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中有电流时,导体才有电阻
B、导体的电阻大小取决于导体中电流的大小
C、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无关
D、导体的电阻大小取决于导体两端电压的大小C 5、根据要求设计电路图,并完成实物图的接线,器材如图示,另有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开始置于最左端。要求用滑动变阻器调节小灯泡中的电流,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小灯泡中的电流和电压。课件33张PPT。14.2探究欧姆定律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2.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那么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前面我们学过: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我觉得导体中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应该有关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所以我觉得电流与导体电阻有关 进行猜想与假设:   1、既然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那么升高电压,电流会不会也随着增大呢?  一、活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提出问题: 2、既然电阻对电流对阻碍作用,那么增大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会不会减小呢?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常用方法:先使其中的一个量(如电阻)保持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电流和电压)间的关系;再使另外一个量(如电压)保持不变,研究剩下的两个量(电流和电阻)间的变化关系,最后就可得到三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电阻电压电压电阻具体方法: a、保持__不变,改变__,研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b、保持__不变,改变__,研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1、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实验A: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电路图怎样能很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呢?电路图怎样能很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呢?电路图怎样能很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呢?电路图怎样能很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呢? 断开。 电阻最大 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R 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_________ 位置。3.电流表和电压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正确的接线柱。 2、检查电路是否正确,试触后再闭合开关; 3、移动变阻器滑片,调节电阻两端电压分别至1V,2v,3v,并记录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中;4、观察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5、关闭电源,整理好仪器。分析评估数据,讨论得出结论;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表一:(电阻R=10Ω)分析与论证:···· 在分析实验数据时,还可采用图像法 1320.10.30.2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分析表一数据和曲线图可知
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注意:(1)这里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是指同一段导体的同一时间段而言的; (2)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因为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只有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会有电流。 例: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500mA,此导体的两端电压为4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mA ,导体的电阻_____(填变化或不变)。1000不变2、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实验B: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怎样改变电阻的大小?更换定值电阻后,怎样保持电压不变?交流与合作每次实验更换电阻R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电路图R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物图 分别选用5Ω,10Ω,15Ω三个不同的电阻实验。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不变,记录通过电阻的电流值。30.60.30.2实验记录表二:
保持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515100.20.60.3.........分析表二数据和曲线图可知 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成反比。交流评估: 1、分析实验结论与开始的假设有什么差异?
2、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 探讨改进实验的措施;
3、你发现对于同一段电阻的电流、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如何表示?对于以上两个结论,你用一句话如何表达?分析与论证公式:变换公式:U=IR 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 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二、欧姆定律: U=IR: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它的电流与其电阻的乘积。 表示导体的电阻值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其通过电流的比值。注意: 1: I.U.R必须是针对同一对象而言.
2: 不能理解为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关系。 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关系。 1.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这里存在一个因果关系,电压是因,电流是果,因为导体两端有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先有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2.同样不能说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个性质,它的大小由导体本身来决定,与导体中通过的电流无关。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乔治·西蒙·欧姆 ,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少年时的欧姆因受父亲影响就对物理和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欧姆是一个很有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边教学生边做研究。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这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科学探索。欧姆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电路定律(即欧姆定律)。当时还缺乏明确的电压、电流乃至电阻的概念,使用的电流表也正在探索中,他只好自己动手制作仪器,进行测量。他使用了温差电池和扭秤,经过无数次试验和归纳计算,用了10多年时间才获得成功。 例题1:某数控车床照明灯的电压是36V,它正常工作时灯丝的电阻是54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R=54Ω I=?U=36V已知:(2)列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量解题步骤:(1)画电路图(3)求解IU=36VR=54Ω求:I 答:车床照明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约为0.67A.解:I=UR36V54Ω =≈0.67A 例题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 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值是0.6A.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20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已知:R=20Ω, 求:解:U=? U=IR=0.6A×20Ω两端的电压是12V。=12V答:R=20ΩI=0.6AI=0.6AU=? 3.做完题目后要分析其实际意义,防止不加分析,乱套公式。 1.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 2.利用公式求解时,各物理量先统一单位,代入计算时,数字后面带单位有助于对公式的理解。三、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四、课堂练习 1.有人根据公式R=U/I跟公式I=U/R在形式上相似,把电阻R说成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当加在某导体两端电压为4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5A,则这导体的电阻为____Ω;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增大1倍时,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Ω,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为_____A 。 答:不对。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跟电流、电压无关。160.516 3、如图表示了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由图中信息可知【 】   A.导体的电阻为6欧   B.导体的电阻为1.5欧   C.导体的电阻随导体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D.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也为0 A 4、李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如图所示的情况下,将A、B两点间10Ω的电阻更换为20Ω的电阻,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应当是 【 】???? A.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B.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 C.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 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 B 5、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几乎无示数,电压表示数近似等于电源电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L2短路 B. L2灯丝断了 C. L1短路 D.L1灯丝断了 B 0.312 6、给你一只标有“10Ω 0.3A”的定值电阻和一只标有“30Ω 0.6A”的滑动变阻器,在保证所有电路元件安全的前提下,若串联接入电路,则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A,它们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V。 B 7、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分别用两个电阻进行了探究,并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11所示的I-U关系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R1、R2的大小关系为【 】    A. R1>R2
B. R1<R2   C. R1=R3
D.不能确定课件31张PPT。欧姆定律的应用实验室有一只阻值不明的电阻器,怎样测出它的电阻呢?使电阻器中通过电流,并测出电流值和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值,应用欧姆定律求出Rx的值。用伏安法测电阻学习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器的电阻值电池组、开关、电阻器、电流表、
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器材:目的:原理:欧姆定律步骤:1、根据测量原理,设计电路图,连接电路。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为 某一适当值,从电压表和电流表上分别读出U、I的值,做三次实验,得出三组数据。3、将实验数据填在表格中,算出电阻的平均值。电路图实物图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数据记录上表是某同学的实验记录,则被测电阻的阻值应为_________分析比较上面的实验数据,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用伏安法测电阻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应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________位置。电阻最大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2)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便于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1)保护电路;用伏安法测电阻讨论:1、这个实验做三次的目的是什么?这与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三次实验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是滑片向左滑动时,两表的示数怎样变化?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呢?4、第三次实验所测得的电阻值偏大,原因可能是什么?3、某同学实验在发现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而电压表的指钟却有明显的偏转,则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用伏安法测电阻测小电灯的电阻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各有什么特点?2、那么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又有什么特点呢?II1I2U1U2UI1 = I2 = IU = U1+ U2推导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______各部分电压之和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_______相等等于串联电路的电阻研究方法:什么是总电阻?R1R2R总理论推导法串联电路电流规律:U1=__________,U2=____________再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IR总I2R2U总=_____,I1R1R总=R1+R2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I=I1=I2U总=U1+U2根据欧姆定律得:=IR1=IR2讨论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有什么特点?特点是: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大。+=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讨论2:若有n 个电阻R1、R2、···、Rn串联,则它们的总电阻R 等于多少?R总=R1+R2+···+Rn将n个阻值为R1的电阻串联,总电阻为nR1三、课堂小结 串联电路的规律:I=I1=I2I1:I2=1 :1(1)电流规律:(2)电压规律:U=U1+U2U1 : U2=R1 :R2(3)电阻规律:推导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复习提问: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是______
表达式是_______.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是______
表达式是_______串联电路中的电阻规律是______
表达式是_______I1 = I2 = IU = U1+ U2R总=R1+R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是______
表达式是_______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是______
表达式是_______U=U1=U2I=I1+I2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跟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效电阻)跟各支路的电阻有怎样的关系?理论推导法:一、并联电路的总电阻跟各并联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V并联电路电压规律:U=U1=U2并联电路电流规律:I=I1+I2根据欧姆定律:I= I2=I1==+结论: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 联导体的电阻的倒数之和。即:讨论: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_____任一并联导体的电阻。+=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_________横截面积小于结论:课 堂 小 结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规律:电流:I=I1+I2I1:I2=R2:R1电压:U=U1=U2U1 :U2=1:1电阻:讨论2:若有n 个电阻R1、R2、···、Rn并联,则它们的总电阻R 等于多少?将n个阻值为R1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为想一想?1.将4欧和12欧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总电阻为_____
2.两个电阻均为6欧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总电阻为_____
16欧12欧3.将5个20欧的电阻串联,总电阻为______欧,若将n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总电阻为_____
4.将两个电阻串联,总电阻为72欧,若一个电阻为30欧,另一个是_____100欧nR42欧5.导体串联时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 都____,这是因为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_____. 长度6415大3:21:17.R1和R2电阻串联后接在电路中,若R1:R2=3:2,则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是______,R1、R2两端电压之比是_______.6.将5Ω和10Ω的两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_____Ω;若通过5Ω电阻的电流为0.4A,则10Ω电阻两端的电压是_____V,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是______V.9、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若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时,则 ( )A. V1表示数增大,V2表示数增大,A表示数减小
B. V1表示数减小,V2表示数增大,A表示数减小
C. V1表示数增大,V2表示数减小,A表示数增大
D. V1表示数减小,V2表示数减小,A表示数增大c8、把一个4Ω的电阻器R1和一个6 Ω的电阻器R2串联起来接入电路,求它们的总电阻R总。若电路中的电流为1.2A,求每个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及总电阻两端的电压。R总=R1+R2=4Ω+6Ω=10 Ω解:U1=IR1=1.2A× 4Ω=4.8VU2=IR2= 1.2A×6Ω=7.2VU=U1+U2= 4.8V+ 7.2 V=12V课 堂 练 习1.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_____,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的______之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_____任一并联导体的电阻。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_________.倒数倒数小于横截面积2. R1=6Ω,R2=4Ω,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______,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__,总电阻是______Ω.2:31:12.44.将1000欧的电阻与1欧的电阻并联,并联总电阻为( ) A.大于1000欧 B.小于1欧 C.1000欧>R>1欧 D.等于1001欧 5.将两个电阻并联,总电阻为12欧,若一个电阻为30欧,另一个是_____20欧B3.将4欧和12欧的电阻并联接入电路总电阻为_____3欧6. 两个电阻R1=8Ω、R2=16Ω,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在电路中,通过R1的电流是0.5A,则通过R2的电流是 ( )A. 0.25A B. 0.5A C. 0.75A D. 1AA8.在图中,U=12V,R1=10Ω,R2=40Ω,求电路的总电阻和干路里的电流。R总 IU=12V,R1=10Ω,R2=40Ω已知:求:解:∵∴R总=8ΩI===1.5A已知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求:_________________
解: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U=12VR1=10ΩR2=40ΩR总 I解法2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比较串联并联电流电压I=I1+I2I=I1=I2U=U1+U2U=U1=U2电阻R=R1+R2返回到12张分压(流)公式返回到13张返回到18张返回到19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