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项目 改进手机电池中的离子导体材料——有机合成在新型材料研发中的应用
课程 标准 1.通过设计手机新型电池中的离子导体材料,将研究材料性能问题转化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问题,聚焦有机化合物的功能基团,设计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建立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材料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合理应用逆推法和正推法设计有机材料的合成路线,并通过合成路线的选择和评价活动,体会官能团保护、“绿色化学”等思想
项目活动(一) 设计手机新型电池中离子导体材料的结构
1.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有机溶剂的作用
由上图所示某种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知:
电池组成 工作原理 有机溶剂的作用
负极材料:石墨 正极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 离子导体:溶解有锂盐的有机溶剂 放电时:Li+从负极移向正极 充电时:Li+从正极移向负极 溶解锂盐,起到传导锂离子的作用
[资料卡片]
资料1
传统锂离子电池中一般使用LiClO4、LiPF6、LiBF4等锂盐作为电解质,其在酯类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性。依据溶解性的要求,通常使用碳酸丙烯酯(PC)、碳酸丁烯酯(BC)、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酯基的混合物作为有机溶剂。
资料2
醚键的化学和电化学性质稳定,它能通过醚氧原子与锂离子之间不断地结合、分离而实现离子传导。例如,分子中有—CH2CH2O—、—CH2CH2OCH2CH2O—、
—CH2CH2OCH2CH2OCH2CH2O—等醚键结构单元的有机化合物,对锂盐均能起到良好的离子导体的作用。
【交流讨论】
为使锂离子电池正常工作,同时避免有机溶剂为液态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理想的离子导体材料中的有机溶剂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性能?
2.设计离子导体中有机溶剂的结构
(1)设计离子导体中新型的有机溶剂的思路
理想的离子
导体材料中
的有机溶剂新型的有机溶剂是结构单元中有酯基、醚键的高分子
(2)科学家对离子导体中有机溶剂合成的设计
1.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下列对于锂离子电池所用材料分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材料 正极 (LiCoO2) 负极(C) 电解液(碳 酸丙烯酯) 隔膜(聚 烯烃)
分类 无机物 有机物 酯类 合成高分子
2.碳酸乙烯酯()广泛用作电池电解质、酯类合成的中间体。一种由CH2CH2、CO2及O2为原料,在铁、铜及碘化物催化下制备碳酸乙烯酯的反应为CH2CH2+O2+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酸乙烯酯是一种有机溶剂,可以溶解无机化合物
B.碳酸乙烯酯只含酯基这一种官能团
C.碳酸乙烯酯是一种离子导体
D.该碳酸乙烯酯的制备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项目活动(二) 合成离子导体材料中有机溶剂的单体
1.离子导体合成分析
(1)利用已有的有机合成知识及“资料卡片”所提供的反应信息,以乙烯或丙烯为基础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设计二缩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或丙烯酸丁酯的合成路线,画出流程图,并进行小组间的展示和交流,阐述设计思路。
(2)请对各组设计的不同合成路线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并梳理分析评价的角度。
[资料卡片]
本探究活动中可能用到的一些有机化学反应:
+H2ORCOOH(R为H或烃基)
CH2CH—CH3CH2CH—CHO
+R—OH
RO—CH2—CH2—OH(R为H或烃基)
CH3—CHCH2+CO+H2(或)
R—CHO+CH3—CHOR—CHCH—CHO(R为H或烃基)
2.二缩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合成
(1)丙烯酸:丙烯直接氧化法
CH2CH—CH3+O2CH2CH—CHO
CH2CH—CHO+O2CH2CH—COOH
(2)二缩三乙二醇:环氧乙烷水合法
(3)二缩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合成
2CH2CH—COOH
3.丙烯酸丁酯的合成
(1)正丁醇:羰基合成法、醇醛缩合法
+CO+H2
(2)丙烯酸丁酯的合成
CH2CH—COOH+
VC PMHS()是一种优良的锂离子电池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其合成路线如下:
步骤①:合成CECA()
+CECA+2CH3CH2OH
步骤②:合成VC PMHS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VC PMHS结构中的碳酸丙烯酯基起到溶解锂盐的作用
B.VC PMHS结构中构成VTMS的醚氧原子起到传导Li+的作用
C.步骤①和步骤②的反应类型均为取代反应
D.步骤②制备VC PMHS的合成路线的原子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思想
微项目 改进手机电池中的离子导体材料
——有机合成在新型材料研发中的应用
【基础知识·准落实】
项目活动(一)
师生互动
探究活动
交流讨论
提示:新型的有机溶剂应该是一种结构单元中有酯基、醚键的高分子。
自主练习
1.B LiCoO2属于无机物,A项正确;碳为单质,是无机物,B项错误;碳酸丙烯酯的结构简式是,属于酯类,C项正确;聚烯烃是由烯烃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D项正确。
2.C 碳酸乙烯酯作为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离子导体的组成成分,起到了有机溶剂的作用,即溶解锂盐,而锂盐为无机化合物,A项正确;由碳酸乙烯酯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官能团只有酯基,B项正确;在锂离子电池的离子导体中,碳酸乙烯酯为溶解锂盐的有机溶剂,是离子导体的一部分,其本身并不导电,C项错误;由题干给出的制备碳酸乙烯酯的反应可知,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D项正确。
项目活动(二)
自主练习
C VC PMHS结构中酯基的CO、C—O均具有较强的极性,酯基的存在能很好地提高其对锂盐的溶解性,A项正确;醚键中的O原子具有孤电子对,而Li+的2s轨道为空轨道,故Li+与O原子可形成配位键,从而起到传导Li+的作用,B项正确;对比步骤①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结构特点可知,该反应可以看作中的2个羟基H原子被取代,除生成目标产物CECA外,还生成2分子的乙醇;而步骤②的反应物和CECA中含有碳碳双键,但生成物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故该反应为加成反应,C项错误;由步骤②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生成物中的原子,原子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思想,D项正确。
1 / 3(共27张PPT)
微项目 改进手机电池中的离子导体材料
——有机合成在新型材料研发中的应用
课
程 标
准 1.通过设计手机新型电池中的离子导体材料,将研究材料性能
问题转化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问题,聚焦有机化合物的功
能基团,设计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建立从化学视角分
析、解决材料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合理应用逆推法和正推法设计有机材料的合成路线,并通过
合成路线的选择和评价活动,体会官能团保护、“绿色化学”
等思想
基础知识·准落实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项目活动(一) 设计手机新型电池中离子导体材料的结构
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有机溶剂的作用
由上图所示某种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知:
电池组成 工作原理 有机溶剂
的作用
负极材料:石墨 正极材料:过渡金属
氧化物 离子导体:溶解有锂
盐的有机溶剂 放电时:Li+从负极移
向正极 充电时:Li+从正极移
向负极 溶解锂盐,起到传导
锂离子的作用
[资料卡片]
资料1
传统锂离子电池中一般使用LiClO4、LiPF6、LiBF4等锂盐作为电解
质,其在酯类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性。依据溶解性的要求,通常使用
碳酸丙烯酯(PC)、碳酸丁烯酯(BC)、碳酸乙烯酯(EC)、碳酸
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中的
一种或几种含酯基的混合物作为有机溶剂。
醚键的化学和电化学性质稳定,它能通过醚氧原子与锂离子之间不断
地结合、分离而实现离子传导。例如,分子中有—CH2CH2O—、—
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等醚键结构单元的有机化合物,对锂盐均能起到良好的离子导体的作用。
资料2
【交流讨论】
为使锂离子电池正常工作,同时避免有机溶剂为液态时所带来的安
全隐患,理想的离子导体材料中的有机溶剂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性能?
提示:新型的有机溶剂应该是一种结构单元中有酯基、醚键的高
分子。
2. 设计离子导体中有机溶剂的结构
(1)设计离子导体中新型的有机溶剂的思路
理想的离子
导体材料中
的有机溶剂 新型的有机溶剂是
结构单元中有酯基、
醚键的高分子
(2)科学家对离子导体中有机溶剂合成的设计
1. 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
家。下列对于锂离子电池所用材料分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材料 正极 (LiCoO2) 负极(C) 电解液(碳 酸丙烯酯) 隔膜(聚
烯烃)
分类 无机物 有机物 酯类 合成高分子
解析: LiCoO2属于无机物,A项正确;碳为单质,是无机物,
B项错误;碳酸丙烯酯的结构简式是 ,属于酯类,C项正
确;聚烯烃是由烯烃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D项正
确。
2. 碳酸乙烯酯( )广泛用作电池电解质、酯类合成的中间体。一
种由CH2 CH2、CO2及O2为原料,在铁、铜及碘化物催化下制
备碳酸乙烯酯的反应为CH2 CH2+ O2+CO2 。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碳酸乙烯酯是一种有机溶剂,可以溶解无机化合物
B. 碳酸乙烯酯只含酯基这一种官能团
C. 碳酸乙烯酯是一种离子导体
D. 该碳酸乙烯酯的制备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解析: 碳酸乙烯酯作为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离子导体的组成成
分,起到了有机溶剂的作用,即溶解锂盐,而锂盐为无机化合物,
A项正确;由碳酸乙烯酯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官能团只有酯基,B项
正确;在锂离子电池的离子导体中,碳酸乙烯酯为溶解锂盐的有机
溶剂,是离子导体的一部分,其本身并不导电,C项错误;由题干
给出的制备碳酸乙烯酯的反应可知,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原子利用
率为100%,D项正确。
项目活动(二) 合成离子导体材料中有机溶剂的单体
1. 离子导体合成分析
(1)利用已有的有机合成知识及“资料卡片”所提供的反应信
息,以乙烯或丙烯为基础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设计
二缩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或丙烯酸丁酯的合成路线,画出流
程图,并进行小组间的展示和交流,阐述设计思路。
(2)请对各组设计的不同合成路线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并梳理分
析评价的角度。
[资料卡片]
本探究活动中可能用到的一些有机化学反应:
+H2O RCOOH(R为H或烃基)
CH2 CH—CH3 CH2 CH—CHO
+R—OH RO—CH2—CH2—OH
(R为H或烃基)
CH3—CH CH2+CO+H2
(或 )
R—CHO+CH3—CHO R—CH CH—
CHO(R为H或烃基)
2. 二缩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合成
(1)丙烯酸:丙烯直接氧化法
CH2 CH—CH3+O2 CH2 CH—CHO
CH2 CH—CHO+ O2 CH2 CH—COOH
(2)二缩三乙二醇:环氧乙烷水合法
(3)二缩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合成
2CH2 CH—COOH
3. 丙烯酸丁酯的合成
(1)正丁醇:羰基合成法、醇醛缩合法
+CO+H2
(2)丙烯酸丁酯的合成
CH2 CH—COOH+
VC PMHS( )是一种优良的锂离子电
池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其合成路线如下:
步骤①:合成CECA( )
+ CECA+2CH3CH2OH
步骤②:合成VC PMHS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VC PMHS结构中的碳酸丙烯酯基起到溶解锂盐的作用
B. VC PMHS结构中构成VTMS的醚氧原子起到传导Li+的作用
C. 步骤①和步骤②的反应类型均为取代反应
D. 步骤②制备VC PMHS的合成路线的原子利用率为100%,符合
“绿色化学”思想
解析: VC PMHS结构中酯基的C O、C—O均具有较强的极
性,酯基的存在能很好地提高其对锂盐的溶解性,A项正确;醚键中
的O原子具有孤电子对,而Li+的2s轨道为空轨道,故Li+与O原子可
形成配位键,从而起到传导Li+的作用,B项正确;对比步骤①的反应
物与生成物的结构特点可知,该反应可以看作 中的2个
羟基H原子被
取代,除生成目标产物CECA外,还生成2分子的乙醇;而步骤②的反
应物 和CECA中含有碳碳双键,但生成物中不存在碳碳双
键,故该反应为加成反应,C项错误;由步骤②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生成物中的原子,原
子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思想,D项正确。
感谢欣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