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一(上)数学必修第一册2.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A版高一(上)数学必修第一册2.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25 17:0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A版高一(上)数学必修第一册2.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第一课)
课型 概念课 课时 2
学习目标 1.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现实意义; 2. 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认识到函数的重要性,体会数学的整体性; 3. 能够体会归纳,概括的方法,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二次函数,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渗透数学建模的素养,提升数学运算素养.
学习重点 从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在建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联系中,获得用二次函数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性方法.
学习难点 从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并归纳概括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性解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在知识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基础,在能力上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部分知识之前学过的二次函数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学生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有一定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学生能力有限,真正掌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可以利用具体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让学生观察二次函数的图象,获得对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方法的认识,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核心知识 1.一元二次不等式 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的对应关系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设计 (含情景设计、问题设计、学生活动设计等内容) 教师个人复备
一、问题导入 在初中,我们从一次函数的角度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发现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利用函数观点把它们统一起来,而且利用这种联系可以很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对于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是否也有这样的联系呢? 二、新知探究 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 问题1 园艺师打算在绿地上用栅栏围一个矩形区域种植花卉.若栅栏的长度是24m,围成的矩形区域的面积要大于20,则这个矩形的边长为多少米? 答案:①设矩形的一边长为m,另一边长为m,可以得到 消元可得,其中. ②设矩形的一边长为m,则另一边长为m,由题意,得,其中. 追问1 不等式,即,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不等式吗? 答案:相同点: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不同点:一元一次不等式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而不等式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追问2 类比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你能给这类不等式起个名字吗?并试着给出它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 定义: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所以称其为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 ax2+bx+c>0或者ax2+bx+c<0,其中a,b,c为常数,且 a≠0. 2.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问题2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从一次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思想方法,那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问题3 类似地,能否从二次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不等式,进而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呢?以函数y=x2-12x+20为例. 追问1 点P为函数y=x2-12x+20图象上的一点,当点P的纵坐标为0时,如何求点P的横坐标? 答案:解方程x2-12x+20=0,方程的实数根就是点P的横坐标. 追问2 一元二次方程x2-12x+20=0的实数根与二次函数y=x2-12x+20有什么关系?这个结论推广到一般的二次函数,该怎么叙述?(提示:自己先尝试叙述,然后阅读教科书第50页最后一段,进行修正) 答案:一元二次方程x2-12x+20=0的实数根就是二次函数y=x2-12x+20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一般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实数根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 a≠0)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我们把使ax2+bx+c=0的实数x叫做二次函数y=ax2+bx+c的零点. 即二次函数y=x2-12x+20的两个零点为x1=2,x2=10. 追问3 二次函数y=x2-12x+20的两个零点将x轴分成三段,每一段(零点除外)对应的函数图象有什么特点?函数值有什么特点? 答案:当x<2时,对应的函数图象在x轴上方,此时y>0,即x2-12x+20>0; 当210时,对应的函数图象在x轴上方,此时y>0,即x2-12x+20>0. 追问4 根据二次函数y=x2-12x+20的图象,不等式x2-12x+20<0与x2-12x+20>0的解集分别是什么? 答案:当y=0时,即方程x2-12x+20=0的解x1=2,x2=10,即x1=2,x2=10是二次函数 y=x2-12x+20的零点.根据二次函数y=x2-12x+20的图象可得: 不等式x2-12x+20>0的解集是{x|x<2或x>10}, 不等式x2-12x+20<0的解集是{x|20的方法,可以推广到求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和ax2+bx+c<0(a>0)的解集吗?对于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与相应的函数y=ax2+bx+c(a>0)之间是否也具有类似的关系?请完成下表. 三、应用举例 例1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2-5x+6>0; (2)9x2-6x+1>0; (3)-x2+2x-3>0. 追问1 求解不等式ax2+bx+c>0或ax2+bx+c<0(a>0)的依据是什么?步骤是什么?第(3)题与(1)(2)题有何不同?如何转化为(1)(2)题? 追问2 结合例1,你能否完善一下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呢?试着以框图的形式呈现. 练习1解不等式: (1);(2). 练习2 是什么实数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1);(2). 练习3已知,,求,. 例2 已知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x|x<-3,或x>5},则ax2-bx+c<0的解集为________. 练习4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 四、归纳小结 问题5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回答下列问题,总结本节课的学习. (1)我们是如何研究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的步骤是什么? 答案:(1)从具体的实际问题入手,由特殊到一般,从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不等式,将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问题化归为二次函数的相关问题,从而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其中体现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化归的思想方法.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板书设计 1.“三个二次”的关系; 2.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步骤: (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 (); (2)计算判别式,判断方程是否有根; (3)如果有根,求出方程的根; (4)写出不等式的解集,大于取两边、小于夹中间. 3.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
作业设计 教材习题:53页练习题第1、2题 教辅书:《课后训练》2.3(第1课时) 补充习题:复印的作业 其他任务:预习下一节
教学反思 拓展的例题不足; 2、学生主体性体现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