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中学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0月份)(含部分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中学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0月份)(含部分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25 11:3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中学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图形中,一定相似的是(  )
A. 两个平行四边形 B. 两个正方形 C. 两个矩形 D. 两个菱形
2.已知△ABC中,D,E分别是边BC,AC上的点,下列各式中,不能判断DE∥AB的是(  )
A. B. C. D.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设为单位向量,那么
B. 已知、、都是非零向量,如果,那么
C. 四边形ABCD中,如果满足AB∥CD,,那么这个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D. 平面上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在给定的两个不平行向量的方向上分解
4.大自然是美的设计师,即使是一片小小的树叶,也蕴含着“黄金分割”,如图,P为AB的黄金分割点(AP>PB),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B2=AP2+BP2
B. BP2=AP BA
C.
D.
5.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D的平分线交BD于E,交DC于F,交BC的延长线于G.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E2=EF FG
B. AE2=EF AG
C. AE2=EG FG
D. AE2=EF EG
6.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点F、G在边BC上,四边形DEGF是平行四边形,AN∥DF交BC于点N.甲、乙两位同学在研究这个图形时提出了两个猜想:①;②,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正确②错误
B. ①错误②正确
C. ①、②皆正确
D. ①、②皆错误
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7.如果=,那么=______.
8.已知线段b是线段a、c的比例中项,且a=9,c=4,那么b=______.
9.化简:2(+)-(-)=______.
10.如果在比例尺为1:1000000的地图上,A、B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6厘米,那么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11.已知点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重心,AC=BC=6,那么AG的长为______.
12.已知两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比为3:2,那么这两个等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长度的比值为 .
13.已知线段MN=2cm,P是线段MN的黄金分割点,那么线段NP的长度等于 cm.
14.图1是装了液体的高脚杯示意图(数据如图),用去一部分液体后如图2所示,此时液面AB=______cm.
15.已知向量是互不平行的非零向量,如果,那么向量与是否平行?
答: .(填“是”或“不是”)
1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1,-2),△AB′O′∽△ABO(点A、点B、点O的对应点分别是点A、点B'、点O',O'的坐标为(-1,0),点B'在第四象限,那么点B'的坐标为 .
17.如果梯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我们称该梯形为“优美梯形”.如果一个直角梯形是“优美梯形”,它的上底等于2,下底等于4,那么它的周长为 .
18.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AC=6,BC=4,点D是边AC上一点,将△BCD沿着BD翻折,点C落在点E处,连接AE,如果AE∥BD,设DE与边AB交于点F,那么的值是 .
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本小题10分)
已知,求k值.
20.(本小题10分)
如图,在△ABC中,D、E、F分别是AB、BC上的点,且DE∥AC,AE∥DF,,BF=9cm,求EF和FC的长.
21.(本小题10分)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是边AB的中点,CE与对角线BD交于点F,设=,=.
(1)用向量、表示向量;
(2)在图中求作向量分别在、方向上的分向量.(不写作法)
22.(本小题10分)
如图,点A在线段BD上,在BD的同侧作等腰Rt△ABC和等腰Rt△ADE,∠ABC=∠ADE=90°,CD与BE、AE分别交于点P、M.
求证:
(1)△BAE∽△CAD;
(2)2CB2=CP CM.
23.(本小题12分)
九年级数学项目式学习小组通过学习知道太阳光是平行光,可以借助太阳光线构成两个相似三角形,来计算出一些没办法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学习小组利用可伸缩的标杆和卷尺展开了测量物体高度的学习.
(1)如图,若垂直于地面的标杆OP=2米,它的影长OG=1米,同一时刻,旗杆的影长HN=6米,则旗杆MN的高度为______米;
(2)如图,学习小组计划测量运动场围墙外的电线杆AB的高度,但受围墙的阻碍,没办法直接测量电线杆的影长.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某一时刻,垂直于地面的2米标杆OC的端点C的影子恰好与电线杆AB的端点A的影子重合于点E,测得OE=2.2米;②把标杆缩短为1.2米,记作OD,过了一段时间,标杆OD的端点D的影子恰好与电线杆AB的端点A的影子重合于点F,测得OF=1.2米.请求出电线杆AB的高度.
24.(本小题12分)
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90°,BC=4,AD=aBN,点M是AB的中点,点D和点N分别是线段AC和BC上的动点.
(1)当点D和点N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时,求a的值;
(2)当a=时,以点C,D,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MN相似,求BN的值;
(3)当a=时,求MN+ND的最小值.
25.(本小题14分)
如图,已知 AD//BC,∠DAB=∠ABC=90°,AD=8,AB=4,点P是射线BC上一个动点,联结AP,作 DE⊥AP于点E,联结BE,过点E作BE垂线交线段AD于点F.
(1)设BP=x,BP=x,FD=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2)当BP>AD时,若∠AEB=∠DPB,求x的值;
(3)若△FED是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x的值.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
8.【答案】6
9.【答案】+2
10.【答案】16
11.【答案】2
12.【答案】
13.【答案】3-或-1
14.【答案】
15.【答案】不平行
16.【答案】(,-3)
17.【答案】8+2
18.【答案】
19.【答案】1或-2.
20.【答案】解:∵AE∥DF,
∴=,即=,
解得:EF=6,
∴BE=BF+EF=9+6=15(cm),
∵DE∥AC,
∴=,即=,
解得:EC=10,
∴FC=EF+EC=6+10=16(cm),
∴EF=6cm,FC=16cm.
21.【答案】(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B∥CD,
∴△BEF∽△DCF,
∴,
∵点E是边AB的中点,
∴AB=2AE=2,
∴CD=AB=2,
∴=,
∴FB=BD,
∵=2,=,
∴=2
∴==-;
(2)如图所示,=+

22.【答案】(1)证明:∵等腰Rt△ABC和等腰Rt△ADE,∠ABC=∠ADE=90°,
∴AC=AB,AD=AE,∠BAC=∠CAD=45°

∵∠BAC=∠EAD
∴∠BAE=∠CAD
∴△BAE∽△CAD
(2)∵△BAE∽△CAD,
∴∠BEA=∠CDA,
∵∠PME=∠AMD
∴△PME∽△AMD
∴,且∠PMA=∠DME,
∴△PMA∽△EMD,
∴∠APD=∠AED=90°,
∵∠CAE=180°-∠BAC-∠EAD=90°,且∠ACP=∠ACM,
∴△CAP∽△CMA,
∴,
∴AC2=CP CM,
∵AC=AB
∴2CB2=CP CM
23.【答案】12
24.【答案】;


25.【答案】解:(1)∵DE⊥AP,BE⊥EF,
∴∠FED+∠FEA=∠FEA+∠AEB,
∴∠FED=∠AEB;
∵DE⊥AP,∠BAD=90°,
∴∠BAE+∠DAE=∠DAE+∠EDF=90°,
∴∠BAE=∠EDF,
∴△ABE∽△DFE,
∴;
∵AD∥BC,
∴∠DAE=∠APB;
∵∠DEA=∠ABC=90°,
∴△AED∽△PBA,
∴,
∴,
即,
∴;
即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
当点F与点A重合时,B、E、D三点共线,如图1,
∵∠ADB+∠DAE=∠DAE+∠BAP=90°,
∴∠ADB=∠BAP,
∴tan∠ADB=tan∠BAP,
∴,
∴;
由于点F在线段AD上,则PB≥2,
∴函数的定义域为x≥2;
(2)∵∠AEB=∠DPB,∠AEB=∠EBP+∠BPE,∠DPB=∠BPE+∠APD,
∴∠EBP=∠APD,
∵∠DAE=∠APB,
∴△PDA∽△BEP,
∴;
∵∠DAE=∠APB,∠DEA=∠ABP=90°,
∴△ADE∽△PAB,
∴,
即,
∴;
∵,
∴,
即;
∵PA2=AB2+PB2=16+x2,
∴,
整理得:x2-16x+16=0,
解得:,
∵BP>AD,
∴;
(3)由(1)知△ABE∽△DFE,则当△DFE是等腰三角形时,△ABE也是等腰三角形;
就△ABE是等腰三角形的情况,分三种情况:
①当AE=BE时,如图2,
则∠EAB=∠EBA;
∵∠EAB+∠APB=∠EBA+∠EBP=90°,
∴∠EBP=∠APB,
∴EB=EP=EA,
由(2)知,;
但,不合题意,故;
②当AB=AE时,如图2,则AE=4,
在Rt△ADE中,由勾股定理得:;
∵△AED∽△PBA,
∴,即AE AB=PB EC;
∴,
即;
③当AB=BE时,则有DF=EF,如图4,
∴∠FDE=∠FED,
∵∠FDE+∠DAE=∠DEF+∠AEF=90°,
∴∠DAE=∠AEF,
∴FA=EF,
即;

∴x=4;此时P、E两点重合;
综上,x的值为或或4.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