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升华和凝华 教材知识梳理 课时练习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知识点1 升华和凝华
升华 凝华
定义 物质从①_________直接变成②_________的过程 物质从③_________直接变成④_________的过程
吸(放)热情况 吸热 放热
生活中的现象 衣橱内樟脑片变小、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 霜、雾凇、玻璃上冰花的形成
知识点2 水循环——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
形成过程 发生的 物态变化
云 陆地和海洋上的水不断蒸发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浮在高层空气中就形成了云 汽化、液化和凝华
雨 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小水滴随着气流的急速升降而上下运动,它们相遇后越聚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下落,形成雨 液化
雪 当高空急剧降温,水蒸气凝华成微小的冰晶,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雪花飘落大地 凝华
雾 在没有风时,暖湿气流(水汽)在地面附近遇冷变成小水珠,形成雾 液化
露 夜间的气温比白天低,所以在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植物和其他物体的表面上,形成露 液化
霜 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时,会形成白色的霜 凝华
参考答案
①固态 ②气态 ③气态 ④固态
01 知识点过关
1.升华
定 义:升华是指物质从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过程.
特 点:属于________热过程.
说 明: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并不存在液态这一中间环节.
人工降雨原理:当干冰喷入冷空气时很快________,________大量的热,使周围的冷空气温度________,这时候冷空气中的________就会变成小冰晶,小冰晶变大后就会下落,如果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则会________而形成雨.
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变小、结冰的衣服变干、灯泡内的钨丝变细等.
2.凝华
定 义:凝华是指物质从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过程.
特 点:属于________热过程.
常见的凝华现象:霜、雾凇、冬天窗户上的“冰花”的形成等.
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吸 热:熔化、汽化、升华.
放 热:凝固、液化、凝华.
02 基础题
1.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
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 ℃时也能晾干
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
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白气”
2.(庆阳中考)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雾凇的形成 B.樟脑丸变小
C.屋檐下的冰凌 D.冰棒周围的白气
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是( )
A.树叶上的白雪融化 B.冰冻的衣服变干
C.阳光下露珠变小 D.树枝上形成雾凇
4.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5.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____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______热.
6.如图,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自然界中出现的露、霜、电闪、雷鸣、沙尘暴等现象中,其形成过程涉及液化的有________,涉及凝华的有________.
03 中档题
8.某些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 )
A.金属直接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直接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9.小明过生日那天,妈妈买了冰淇淋蛋糕.回到家中妈妈把随赠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装入矿泉水瓶并旋紧了瓶盖,然后与蛋糕一起放入了冰箱.没过多久,冰箱内发生了爆炸,门被震飞.这一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固
C.凝华 D.熔化
10.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 )
A.肉中的水会结冰
B.库内的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
C.肉中的冰会熔化
D.肉中的水会蒸发
11.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12.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13.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请解释其中的“粉”、“白烟”各是怎样形成的?
14.今年春天,安庆地区发生严重旱灾.
(1)为缓解旱情进行了人工降雨,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撒在云层上的干冰________时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同时伴随着吸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________,同时伴随着放热.
(2)面对旱情,我们更要节约用水.写出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节水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15.小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 (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 现象。
(2)接着他们利用干冰做了相关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乙所示。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选填“白气”、“二氧化碳气体”或“水蒸气”),水面上的大量“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液态水”、“二氧化碳气体”)。
16.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学习物态变化知识时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密封的碘锤内放入适量的碘颗粒,将碘锤在热水中加热,你会看到碘锤内出现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叫做_______,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填选“吸收”或“放出”)热量;停止加热,并给上方的顶部加几滴冷水,观察发现碘锤_______(选填“上”或“下”)端内壁出现碘颗粒较多;
(2)接着同学们利用干冰做了相关实验: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乙所示。水面上的大量“白气”是_______(选填“水蒸气”“小水滴”或“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选填“白气”“二氧化碳气体”或“水蒸气”),此实验中杯中水温会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7.阅读下面一段关于“热转印技术”的说明,然后完成问题.
“热转印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特种印刷技术,其主要特点是转印图像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其效果可与印刷相媲美,与印刷不同之处在于热转印是在高温下使热转印油墨受热渗入物体表面后形成色彩亮丽的图像.所以,热转印产品经久耐用,图像不会脱落、龟裂和褪色.可以将任何图案、照片烤制在杯子、盘子、瓷砖等物体上面,只需要几分钟时间.
(1)仔细分析“高温下使热转印油墨受热渗入物体表面后形成色彩亮丽的图像”这句话,你认为固态的油墨经过怎样的物态变化过程才能进入物体的表面并形成亮丽的图案
(2)要制作一个带有自己喜爱的图片的茶杯,需要经过一些什么工序 想想看,也许你能成为这方面的工程师.
18.用直线把下列水污染物的来源和它的实例连接起来.
a.工业污染 ①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b.农业污染 ②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后直接排放污水
c.生活污染 ③冶金工业的废渣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再传捷报!
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素有“神箭”美誉,是专门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的火箭,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实现多个首次,即首次与三舱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______(选填“液”或“气”)态的,它是通过既降低______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火箭被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______,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______后______形成的;
(3)火箭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箭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科学家在箭体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______(填一个物态变化)从而保证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04 拓展题
20.“打”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在短文中找出支持猜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过关
1.固 气 吸 升华 吸收 下降 水蒸气 熔化 2.气 固 放
基础题
1.C 2.B 3.D 4.C 5.凝华 吸 6.升华 紫色会逐渐消失,瓶内出现碘固体
7.露 霜
中档题
8.C 9.A 10.B 11.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 会放热 内侧 12.升华 凝华 13.冰棒上粘着白花花的“粉”,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形成的小冰晶,是在冰箱里发生的凝华现象;冰棍周围冒“白烟”,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14.(1)升华 汽化 液化 (2)采用喷灌方法浇地
15.【答案】乙;熔化;二氧化碳气体;液态水
【详解】
(1)[1] [2]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如果用甲装置直接加热,则火焰温度超过了碘的熔点,碘会先熔化。而乙装置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00℃,达不到碘的熔点,碘不能熔化,而是直接升华。故应该选方案乙,这样可以防止碘熔化。
(2)[3]干冰在升华时会吸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气泡不可能是水快速汽化形成的,只可能是干冰升华时直接变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上升形成的。
[4]干冰升华吸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水面上的大量“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白气”是液态水。
16.【答案】(1)紫色的碘蒸气;升华;吸收;上 (2)小水滴;二氧化碳气体;下降
【详解】(1)将碘锤在热水中加热,由于固态碘遇热直接变成碘蒸气,所以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收热量,然后会看到碘锤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
向碘锤上方的顶部加几滴冷水,碘蒸气在碘锤上方遇冷凝华成固态碘,所以在碘锤上端内壁出现碘颗粒较多。
(2)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干冰吸热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冒出水面,所以水中大量气泡中是二氧化碳;干冰升华从周围吸热,所以杯中的水和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所以水面上的大量“白气”是小水滴。
17.【答案】(1)固态的油墨在加热的过程中,升华为气体就容易渗入物体的表面,然后降低温度凝华成固态,就形成了色彩亮丽的图案了. (2)首先在纸上画好图案,然后按色彩的实际需要在图案上着色,再将有色彩的纸张图案紧贴在茶杯上相应的位置,再高温加热即可实现热转印了.
【详解】
解答: (1)热转印技术又叫热升华技术,热转印技术是在高温下使固态的油墨受热升华,变成蒸气,这样容易渗入物体的表面,温度降低后会凝华成固体,即形成色彩亮丽的图象.(2)升华是吸热过程,所以工艺过程中要对油墨加热,使油墨升华进入物体表面.首先在纸上画好图案,然后按色彩的实际需要在图案上着色,再将有色彩的纸张图案紧贴在茶杯上相应的位置,再高温加热即可实现热转印了.
18.【答案】a.工业污染一③冶金工业的废渣
b.农业污染一①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生活污染一②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后直接排放污水
【详解】
解答:a、工业污染主要有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因此a与③搭对;b、农业污染主要是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水体毒素多或富营养化,故b与①搭配;c、生活污染主要是生活中各种污水任意排放,其中含磷洗衣粉对水的污染最重,所以 c 与②搭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水的污染和防治的知识,并把污染源和污染物挂钩,这种考查形式较灵活,要仔细分析方可解答.
19.【答案】
(1)液;温度 (2)吸热;汽化;液化 (3)升华
【详解】
(1)相同质量的液体和气体,液体的体积比气体的体积小得多,为了节约空间,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
将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分别是降温液化和加压液化,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中对于燃料和氧化剂的液化对这两种方法均采用了。
(2)当火焰喷到发射架下的水池中时,水池中的水受热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保护发射台。
火箭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受热汽化变成水蒸气,而高温的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又液化形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3)箭体表面涂的特殊物质在火箭穿过大气层时会吸热直接由固态升华为气态,从而保证温度不会上升得太高。
拓展题
20.(1)水蒸气 凝华 (2)气温在0 ℃以下 空气湿润 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 (3)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说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