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知识点一 反射与反射弧
1.(2025·连云港期中)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可位于周围神经系统中
B.膝跳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C.自主神经既有传入神经,也有传出神经
D.非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2.(2025·盐城七校联考)医学上常通过检查膝跳反射的灵敏性来判断脊髓是否受损伤。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构成该反射的效应器
B.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中,脊髓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了反射,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D.受试者膝跳反射正常,说明受试者的神经系统是完好的
3.当手不小心碰到钉子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如图为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是E→D→C→B→A
B.手碰到钉子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C.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细胞B上双向传导
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乙,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在甲
4.(2025·宿迁期中)如图是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①~⑤代表反射弧中的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表示感受器的是 (填序号),当针扎手部取血时,感觉到疼痛,这一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若刺激甲图中的④,结合图乙分析此处的膜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 变成 ,该变化是由 内流引起的。若对图甲中的④的刺激强度增加,产生的动作电位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突触小体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由 信号转变为 信号,此处兴奋的传递具有 的特点。
(4)“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④中的胞体,而②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运动障碍,对刺激 (填“有”或“无”)感觉。
(5)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3-NP),3-NP能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若图丙中神经递质表示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够被胆碱酯酶分解。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 ,以免持续发挥作用。若人误食发霉的甘蔗可能会引起肌肉持续 (填“松弛”或“痉挛”)。
知识点二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5.(2024·盐城模拟)用洗耳球对大鼠的角膜吹气,大鼠会不自主发生眨眼反射,此时可测量到眼眨肌电信号。对大鼠进行一段时间训练,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流信号是无关刺激
B.声音信号是非条件刺激
C.气流信号不再引起眨眼反射
D.经过训练,声音信号由无关刺激转为条件刺激
6.(2025·宿迁泗阳实验高级中学第一次调研)宠物猫的主人为了训练猫定点排便,可在其将要排便的时候,带它到固定地点,在排便前后进行语言或动作刺激,并可饲喂食物进行“鼓励”,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猫的排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在建立上述反射后,主人的语言或动作由无关刺激成为了条件刺激
C.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但该过程的消退与大脑皮层无关
D.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使生物机体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7.生理学家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如图是对声音刺激形成唾液分泌性食物条件反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单独给狗喂食,会使其分泌唾液,该反射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单独给狗铃声,其耳部传入神经末梢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乙处形成听觉,此时还不会引起唾液分泌。这一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理由是 。
(3)经过先给铃声再给食物的训练,狗的大脑皮层中甲、乙两处会建立暂时性联系。此时,铃声刺激已经由原来的 刺激转变为 刺激,条件反射已经建立起来。
(4)如果长时间只给予铃声刺激而不喂食,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就会 。该过程 (填“需要”或“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填“属于”或“不属于”)新的学习过程。
8.当人提起重物时,会发生复杂的神经调节,如图表示该反射通路的简图,首先大脑皮层发出冲动,可以引起α神经细胞、γ神经细胞兴奋,进而引起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肌纤维即肌细胞)收缩,从而提起重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α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可以传递给梭外肌纤维,但不能传递给A神经细胞
B.γ神经细胞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细胞,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增强
C.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是感受器和效应器
D.A神经细胞属于传出神经
9.〔多选〕如图显示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先给予小鼠灯光刺激,随后给予电刺激)。小鼠刚建立该反射后,此时仅给予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P,若小鼠建立该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一段时间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Q,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鼠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B.小鼠表现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表现出警觉性提高
C.P<Q
D.图示小鼠恐惧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10.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在图中用a刺激神经引起的反应是否属于反射? (填“属于”或“不属于”)。为什么?
。
(2)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 ,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 ,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 ,表明d部位受损。
第3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A 膝跳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错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所以自主神经系统只有传出神经,C错误;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D错误。
2.A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构成该反射的效应器,A正确;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中,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错误;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了反射,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受试者膝跳反射正常,只能说明控制该反射的反射弧是完好的,并不能说明受试者的神经系统是完好的,D错误。
3.D E是效应器,所以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是A→B→C→D→E,A错误;手碰到钉子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产生痛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该过程没有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B错误;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细胞B上单向传导,C错误;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乙(脊髓),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在甲(大脑皮层),D正确。
4.(1)① 不属于 (2)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Na+ 不变 (3)电 化学 单向(传递) (4)有 (5)降解(降解或回收) 痉挛
解析:(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图甲中①~⑤代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由传入神经上含有神经节可知,②是传入神经,因此与其相连的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该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组成。针扎手部取血时,会在大脑皮层处形成痛觉,这一过程不属于反射,因为该过程兴奋只是传至神经中枢形成感觉,没有经历完整反射弧。(2)刺激图甲中的④,传出神经纤维发生膜电位变化,由静息时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出现动作电位,而这种变化是由刺激引起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引起的。对于一个神经细胞来说,只要产生动作电位便达到最大值,动作电位的强度不会随刺激强度改变,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也是如此,所以对图甲中的④的刺激强度增加,产生的动作电位大小不变。(3)突触小体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此处兴奋的传递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④的胞体,而②及脊髓未受到侵染,脊髓中向大脑皮层上传的神经并没有损伤,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5)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回收或降解,以免持续发挥作用。若人误食发霉的甘蔗,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可以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会导致乙酰胆碱持续起作用,可能会引起肌肉持续痉挛。
5.D 气流信号是有效刺激,能引起眨眼反射,A错误;气流信号一直能引起眨眼反射,C错误;用洗耳球对大鼠的角膜吹气的同时给予声音刺激,气流信号能引起大鼠发生眨眼反射,经过训练后,只有声音刺激,小鼠眼眨肌也能出现电信号,说明声音信号由无关刺激转为条件刺激,B错误,D正确。
6.C 猫的排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在猫排便反射过程中语言或动作是无关刺激,在训练猫定点排便的过程中,语言或动作这种无关刺激,转化成了条件刺激,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B正确;条件反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效应的信号,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该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根据题述实例可以看出,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适应性,D正确。
7.(1)非条件 (2)不属于 该过程兴奋只是传至神经中枢形成感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3)无关 条件 (4)消退 需要 属于
解析:(1)单独给狗喂食,会引起狗分泌唾液,这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2)单独给狗铃声,其耳部传入神经末梢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乙处形成听觉,此时还不会引起唾液分泌,该过程兴奋只是传至神经中枢形成感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这一过程不属于反射。(3)经过先给铃声再给食物的训练,狗的大脑皮层中甲、乙两处会建立暂时性联系。此时,铃声刺激已经由原来的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已经建立起来。(4)如果长时间只给予铃声刺激而不喂食,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该过程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新的学习过程。
8.D 由图示可以看出,α神经细胞为传出神经,兴奋能传递给梭外肌纤维,但不能逆向传递给A神经细胞,A正确;γ神经细胞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细胞,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增强,B正确;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中含梭内肌纤维和神经末梢,所以肌梭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C正确;A神经细胞接受来自肌梭的信号,属于传入神经,D错误。
9.ABD 由题意分析可知,小鼠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小鼠表现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表现出警觉性提高,B正确;P是刚建立反射后的心率,若反复给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无法让小鼠保持恐惧反射,故心率P>Q,C错误;小鼠恐惧反射是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正确。
10.(1)不属于 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2)①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不到电位 ②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③用a刺激神经,在c处能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解析:(1)用a刺激神经引起的反应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2)①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不到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②如果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③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能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表明d部位受损。
4 / 4第3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举例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培养归纳与概括能力。 2.阐明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是反射正常进行的基础,培养结构与功能观。 3.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异同,说明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与意义,培养生命观念与科学思维能力。
知识点(一) 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是机体在 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 方式。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的过程
4.反射的实例——膝跳反射
提醒: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属于低级神经中枢。叩击造成的刺激通过脊髓传导至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形成感觉。
5.反射活动的完整性
反射活动要通过 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意一个环节的结构或功能受损,反射活动就无法完成。
【微思考】 吃辣椒感觉到辣,这属于反射吗?为什么?
6.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用手触碰含羞草的叶片,叶片会合拢,这是反射。( )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
(3)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
(4)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
探讨|基于完整反射弧的反射过程分析
1.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可经反射弧传至效应器,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也可经脊髓传至大脑皮层相应感觉中枢,形成相应感觉。其结构基础如图所示。
(1)判断该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与图示对应的数字,写出判断依据。
(2)产生痛觉的中枢的位置在什么地方?针刺手指皮肤时,人会感到疼痛,写出人体接受针刺产生痛觉的过程。
(3)缩手反射发生时,是先感觉到疼痛,还是先缩手?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2.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病毒侵犯脊髓后导致的肢体运动障碍,但一般不会影响肢体的感觉。患者多无特殊症状,主要是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部分患者可发生迟缓性神经麻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症。
(1)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影响反射弧中的哪一结构?为什么?
(2)如果传入神经受到严重损伤,患者会出现什么症状?原因是什么?
3.光线进入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如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神经中枢,产生视觉。
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某失明患者一定是眼部病变造成的吗?
1.感觉的产生
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一切感觉(嗅觉、听觉、味觉、痛觉、渴觉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都不属于反射。
2.反射弧中相关结构破坏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
图示反射大致过程 对应结构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觉神经元末梢的特殊结构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感觉神经元的突起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无效应
运动神经元的突起 只有感觉但无效应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1.(2025·苏州期中)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④③②①
B.刺激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射活动
C.刺激图中②③任一部位,都不能引起反射
D.当图中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
易错警示
反射≠反应≠感觉
反射的发生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条件的刺激,如用针刺脚趾引起的缩腿行为。反应是指生物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如用针刺坐骨神经引起的与坐骨神经相连的肌肉的收缩。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需要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参与,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不参与,可不产生反应。
2.(2025·连云港期中)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神经元的胞体均位于结构②处 B.a、b依次表示反射弧的效应器和感受器
C.刺激③而发生肌肉收缩的现象称为反射 D.正常机体内,兴奋在结构①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规律方法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接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知识点(二)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是指 就有的反射,其数量 ,是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它的建立无须 的参与。
2.条件反射
(1)概念:是指通过后天 而形成的反射,其数量 ,可以新建,也可以 ,是在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
(2)神经中枢:主要位于 。
(3)建立过程
(4)与非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
a.非条件反射是 的,是生物的基本生存能力;
b.条件反射由 引起,建立在 的基础上。
(5)意义: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 能力。
【微思考】 如果你家里养了猫或者狗,要让它在固定的地点大小便,你该怎样训练它呢?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当人看到酸梅时分泌大量的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
(2)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
(3)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非条件反射可以消退,条件反射是永久的。( )
探讨|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过程的分析
如图为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关系的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①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
出现时,狗也会分泌唾液 ②给狗喂食,
狗分泌唾液
③每次给狗喂食前让狗
听到铃声,重复多次 ④给狗听铃声,但不
喂食,狗不分泌唾液
(1)上图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的顺序是什么?
(2)根据反射类型,图中的食物和铃声分别是什么刺激?
(3)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就不会消退。该观点是否正确?请说出你的理由。
(4)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与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吗?为什么?
1.无关刺激、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
(1)能够引起非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叫作非条件刺激;能够引起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既不能引起非条件反射发生,也不能引起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称为无关刺激。
(2)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非条件刺激和无关刺激在时间上的反复重合,最终将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比较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 别 概念 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特点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先天性;终生性;数量有限 有大脑皮层参与;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意义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举例 眨眼反射、吸吮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
联系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维持,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将逐渐减弱,直至消退
1.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
B.刚进入寒冷环境时发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一种条件反射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不属于反射
D.某人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
2.(2025·扬州中学期中)巴甫洛夫曾做过如下实验:①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②给狗听铃声而不喂食,狗不会分泌唾液;③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喂食,并这样重复多次,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①中狗分泌唾液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实验②中狗听到铃声不会分泌唾液,此时的铃声属于非条件刺激
C.实验③中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此时的铃声属于条件刺激
D.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可提高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规律方法
“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1)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2)你能尝试写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吗?分析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发生病变后,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3)给某患者做膝跳反射实验,患者无感觉但是小腿能迅速抬起,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4)吃梅止渴和话梅止渴分别属于什么反射类型?由此可得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3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中枢神经系统 基本
2. 传入神经 人体内 神经冲动 神经中枢 神经细胞胞体 生理活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 10肌肉 11腺体 12应答反应
3.神经冲动 分析和整合 应答反应
4.股四头肌肌腱 直接 突触 舒张 收缩
5.完整的反射弧
微思考 不属于。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的参与。
6.(1)× 提示: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2)√
(3)× 提示: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腺体或其他结构。
(4)× 提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互动探究
1.(1)提示:2为传入神经,4为传出神经。依据是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提示:大脑皮层。感受器(手指皮肤)→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3)提示:先缩手。缩手在前,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伤害。之后产生感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2.(1)提示:传出神经,因为该病毒侵犯脊髓后影响肢体的运动,但不影响感觉。
(2)提示:受刺激后无感觉,也没有反应。因为传入神经受损,无法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也无法传导到效应器。
3.提示:不一定,也可能是神经中枢(或视觉中枢)受损引起的。
学以致用
1.B 在图示反射弧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即③为传入神经,②为传出神经,④为感受器,①为效应器,故图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④③②①,A正确;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反应,但这种反应不属于反射,因为此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反射活动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刺激②③任一部位,都不能引起反射活动,C正确;当④受到刺激时,兴奋能传到神经中枢,从而使人体产生感觉,D正确。
2.D 图中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神经节中,不在结构②处,A错误;神经节存在传入神经上,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B错误;刺激③发生肌肉收缩的现象不能称为反射,因为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上是单向传递的,D正确。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生来 有限 大脑皮层
2.(1)学习和训练 庞大 消退 非条件反射 (2)大脑皮层
(3)非条件 无关 条件 (4)a.与生俱来 b.条件刺激 非条件反射 (5)适应
微思考 通过奖励或惩处,使猫、狗建立定点大小便的条件反射。
3.(1)× 提示:望梅止渴属于学习后建立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2)× 提示:脑干控制的呼吸属于非条件反射。
(3)× 提示:条件反射可以消退,非条件反射是永久的。
互动探究
(1)提示:②④③①。
(2)提示:食物是非条件刺激。铃声在建立条件反射前是无关刺激,建立条件反射后是条件刺激。
(3)提示:错误。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以至消退。
(4)提示:不相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这两种反射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也不相同。
学以致用
1.C “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刚进入寒冷环境时发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一种非条件反射,B错误;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C正确;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而缩手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D错误。
2.B 实验①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就有的反射活动,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实验②中狗听到铃声不会分泌唾液,此时的铃声属于无关刺激,B错误;实验③中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此时的铃声由无关刺激转化为了条件刺激,C正确;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可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可提高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D正确。
【过程评价检测】
思维启迪
(1)提示:反射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提示: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果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出现病变,人体将不能感受到疼痛也不能运动,如果传出神经出现病变,人体将只能感受到疼痛而不能运动。
(3)提示: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出现异常,兴奋不能传导至大脑皮层,或大脑躯体感觉中枢出现异常,不能正常形成感觉。
(4)提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
7 / 7(共87张PPT)
第3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导学聚焦
1.举例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培养归纳与概括能力。
2.阐明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是反射正常进行的基础,培养结构与功能观。
3.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异同,说明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与意义,培养生命观念与科学思维能力。
目 录 CONTENTS
知识点(一)
反射与反射弧
知识点(二)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过程评价检测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反射与反射弧
1. 反射:是机体在 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
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 方式。
2.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中枢神经系统
基本
3. 反射的过程
4. 反射的实例——膝跳反射
提醒: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属于低级神经中枢。叩击
造成的刺激通过脊髓传导至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形成感觉。
5. 反射活动的完整性
反射活动要通过 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意一个环节的
结构或功能受损,反射活动就无法完成。
完整的反射弧
【微思考】 吃辣椒感觉到辣,这属于反射吗?为什么?
提示:不属于。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的参与。
6.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用手触碰含羞草的叶片,叶片会合拢,这是反射。 ( × )
提示: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 √ )
(3)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 × )
提示: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效应器是指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腺体或其他结构。
(4)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 × )
提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
√
×
×
探讨|基于完整反射弧的反射过程分析
1. 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可经反射弧传至效应器,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也可经脊髓传至大脑皮层相应感觉中枢,形成相应感觉。其结构基础如图所示。
(1)判断该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与图示对应的数字,写出
判断依据。
提示:2为传入神经,4为传出神经。依据是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产生痛觉的中枢的位置在什么地方?针刺手指皮肤时,人会感到疼
痛,写出人体接受针刺产生痛觉的过程。
提示:大脑皮层。感受器(手指皮肤)→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痛
觉)。
(3)缩手反射发生时,是先感觉到疼痛,还是先缩手?这有什么适应
意义?
提示:先缩手。缩手在前,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
伤害。之后产生感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
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2.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病毒侵犯脊髓
后导致的肢体运动障碍,但一般不会影响肢体的感觉。患者多无特殊症
状,主要是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部分患者可发生迟缓性神经
麻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症。
(1)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影响反射弧中的哪一结构?为什么?
提示:传出神经,因为该病毒侵犯脊髓后影响肢体的运动,但不影响
感觉。
(2)如果传入神经受到严重损伤,患者会出现什么症状?原因是什么?
提示:受刺激后无感觉,也没有反应。因为传入神经受损,无法将兴奋传
导到大脑皮层,也无法传导到效应器。
3. 光线进入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如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神
经中枢,产生视觉。
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某失明患者一定是眼部病变造成的吗?
提示:不一定,也可能是神经中枢(或视觉中枢)受损引起的。
1. 感觉的产生
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一切感觉(嗅觉、听觉、味觉、痛觉、渴觉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都不属于反射。
2. 反射弧中相关结构破坏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
图示反射大致过程 对应结构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觉神经元末梢的特殊结构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感觉神经元的突起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无效应
运动神经元的突起 只有感觉
但无效应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1. (2025·苏州期中)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
枢),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④③②①
B. 刺激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射活动
C. 刺激图中②③任一部位,都不能引起反射
D. 当图中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
√
解析: 在图示反射弧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即③为传入神经,
②为传出神经,④为感受器,①为效应器,故图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④③
②①,A正确;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反应,但这种反应不属于反
射,因为此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反射活动离不开完整的反
射弧,刺激②③任一部位,都不能引起反射活动,C正确;当④受到刺激
时,兴奋能传到神经中枢,从而使人体产生感觉,D正确。
易错提醒
反射≠反应≠感觉
反射的发生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条件的刺激,如用针刺脚趾引起
的缩腿行为。反应是指生物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不需要完整
的反射弧,如用针刺坐骨神经引起的与坐骨神经相连的肌肉的收缩。感觉
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需要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参与,传出神经
和效应器可不参与,可不产生反应。
2. (2025·连云港期中)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
A. 图中神经元的胞体均位于结构②处
B. a、b依次表示反射弧的效应器和感受器
C. 刺激③而发生肌肉收缩的现象称为反射
D.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结构①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
解析: 图中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神经节中,不在结构②处,A错误;
神经节存在传入神经上,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B错误;刺激③发生肌
肉收缩的现象不能称为反射,因为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
兴奋在反射弧上是单向传递的,D正确。
规律方法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
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接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
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知识点(二)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 非条件反射:是指 就有的反射,其数量 ,是比较固定
和形式低级的反射,它的建立无须 的参与。
2. 条件反射
(1)概念:是指通过后天 而形成的反射,其数量
,可以新建,也可以 ,是在 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
(2)神经中枢:主要位于 。
生来
有限
大脑皮层
学习和训练
庞
大
消退
非条件反射
大脑皮层
(3)建立过程
(4)与非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
a.非条件反射是 的,是生物的基本生存能力;
b.条件反射由 引起,建立在 的基础上。
(5)意义: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 能力。
与生俱来
条件刺激
非条件反射
适应
【微思考】 如果你家里养了猫或者狗,要让它在固定的地点大小便,你
该怎样训练它呢?
提示:通过奖励或惩处,使猫、狗建立定点大小便的条件反射。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当人看到酸梅时分泌大量的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其效应器是唾
液腺。 ( × )
提示:望梅止渴属于学习后建立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
是条件反射。 ( × )
提示:脑干控制的呼吸属于非条件反射。
(3)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非条
件反射可以消退,条件反射是永久的。 ( × )
提示:条件反射可以消退,非条件反射是永久的。
×
×
×
探讨|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过程的分析
如图为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关系的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①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
出现时,狗也会分泌唾液 ②给狗喂食,
狗分泌唾液
③每次给狗喂食前让狗
听到铃声,重复多次 ④给狗听铃声,但不喂
食,狗不分泌唾液
(1)如图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的顺序是什么?
提示:②④③①。
(2)根据反射类型,图中的食物和铃声分别是什么刺激?
提示:食物是非条件刺激。铃声在建立条件反射前是无关刺激,建立条件
反射后是条件刺激。
(3)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就不会消退。该观点是否正确?请说出你的理
由。
提示:错误。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逐
渐减弱,以至消退。
(4)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与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吗?
为什么?
提示:不相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唾液
分泌是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这两种反
射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也不相同。
1. 无关刺激、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
(1)能够引起非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叫作非条件刺激;能够引起条件
反射发生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既不能引起非条件反射发生,也不能引
起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称为无关刺激。
(2)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非条件刺激和无关刺激在时间上
的反复重合,最终将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
2.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比较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 别 概念 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
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特点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
与;先天性;终生性;数量有限 有大脑皮层参与;后天性;可
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几乎
是无限的
续表
比较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 别 意义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
变化的能力
举例 眨眼反射、吸吮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
联系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维持,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将逐渐减弱,直至消退
1. 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
B. 刚进入寒冷环境时发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一种条件反射
C. 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不属于反射
D. 某人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
件反射
解析:“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刚进入寒冷环境时发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一种非条件反射,B错误;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C正确;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而缩手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D错误。
√
2. (2025·扬州中学期中)巴甫洛夫曾做过如下实验:①给狗喂食,狗会
分泌唾液;②给狗听铃声而不喂食,狗不会分泌唾液;③每次给狗喂食前
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喂食,并这样重复多次,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
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①中狗分泌唾液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 实验②中狗听到铃声不会分泌唾液,此时的铃声属于非条件刺激
C. 实验③中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此时的铃声属于条件刺激
D. 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可提高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
能力
√
解析:实验①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就有的反射活动,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实验②中狗听到铃声不会分泌唾液,此时的铃声属于无关刺激,B错误;实验③中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此时的铃声由无关刺激转化为了条件刺激,C正确;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可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可提高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D正确。
规律方法
“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过程评价检测
(1)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提示:反射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
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你能尝试写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吗?分析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发生病
变后,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提示: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果
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出现病变,人体将不能感受到疼痛也不能运动,如果
传出神经出现病变,人体将只能感受到疼痛而不能运动。
(3)给某患者做膝跳反射实验,患者无感觉但是小腿能迅速抬起,其原
因可能是什么?
提示: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出现异常,兴奋不能传导至大脑皮层,或大脑
躯体感觉中枢出现异常,不能正常形成感觉。
(4)吃梅止渴和话梅止渴分别属于什么反射类型?由此可得出非条件反
射和条件反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
上的。
【教师备用栏目】
1.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
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A. 感受器或传入神经 B. 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
C. 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 D. 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
解析:“有感觉”说明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正常。“下肢运动障碍”说明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下肢肌肉,而某人腰椎部受外伤,故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下肢肌肉没有损伤,所以效应器是正常的。冲动从传入神经进入神经中枢后,先进入白质,再传到大脑皮层,这样就会有感觉,然后经信号处理后经灰质传出到达效应器,如果受伤的地方在灰质或在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部分,则会出现有感觉无效应的现象,所以受损的部位可能是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C正确,A、B、D错误。
2. (2024·淮安期中)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所有生物都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因此都具有反射活动
B. 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C. 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D. 若支配右腿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针刺后该
腿不能运动,也无感觉
√
解析: 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有可能有反射活动,而不是所有生
物都具有反射活动,A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
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在反射弧中,
兴奋传导也是单向的,B错误。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
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使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C正确。传出神经受损,则兴奋无法传到效应器,无法运动;但传入神经
及神经中枢完整,兴奋可以传递到大脑产生感觉,D错误。
3. 生活中有这么一种现象:如果没有吃过山楂,看到山楂不会分泌唾液;
但如果吃过,则看到甚至听到人说起山楂时,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关于上
述事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吃山楂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 看到或听人说起山楂时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C. 看到山楂和听到人说起山楂时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都是条件反射
D. 吃山楂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
解析:山楂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作为一种食物,吃山楂引起唾液分泌,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看到或听人说起山楂时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都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吃过山楂或知道山楂味道)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B、C正确;吃山楂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脑干的延髓,D错误。
4. 〔多选〕如图为人缩手反射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阻断③,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运动
B. 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的③处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活动
C. 如果①处受损,则人体不能产生相应的感觉,但是能够对图中刺激做出反应
D. 被针刺后先产生痛觉,再有缩手动作
√
√
解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阻断③,兴奋能传到大脑产生感觉,但手不能运动,A正确;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缩手现象,但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活动,B错误;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①处受损,缩手反射可以完成,但兴奋不能传到大脑产生相应感觉,C正确;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痛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故晚于动作的产生,D错误。
5. (2023·江苏盱眙县校级期中)如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
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表示的结构是 ,图乙是图甲中 (填字母)的
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效应器
d
胞体膜或树
突膜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由于e上有神经节,所以e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则a表示效应器,图乙是突触结构,为图甲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膜或树突膜。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该物质的
释放方式为 ,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
解析: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其释放
依靠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胞吐释放。
神经递质
胞吐
流动性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
③称为 。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
(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解析:图丙中由于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所以③为神经中枢,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b点,发生兴奋的点有a、c、d、e。
神经中枢
a、c、d、e
(4)若图乙中的A细胞为传出神经元,则B细胞可表示为
细胞。A细胞释放的信号物质与B细胞表面的 结合后,会引起B细
胞 。
解析:若图乙中的A细胞为传出神经元,则B细胞可表示为肌肉或腺体细胞,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
肌肉或腺体
受体
兴奋或抑制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反射与反射弧
1. (2025·连云港期中)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可位于周围神经系统中
B. 膝跳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C. 自主神经既有传入神经,也有传出神经
D. 非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1
2
3
4
5
6
7
8
9
10
√
解析: 膝跳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错误;支配内
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
统,所以自主神经系统只有传出神经,C错误;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
层参与,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2. (2025·盐城七校联考)医学上常通过检查膝跳反射的灵敏性来判断脊
髓是否受损伤。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构成该反射的效应器
B. 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中,脊髓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C. 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了反射,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D. 受试者膝跳反射正常,说明受试者的神经系统是完好的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构成该反射的效应器,A正确;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中,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错误;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了反射,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受试者膝跳反射正常,只能说明控制该反射的反射弧是完好的,并不能说明受试者的神经系统是完好的,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3. 当手不小心碰到钉子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如图为人体缩手反射的反
射弧结构示意图,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是E→D→C→B→A
B. 手碰到钉子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C. 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细胞B上双向传导
D. 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乙,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在甲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E是效应器,所以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是A→B→C→D→E,A错
误;手碰到钉子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产生痛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该过
程没有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B错误;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细胞B上
单向传导,C错误;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乙(脊髓),产生痛觉的神经
中枢在甲(大脑皮层),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4. (2025·宿迁期中)如图是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
图,①~⑤代表反射弧中的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表示感受器的是 (填序号),当针扎手部取血时,感
觉到疼痛,这一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①
不属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图甲中①~⑤代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由传入神经上含有神经节可知,②是传入神经,因此与其相连的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该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组成。针扎手部取血时,会在大脑皮层处形成痛觉,这一过程不属于反射,因为该过程兴奋只是传至神经中枢形成感觉,没有经历完整反射弧。
1
2
3
4
5
6
7
8
9
10
(2)若刺激甲图中的④,结合图乙分析此处的膜电位发生的变化是
由 变成 ,该变化是由 内流引起的。若
对图甲中的④的刺激强度增加,产生的动作电位大小 (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Na+
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刺激图甲中的④,传出神经纤维发生膜电位变化,由静息时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出现动作电位,而这种变化是由刺激引起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引起的。对于一个神经细胞来说,只要产生动作电位便达到最大值,动作电位的强度不会随刺激强度改变,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也是如此,所以对图甲中的④的刺激强度增加,产生的动作电位大小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3)突触小体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由 信号转变为 信号,
此处兴奋的传递具有 的特点。
解析:突触小体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此处兴奋的传递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电
化学
单向(传递)
1
2
3
4
5
6
7
8
9
10
(4)“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④中的胞体,而②未受到侵染,
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运动障碍,对刺激 (填
“有”或“无”)感觉。
解析:“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④的胞体,而②及脊髓未受到侵染,脊髓中向大脑皮层上传的神经并没有损伤,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有
1
2
3
4
5
6
7
8
9
10
(5)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3-NP),3-NP能
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若图丙中神经递质表示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
经递质,能够被胆碱酯酶分解。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与受体
分开,并迅速被 ,以免持续发挥作用。若人误食
发霉的甘蔗可能会引起肌肉持续 (填“松弛”或“痉挛”)。
降解(降解或回收)
痉挛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回收或降解,以免持续发挥作用。若人误食发霉的甘蔗,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可以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会导致乙酰胆碱持续起作用,可能会引起肌肉持续痉挛。
1
2
3
4
5
6
7
8
9
10
知识点二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5. (2024·盐城模拟)用洗耳球对大鼠的角膜吹气,大鼠会不自主发生眨
眼反射,此时可测量到眼眨肌电信号。对大鼠进行一段时间训练,发生了
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流信号是无关刺激
B. 声音信号是非条件刺激
C. 气流信号不再引起眨眼反射
D. 经过训练,声音信号由无关刺激转为条件刺激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气流信号是有效刺激,能引起眨眼反射,A错误;气流信号一直
能引起眨眼反射,C错误;用洗耳球对大鼠的角膜吹气的同时给予声音刺
激,气流信号能引起大鼠发生眨眼反射,经过训练后,只有声音刺激,小
鼠眼眨肌也能出现电信号,说明声音信号由无关刺激转为条件刺激,B错
误,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6. (2025·宿迁泗阳实验高级中学第一次调研)宠物猫的主人为了训练猫
定点排便,可在其将要排便的时候,带它到固定地点,在排便前后进行语
言或动作刺激,并可饲喂食物进行“鼓励”,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下
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猫的排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在建立上述反射后,主人的语言或动作由无关刺激成为了条件刺激
C. 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但该过程的消退与大脑皮层无关
D. 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使生物机体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猫的排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A正确;在猫排便反射过程中语言或动作是无关刺激,在训练猫
定点排便的过程中,语言或动作这种无关刺激,转化成了条件刺激,使其
形成一种条件反射,B正确;条件反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
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效应的信号,因此条件反
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该
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根据题述实例可以看出,条件反射是
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
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使机体具
有更强的适应性,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7. 生理学家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
泌反应,如图是对声音刺激形成唾液分泌性食物条件反射机制。回答下列
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单独给狗喂食,会引起狗分泌唾液,这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
(1)单独给狗喂食,会使其分泌唾液,该反射属于 (填“条
件”或“非条件”)反射。
1
2
3
4
5
6
7
8
9
10
(2)单独给狗铃声,其耳部传入神经末梢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至
大脑皮层乙处形成听觉,此时还不会引起唾液分泌。这一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理由是
。
不属于
该过程兴奋只是传至神经中
枢形成感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解析:单独给狗铃声,其耳部传入神经末梢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至
大脑皮层乙处形成听觉,此时还不会引起唾液分泌,该过程兴奋只是传至神经中枢形成感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这一过程不属于反射。
1
2
3
4
5
6
7
8
9
10
(3)经过先给铃声再给食物的训练,狗的大脑皮层中甲、乙两处会建立
暂时性联系。此时,铃声刺激已经由原来的 刺激转变为
刺激,条件反射已经建立起来。
解析:经过先给铃声再给食物的训练,狗的大脑皮层中甲、乙两处会建立暂时性联系。此时,铃声刺激已经由原来的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已经建立起来。
无关
条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4)如果长时间只给予铃声刺激而不喂食,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就
会 。该过程 (填“需要”或“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
与, (填“属于”或“不属于”)新的学习过程。
解析:如果长时间只给予铃声刺激而不喂食,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该过程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新的学习过程。
消退
需要
属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8. 当人提起重物时,会发生复杂的神经调节,如图表示该反射通路的简
图,首先大脑皮层发出冲动,可以引起α神经细胞、γ神经细胞兴奋,进而
引起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肌纤维即肌细胞)收缩,从而提起重物。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A. α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可以传递给梭外肌纤维,但不能传递给A神经
细胞
B. γ神经细胞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
经细胞,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增强
C. 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是感受器和效应器
D. A神经细胞属于传出神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由图示可以看出,α神经细胞为传出神经,兴奋能传递给梭外肌
纤维,但不能逆向传递给A神经细胞,A正确;γ神经细胞兴奋,肌梭能感
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细胞,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
的力量增强,B正确;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中含梭内肌纤
维和神经末梢,所以肌梭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C正确;A神经细胞接受
来自肌梭的信号,属于传入神经,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9. 〔多选〕如图显示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先给予小鼠灯光刺激,随
后给予电刺激)。小鼠刚建立该反射后,此时仅给予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
率为P,若小鼠建立该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
激,一段时间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Q,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小鼠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B. 小鼠表现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表现出警觉
性提高
C. P<Q
D. 图示小鼠恐惧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小鼠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小鼠表现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表现出警觉性提高,B正确;P是刚建立反射后的心率,若反复给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无法让小鼠保持恐惧反射,故心率P>Q,C错误;小鼠恐惧反射是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
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
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在图中用a刺激神经引起的反应是否属于反射? (填
“属于”或“不属于”)。为什么? 。
解析:用a刺激神经引起的反应没有经过完
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不属于
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1
2
3
4
5
6
7
8
9
10
(2)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
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 ,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 ,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
,表明d部位受损。
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不到电位
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用a刺激神经,在c处能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
肌,骨骼肌收缩
解析:①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不到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②如果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③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能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表明d部位受损。
1
2
3
4
5
6
7
8
9
10
THANKS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