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微专题一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 能力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第一节 微专题一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 能力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25 12:25:47

文档简介

微专题一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 能力提升
题型一|膜电位的测量
【典例1】 (2025·无锡江阴六校期中联考)如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如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降低,会导致图2中c点下移
C.细胞质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时为静息电位
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题型二|电表指针的偏转问题
1.电表指针偏转的原理
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右侧”时电表的指针变化细化图如下:
2.在神经纤维上电表指针偏转问题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①和②的实验现象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3.在神经元之间电表指针偏转问题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故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①和②相互对照可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典例2】 (2025·镇江实验中学、镇江第二中学联考)如图表示连续的两个神经元a、b,在其神经纤维上分别连接着电表甲、乙,在神经元a上有一个刺激位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作用后在突触间隙及时被分解或回收,可保证兴奋的正常传导
B.若神经元b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会使突触后膜膜内外电位差增大
C.进行图示刺激后,电表甲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电表乙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D.若刺激该位点使神经纤维膜外的Na+大量内流,则会导致膜内的Na+多于膜外的
【典例3】 (2025·盐城五校联考)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
B.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
C.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
D.阻断c处神经递质的释放,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
规律方法
“三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
题型三|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特点的实验探究
1.探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①处,观察A的反应,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
电刺激①处→A有反应
2.探究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之间的单向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①③都有电位变化→双向传递;只有①处电位有变化→单向传递(且传递方向为③→①)。
【典例4】 〔多选〕如图是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乙表示神经中枢,甲、丙未知。神经元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A是传出神经元还是传入神经元,某研究小组将微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刺激位点4,若微电表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入神经元
B.刺激位点4,若微电表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
C.刺激位点1,若微电表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
D.刺激位点1,若微电表指针偏转1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
【典例5】 寓言中有“火中取栗”的故事:猫从火中拿取板栗时,因火烧爪而快速缩回,虽然板栗拿到了,但爪子还是被烧了,而偷到的板栗却被猴子吃了。
假设如图为“火中取栗”的反射弧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假设E是猫爪中的感受器,写出猫“火中取栗”时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用有关字母与箭头表示):            。
(2)给你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请设计实验方案,以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在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并预期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a.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
方法步骤:                                             。
结果和结论:                                         。
b.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步骤:                                          。
结果和结论:                                          
                       。
1.(2024·连云港期中)将枪乌贼神经元浸入盛有溶液X的水槽测量电位变化,如图1表示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A点的内侧和外侧,图2表示测得的A点膜电位变化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规定神经纤维膜A点外侧电位为0,则图1读数对应图2中a点数值
B.图2中b点若给予较弱的刺激则不会引起Na+内流,膜电位达不到阈值因此不会产生动作电位
C.溶液X中K+浓度升高会导致K+外流减少,引起图2中a点下移
D.兴奋传到A点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随之兴奋在A点双向传导
2.(2024·常州期中)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微电极,并将它们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如图),以下关于电表偏转次数和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表不偏转
B.电表偏转1次
C.电表偏转2次,方向相同
D.电表偏转2次,方向相反
3.〔多选〕(2025·盐城七校期中联考)如图为人体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其中①⑤为反射弧中的相关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均为人体的肌肉或腺体
B.神经节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神经元胞体集合而成的结构
C.若在②处给予适宜刺激,则电表A指针发生两次偏转,方向相反
D.若在⑤处给予适宜刺激,则电表A指针不偏转,电表B指针偏转一次
4.〔多选〕如图是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腓肠肌是效应器的一部分)进行实验探究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M、N为刺激位点,电表两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刺激M点,电表指针先向左偏转,再向右偏转
B.若刺激N点,电表指针先向左偏转,再向右偏转
C.若将电表其中一极连接在膜内,不给刺激电表指针会指向另一极
D.刺激M点,根据肌肉收缩和电表偏转可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5.〔多选〕如图为某动物的某一完整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其中②代表该反射弧中的某一突触,若给予感受器一定强度的电刺激,可引起效应器中的肌肉收缩。现利用该反射弧和电刺激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刺激强度均适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①处连接电表,并在③中给予电刺激,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B.在①处连接电表,并分别在感受器和③处给予电刺激,可验证兴奋在②处单向传递
C.在①处连接电表,并在感受器给予电刺激,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在③处连接电表,并在③处和肌肉之间给予电刺激,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6.〔多选〕(2025·无锡一中期中)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质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图乙和图丙为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电表Ⅰ和Ⅱ均发生一次指针偏转,且方向相同
B.①→②电位变化表示产生动作电位,若提高刺激强度,②处电位升高
C.电表Ⅰ记录到②处电位值时,Q处膜内Na+浓度还是低于膜外
D.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丙基本相同
微专题一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
【典例1】 B 图1装置B测得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相当于图2中的c点的电位,即动作电位,A错误;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降低,会导致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减小,Na+内流速度变慢,从而导致动作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即图2中c点下移,B正确;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于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Na+内流导致膜内带正电的离子增多,使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兴奋状态,C错误;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此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外流,D错误。
【典例2】 D 当兴奋抵达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作用后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A正确;若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会使突触后膜上阴离子内流,导致突触后膜内负外正电位状态增强,即膜内外电位差增大,B正确;据图可知,a是突触后膜的神经元,b是突触前膜的神经元。进行图示刺激后,刺激向两侧传导,但是神经元之间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所以不能由a传到b,所以电表甲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电表乙指针不会发生偏转,C正确;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其浓度远远大于细胞内液的浓度。若刺激该位点使神经纤维膜外的Na+大量内流,使细胞兴奋时,膜外的Na+仍多于膜内,D错误。
【典例3】 D 甲电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正确;刺激b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左边神经元,因此甲指针维持原状,对于乙电表,兴奋无法传到乙电表左边电极,但是可以传到电表的右侧电极,所以乙指针偏转一次,B正确;刺激a处时,对于甲电表,兴奋传到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对于乙电表,兴奋先传到乙电表的左边电极,然后传到右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两次,C正确;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但是可以传到左边,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
【典例4】 AC 刺激位点4,若微电表指针偏转2次,说明局部电流可以通过神经中枢的突触传递到A,则A为传出神经元,A错误,B正确;刺激位点1,若微电表指针偏转2次,说明局部电流可以通过神经中枢的突触传递到B,则A为传入神经元,C错误;刺激位点1,若微电表指针偏转1次,说明局部电流不能通过神经中枢的突触传递到B,则A为传出神经元,D正确。
【典例5】 (1)E→D→C→B→A (2)a.电刺激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先电刺激①处,测量③处有无电位变化;再刺激③处,测量①处有无电位变化 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析:判断感受器和效应器可根据突触结构判断,与传入神经相连的是感受器,与传出神经相连的是效应器。也可用电刺激法,刺激效应器会发生反应。
针对练习
1.A 静息时表现为外正内负的电位,如果规定神经纤维膜A点外侧电位为0,则图1读数应为负值,可对应图2中a点数值,A正确;图2中b点若给予较弱的刺激,膜电位达不到阈值因此不会产生动作电位,但仍可引起Na+内流,B错误;a点的绝对值的大小代表静息电位的大小,静息电位的大小取决于膜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因此溶液X中K+浓度升高,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变小,静息电位变小,所以a点上移,C错误;兴奋传到A点后由于钠离子内流,兴奋部位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但结合图1的刺激位点在A左侧可知,A点兴奋后兴奋应继续向右传导而非双向传导,D错误。
2.C 图示电表一侧接在膜外,一侧接在膜内,在刺激点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先传至左侧接线处,左侧膜外变为负电荷,而右侧膜内为负电荷,此时指针向中央偏转,当兴奋传过左侧接线处,指针恢复指向右侧,当兴奋传至右侧接线处,右侧膜内变为正电荷,而左侧膜外为正电荷,此时指针向中央偏转,当兴奋传过右侧接线处,指针恢复指向右侧,因此该过程中电表偏转2次,方向相同,C正确,A、B、D错误。
3.ABD 据题图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A错误;神经节是周围神经系统传入神经的部分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位,B错误;在图中②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在传至效应器的过程中,会先后到达电表A的两端,因此电表A发生两次偏转,方向相反,C正确;⑤是效应器,④是传出神经,若在图中的⑤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不能传到电表B的两端,所以电表A和B都不会发生偏转,D错误。
4.BC M点在神经纤维上,刺激M点兴奋先到达电表左侧,再到达电表右侧,故电表指针先向左偏转,再向右偏转,A正确;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的连接点相当于突触,且兴奋只能从神经纤维传向腓肠肌,故刺激N点,电表指针不偏转,B错误;若将电表其中一极连接在膜内,不给刺激,则连接在外侧电压为正,内侧电压为负,故电表指针会指向连接在内侧的一极,C错误;刺激M点,肌肉收缩,同时电表偏转,因而可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正确。
5.BD ①处位于传入神经,③处位于传出神经。在①处连接电表,并在③中给予电刺激,兴奋不能从③处传到①处,因此不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A错误;在①处连接电表,刺激感受器①处有电位变化,刺激③处,①处无电位变化,可验证兴奋在②处单向传递,B正确;在①处连接电表,并在感受器给予电刺激,①处有电位变化,但无法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错误;在③处连接电表,并在③处和肌肉之间给予电刺激,③处有电位变化,肌肉会收缩,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正确。
6.AC 图甲中,电表Ⅰ测定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当兴奋传至Q点时,电表指针会向左偏转一次,由于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R点兴奋时电表Ⅱ向左偏转一次,但兴奋不能传到S点,A正确;①→②电位变化表示产生动作电位,可对应于Q点的兴奋,若提高刺激强度,②处电位也不会上升,B错误;电表Ⅰ记录到②处电位值时,Q处虽然有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但膜内钠离子浓度还是低于膜外,C正确;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是R点产生动作电位,后又恢复静息电位,而兴奋不能从胞体传递到轴突末梢,所以其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错误。
5 / 5(共38张PPT)
微专题一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 能力提升
目 录 CONTENTS
题型一 
膜电位的测量
题型二 
电表指针的偏转问题
题型三 
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特点的实验探究
题型一 膜电位的测量
【典例1】 (2025·无锡江阴六校期中联考)如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如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 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降低,会导致图2中c点下移
C. 细胞质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时为静息电位
D. 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解析: 图1装置B测得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相当于图2中的c点的电位,
即动作电位,A错误;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降低,会导致神经纤维膜内
外Na+浓度差减小,Na+内流速度变慢,从而导致动作电位的绝对值减
小,即图2中c点下移,B正确;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于神经纤维受到刺激
后,Na+内流导致膜内带正电的离子增多,使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兴
奋状态,C错误;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是恢复静息电位
的过程,此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外流,D错误。
题型二 电表指针的偏转问题
1. 电表指针偏转的原理
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
“a→b→c→右侧”时电表的指针变化细化图如下:
2. 在神经纤维上电表指针偏转问题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①和②的实验现象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3. 在神经元之间电表指针偏转问题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
度,故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表指针只发生一
次偏转。
①和②相互对照可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典例2】 (2025·镇江实验中学、镇江第二中学联考)如图表示连续的
两个神经元a、b,在其神经纤维上分别连接着电表甲、乙,在神经元a上有
一个刺激位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递质作用后在突触间隙及时被分解或回收,可保证兴奋的正常传导
B. 若神经元b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会使突触后膜膜内外电位差增大
C. 进行图示刺激后,电表甲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电表乙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D. 若刺激该位点使神经纤维膜外的Na+大量内流,则会导致膜内的Na+多于膜外的

解析: 当兴奋抵达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作用后突
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
发挥作用,A正确;若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会使突触后膜上阴
离子内流,导致突触后膜内负外正电位状态增强,即膜内外电位差增大,
B正确;据图可知,a是突触后膜的神经元,b是突触前膜的神经元。进行
图示刺激后,刺激向两侧传导,但是神经元之间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
触后膜,所以不能由a传到b,所以电表甲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电表乙指
针不会发生偏转,C正确;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其浓度远远
大于细胞内液的浓度。若刺激该位点使神经纤维膜外的Na+大量内流,使
细胞兴奋时,膜外的Na+仍多于膜内,D错误。
【典例3】 (2025·盐城五校联考)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
B. 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
C. 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
D. 阻断c处神经递质的释放,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

解析:甲电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正确;刺激b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左边神经元,因此甲指针维持原状,对于乙电表,兴奋无法传到乙电表左边电极,但是可以传到电表的右侧电极,所以乙指针偏转一次,B正确;刺激a处时,对于甲电表,兴奋传到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对于乙电表,兴奋先传到乙电表的左边电极,然后传到右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两次,C正确;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但是可以传到左边,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
规律方法
“三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
题型三
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特点的实验探究
1. 探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①处,观察A的反应,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
变化。
结果分析:
电刺激①处→A有反应
2. 探究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之间的单向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①③都有电位变化→双向传递;只有①处电位有变化→单向传递(且传递方向为③→①)。
【典例4】 〔多选〕如图是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乙表示神经中
枢,甲、丙未知。神经元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A是
传出神经元还是传入神经元,某研究小组将微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
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刺激位点4,若微电表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入神经元
B. 刺激位点4,若微电表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
C. 刺激位点1,若微电表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
D. 刺激位点1,若微电表指针偏转1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


解析: 刺激位点4,若微电表指针偏转2次,说明局部电流可以通过神
经中枢的突触传递到A,则A为传出神经元,A错误,B正确;刺激位点1,
若微电表指针偏转2次,说明局部电流可以通过神经中枢的突触传递到B,
则A为传入神经元,C错误;刺激位点1,若微电表指针偏转1次,说明局部
电流不能通过神经中枢的突触传递到B,则A为传出神经元,D正确。
【典例5】 寓言中有“火中取栗”的故事:猫从火中拿取板栗时,因火烧爪而快速缩回,虽然板栗拿到了,但爪子还是被烧了,而偷到的板栗却被猴子吃了。
假设如图为“火中取栗”的反射弧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假设E是猫爪中的感受器,写出猫“火中取栗”时神经冲动的传导方
向(用有关字母与箭头表示): 。
E→D→C→B→A
(2)给你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请设计
实验方案,以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在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
(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并预期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a.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
方法步骤: 。
结果和结论:

电刺激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是双向的
b.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步骤:

结果和结论:


解析:判断感受器和效应器可根据突触结构判断,与传入神经相连的是感
受器,与传出神经相连的是效应器。也可用电刺激法,刺激效应器会发生
反应。
先电刺激①处,测量③处有无电位变化;再刺激③处,测量
①处有无电位变化
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
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的传递是单向的
1. (2024·连云港期中)将枪乌贼神经元浸入盛有溶液X的水槽测量电位变
化,如图1表示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A点的内侧和外侧,图2表示
测得的A点膜电位变化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规定神经纤维膜A点外侧电位为0,则图1读数对应图2中a点数值
B. 图2中b点若给予较弱的刺激则不会引起Na+内流,膜电位达不到阈值因
此不会产生动作电位
C. 溶液X中K+浓度升高会导致K+外流减少,引起图2中a点下移
D. 兴奋传到A点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随之兴奋在A点双向传导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 静息时表现为外正内负的电位,如果规定神经纤维膜A点外
侧电位为0,则图1读数应为负值,可对应图2中a点数值,A正确;图2
中b点若给予较弱的刺激,膜电位达不到阈值因此不会产生动作电位,
但仍可引起Na+内流,B错误;a点的绝对值的大小代表静息电位的大
小,静息电位的大小取决于膜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因此溶液X中K+
浓度升高,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变小,静息电位变小,所以a点上
移,C错误;兴奋传到A点后由于钠离子内流,兴奋部位的膜电位变为
外负内正,但结合图1的刺激位点在A左侧可知,A点兴奋后兴奋应继
续向右传导而非双向传导,D错误。
2. (2024·常州期中)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微电极,并将它们连接
到一个电表上(如图),以下关于电表偏转次数和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表不偏转
B. 电表偏转1次
C. 电表偏转2次,方向相同
D. 电表偏转2次,方向相反

解析: 图示电表一侧接在膜外,一侧接在膜内,在刺激点给予适宜刺
激,兴奋先传至左侧接线处,左侧膜外变为负电荷,而右侧膜内为负电
荷,此时指针向中央偏转,当兴奋传过左侧接线处,指针恢复指向右侧,
当兴奋传至右侧接线处,右侧膜内变为正电荷,而左侧膜外为正电荷,此
时指针向中央偏转,当兴奋传过右侧接线处,指针恢复指向右侧,因此该
过程中电表偏转2次,方向相同,C正确,A、B、D错误。
3. 〔多选〕(2025·盐城七校期中联考)如图为人体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
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其中①⑤为反射弧中的相关结构。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 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均为人体的肌肉或腺体
B. 神经节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神经元胞体集合而成的结构
C. 若在②处给予适宜刺激,则电表A指针发生两次偏转,方向相反
D. 若在⑤处给予适宜刺激,则电表A指针不偏转,电表B指针偏转一次



解析:据题图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A错误;神经节是周围神经系统传入神经的部分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位,B错误;在图中②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在传至效应器的过程中,会先后到达电表A的两端,因此电表A发生两次偏转,方向相反,C正确;⑤是效应器,④是传出神经,若在图中的⑤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不能传到电表B的两端,所以电表A和B都不会发生偏转,D错误。
4. 〔多选〕如图是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腓肠肌是效应器的一部分)进行实验探究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M、N为刺激位点,电表两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刺激M点,电表指针先向左偏转,再向右偏转
B. 若刺激N点,电表指针先向左偏转,再向右偏转
C. 若将电表其中一极连接在膜内,不给刺激电表指针会指向另一极
D. 刺激M点,根据肌肉收缩和电表偏转可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解析:M点在神经纤维上,刺激M点兴奋先到达电表左侧,再到达电表右侧,故电表指针先向左偏转,再向右偏转,A正确;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的连接点相当于突触,且兴奋只能从神经纤维传向腓肠肌,故刺激N点,电表指针不偏转,B错误;若将电表其中一极连接在膜内,不给刺激,则连接在外侧电压为正,内侧电压为负,故电表指针会指向连接在内侧的一极,C错误;刺激M点,肌肉收缩,同时电表偏转,因而可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正确。
5. 〔多选〕如图为某动物的某一完整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其中②代表该反
射弧中的某一突触,若给予感受器一定强度的电刺激,可引起效应器中的
肌肉收缩。现利用该反射弧和电刺激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刺
激强度均适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①处连接电表,并在③中给予电刺激,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
B. 在①处连接电表,并分别在感受器和③处给予电刺激,可验证兴奋在②
处单向传递
C. 在①处连接电表,并在感受器给予电刺激,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
D. 在③处连接电表,并在③处和肌肉之间给予电刺激,可验证兴奋能在
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①处位于传入神经,③处位于传出神经。在①处连接电表,并在③中给予电刺激,兴奋不能从③处传到①处,因此不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A错误;在①处连接电表,刺激感受器①处有电位变化,刺激③处,①处无电位变化,可验证兴奋在②处单向传递,B正确;在①处连接电表,并在感受器给予电刺激,①处有电位变化,但无法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错误;在③处连接电表,并在③处和肌肉之间给予电刺激,③处有电位变化,肌肉会收缩,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正确。
6. 〔多选〕(2025·无锡一中期中)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质膜电位变化的
实验装置,图乙和图丙为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电表Ⅰ和Ⅱ均发生一次指针偏转,且方向相同
B. ①→②电位变化表示产生动作电位,若提高刺激强度,②处电位升高
C. 电表Ⅰ记录到②处电位值时,Q处膜内Na+浓度还是低于膜外
D. 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丙基本相同


解析: 图甲中,电表Ⅰ测定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当兴奋传至Q点时,
电表指针会向左偏转一次,由于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R点兴奋时电
表Ⅱ向左偏转一次,但兴奋不能传到S点,A正确;①→②电位变化表示产
生动作电位,可对应于Q点的兴奋,若提高刺激强度,②处电位也不会上
升,B错误;电表Ⅰ记录到②处电位值时,Q处虽然有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
电位,但膜内钠离子浓度还是低于膜外,C正确;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
是R点产生动作电位,后又恢复静息电位,而兴奋不能从胞体传递到轴突
末梢,所以其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错误。
THANKS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