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知识点一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
1.斯他林和贝利斯在研究胰液分泌过程中发现了动物激素——促胰液素,他们的实验设计中最关键的是( )
A.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小肠肠腔中
B.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血液中
C.将狗的小肠的神经剔除,然后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小肠中
D.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在体外研磨,然后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
2.(2024·江阴市校级月考)斯他林等在发现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本实验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清水
B.胰液的增加是胰腺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
C.该研究不能直接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D.将一条狗的小肠黏膜过滤液注射给另一条狗用到了“减法原理”
知识点二 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3.(2025·南通如皋学情调研)下列激素中产生场所与其他激素不同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 B.促胰液素
C.生长激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4.(2025·宿迁期中改编)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来源和生理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激素 分泌腺 生理作用
A 肾上腺素 肾上腺 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B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C 抗利尿激素 垂体 调节水盐平衡
D 生长激素 垂体 促进生长
5.家鸡受激素等影响偶尔会发生雌鸡雄性化的性反转现象。雌鸡发生性反转会表现出鸡冠增大、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与此有关的激素及其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雌鸡雄性化转化
B.雄激素,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C.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羽毛生长变鲜艳
D.肾上腺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促进鸡冠等雄性特征形成
知识点三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6.(2025·苏州期中)如图表示某雄性哺乳动物雄激素(睾酮)产生的调节过程,a~e表示有关生理活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睾酮由睾丸产生,与下丘脑和垂体有关
B.a、b、c过程体现了睾酮分泌的分级调节
C.d和e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
D.图中各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有关受体细胞
7.(2024·淮安区校级月考)如图是下丘脑参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A、B、C表示器官,a、b、c表示相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中的B为卵巢,则卵巢等雌性生殖器官不是激素b的靶器官
B.图中C为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
C.若图中的B为甲状腺,则缺碘会导致激素a、c的含量增加,b的含量降低
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
8.〔多选〕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流动情况,①②表示物质,并且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器官为甲状腺,②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幼年缺乏可患侏儒症
B.若该器官为胰腺,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表示胰液
C.若该器官为垂体,①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D.若该器官为性腺,②可表示性激素,化学本质为类固醇
9.〔多选〕(2024·淮安期中)如图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
A.GnRH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FSH、LH为垂体分泌的两种促性腺激素
B.雌二醇和孕酮需与靶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才可发挥调节作用
C.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也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D.育龄期妇女口服促性腺激素可促进卵子成熟和排出
10.如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刺激 ,从而使其分泌 ,经血液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这表明机体通过 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示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 。表明机体还可通过 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3)研究者又进一步研究刺激迷走神经、注射不同剂量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量的效应,结果如表。
处理方式 刺激迷走神经 注射促胰液素 刺激迷走神经同时注射促胰液素
时间/剂量 3 min 1 mg 3 min和1 mg
分泌量(滴/15 min) 8 11 43
时间/剂量 3 min 2 mg 3 min和2 mg
分泌量(滴/15 min) 8 37 88
时间/剂量 3 min 3 mg 3 min和3 mg
分泌量(滴/15 min) 8 62 120
由表中数据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 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4)分泌胰液的胰腺属于 (填“外分泌腺”或“内分泌腺”)。
11.(2025·盐城东台学情检测)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请回答:
(1)甲、乙、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 、 、 。激素A和B的名称是 、 。
(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 ,甲状腺激素的这种调节活动属于 调节。
(3)垂体和下丘脑的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现有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的TSH(促甲状腺激素)浓度来鉴别病变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测定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TSH浓度(mU/L)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9 30
甲 1 2
乙 2 29
①甲的病变部位可能是 ,判断依据是 ;
②给小白鼠注射TSH,会使下丘脑的TRH分泌减少。基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分级调节的认识,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1认为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观点2认为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请你完善以下实验,证明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A.选取生长发育正常的小鼠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测定它们的基础 分泌量。
B.甲组小鼠,摘除 ,适量注射甲状腺激素,测定TRH分泌量。
乙组,摘除甲状腺,适量注射 ,测定TRH分泌量。
C.如果仅是甲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表明只有 正确。如果仅是乙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表明只有 正确。如果甲、乙组TRH分泌量均明显减少,表明观点1、观点2都正确。
第2课时 激素的作用特点、体液调节及关注过量使用激素和滥用兴奋剂的问题
第1课时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1.D 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一种化学物质,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为证明此推测,可以取狗的小肠黏膜加稀盐酸研碎,将提取液注射到血管中。如果胰液分泌,则支持其推测。
2.C 动物实验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正常的生活状态,A错误;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故第二条狗的胰液分泌明显增加可能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B错误;小肠黏膜除了能分泌促胰液素,还有多种酶和其他物质,故第二条狗的血压下降不能得出促胰液素具有降血压的作用,C正确;将一条狗的小肠黏膜过滤液注射给另一条狗用到了“加法原理”,D错误。
3.B 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都是由垂体分泌的,而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故促胰液素的产生场所与其他激素不同。
4.C 肾上腺素是肾上腺分泌的激素,能够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A正确;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B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C错误;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以促进生长,D正确。
5.B 雌鸡出现的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是其体内的雄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的。雄激素具有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的作用。
6.D 睾酮由睾丸产生,下丘脑和垂体对睾丸有分级调节的作用,A正确;下丘脑→垂体→睾丸体现了睾酮分泌的分级调节,B正确;d和e过程是雄激素(睾酮)对下丘脑和垂体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C正确;图中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没有定向运输,但只作用于靶细胞,因为靶细胞上有相关受体,D错误。
7.C 若图中的B为卵巢,则A是垂体,C是下丘脑,a是促性腺激素,c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雌性激素,卵巢等雌性生殖器官也是激素b的靶器官,A错误;图中C为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下丘脑,B为下丘脑通过垂体支配的腺体,不是直接支配,B错误;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类衍生物,若图中的B为甲状腺,则缺碘会导致b(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通过负反馈调节,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增加,C正确;C是下丘脑,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也具有分泌功能,比如能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D错误。
8.CD 若该器官为甲状腺,②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幼年缺乏易得呆小症,A错误;若该器官为胰腺,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不可能是胰液,胰液是通过导管释放到十二指肠,不到血液中,B错误;若该器官为垂体,①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正确;若该器官为性腺,②可表示性激素,化学本质为类固醇,D正确。
9.BD 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LH和FSH,作用于卵巢进而促进性激素的分泌,此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A正确;雌二醇和孕酮的化学本质是类固醇,受体在膜内,B错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也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C正确;育龄期妇女口服促性腺激素无用,因为垂体分泌的激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口服后会被分解,不能发挥作用,D错误。
10.(1)小肠(或小肠黏膜) 促胰液素 激素调节 (2)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 神经调节 (3)二者同时作用 (4)外分泌腺
解析:(1)据图可知,图中的盐酸可刺激小肠(黏膜),从而使其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经血液传送至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这表明机体通过激素调节方式实现了对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2)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腺体或其他结构,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该过程说明机体还可通过神经调节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3)表中数据显示,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单独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二者同时作用时的胰液分泌量明显更多,故二者同时作用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4)胰腺有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两部分,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腺分泌的,分泌之后通过导管运送到消化道内起消化作用。
11.(1)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2)③④ 负反馈 (3)①垂体 注射TRH后,TSH浓度没有明显变化 ②TRH 垂体 TSH 观点2 观点1
解析:(1)结合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可判断甲、乙、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激素A和B的名称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2)结合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过程,可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这属于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3)①由表格结果可以推测,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基本不变,说明甲病变的部位不是下丘脑,而是垂体。②观点1认为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观点2认为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可以通过切除甲状腺和垂体的方法来判断两种假说的正确性。将健康小白鼠分为两组(甲组和乙组),测量两组TRH浓度的初始值。甲组小鼠摘除垂体,适量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测定TRH分泌量。乙组小鼠摘除甲状腺,适量注射等量(适量)TSH,测定TRH分泌量。结果分析:如果仅是甲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表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TRH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说明观点2正确。如果仅是乙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则表明垂体分泌的TSH对下丘脑分泌TRH具有负反馈作用,说明观点1正确。如果甲、乙组TRH分泌量均明显减少,则表明TSH和甲状腺激素对TRH的分泌均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3 / 3第1课时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1.通过分析激素的发现过程,强化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等科学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意识。 2.概括归纳人体内的内分泌腺及它们分泌的激素的功能,关注激素异常导致的疾病,培养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感。 3.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培养稳态与平衡观。
知识点(一)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贝尔纳的发现:酸性食糜进入 会引起胰液分泌。
(2)沃泰默的实验
①实验过程
将盐酸溶液注入狗的小肠上段,胰液 ,注入狗的血管,胰液 ,注入狗的游离小肠袢(神经全部被切除),胰液 。
②实验结论:小肠上的微小神经难以剔除干净,胰液的分泌是一种 过程。
(3)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①实验验证
盐酸溶液+切除神经的小肠袢→胰液
②实验假设:在 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 ,当其进入 并随血液循环被送到 时,引起胰液分泌。
③创新实验
④实验结论:胰液的分泌受 的调节。
2.激素
(1)概念:除神经调节外,机体内还存在着一种通过 调节生命活动的方式,这类化学物质被称为“激素”。
(2)作用:激素对生命活动不限于 作用,不少激素还有 作用。
(3)来源:由 或内分泌细胞分泌。
3.内分泌系统
(1)组成:由内分泌腺以及具有 功能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共同构成。
(2)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①与神经系统一样,内分泌系统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 。
②两者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 的稳定,并影响人的行为、控制生殖等生理过程。
(3)功能
内分泌系统对于机体内各项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 作用。
(4)
提醒:激素与神经递质等同为通信分子,且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界限,有些激素也可作为神经递质。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促胰液素是胰腺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促进胰液分泌。( )
(2)内分泌系统是由各种内分泌腺组成的。( )
(3)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都起促进作用。( )
探讨|体验促胰液素的发现之路
1.沃泰默的实验
①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狗的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切除神经只留血管)→胰腺分泌胰液
(1)①②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分别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2)请运用神经调节的知识(反射弧)解释①组的实验现象。
(3)①③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分别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稀盐酸+小肠黏膜提取液狗的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1)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中,是如何彻底排除神经的影响的?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中,若排除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本身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两组对照组,请写出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3)基于上面的实验分析,请构建概念图完善促胰液素分泌的调节机制。
胰液分泌的多种调节途径图解
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既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的调节。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最终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由胃进入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胰腺,进而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1.(2025·镇江期中)科学家在发现促胰液素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其中部分实验如表所示。
组别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① 将稀盐酸注入狗的小肠肠腔内 胰腺分泌胰液
② 将稀盐酸注入狗的静脉中 ?
③ 切除通向小肠的神经后,将稀盐酸注入狗的小肠肠腔内 胰腺分泌胰液
④ 将小肠黏膜和稀盐酸混合后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中 ?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斯他林和贝利斯完成了第④组实验,并首次提出了促胰液素
B.第①③组实验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属于非条件反射
C.第②④组的实验结果分别是胰腺不分泌胰液、胰腺分泌胰液
D.促胰液素和胰蛋白酶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相同,但两者不都通过体液运输
2.(2024·常州期中)促胰液素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机体除了神经调节还有激素调节。以下关于促胰液素发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由沃泰默和贝利斯两位科学家发现的
B.将食物或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都会引起胰液的分泌
C.把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能引起狗胰液的分泌
D.将稀盐酸和离体狗小肠黏膜混合研磨过滤,滤液注入狗血液能引起胰液分泌
易错提醒
促胰液素不是胰腺分泌的,而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知识点(二) 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1.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和功能
(1)下丘脑
①分泌:抗利尿激素和 等。
②功能:调节 平衡、血压,调节 活动。
(2)垂体
①分泌:生长激素和多种 等。
②功能:促进 ,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3)甲状腺
①分泌:甲状腺激素等。
②功能:促进 活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 ,促进组织分化、生长和发育成熟。
(4)胸腺
①分泌:胸腺激素等。
②功能:促进 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
(5)肾上腺
①分泌:肾上腺素等。
②功能:参与机体的 反应、 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
(6)胰岛
①分泌: 和胰高血糖素等。
②功能:共同调节 水平。
(7)卵巢
①分泌:雌性激素等。
②功能:促进女性性器官发育、 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女性第二性征。
(8)睾丸
①分泌: 等。
②功能:促进男性性器官发育、 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提醒:多数内分泌细胞只分泌一种激素,少数细胞可以分泌多种激素。如垂体的促性腺激素细胞可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等。
2.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关系
(1)垂体不仅分泌生长激素,而且分泌多种促激素分别支配 、 和 的活动。
(2)垂体的活动受 的调节,下丘脑通过对垂体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微思考】 所有激素的分泌都是通过下丘脑到垂体再到相应腺体来调节的吗?
3.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反馈调节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偏低时,下丘脑分泌的 激素就会增多,刺激垂体分泌 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 的分泌;反之,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多时,通过 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则会受到抑制。
注:(+)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3)意义:既能够保证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又能防止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过多对机体带来 影响。
提醒:碘既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需的微量元素,又可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活动。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垂体的活动受到下丘脑的调节。( )
(2)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
(3)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减少。( )
(4)大量摄取碘会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
探讨一|分析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1.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其进入靶细胞内发挥作用时可能会采用哪种跨膜运输的方式?
2.人工促进鲤鱼产卵为什么常采用注射法注射促性腺激素,而不能采用饲喂法?
3.为什么说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环节?
探讨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机制
4.如图表示人体的下丘脑—垂体—靶腺体轴。
(1)如果靶腺体代表甲状腺,则激素b的名称是什么?如果靶腺体代表性腺,则激素a的名称是什么?
(2)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3)饮食长期缺碘,会造成甲状腺代偿性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请简要叙述大脖子病的发病机理。
1.关于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的4个注意点
(1)激素不一定由内分泌腺产生,有些激素由内分泌细胞产生,例如,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处的内分泌细胞产生。
(2)胰腺是一种特殊的腺体,其外分泌部可以分泌消化液(胰液),内分泌部(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3)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有促进生长和发育的作用,但作用原理不同,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发育,生长激素主要促进生长。
(4)下丘脑可以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是促激素。
2.人类与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的疾病
激素 病症 病因 症状
甲状 腺激素 呆小症 幼年时分泌不足 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甲状腺功能亢进 成年时分泌过多 精神亢奋、代谢旺盛、身体日渐消瘦
地方性甲状腺肿 因缺碘导致合成不足 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生长激素 侏儒症 幼年时分泌过少 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巨人症 幼年时分泌过多 身材异常高大
肢端肥大症 成年时分泌过多 身体指、趾等端部增大
胰岛素 糖尿病 分泌不足等 出现尿糖等症状
3.下丘脑、垂体和相关腺体的关系
(1)在“下丘脑→垂体→相应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中,若顺序靠前的腺体被切除,则其后的腺体分泌的激素含量降低,其前的腺体所分泌的激素含量升高。
(2)在“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激素”中,若顺序靠前的激素分泌量增加(减少),则其后的激素分泌量增加(减少),其前的激素分泌量减少(增加)。
1.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小鼠注射了甲、乙、丙三种激素,下表表示的是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据此判断,甲、乙、丙三种激素的名称分别是( )
注射的激素 生理反应
甲 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
乙 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
丙 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
A.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D.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2.〔多选〕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几种不同的激素。就图示信息来说,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体内激素③分泌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的浓度都低于正常水平
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内分泌腺本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3.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腺体,其中b为下丘脑。“+”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数字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代表分级调节的是①②过程
B.c产生的激素可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C.a中的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具有内分泌功能
D.切除c,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
规律方法
根据箭头特点突破激素分级调节示意图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中,如果把腺体及激素等文字去除并做一些变形,识图的关键是先找出垂体的位置,即根据箭头的特点“两进一出”判断出垂体,然后根据垂体与下丘脑和甲状腺的关系等判断相关结构。
(1)促胰液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分别是什么?
(2)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什么?
(3)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这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什么生理功能?
(4)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中,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有何关系?
第1课时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1)小肠 (2)①分泌 不分泌 分泌 ②神经调节
(3)①分泌 ②盐酸 化学物质 血液 胰腺 ③提取液 ④化学物质
2.(1)化学物质 (2)促进 抑制 (3)内分泌腺
3.(1)内分泌 (2)①相辅相成 ②体内环境 (3)调节
(4) 水盐 酸碱 物质 能量 分化和成熟
4.(1)× 提示: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作用于胰腺,促进胰液分泌。
(2)× 提示:内分泌腺以及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共同构成内分泌系统。
(3)× 提示:有些激素有抑制作用。
互动探究
1.(1)提示:自变量:稀盐酸的作用部位;因变量: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①。结论:稀盐酸不通过血液直接作用于胰腺,直接接受盐酸刺激的部位是小肠。
(2)提示:稀盐酸刺激小肠神经,产生的兴奋沿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到达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3)提示:自变量:是否切除神经;因变量: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①。结论: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受神经调节。
2.(1)提示:通过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混合研磨,过滤,彻底破坏神经细胞。
(2)提示:稀盐酸同一条狗的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小肠黏膜提取液同一条狗的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
(3)提示:
学以致用
1.B 斯他林和贝利斯完成了第④组实验,并首次提出了小肠黏膜分泌的这种物质为促胰液素,A正确;①与③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通向小肠的神经,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但也可能通过神经调节产生,但不能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属于非条件反射,B错误;第②④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实验结果分别是胰腺不分泌胰液、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促胰液素和胰蛋白酶都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都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参与,胰蛋白酶属于消化酶,需要通过导管分泌到消化道内,不需要通过体液运输,而促胰液素属于激素,直接分泌到细胞外,通过体液运输,D正确。
2.D 促胰液素是由斯他林和贝利斯两位科学家发现的,A错误;将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可以刺激小肠内的相关神经,会引起胰液的分泌,而食物需要通过胃进入小肠,才能引起胰液的分泌,B错误;把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不能引起狗胰液的分泌,C错误;将稀盐酸和离体狗小肠黏膜混合研磨过滤,滤液注入狗血液能引起胰液分泌,D正确。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1)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②水 垂体
(2)①促激素 ②生长发育 (3)②细胞代谢 兴奋性
(4)②T (5)②应激 体温 (6)①胰岛素 ②血糖
(7)②卵子 (8)①雄性激素 ②精子
2.(1)性腺 肾上腺皮质 甲状腺 (2)下丘脑
微思考 不是。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不受下丘脑、垂体的调控。
3.(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促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负反馈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3)不利
4.(1)√
(2)× 提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
(3)× 提示: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
(4)√
互动探究
1.提示:固醇类;简单扩散。
2.提示:促性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多肽,饲喂时会被分解失去活性。
3.提示:垂体不仅分泌生长激素,而且分泌多种促激素分别支配性腺、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的活动。而垂体的活动受下丘脑的调节,下丘脑通过对垂体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4.(1)提示: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2)提示:这是通过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实现的。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时,会反馈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分泌,降低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当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恢复到正常水平。
(3)提示:饮食长期缺碘,造成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偏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造成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促进了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引起了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学以致用
1.D 分析表格可知,注射激素甲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则注射的是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的胰岛素;注射激素乙出现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则注射的是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并使软骨生长作用的生长激素;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是肾上腺素或甲状腺激素的作用,D正确,A、B、C错误。
2.BC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故激素③分泌过多,A正确;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故激素①和②的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B错误;图中共有2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C错误;内分泌腺本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D正确。
3.D a表示甲状腺,b表示下丘脑,c表示垂体,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过程属于分级调节,故代表分级调节的是②③过程,A错误;a(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可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B错误;b(下丘脑)中的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具有内分泌功能,C错误;切除c(垂体),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细胞代谢强度降低,产热减少,D正确。
【过程评价检测】
思维启迪
(1)提示:促胰液素产生于小肠黏膜,作用于胰腺。
(2)提示: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提示:促进组织分化、生长和发育成熟。
(4)提示:下丘脑分泌的TRH可以促进垂体分泌TSH。垂体分泌的TSH可影响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
7 / 7(共92张PPT)
第1课时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导学聚焦
1.通过分析激素的发现过程,强化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等科
学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意识。
2.概括归纳人体内的内分泌腺及它们分泌的激素的功能,关注激素异常
导致的疾病,培养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感。
3.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培养
稳态与平衡观。
目 录 CONTENTS
知识点(一)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
知识点(二)
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过程评价检测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
1. 促胰液素的发现
(1)贝尔纳的发现:酸性食糜进入 会引起胰液分泌。
(2)沃泰默的实验
①实验过程
将盐酸溶液注入狗的小肠上段,胰液 ,注入狗的血管,胰液
,注入狗的游离小肠袢(神经全部被切除),胰液 。
②实验结论:小肠上的微小神经难以剔除干净,胰液的分泌是一种
过程。
小肠
分泌
不
分泌
分泌
神经
调节
(3)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①实验验证
盐酸溶液+切除神经的小肠袢→胰液
分泌
②实验假设:在 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 ,
当其进入 并随血液循环被送到 时,引起胰液分泌。
③创新实验
盐酸
化学物质
血液
胰腺
④实验结论:胰液的分泌受 的调节。
化学物质
2. 激素
(1)概念:除神经调节外,机体内还存在着一种通过 调节
生命活动的方式,这类化学物质被称为“激素”。
(2)作用:激素对生命活动不限于 作用,不少激素还有
作用。
(3)来源:由 或内分泌细胞分泌。
化学物质
促进
抑
制
内分泌腺
3. 内分泌系统
(1)组成:由内分泌腺以及具有 功能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共
同构成。
内分泌
(2)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①与神经系统一样,内分泌系统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
统 。
②两者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 的稳定,
并影响人的行为、控制生殖等生理过程。
相辅相成
体内环境
(3)功能
内分泌系统对于机体内各项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 作用。
(4)
调节
提醒:激素与神经递质等同为通信分子,且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界限,有些
激素也可作为神经递质。
4.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促胰液素是胰腺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促进胰液分泌。 ( × )
提示: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作用于胰腺,促进胰液
分泌。
(2)内分泌系统是由各种内分泌腺组成的。 ( × )
提示:内分泌腺以及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共同构成内分泌
系统。
(3)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都起促进作用。 ( × )
提示:有些激素有抑制作用。
×
×
×
探讨|体验促胰液素的发现之路
1. 沃泰默的实验
①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狗的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切除神经只留血管)→胰腺分泌胰液
(1)①②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分别是什么?结论是
什么?
提示:自变量:稀盐酸的作用部位;因变量: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
组:①。结论:稀盐酸不通过血液直接作用于胰腺,直接接受盐酸刺激的
部位是小肠。
(2)请运用神经调节的知识(反射弧)解释①组的实验现象。
提示:稀盐酸刺激小肠神经,产生的兴奋沿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到达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3)①③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分别是什么?结论是
什么?
提示:自变量:是否切除神经;因变量: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
①。结论: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受神经调节。
2.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稀盐酸+小肠黏膜 提取液 狗的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1)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中,是如何彻底排除神经的影响的?
提示:通过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混合研磨,过滤,彻底破坏神经细胞。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中,若排除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本身成分对实
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两组对照组,请写出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提示:稀盐酸 同一条狗的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小肠黏膜 提取
液 同一条狗的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
(3)基于上面的实验分析,请构建概念图完善促胰液素分泌的调节机
制。
提示:
胰液分泌的多种调节途径图解
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既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的调节。食物进入
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最终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由
胃进入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通过血
液运输到达胰腺,进而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1. (2025·镇江期中)科学家在发现促胰液素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科
学实验,其中部分实验如表所示。
组别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① 将稀盐酸注入狗的小肠肠腔内 胰腺分泌胰液
② 将稀盐酸注入狗的静脉中 ?
③ 切除通向小肠的神经后,将稀盐酸注入狗的小
肠肠腔内 胰腺分泌胰液
④ 将小肠黏膜和稀盐酸混合后磨碎,制成提取
液,注入狗的静脉中 ?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斯他林和贝利斯完成了第④组实验,并首次提出了促胰液素
B. 第①③组实验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属于非条件反射
C. 第②④组的实验结果分别是胰腺不分泌胰液、胰腺分泌胰液
D. 促胰液素和胰蛋白酶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相同,但两者不都通过体
液运输
√
解析:斯他林和贝利斯完成了第④组实验,并首次提出了小肠黏膜分泌的这种物质为促胰液素,A正确;①与③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通向小肠的神经,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但也可能通过神经调节产生,但不能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属于非条件反射,B错误;第②④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实验结果分别是胰腺不分泌胰液、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促胰液素和胰蛋白酶都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都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参与,胰蛋白酶属于消化酶,需要通过导管分泌到消化道内,不需要通过体液运输,而促胰液素属于激素,直接分泌到细胞外,通过体液运输,D正确。
2. (2024·常州期中)促胰液素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机体除了神经调节还
有激素调节。以下关于促胰液素发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促胰液素是由沃泰默和贝利斯两位科学家发现的
B. 将食物或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都会引起胰液的分泌
C. 把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能引起狗胰液的分泌
D. 将稀盐酸和离体狗小肠黏膜混合研磨过滤,滤液注入狗血液能引起胰
液分泌
√
解析: 促胰液素是由斯他林和贝利斯两位科学家发现的,A错误;将稀
盐酸直接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可以刺激小肠内的相关神经,会引起
胰液的分泌,而食物需要通过胃进入小肠,才能引起胰液的分泌,B错
误;把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不能引起狗胰液的分泌,C错误;将稀盐
酸和离体狗小肠黏膜混合研磨过滤,滤液注入狗血液能引起胰液分泌,D
正确。
易错提醒
促胰液素不是胰腺分泌的,而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作用于胰腺,
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知识点(二) 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1. 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和功能
(1)下丘脑
①分泌:抗利尿激素和 等。
②功能:调节 平衡、血压,调节 活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水
垂体
(2)垂体
①分泌:生长激素和多种 等。
②功能:促进 ,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促激素
生长发育
(3)甲状腺
①分泌:甲状腺激素等。
②功能:促进 活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
的 ,促进组织分化、生长和发育成熟。
细胞代谢
兴奋性
(4)胸腺
①分泌:胸腺激素等。
②功能:促进 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
T
(5)肾上腺
①分泌:肾上腺素等。
②功能:参与机体的 反应、 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
应激
体温
(6)胰岛
①分泌: 和胰高血糖素等。
②功能:共同调节 水平。
胰岛素
血糖
(7)卵巢
①分泌:雌性激素等。
②功能:促进女性性器官发育、 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女性第
二性征。
卵子
(8)睾丸
①分泌: 等。
②功能:促进男性性器官发育、 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
性征。
雄性激素
提醒:多数内分泌细胞只分泌一种激素,少数细胞可以分泌多种激素。如
垂体的促性腺激素细胞可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等。
精子
2. 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关系
(1)垂体不仅分泌生长激素,而且分泌多种促激素分别支配
、 和 的活动。
(2)垂体的活动受 的调节,下丘脑通过对垂体活动的调节来
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性
腺
肾上腺皮质
甲状腺
下丘脑
【微思考】 所有激素的分泌都是通过下丘脑到垂体再到相应腺体来调节
的吗?
提示:不是。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不受下丘脑、垂体的调控。
3.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反馈调节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偏低时,下丘脑分泌的
激素就会增多,刺激垂体分泌 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
状腺,促进 的分泌;反之,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
多时,通过 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则会受到抑制。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促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负反馈
注:(+)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3)意义:既能够保证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又能防止因甲状腺激
素分泌量过多对机体带来 影响。
不利
提醒:碘既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需的微量元素,又可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
泌活动。
4.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垂体的活动受到下丘脑的调节。 ( √ )
(2)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 × )
提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
(3)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减
少。 ( × )
提示: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得促甲状腺激
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
(4)大量摄取碘会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 √ )
√
×
×
√
探讨一|分析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1.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其进入靶细胞内发挥作用时可能会采用哪种
跨膜运输的方式?
提示:固醇类;简单扩散。
2. 人工促进鲤鱼产卵为什么常采用注射法注射促性腺激素,而不能采用饲
喂法?
提示:促性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多肽,饲喂时会被分解失去活性。
3. 为什么说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重要
环节?
提示:垂体不仅分泌生长激素,而且分泌多种促激素分别支配性腺、肾上
腺皮质和甲状腺的活动。而垂体的活动受下丘脑的调节,下丘脑通过对垂
体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探讨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机制
4. 如图表示人体的下丘脑—垂体—靶腺体轴。
(1)如果靶腺体代表甲状腺,则激素b的名称是什么?如果靶腺体代表性
腺,则激素a的名称是什么?
提示: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2)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提示:这是通过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实现的。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
高时,会反馈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的分泌,降低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当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时,
TRH和TSH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浓
度升高恢复到正常水平。
(3)饮食长期缺碘,会造成甲状腺代偿性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请
简要叙述大脖子病的发病机理。
提示:饮食长期缺碘,造成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偏低,对下丘脑和垂
体的抑制作用减弱,造成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促进了甲状
腺的生长和发育,引起了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1. 关于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的4个注意点
(1)激素不一定由内分泌腺产生,有些激素由内分泌细胞产生,例如,
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处的内分泌细胞产生。
(2)胰腺是一种特殊的腺体,其外分泌部可以分泌消化液(胰液),内
分泌部(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3)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有促进生长和发育的作用,但作用原理不
同,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发育,生长激素主要促进生长。
(4)下丘脑可以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是促
激素。
2. 人类与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的疾病
激素 病症 病因 症状
甲状 腺激素 呆小症 幼年时分泌不足 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甲状腺功能亢进 成年时分泌过多 精神亢奋、代谢旺盛、身体日渐消瘦
地方性甲状腺肿 因缺碘导致合成不足 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激素 病症 病因 症状
生长 激素 侏儒症 幼年时分泌过少 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巨人症 幼年时分泌过多 身材异常高大
肢端肥大症 成年时分泌过多 身体指、趾等端部增大
胰岛素 糖尿病 分泌不足等 出现尿糖等症状
3. 下丘脑、垂体和相关腺体的关系
(1)在“下丘脑→垂体→相应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中,若顺序靠前的
腺体被切除,则其后的腺体分泌的激素含量降低,其前的腺体所分泌的激
素含量升高。
(2)在“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激素”中,若顺序靠前的激素分泌
量增加(减少),则其后的激素分泌量增加(减少),其前的激素分泌量
减少(增加)。
1. 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小鼠注射了甲、乙、丙三种激素,下表表示的是注
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据此判断,甲、乙、丙三种激素
的名称分别是( )
注射的激素 生理反应
甲 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
乙 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
丙 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
A.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B. 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D. 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
解析:分析表格可知,注射激素甲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则注射的是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的胰岛素;注射激素乙出现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则注射的是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并使软骨生长作用的生长激素;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是肾上腺素或甲状腺激素的作用,D正确,A、B、C错误。
2. 〔多选〕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几种不
同的激素。就图示信息来说,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体内激素③分泌过多
B. 缺碘时,激素①和②的浓度都低于正常水平
C. 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 内分泌腺本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
√
解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故激素③分泌过多,A正确;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故激素①和②的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B错误;图中共有2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C错误;内分泌腺本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D正确。
3. 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腺体,其中b为下丘
脑。“+”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数字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 代表分级调节的是①②过程
B. c产生的激素可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C. a中的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具有内分泌功能
D. 切除c,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
√
解析: a表示甲状腺,b表示下丘脑,c表示垂体,下丘脑→垂体→甲状
腺的过程属于分级调节,故代表分级调节的是②③过程,A错误;a(甲状
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可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B错误;b(下丘脑)
中的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具有内分泌功能,C错误;切除c(垂体),会
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细胞代谢强
度降低,产热减少,D正确。
规律方法
根据箭头特点突破激素分级调节示意图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中,如果把腺体及激素等文字去除
并做一些变形,识图的关键是先找出垂体的位置,即根据箭头的特点“两
进一出”判断出垂体,然后根据垂体与下丘脑和甲状腺的关系等判断相关
结构。
过程评价检测
(1)促胰液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分别是什么?
提示:促胰液素产生于小肠黏膜,作用于胰腺。
(2)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这说明
甲状腺激素具有什么生理功能?
提示:促进组织分化、生长和发育成熟。
(4)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中,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下丘脑分泌的TRH可以促进垂体分泌TSH。垂体分泌的TSH可影响
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
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
【教师备用栏目】
1. 胰液分泌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A是神经递质,物质B是促胰液素
B. 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浆中也会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C. 胰腺属于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一部分
D. 由图可知,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调节,也受激素调节
√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神经中枢涉及神经调节,释放的物质A是神经递
质,盐酸刺激小肠黏膜释放的物质B是促胰液素,A正确;促胰液素是由小
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后由血液运输到胰腺,从而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若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浆,小肠黏膜无法接受刺激,不能产生促胰液素,进
而无法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错误;胰腺属于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效
应器,C正确。
2. 下列动物激素与其产生部位、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A. 促甲状腺激素(垂体)→甲状腺
B. 生长激素(下丘脑)→几乎全身细胞
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垂体
D.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几乎全身细胞
解析: 垂体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作用于甲状腺,A正确;生
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B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
的,并且作用于垂体,C正确;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几乎能够
作用于全身细胞,D正确。
√
3. (2023·睢宁月考)如图是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
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等多种器官
B.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C. 寒冷刺激时,TRH分泌增多,TSH分泌也会增多
D. 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过程①起抑制作用,过程②起促
进作用
√
解析: 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等多种器官,A正确;由图可
知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B正确;寒冷刺激时,
TRH分泌增多,会促进垂体分泌TSH增多,C正确;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到一定程度时,过程①起抑制作用,过程②也起抑制作用,D错误。
4. 〔多选〕(2024·阜宁县校级月考)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产生的
一种激素,具有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进而调整睡眠的作用。褪
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
B. 褪黑素分泌的调节存在神经调节
C. 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D. 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
√
√
解析: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所示调节方式中下丘脑为神经中枢,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错误;由图可知,“暗信号→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褪黑素”该过程是神经调节,B正确;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由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光信号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因此,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D正确。
5. 垂体和下丘脑发生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现有甲、乙两人都表
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TRH,分别测定每个人
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的TSH浓度来鉴别病变的部位是垂体还是下
丘脑。测定结果如表。
组别 TSH浓度/(mU·L-1)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9 30
甲 1 2
乙 2 29
(1)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甲、乙发生病变的部位分别是 和
。
解析: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基本不变,说明甲发生病变的部位不是下丘脑,而是垂体。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显著升高,说明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下丘脑。
垂体
下
丘脑
(2)请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该分级调节的调节轴:
。
解析: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故该分级调节的调节轴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甲
状腺轴
(3)给小白鼠注射TSH,会使下丘脑的T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
两种观点:
观点1为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
观点2认为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
反馈调节。
请设计实验,证明哪个观点是正确的。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即可,不要求预
测结果和结论。
。
解析:将健康小白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测量两组TRH浓度的初始值。实验组切除甲状腺后注射TSH,测量TRH浓度,对照组不切除甲状腺注射TSH,测量TRH浓度,其他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将健康小白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测量两组TRH浓度
的初始值,实验组切除甲状腺后注射TSH,测量TRH浓度,对照组不切除
甲状腺注射TSH,测量TRH浓度,其他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
1. 斯他林和贝利斯在研究胰液分泌过程中发现了动物激素——促胰液素,
他们的实验设计中最关键的是( )
A. 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小肠肠腔中
B. 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血液中
C. 将狗的小肠的神经剔除,然后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小肠中
D. 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在体外研磨,然后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
的静脉中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一种化学物质,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为证明此推测,可以取狗的小肠黏膜加稀盐酸研碎,将提取液注射到血管中。如果胰液分泌,则支持其推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2024·江阴市校级月考)斯他林等在发现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
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
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 本实验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清水
B. 胰液的增加是胰腺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
C. 该研究不能直接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D. 将一条狗的小肠黏膜过滤液注射给另一条狗用到了“减法原理”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动物实验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正常的生
活状态,A错误;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
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故第二条狗的胰液分泌明显增加可能是小肠分
泌促胰液素的结果,B错误;小肠黏膜除了能分泌促胰液素,还有多种酶
和其他物质,故第二条狗的血压下降不能得出促胰液素具有降血压的作
用,C正确;将一条狗的小肠黏膜过滤液注射给另一条狗用到了“加法原
理”,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知识点二 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3. (2025·南通如皋学情调研)下列激素中产生场所与其他激素不同的是
( )
A. 促甲状腺激素 B. 促胰液素
C. 生长激素 D.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解析: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都是由垂体分泌的,而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故促胰液素的产生场所与其他激素不同。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2025·宿迁期中改编)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来源和生理作用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激素 分泌腺 生理作用
A 肾上腺素 肾上腺 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B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
神经系统兴奋性
C 抗利尿激素 垂体 调节水盐平衡
D 生长激素 垂体 促进生长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肾上腺素是肾上腺分泌的激素,能够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A正
确;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
神经系统兴奋性,B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C错误;垂体分泌的
生长激素可以促进生长,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家鸡受激素等影响偶尔会发生雌鸡雄性化的性反转现象。雌鸡发生性反
转会表现出鸡冠增大、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与此
有关的激素及其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雌鸡雄性化转化
B. 雄激素,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C. 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羽毛生长变鲜艳
D. 肾上腺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促进鸡冠等雄性特征形成
解析: 雌鸡出现的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是其体
内的雄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的。雄激素具有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
维持雄性第二性征的作用。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知识点三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6. (2025·苏州期中)如图表示某雄性哺乳动物雄激素(睾酮)产生的调
节过程,a~e表示有关生理活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睾酮由睾丸产生,与下丘脑和垂体有关
B. a、b、c过程体现了睾酮分泌的分级调节
C. d和e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
D. 图中各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有关受体细胞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睾酮由睾丸产生,下丘脑和垂体对睾丸有分级调节的作用,A正
确;下丘脑→垂体→睾丸体现了睾酮分泌的分级调节,B正确;d和e过程
是雄激素(睾酮)对下丘脑和垂体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C正确;图中各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没有定向运输,但只作用于靶细胞,因为
靶细胞上有相关受体,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2024·淮安区校级月考)如图是下丘脑参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
途径示意图,A、B、C表示器官,a、b、c表示相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若图中的B为卵巢,则卵巢等雌性生殖器官不是激素b的靶器官
B. 图中C为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
的腺体
C. 若图中的B为甲状腺,则缺碘会导致激素a、c的含量增加,b的含量降低
D. 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若图中的B为卵巢,则A是垂体,C是下丘脑,a是促性腺激素,
c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雌性激素,卵巢等雌性生殖器官也是激素b的
靶器官,A错误;图中C为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下丘脑,B为下
丘脑通过垂体支配的腺体,不是直接支配,B错误;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
氨基酸类衍生物,若图中的B为甲状腺,则缺碘会导致b(甲状腺激素)的
含量降低,通过负反馈调节,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的含量增加,C正确;C是下丘脑,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
功能,也具有分泌功能,比如能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D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多选〕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流动情况,①②表示物质,并且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该器官为甲状腺,②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幼年缺乏可患侏儒症
B. 若该器官为胰腺,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表示胰液
C. 若该器官为垂体,①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
激素
D. 若该器官为性腺,②可表示性激素,化学本质为类固醇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若该器官为甲状腺,②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幼年缺乏易得呆小症,A错误;若该器官为胰腺,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不可能是胰液,胰液是通过导管释放到十二指肠,不到血液中,B错误;若该器官为垂体,①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正确;若该器官为性腺,②可表示性激素,化学本质为类固醇,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多选〕(2024·淮安期中)如图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示意
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
A. GnRH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FSH、LH为垂体分泌的两种促性腺激素
B. 雌二醇和孕酮需与靶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才可发挥调节作用
C.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也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D. 育龄期妇女口服促性腺激素可促进卵子成熟和排出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LH和FSH,作用于卵巢进而促进性激素的分泌,此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A正确;雌二醇和孕酮的化学本质是类固醇,受体在膜内,B错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也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C正确;育龄期妇女口服促性腺激素无用,因为垂体分泌的激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口服后会被分解,不能发挥作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如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刺激 ,从而使其分泌 ,
经血液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这表明机体通过 方式
调节胰液的分泌。
解析:据图可知,图中的盐酸可刺激小肠(黏膜),从而使其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经血液传送至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这表明机体通过激素调节方式实现了对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
小肠(或小肠黏膜)
促胰液素
激素调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图示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
。表明机体还可通过 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解析: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腺体或其他结构,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该过程说明机体还可通过神经调节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
腺
神经调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研究者又进一步研究刺激迷走神经、注射不同剂量促胰液素对胰液
分泌量的效应,结果如表。
处理方式 刺激迷走神经 注射促胰液
素 刺激迷走神经同时注
射促胰液素
时间/剂量 3 min 1 mg 3 min和1 mg
分泌量(滴/15 min) 8 11 43
时间/剂量 3 min 2 mg 3 min和2 mg
分泌量(滴/15 min) 8 37 88
时间/剂量 3 min 3 mg 3 min和3 mg
分泌量(滴/15 min) 8 62 1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由表中数据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
比, 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解析:表中数据显示,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单独注射促胰液素与二
者同时作用相比,二者同时作用时的胰液分泌量明显更多,故二者同时作
用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4)分泌胰液的胰腺属于 (填“外分泌腺”或“内分泌
腺”)。
二者同时作用
解析:胰腺有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两部分,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腺分泌的,分泌之后通过导管运送到消化道内起消化作用。
外分泌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2025·盐城东台学情检测)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请回答:
(1)甲、乙、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
是 、 、 。激素A和B的名称是 、 。
下丘脑
垂体
甲
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解析:结合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可判断甲、乙、丙所
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激素A和B的名称分别是促
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 ,甲状腺激素
的这种调节活动属于 调节。
③④
负反馈
解析:结合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过程,可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这属于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组别 TSH浓度(mU/L)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9 30
甲 1 2
乙 2 29
(3)垂体和下丘脑的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现有甲、乙两人都
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的TSH(促甲
状腺激素)浓度来鉴别病变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测定结果如下表。回
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②给小白鼠注射TSH,会使下丘脑的TRH分泌减少。基于对甲状腺激
素分泌分级调节的认识,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1认为TSH
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观点2认为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
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请你完善以下实验,证
明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①甲的病变部位可能是 ,判断依据是
;
垂体
注射TRH后,TSH浓度没
有明显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选取生长发育正常的小鼠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测定它们的基
础 分泌量。
B. 甲组小鼠,摘除 ,适量注射甲状腺激素,测定TRH分泌量。
乙组,摘除甲状腺,适量注射 ,测定TRH分泌量。
C. 如果仅是甲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表明只有 正确。如果仅
是乙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表明只有 正确。如果甲、乙组
TRH分泌量均明显减少,表明观点1、观点2都正确。
TRH
垂体
TSH
观点2
观点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①由表格结果可以推测,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基本不变,说明甲病变的部位不是下丘脑,而是垂体。②观点1认为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观点2认为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可以通过切除甲状腺和垂体的方法来判断两种假说的正确性。将健康小白鼠分为两组(甲组和乙组),测量两组TRH浓度的初始值。甲组小鼠摘除垂体,适量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测定TRH分泌量。乙组小鼠摘除甲状腺,适量注射等量(适量)TSH,测定TRH分泌量。结果分析:如果仅是甲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表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TRH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说明观点2正确。如果仅是乙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则表明垂体分泌的TSH对下丘脑分泌TRH具有负反馈作用,说明观点1正确。如果甲、乙组TRH分泌量均明显减少,则表明TSH和甲状腺激素对TRH的分泌均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THANKS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