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思维——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
(1)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2)动作电位的传导
1.〔多选〕(2024·江苏南京高三校考期中)引起组织发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t1时在图1所示神经纤维上A处给予阈强度刺激,引发图2所示电位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处受到刺激时,Na+通道打开,K+通道也受影响
B.B处兴奋后,神经冲动仍可传导至A处并引起兴奋
C.t2时引发动作电位产生所需的刺激强度可能小于t1时
D.t3后,膜两侧离子的平均分布离不开Na+-K+泵的作用
2.(2024·江苏扬州高二统考期中)如图所示,兴奋既可以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以在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传递,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a处可实现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C.②③之间,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大量内流
D.神经递质经a处传递到b处,将会引起b处的兴奋并传导
二、科学思维——归纳概括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模式
(1)依赖反射弧完成,内分泌腺可以视为效应器的一部分
举例: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神经系统控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2)化学物质直接刺激内分泌腺分泌激素
实例:人进食后血糖升高,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3)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实例: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3.〔多选〕(2024·江苏扬州中学月考)原发性甲减是由甲状腺本身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继发性甲减主要指由下丘脑或垂体的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图Ⅰ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A、B、D代表器官,a、b、d代表激素。为了初步诊断甲、乙、丙三人甲减的原因,分别给他们及一健康人注射适量且等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并在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时分别测量四人血液中TSH(促甲状腺激素)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Ⅱ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Ⅰ中A是垂体,血液中激素b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d分泌减少
B.若注射TSH后患者的摄碘率有所升高,则该患者属于原发性甲减
C.依据图Ⅱ测得的结果推测,甲、乙、丙三人中最可能患有原发性甲减的是丙
D.图Ⅱ中甲、乙可能分别患垂体性继发性甲减和下丘脑性继发性甲减
4.如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5.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寒冷刺激时,神经细胞A分泌的激素m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 (填激素名称)运输到甲状腺,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该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 调节机制。
(2)手术创伤后,机体通过调节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从而降低能量消耗来促进术后恢复。此过程中,血液中激素p浓度应 (填“上升”或“下降”),神经细胞B分泌的激素n应能 (填“抑制”或“促进”)垂体细胞的分泌。
(3)电刺激神经细胞C时,会引起神经细胞C中 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使其激素分泌量增加,该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4)通过上图可知,人体对甲状腺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原因是
。
1.(2024·江苏高考10题)图示反射弧传导兴奋的部分结构,a、b表示轴突末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可能来自同一神经元,也可能来自不同神经元
B.a、b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a、b通过突触传递的兴奋都能经细胞膜传递到Ⅰ处
D.脑和脊髓中都存在图示这种传导兴奋的结构
2.〔多选〕(2024·江苏高考18题)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引起骨骼肌兴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该过程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B.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其细胞膜内K+的浓度高于膜外
C.骨骼肌细胞兴奋与组织液中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有关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3.(2021·江苏高考6题)在脊髓中央灰质区,神经元a、b、c通过两个突触传递信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兴奋则会引起b、c兴奋
B.b兴奋使c内Na+快速外流产生动作电位
C.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D.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
4.(2024·安徽高考7题)人在睡梦中偶尔会出现心跳明显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惊叫。如果此时检测这些人的血液,会发现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不受大脑皮层控制
B.睡梦中惊叫等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
C.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
D.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素释放进而引起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5.(2024·安徽高考18题)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该行为涉及机体的反射调节,其部分通路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起跑属于 反射。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 s内起跑视为抢跑,该行为的兴奋传导路径是 (填结构名称并用箭头相连)。
(2)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出的指令通过皮层下神经元④和⑤控制神经元②和③,进而精准调控肌肉收缩,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 。中枢神经元④和⑤的兴奋均可引起b结构收缩,可以推断a结构是反射弧中的 ;若在箭头处切断神经纤维,b结构收缩强度会 。
(3)脑机接口可用于因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的临床康复治疗。原理是脑机接口获取 (填图中数字)发出的信号,运用计算机解码患者的运动意图,再将解码信息输送给患肢,实现对患肢活动的控制。
章末整合提升
【体系构建】
中枢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双 单 局部电流 钾离子 钠离子 树突或胞体 10兴奋或抑制 11中枢神经系统 12大脑皮层 13分级调节
【素养提升】
针对训练
1.BCD 识图分析可知,图中A处受到刺激时,细胞质膜上Na+通道打开,同时K+通道也受影响,A正确;图中A处受到刺激后,兴奋可以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因此兴奋可以传到B处,但是A处兴奋过后恢复静息电位,因此B处兴奋后,神经冲动不能再传导至A处并引起兴奋,B错误;引起组织发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所以t2时引发动作电位产生所需的刺激强度仍然不能小于阈强度,C错误;t3后,膜电位逐步恢复到起始膜电位水平,此时在Na+-K+泵的作用下,膜两侧离子的分布维持在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钾离子浓度膜内高于膜外,而不是平均分布,D错误。
2.B a处为突触前膜,可实现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处为突触后膜,可实现由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错误。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B正确。②③之间,Na+大量内流,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C错误。神经递质经a处传递到b处,将会引起b处兴奋或抑制,D错误。
3.ABD 由激素b可反馈调节A和D,且D能调节A的分泌可分析出,图Ⅰ中A是垂体,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血液中激素b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A错误。原发性甲减是由甲状腺本身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注射TSH后摄碘率基本不变,B错误。依据图Ⅱ测得的结果推测,注射前甲的TSH含量比健康人低,注射后和正常人一致,说明甲的病变部位是下丘脑;注射前乙的TSH比健康人低,注射后依然低,证明乙的病变部位是垂体;丙注射前TSH偏高,注射后更高,说明丙的病变部位是甲状腺,甲、乙、丙三人中最可能患有原发性甲减的是丙,甲、乙可能分别患下丘脑性继发性甲减和垂体性继发性甲减,C正确,D错误。
4.A 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①、②或④处要产生兴奋,必须要有足够强度的刺激,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兴奋的产生,A正确;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种,所以①处产生的兴奋可能传到④处也可能不能传到④处,故④处的电位大小与②处可能不同,B错误;结构③是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但不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C错误;细胞外液的变化既可以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又可以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D错误。
5.(1)促甲状腺激素 分级 (2)下降 抑制 (3)突触小泡 不属于 (4)甲状腺细胞表面存在不同的受体
【真题体验】
1.C 一个神经元可以有多个轴突,所以a、b可能来自同一神经元,也可能来自不同神经元,A正确;若a、b来自不同细胞的轴突,分别作用于同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二者释放的递质不干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正确;a、b产生的兴奋通过神经递质传递至突触后膜,如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不能传递至Ⅰ处,C错误;脑和脊髓中都存在由多个神经元构成的突触结构,即都存在图示这种传导兴奋的结构,D正确。
2.BC “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引起骨骼肌兴奋”,由于神经递质已由突触前膜释放,故该过程经历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A错误;无论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还是动作电位,其细胞膜内K+的浓度均高于膜外,B正确;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由此可知,骨骼肌细胞兴奋与组织液中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有关,C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D错误。
3.C a兴奋可能会使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或者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则会引起b、c兴奋或者抑制,A错误;产生动作电位的原因是Na+内流,B错误;b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c,a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b,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即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正确;一些简单脊髓反射活动,例如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依然能完成,D错误。
4.A 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A错误;睡梦中惊叫属于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B正确;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C正确;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5.(1)条件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 (2)分级调节 效应器和感受器 减弱 (3)⑥
解析:(1)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起跑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运动员听到枪响到作出起跑反应,信号的传导需要经过耳(感受器)、传入神经(听觉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等结构,但信号传导从开始到完成需要时间,如果不超过0.1 s,说明运动员在开枪之前已经起跑,属于“抢跑”,此时没有听到声音已经开始跑了,该行为的兴奋传导路径是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2)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出的指令通过皮层下神经元④和⑤控制神经元②和③,进而精准调控肌肉收缩,这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中枢神经元④和⑤的兴奋均可引起b结构(效应器)收缩,推断可能是⑤的兴奋通过③传到b,且④的兴奋通过②传到a(此时a是效应器),然后a通过①传到③再传到b,此时a是感受器,由此推断a结构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和感受器。若在箭头处切断神经纤维,a的兴奋不能通过①传到③再传到b,因此b结构收缩强度会减弱。(3)根据给出的知识背景,可知脑机接口技术可以用于因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的临床康复治疗,其原理是首先通过脑机接口获取⑥大脑皮层(或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出的信号,这些信号可被视为大脑对运动的意图或命令,运用计算机解码患者的运动意图,再将解码信息输送给患肢,实现对患肢活动的控制。
2 / 2(共37张PPT)
章末整合提升 体系构建 素养提升
目 录 CONTENTS
体系构建
素养提升
真题体验
体系构建
素养提升
一、科学思维——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
(1)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2)动作电位的传导
1. 〔多选〕(2024·江苏南京高三校考期中)引起组织发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t1时在图1所示神经纤维上A处给予阈强度刺激,引发图2所示电位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处受到刺激时,Na+通道打开,K+通道也受影响
B. B处兴奋后,神经冲动仍可传导至A处并引起兴奋
C. t2时引发动作电位产生所需的刺激强度可能小于t1时
D. t3后,膜两侧离子的平均分布离不开Na+-K+泵的作用
√
√
√
解析:识图分析可知,图中A处受到刺激时,细胞质膜上Na+通道打开,同时K+通道也受影响,A正确;图中A处受到刺激后,兴奋可以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因此兴奋可以传到B处,但是A处兴奋过后恢复静息电位,因此B处兴奋后,神经冲动不能再传导至A处并引起兴奋,B错误;引起组织发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所以t2时引发动作电位产生所需的刺激强度仍然不能小于阈强度,C错误;t3后,膜电位逐步恢复到起始膜电位水平,此时在Na+-K+泵的作用下,膜两侧离子的分布维持在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钾离子浓度膜内高于膜外,而不是平均分布,D错误。
2. (2023·江苏扬州高二统考期中)如图所示,兴奋既可以在神经纤维上
传导,也可以在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传递,据图分析正确
的是( )
A. a处可实现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 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C. ②③之间,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大量内流
D. 神经递质经a处传递到b处,将会引起b处的兴奋并传导
√
解析: a处为突触前膜,可实现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处为突
触后膜,可实现由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错误。轴突膜外侧局部电
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
同,B正确。②③之间,Na+大量内流,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C错误。神
经递质经a处传递到b处,将会引起b处兴奋或抑制,D错误。
二、科学思维——归纳概括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模式
(1)依赖反射弧完成,内分泌腺可以视为效应器的一部分
举例: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神经系统控制肾上腺髓质
分泌肾上腺素。
实例:人进食后血糖升高,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2)化学物质直接刺激内分泌腺分泌激素
(3)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实例: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3. 〔多选〕(2024·江苏扬州中学月考)
原发性甲减是由甲状腺本身病变引起的
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继发性甲减主要
指由下丘脑或垂体的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图Ⅰ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A、B、D代表器官,a、b、d代表激素。为了初步诊断甲、乙、丙三人甲减的原因,分别给他们及一健康人注射适量且等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并在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时分别测量四人血液中TSH(促甲状腺激素)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Ⅱ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Ⅰ中A是垂体,血液中激素b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d分泌减少
B. 若注射TSH后患者的摄碘率有所升高,则该患者属于原发性甲减
C. 依据图Ⅱ测得的结果推测,甲、乙、丙三人中最可能患有原发性甲减的
是丙
D. 图Ⅱ中甲、乙可能分别患垂体性继发性甲减和下丘脑性继发性甲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
解析:由激素b可反馈调节A和D,且D能调节A的分泌可分析出,图Ⅰ中A是垂体,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血液中激素b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A错误。原发性甲减是由甲状腺本身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注射TSH后摄碘率基本不变,B错误。依据图Ⅱ测得的结果推测,注射前甲的TSH含量比健康人低,注射后和正常人一致,说明甲的病变部位是下丘脑;注射前乙的TSH比健康人低,注射后依然低,证明乙的病变部位是垂体;丙注射前TSH偏高,注射后更高,说明丙的病变部位是甲状腺,甲、乙、丙三人中最可能患有原发性甲减的是丙,甲、乙可能分别患下丘脑性继发性甲减和垂体性继发性甲减,C正确,D错误。
4. 如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 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 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 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
解析: 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
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①、②或④处要
产生兴奋,必须要有足够强度的刺激,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兴奋的产
生,A正确;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
种,所以①处产生的兴奋可能传到④处也可能不能传到④处,故④处的电
位大小与②处可能不同,B错误;结构③是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
单向的,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但不能从细胞b传递
到细胞a,C错误;细胞外液的变化既可以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又可以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D错误。
5. 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寒冷刺激时,神经细胞A分泌的激素m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
泌 (填激素名称)运输到甲状腺,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
的合成和分泌,该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 调节机制。
促甲状腺激素
分级
(2)手术创伤后,机体通过调节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从而降低能量消
耗来促进术后恢复。此过程中,血液中激素p浓度应 (填“上
升”或“下降”),神经细胞B分泌的激素n应能 (填“抑制”或
“促进”)垂体细胞的分泌。
下降
抑制
(3)电刺激神经细胞C时,会引起神经细胞C中 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使其激素分泌量增加,该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突触小泡
不属于
(4)通过如图可知,人体对甲状腺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
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原因是
。
甲状腺细胞表面存在不同的
受体
真题体验
1. (2024·江苏高考10题)图示反射弧传导兴奋的部分结构,a、b表示轴
突末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可能来自同一神经元,也可能来自不同神经元
B. a、b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 a、b通过突触传递的兴奋都能经细胞膜传递到Ⅰ处
D. 脑和脊髓中都存在图示这种传导兴奋的结构
√
解析:一个神经元可以有多个轴突,所以a、b可能来自同一神经元,也可能来自不同神经元,A正确;若a、b来自不同细胞的轴突,分别作用于同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二者释放的递质不干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正确;a、b产生的兴奋通过神经递质传递至突触后膜,如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不能传递至Ⅰ处,C错误;脑和脊髓中都存在由多个神经元构成的突触结构,即都存在图示这种传导兴奋的结构,D正确。
2. 〔多选〕(2024·江苏高考18题)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引起骨骼肌兴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 该过程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B. 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其细胞膜内K+的浓度高于膜外
C. 骨骼肌细胞兴奋与组织液中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有关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
√
解析:“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引起骨骼肌兴奋”,由于神经递质已由突触前膜释放,故该过程经历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A错误;无论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还是动作电位,其细胞膜内K+的浓度均高于膜外,B正确;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由此可知,骨骼肌细胞兴奋与组织液中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有关,C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D错误。
3. (2021·江苏高考6题)在脊髓中央灰质区,神经元a、b、c通过两个突
触传递信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兴奋则会引起b、c兴奋
B. b兴奋使c内Na+快速外流产生动作电位
C. 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D. 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
√
解析: a兴奋可能会使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或者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则
会引起b、c兴奋或者抑制,A错误;产生动作电位的原因是Na+内流,B错
误;b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c,a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b,改变突触后膜
的离子通透性,即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正
确;一些简单脊髓反射活动,例如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
以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依然能完成,D错误。
4. (2024·安徽高考7题)人在睡梦中偶尔会出现心跳明显加快、呼吸急
促,甚至惊叫。如果此时检测这些人的血液,会发现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
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不受大脑皮层控制
B. 睡梦中惊叫等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
C. 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
D. 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素释放进而引起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体液
调节
√
解析: 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A错
误;睡梦中惊叫属于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B正
确;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睡梦中心跳加
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C正确;交感神经兴
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属于
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5. (2024·安徽高考18题)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
弦的箭一样冲出。该行为涉及机体的反射调节,其部分通路如图。回
答下列问题。
条件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
(1)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起跑属于 反射。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 s内起跑视为抢跑,该行为的兴奋传导路径是
(填结构名称并用箭头相连)。
解析: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起跑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运动员听到枪响到作出起跑反应,信号的传导需要经过耳(感受器)、传入神经(听觉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等结构,但信号传导从开始到完成需要时间,如果不超过0.1 s,说明运动员在开枪之前已经起跑,属于“抢跑”,此时没有听到声音已经开始跑了,该行为的兴奋传导路径是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
(2)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出的指令通过皮层下神经元④和⑤控制神经元
②和③,进而精准调控肌肉收缩,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是 。中枢神经元④和⑤的兴奋均可引起b结构收缩,可以推
断a结构是反射弧中的 ;若在箭头处切断神经纤维,b
结构收缩强度会 。
分级调节
效应器和感受器
减弱
解析: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出的指令通过皮层下神经元④和⑤控制神经元②和③,进而精准调控肌肉收缩,这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中枢神经元④和⑤的兴奋均可引起b结构(效应器)收缩,推断可能是⑤的兴奋通过③传到b,且④的兴奋通过②传到a(此时a是效应器),然后a通过①传到③再传到b,此时a是感受器,由此推断a结构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和感受器。若在箭头处切断神经纤维,a的兴奋不能通过①传到③再传到b,因此b结构收缩强度会减弱。
(3)脑机接口可用于因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的临床康复治疗。原理是脑机
接口获取 (填图中数字)发出的信号,运用计算机解码患者的运动
意图,再将解码信息输送给患肢,实现对患肢活动的控制。
解析:根据给出的知识背景,可知脑机接口技术可以用于因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的临床康复治疗,其原理是首先通过脑机接口获取⑥大脑皮层(或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出的信号,这些信号可被视为大脑对运动的意图或命令,运用计算机解码患者的运动意图,再将解码信息输送给患肢,实现对患肢活动的控制。
⑥
THANKS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