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细胞免疫、免疫制剂及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一 细胞免疫
1.(2025·盐城射阳中学阶段考)在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并诱导体液免疫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
A.B细胞摄取、处理流感病毒 B.记忆细胞增殖并大量分泌抗体
C.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辅助T细胞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
2.如图表示特异性免疫过程,a~h为参与该过程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g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立即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B.a~h属于淋巴细胞,c和g统称为记忆细胞
C.信号②、信号③都是细胞因子
D.过程1属于细胞免疫,表示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靶细胞,诱导靶细胞凋亡
3.(2024·江苏联考)2023年11月,我国南方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毒株以H3N2为主,H3N2侵入人体后( )
A.抗原提呈细胞识别、摄取、处理H3N2,并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细胞因子
C.辅助T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D.产生多种可存活多年的特异性抗体,提高对H3N2二次免疫能力
知识点二 免疫制剂
4.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灭活疫苗是指将病原体灭活后作为疫苗,注入机体,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理论上,一切疾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灭活疫苗来预防
B.接种灭活疫苗只能激活体液免疫,不能激活细胞免疫
C.灭活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人体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5.(2025·镇江一中期中)如图为某人被狗咬伤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清理伤口,不包扎,能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厌氧菌等感染的机会
B.狂犬病病毒有一定的潜伏期,注射该病疫苗,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C.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产生抗体起增强作用,对产生记忆细胞不起增强作用
D.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不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
6.(2025·泰州期中)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病的有效武器,如图为接种某种疫苗后人体获得较为持久免疫力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为辅助T细胞,分泌的物质甲包括白细胞介素、血管活性胺类物质等
B.疫苗不仅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疾病,还可以预防某些癌症
C.减毒活疫苗注射人体后,只发生体液免疫,不发生细胞免疫
D.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完全相同
知识点三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7.(2025·南通如皋质量检测)如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①~④等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信息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 B.图中的信息分子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①包括甲状腺激素,它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D.④是细胞因子,都是由辅助T细胞分泌的
8.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如图为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图中的免疫细胞是辅助T细胞,则它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B.若图中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则该免疫活性物质、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信息分子
C.若图中的免疫细胞换为甲状腺细胞,则图中表示的激素可能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D.若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则二者可作用于神经系统
9.(2024·江苏南京联考)在抗肿瘤免疫过程中,抗原提呈细胞是通过形成外泌体囊泡的方式,完成抗原提呈这一整个过程的。具体来说,肿瘤微环境中的抗原提呈细胞会用囊泡把抗原带出来,交给淋巴结中的同伴,由它们激活T细胞。如果不能形成囊泡,T细胞就无法被激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提呈细胞识别肿瘤细胞依赖于细胞质膜上的糖被
B.抑制抗原提呈细胞内高尔基体的功能,T细胞可能无法被激活
C.被抗原提呈细胞激活的只能是细胞毒性T细胞
D.抗原提呈过程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密不可分
10.〔多选〕(2025·南京期中)某医生接待了甲、乙两位被割伤手的病人,在详细询问情况后,决定给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甲病人注射破伤风疫苗,给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乙病人注射抗破伤风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两种治疗方法中,乙病人的治疗方法会更快地发挥疗效
B.甲病人再次接种破伤风疫苗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直接分泌相应的抗体
C.乙病人注射的抗破伤风抗体可以与相应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
D.甲病人注射的破伤风疫苗在免疫过程中相当于抗原,可直接刺激浆细胞分泌抗体
11.〔多选〕(2025·江苏连云港调研)神经肽Y(NPY)是交感神经释放的一种多肽类神经递质,不同条件下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影响不同。神经肽Y还能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比如促进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G细胞是下丘脑细胞
B.哺乳动物在生殖季节NPY会促进G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C.NPY能直接抑制T细胞分化,还能间接促进T细胞分化
D.吞噬细胞既能参与体液免疫也能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只能参与细胞免疫
12.〔多选〕用无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中Ⅰ~Ⅳ组小鼠均感染细菌X。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Ⅰ~Ⅳ组的实验结果表明细菌X会引起小鼠的细胞免疫
B.A组获取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细菌X
C.B组小鼠未注射细菌X,不能分离到与细菌X有关的记忆细胞
D.注射细菌X引起体液免疫生成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细菌X的增殖
13.(2024·江苏联考)图甲是寨卡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反应简化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大写字母表示相关细胞,小写字母表示有关物质或结构。图乙是某志愿者接种乙肝疫苗后两周内血液中抗体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中d是 ,其可以促进C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这是促进C细胞增殖分化的一个信号,另一个信号是 ;接种疫苗或患病后获得的免疫能力主要与图中细胞 (填相关字母)有关;机体消灭寨卡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2)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体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A细胞的作用是 。
(3)有人在成功接种了预防某种疾病的疫苗后不久,又患了该病,请给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提示:可以从病毒结构和机体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
(4)如果该志愿者在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了乙肝病毒,请在如图中画出其体内抗体浓度的变化曲线。
14.(2025·盐城阜宁东沟中学期中)图1为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提呈细胞提呈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逃避细胞毒性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抗原提呈细胞通过 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2)图1中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 形成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 细胞。
(3)图1中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 性,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接触 相同的肿瘤细胞。
(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生物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 运输与 结合,可解除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抑制。
第二节 人体免疫功能异常
1.D 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如果某人胸腺发育不全,该患者将会出现的症状是T细胞数目显著减少,A、B、C错误,D正确。
2.D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均不会被感染。洗牙或补牙时,如果使用病毒携带者用过的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可能会通过血液传播而被感染,D符合题意。
3.B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A错误;HIV主要侵染人的辅助T细胞,HIV会将自身RNA和逆转录酶注入到辅助T细胞中,B正确;感染HIV后,HIV在辅助T细胞中大量增殖导致浓度升高,C错误;艾滋病患者易患肿瘤的根本原因是免疫监视功能减弱,不能及时监控并清除癌变的细胞,D错误。
4.D 由图可知,ADC是抗原提呈细胞,吞噬细胞属于抗原提呈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不属于抗原提呈细胞,A错误;M为相同的过敏原,故M为柳树花粉,细胞1为辅助T细胞,细胞2为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B错误;正常情况下,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C错误;血管活性胺类物质产生后,通过血液传送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中滤出,使人体呈现出过敏反应,这种调节形式属于体液调节,血管活性胺类物质不是激素,故不属于激素调节,D正确。
5.D 辅助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异种蛋白,A错误;a细胞为浆细胞,不具备识别异种蛋白的能力,B错误;②中抗体分布在肥大细胞的细胞质膜表面,③再次接触异种蛋白发生过敏反应,正常人体的体液免疫的抗体分布在体液中,与图中过程不一致,C错误;由图可知,引起各种过敏症状的直接原因是肥大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胺类物质,故阻止肥大细胞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质或使用抗血管活性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症状,D正确。
6.D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肝细胞表面的某种结构结合,说明肝细胞表面的该结构相当于抗原,A错误;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引起的,因此抗体参与了攻击肝细胞,B错误;在该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C错误;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与抗感染免疫在本质上是相同的,D正确。
7.A 破裂后眼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成为自身抗原,免疫细胞针对其产生的抗体随体液运输,攻击另一只眼球中的眼晶状体蛋白,A错误;晶状体与人体其他组织是隔离的,破裂后眼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成为自身抗原,引起特异性免疫,B正确;隐蔽抗原与人体其他组织是隔离的,一旦进入血液成为自身抗原,就会引起免疫应答,因此人体内存在能识别隐蔽抗原的免疫细胞,C正确;隐蔽抗原诱发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可用免疫抑制剂减弱免疫应答,达到治疗目的,D正确。
8.C 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称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若将别人的器官或组织移植过来,白细胞能识别出“非己”的HLA而发起攻击,即发生排斥反应,因此,发生排斥反应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HLA不同,A、B正确;活化的辅助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错误;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抑制T细胞的特异性,可阻碍细胞免疫的发生,从而降低排斥反应,提高供体器官的成活率,D正确。
9.B 被移植的角膜属于外来的“异物”,与受体之间存在免疫应答,A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血浆和淋巴结中,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因此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用药物抑制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C错误;“免疫赦免”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缺陷,D错误。
10.C 过敏反应的原理是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所以过敏测试时可能会出现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的情况,B正确;过敏原检测的原理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但过敏原一般为某种物质,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错误;个体进行过敏原检测后可以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的措施来减少或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D正确。
11.ACD 抗原是指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异体移植的器官,会引起人体的细胞免疫而发生排斥反应,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对于受者来讲,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是细胞毒性T细胞的靶器官,A正确;供者与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只要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B错误;类固醇激素是免疫抑制剂,使免疫能力降低,可能会抑制患者体内T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C正确;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称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每个人的白细胞都认识这些物质,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故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的器官进行移植一般不会引起排斥反应,D正确。
12.BC 若在幼儿期发病,则可能出现智力低下的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甲状腺激素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抑制作用减弱,因而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增多,进而引起甲状腺增生,A正确。该病是由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细胞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属于免疫清除功能失调而导致的自身免疫病,B错误;浆细胞是由B细胞分化而来,浆细胞不需要活化,C错误;如果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辅助T细胞的增殖则可以影响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可改善、延缓和阻止病情进展,D正确。
13.B 据图可知,细胞①为辅助T细胞,细胞②为B细胞,细胞③为记忆B细胞,细胞④为浆细胞,细胞⑤为致敏肥大细胞(或皮肤黏膜),故能识别过敏原(抗原)的细胞有②B细胞、③记忆B细胞、⑤致敏肥大细胞(或皮肤黏膜),A错误;水泡的出现是过敏介质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造成的,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过多,B正确;据图可知,④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⑤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后,需要与过敏原再次接触才能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质,故需要再次接触过敏原才会出现过敏反应,C、D错误。
14.(1)抗原 特异性 (2)对大鼠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 ① IL-2R基因的表达量(或细胞质膜上IL-2R的含量) (3)实验思路:将移植心脏后的大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灌胃适量褪黑素,B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大鼠体内CD8+细胞数量和大鼠的存活天数。
预期结果:A组大鼠体内CD8+细胞数量小于B组,存活天数大于B组。
解析:(1)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应答,这些能引发免疫应答的物质称为抗原;据图可知,移植到人体内的外源器官相当于引发了机体的细胞免疫过程,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2)分析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褪黑素影响排斥反应的机理,实验的自变量是褪黑素,因变量是血液中IL-2平均含量及移植心脏后存活的平均天数。实验组大鼠灌胃适量褪黑素,对照组大鼠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由于对照组血液中IL-2平均含量高于实验组,结合题图分析,可能是褪黑素抑制了①过程中T细胞合成、分泌IL-2,从而降低了大鼠对外源心脏的排斥反应。由题图可知,②过程表示T细胞合成IL-2R受体,可与IL-2特异性结合,导致T细胞增殖分化,攻击外源器官,影响外源器官移植后存活天数。所以为确定褪黑素对②过程是否有影响,实验中还应增加检测细胞质膜上IL-2R的含量。(3)有人推测褪黑素通过抑制CD8+细胞的形成进而降低免疫排斥反应;为验证该推测要依据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对照原则等实验原则来设计实验。实验的自变量是褪黑素,因变量是移植心脏后大鼠CD8+细胞数量和存活的平均天数。实验设计思路:需取生理状态相同的、移植心脏后的大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大鼠灌胃适量的褪黑素,B组大鼠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A、B两组大鼠的CD8+细胞数量和存活的平均天数。预期结果:由于褪黑素通过抑制CD8+细胞的形成进而降低免疫排斥反应,所以A组大鼠体内CD8+细胞数量少于B组,存活天数多于B组。
15.(1)过敏原 会 (2)摄取、处理、呈递抗原 B(淋巴)细胞 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3)组胺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组织水肿 非条件 (4)抑制TH2细胞的活动,减少IL-4、IL-5的分泌,进而抑制免疫应答 促进 (5)细胞毒性T 识别并接触、裂解
解析:(1)过敏反应是由接触过敏原导致的炎症反应,物质A是过敏原。当人体首次接触物质A时,会产生抗体,引发免疫反应,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首先主要吸附在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起作用。(2)图1中细胞Ⅰ是抗原呈递细胞,其功能是摄取、处理、呈递抗原。体液免疫中具有相同功能(能摄取、处理、呈递抗原)的细胞还有B细胞;TH2细胞分泌的IL-4是一种细胞因子,功能是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3)过敏反应是由于接触过敏原后产生抗体,抗体和肥大细胞结合,当过敏原再次刺激机体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并与受体结合,导致的炎症反应。组胺会使得毛细血管壁对蛋白质等物质的通透性增加,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会增多,组织水肿使得鼻腔通道变窄,导致鼻塞;另一方面这些物质也会使鼻腔上皮细胞分泌更多的粘液,刺激鼻腔内的神经末梢,引起患者打喷嚏,该过程生来就有,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4)糠酸莫米松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常用于治疗鼻炎。图2是临床实验结果,结合图1分析可知Treg细胞通过抑制TH2细胞的活动,减少IL-4、IL-5的分泌,从而减少抗体、碱性蛋白、白三烯等物质的产生,抑制免疫应答,缓解鼻炎症状,Treg细胞也属于一种T细胞,糠酸莫米松的最终效果是抑制免疫反应,所以推测糠酸莫米松可以促进Treg细胞的功能。(5)Th细胞还可以在细胞免疫过程中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后者激活后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相同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4 / 4第2课时 细胞免疫、免疫制剂及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1.通过分析细胞免疫的过程及与体液免疫的配合,培养稳态与平衡观。 2.通过阐明免疫制剂的原理及应用,认识到免疫在预防传染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培养生命系统观与平衡观。
知识点(一) 细胞免疫
1.概念:主要通过 实现免疫应答的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基本过程
(1)①为 过程,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为激活的辅助T细胞分泌的 等细胞因子。
(2)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Ⅱ为 细胞,其可将抗原提呈给细胞毒性T细胞。
(3)过程②为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为 细胞和 细胞的过程。
(4)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细胞时,记忆T细胞能迅速活化、增殖和分化,形成大量 细胞。
【微思考】 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属于哪种细胞死亡方式?细胞毒性T细胞能将抗原彻底消灭吗?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1) 细胞不仅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且也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2)在细胞免疫中, 细胞作用于被病毒、寄生虫等感染的细胞,被感染细胞裂解后,体液免疫产生的 就会和暴露出来的抗原发生作用,进一步参与消灭抗原的过程。
4.免疫系统的功能: 、 功能。
5.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辅助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发挥关键作用。( )
(2)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 )
(3)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
(4)在特异性免疫中,只有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记忆T细胞。( )
探讨|分析细胞免疫的过程
1.结合下方细胞免疫过程的概念示意图,分析以下问题。
(1)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需要哪些条件?
(2)病毒感染人体肺部细胞后,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哪些作用?
(3)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由什么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呢?
2.如图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示意图,总结并分析以下问题。
(1)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有什么作用?
(2)病原体入侵靶细胞后,最终是如何被清除的?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参与细胞 B细胞、抗原提呈细胞、辅助T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等 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辅助T细胞、记忆T细胞等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等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结合 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举例 外毒素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
联系 二者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 ①对内环境中的抗原及其释放的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②对进入细胞内的抗原:细胞免疫先发挥作用,将抗原从靶细胞中释放出来,再由体液免疫将其彻底清除
1.(2025·扬州邗江区期中)如图表示人体免疫应答的某些过程。下列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细胞裂解死亡属于体液免疫
B.细胞因子可以加速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
C.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c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D.d细胞可以直接消灭病原体
2.(2025·常州质量检测)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甲细胞、丁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图中物质戊可进入丙细胞发挥免疫作用
C.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过程,虚线表示细胞免疫过程
D.抗原提呈细胞中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规律方法
“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知识点(二) 免疫制剂
1.概念:免疫制剂是指依据 原理,人工生产的具有免疫作用的 ,接种后可使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2.人工主动免疫
(1)概念:人工主动免疫是通过人工 的方法向机体输入 物质(如疫苗),刺激机体主动产生 免疫力,主要用于疾病的特异性预防。
(2)疫苗
提醒:灭活疫苗安全性更好,但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变弱,需要加强免疫。
3.人工被动免疫
(1)概念:通过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 的免疫血清或 等免疫制剂,使机体及时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免疫方式称为人工被动免疫。
(2)特点:产生作用 ,但维持时间较 。
(3)抗毒素:用细菌 或 使动物发生免疫应答所制备的免疫血清,具有中和外毒素毒性的作用。
(4)人免疫球蛋白制剂:含有 的免疫制剂。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疫苗必须包含完整的病原体。( )
(2)注射某种疫苗后,体内可能有记忆T细胞产生。( )
(3)注射过流感疫苗后,就不会再患感冒。( )
(4)人工主动免疫重在预防,人工被动免疫重在应急治疗。( )
探讨|分析疫苗的类型、原理与应用
早期天花的预防
人痘接种法:挑取天花脓疱及痂皮,将痘痂研磨成粉末给健康人鼻内接种,被接种者大部分可以自愈,死亡率约2%。
牛痘接种法:牛痘症状通常是在母牛的乳房部位出现局部溃疡。牛奶厂挤奶女工感染过牛痘后,就不再患天花。牛痘症状在她们身上仅表现为手上出现一些脓疱,偶尔伴随一些轻微的不适。
(1)人痘、牛痘接种中的有效成分是什么?
(2)为什么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并痊愈?
(3)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有哪些不同?
(4)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能否接种疫苗,尤其是减毒活疫苗?为什么?
1.有关疫苗
(1)由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疫苗作为抗原起作用,是大分子物质。
(2)疫苗不是只能注射。接种疫苗最常见的方式有两种:注射(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和口服(如脊髓灰质炎疫苗)。
2.外毒素、类毒素和抗毒素的总结
外毒素 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对机体有害的毒性物质,主要是蛋白质,毒性强,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
类毒素 一些经变性或化学修饰而失去原有毒性,但仍可以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毒素
抗毒素 某种抗体或含有某种抗体的免疫血清,能“中和”相应毒素
3.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比较
免疫 预防 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
免疫 治疗 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的前提下,通过输入抗体、细胞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2024·江苏泰州期中)百白破疫苗是由百日咳活疫苗、白喉类毒素及破伤风类毒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吸附在氢氧化铝佐剂上的联合疫苗。将这种疫苗注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作出的反应有( )
A.产生多种记忆细胞和浆细胞识别侵入机体的病原体
B.B细胞接受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细胞因子
C.细胞毒性T细胞与相应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
D.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处理疫苗后将其提呈给辅助T细胞
2.(2025·南通如皋学情调研)为帮助人体获得免疫力,在免疫学应用中常采用接种疫苗或免疫球蛋白两种方法,接种后抗体水平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治疗
B.方法①和方法②都是通过引发机体体液免疫来提高免疫力的
C.为了使人体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应选用方法①多次间隔接种
D.一个人被狗咬伤出血,此时采用方法①进行免疫治疗比较好
规律方法
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知识点(三)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1.免疫调节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相互协调。
2.实例
(1)紧张和精神压力可加速 疾病的进程。
(2) 失调也会促使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免疫细胞带有能接受各种激素信号的 ,很多 类激素可通过相应受体 免疫反应,而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则可 免疫反应。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免疫调节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 )
(2)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受体都位于细胞质膜上。( )
(3)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蛋白质,其与信号分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
探讨|分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体液调节》中,阐明了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关系如图。请依据以下三则材料完善该模型图。
材料1 在治疗肺炎感染重症患者时,有专家提出可用糖皮质激素降低免疫能力,缓解免疫系统对肺部细胞的破坏。
材料2 医学专家指出焦虑等精神因素会使免疫能力下降,增加患病概率,建议民众面对肺炎病毒不要过度恐慌。
材料3 病原体感染引起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免疫活性物质),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如白细胞介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而引起发热,干扰素则会抑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受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调节,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如下(图中①~③为不同的免疫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 ,②是 ,③是 。经抗原刺激后,由抗原提呈细胞和①②③共同完成的特异性免疫是 。
(2)据图可知,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可作用于淋巴细胞,这说明淋巴细胞质膜上具有这些激素的 ,其作用的结果是 (填“增强”或“抑制”)免疫功能。
(3)当人发生炎症反应时, 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弱免疫应答,减轻炎症。
(4)免疫风暴又称为细胞因子风暴,在免疫风暴的作用下,各种免疫细胞高度活化,杀伤病原体的同时对自身也造成免疫破坏。根据本题信息分析,此时,可注射 以减缓症状。
(1)细胞免疫过程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
(2)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与 接触,还需要激活的 分泌的白介素的参与。
(3)仅靠细胞毒性T细胞能彻底消灭病原体吗?为什么?
(4)疫苗实质是 的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其作用是刺激机体产生 和 。
第2课时 细胞免疫、免疫制剂及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T细胞
2.(1)抗原提呈 白介素 (2)被病毒感染的宿主(或靶)
(3)记忆T 激活的细胞毒性T (4)激活的细胞毒性T
微思考 细胞凋亡;不能。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到体液中的抗原最终需要由体液免疫或其他细胞来清除。
3.(1)辅助T (2)细胞毒性T 抗体
4.防御 监控和清除
5.(1)√
(2)× 提示: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T细胞。
(3)√ 提示: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特异性,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特定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4)× 提示:记忆T细胞受到相应抗原刺激后也可产生新的记忆T细胞。
互动探究
1.(1)提示:靶细胞表面分子(信号)的刺激、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T细胞分泌)的刺激。
(2)提示:①识别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②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当再次遇到同种病毒,记忆T细胞能迅速活化、增殖和分化,形成大量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
(3)提示:两者均可由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2.(1)提示: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当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会快速刺激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分泌抗体;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宿主细胞时,会刺激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为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进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2)提示: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再发挥作用。
学以致用
1.B a细胞被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A错误;细胞因子能加速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B正确;c细胞是记忆T细胞,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更多的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C错误;d细胞是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进入内环境,再由抗体与内环境中抗原结合,因此d细胞不能直接消灭抗原,D错误。
2.B 图中甲细胞为辅助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丁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正确;图中物质戊(抗体)能与抗原结合,但不可进入丙细胞(靶细胞)中发挥免疫作用,B错误;图中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虚线表示细胞免疫,C正确;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D正确。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免疫学 生物制品
2.(1)接种 抗原性 特异性 (2) 减毒 灭活 完整 免疫应答
3.(1)抗体 细胞因子 (2)快 短 (3)外毒素 类毒素 (4)抗体
4.(1)× 提示:疫苗不一定包含完整的病原体。
(2)√
(3)× 提示: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注射流感疫苗后仍可能会患感冒。
(4)√
互动探究
(1)提示:减毒的天花病毒。
(2)提示:接种物中带有减毒的天花病毒,因此,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但由于接种的天花病毒毒性已经减弱,被接种者完全可以通过免疫系统实现自愈。
(3)提示:减毒活疫苗是通过减毒“改变”病原体,使它们在人体内的生长和引起疾病的能力减弱;灭活疫苗中保存着完整但无生命的病原体,安全性更好,但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变弱,需要加强免疫。
(4)提示:不建议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疫苗,特别是减毒活疫苗。因为这些儿童的免疫力较低,接种疫苗相当于受到外来抗原的刺激,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
学以致用
1.D 浆细胞不能识别侵入机体的病原体,A错误;B细胞接受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由辅助T细胞产生,B错误;百白破疫苗引起的是体液免疫,不发生细胞毒性T细胞与相应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的反应,C错误;百白破疫苗注入人体后,会引起体液免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处理疫苗后将其提呈给辅助T细胞,D正确。
2.D 方法②为接种疫苗,可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产生的记忆细胞可以存活更长时间,二次免疫时产生抗体快而多,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A错误;方法②是通过引发机体体液免疫来提高免疫力的,方法①为注射抗体,直接清除病原体,没有引发机体体液免疫,B错误;为了使人体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应选用方法②多次间隔接种,C错误;若一个人被狗咬伤出血,可采用方法①(注射抗体)进行免疫治疗,尽快清除可能存在的毒素,D正确。
知识点(三)
自主学习
1.相互作用
2.(1)免疫性 (2)内分泌 (3)受体 类固醇 减弱 增强
3.(1)√
(2)× 提示:有些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如性激素、甲状腺激素。
(3)√
互动探究
提示:如图所示
学以致用
(1)辅助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体液免疫 (2)受体 增强 (3)垂体 (4)肾上腺皮质激素
解析:(1)由题图分析可知:①为辅助T细胞,②为B细胞,③为浆细胞;经抗原刺激后,由抗原提呈细胞和①②③共同完成的特异性免疫中主要靠抗体作战,为体液免疫。(2)由图可知: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对淋巴细胞有增强作用,而只有细胞能识别的激素才对细胞有作用,故淋巴细胞的细胞质膜上有这些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其作用是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故是增强免疫功能。(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4)由图可知:肾上腺皮质激素对B细胞有抑制作用,所以当发生免疫风暴时可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以抑制B细胞的活性,从而减缓免疫风暴。
【过程评价检测】
思维启迪
(1)提示:提呈的抗原激活辅助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
(2)靶细胞 辅助T细胞
(3)提示:不能。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到体液中的抗原最终需要由体液免疫或其他细胞等来清除。
(4)灭活的或者减毒 抗体 记忆细胞
7 / 7(共98张PPT)
第2课时 细胞免疫、免疫制剂及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导学聚焦
1.通过分析细胞免疫的过程及与体液免疫的配合,培养稳态与平衡观。
2.通过阐明免疫制剂的原理及应用,认识到免疫在预防传染病中所起的
重要作用,培养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培养生命系
统观与平衡观。
目 录 CONTENTS
知识点(一)
细胞免疫
知识点(二)
免疫制剂
过程评价检测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三)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一) 细胞免疫
1. 概念:主要通过 实现免疫应答的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 基本过程
T细胞
(1)①为 过程,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为激活的辅助T细胞分
泌的 等细胞因子。
(2)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Ⅱ为 细胞,其可
将抗原提呈给细胞毒性T细胞。
(3)过程②为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为 细胞和
细胞的过程。
(4)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细胞时,记忆T细胞能迅速活化、增殖和分化,
形成大量 细胞。
抗原提呈
白介素
被病毒感染的宿主(或靶)
记忆T
激活的细胞
毒性T
激活的细胞毒性T
【微思考】 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属于哪种细胞死亡方式?细胞毒
性T细胞能将抗原彻底消灭吗?
提示:细胞凋亡;不能。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到体
液中的抗原最终需要由体液免疫或其他细胞来清除。
3.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1) 细胞不仅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且也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2)在细胞免疫中, 细胞作用于被病毒、寄生虫等感染的
细胞,被感染细胞裂解后,体液免疫产生的 就会和暴露出来的抗
原发生作用,进一步参与消灭抗原的过程。
4. 免疫系统的功能: 、 功能。
辅助T
细胞毒性T
抗体
防御
监控和清除
5.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辅助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发挥关键作用。 ( √ )
(2)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细胞毒性T
细胞。 ( × )
提示: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T
细胞。
(3)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 √ )
提示: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特异性,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特定
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4)在特异性免疫中,只有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记忆T细胞。 ( × )
提示:记忆T细胞受到相应抗原刺激后也可产生新的记忆T细胞。
√
×
√
×
探讨|分析细胞免疫的过程
1. 结合下方细胞免疫过程的概念示意图,分析以下问题。
(1)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需要哪些条件?
提示:靶细胞表面分子(信号)的刺激、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T细胞分
泌)的刺激。
(2)病毒感染人体肺部细胞后,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哪些作用?
提示:①识别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②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当再
次遇到同种病毒,记忆T细胞能迅速活化、增殖和分化,形成大量激活的
细胞毒性T细胞。
(3)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由什么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呢?
提示:两者均可由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2. 如图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示意图,总结并分析以下问题。
(1)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有什么作用?
提示: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当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会快速刺激记忆
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分泌抗体;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宿主
细胞时,会刺激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为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进而导致靶细
胞裂解死亡。
(2)病原体入侵靶细胞后,最终是如何被清除的?
提示: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
疫再发挥作用。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参与 细胞 B细胞、抗原提呈细胞、辅
助T细胞、浆细胞、记忆B
细胞等 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提呈
细胞、辅助T细胞、记忆T细胞等
作用 对象 侵入内环境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
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
等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 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
抗原特异结合 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举例 外毒素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
联系 二者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 ①对内环境中的抗原及其释放的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②对进入细胞内的抗原:细胞免疫先发挥作用,将抗原从靶细胞
中释放出来,再由体液免疫将其彻底清除
1. (2025·扬州邗江区期中)如图表示人体免疫应答的某些过程。下列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a细胞裂解死亡属于体液免疫
B. 细胞因子可以加速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
C. 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c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D. d细胞可以直接消灭病原体
√
解析: a细胞被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
胞免疫,A错误;细胞因子能加速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过程,B正确;c细胞是记忆T细胞,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能迅速增殖
分化形成更多的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C错误;d细胞是激活的细胞毒性T
细胞,可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进入内环境,再由
抗体与内环境中抗原结合,因此d细胞不能直接消灭抗原,D错误。
2. (2025·常州质量检测)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甲细胞、丁细胞能特异
性识别抗原
B. 图中物质戊可进入丙细胞发挥免疫作用
C. 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过程,虚线表示细胞免疫过程
D. 抗原提呈细胞中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
解析: 图中甲细胞为辅助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丁细胞为细胞毒
性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正确;图中物质戊(抗体)能与抗原结
合,但不可进入丙细胞(靶细胞)中发挥免疫作用,B错误;图中实线表
示体液免疫,虚线表示细胞免疫,C正确;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
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D正确。
规律方法
“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知识点(二) 免疫制剂
1. 概念:免疫制剂是指依据 原理,人工生产的具有免疫作用
的 ,接种后可使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2. 人工主动免疫
(1)概念:人工主动免疫是通过人工 的方法向机体输入
物质(如疫苗),刺激机体主动产生 免疫力,主要用于疾
病的特异性预防。
免疫学
生物制品
接种
抗原
性
特异性
(2)疫苗
提醒:灭活疫苗安全性更好,但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变弱,需要
加强免疫。
3. 人工被动免疫
(1)概念:通过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 的免疫血清或
等免疫制剂,使机体及时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免疫方式称为人工被动
免疫。
(2)特点:产生作用 ,但维持时间较 。
(3)抗毒素:用细菌 或 使动物发生免疫应答所制
备的免疫血清,具有中和外毒素毒性的作用。
(4)人免疫球蛋白制剂:含有 的免疫制剂。
抗体
细胞因
子
快
短
外毒素
类毒素
抗体
4.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疫苗必须包含完整的病原体。 ( × )
提示:疫苗不一定包含完整的病原体。
(2)注射某种疫苗后,体内可能有记忆T细胞产生。 ( √ )
(3)注射过流感疫苗后,就不会再患感冒。 ( × )
提示: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注射流感疫苗后仍可能会患感冒。
(4)人工主动免疫重在预防,人工被动免疫重在应急治疗。 ( √ )
×
√
×
√
探讨|分析疫苗的类型、原理与应用
早期天花的预防
人痘接种法:挑取天花脓疱及痂皮,将痘痂研磨成粉末给健康人鼻内接
种,被接种者大部分可以自愈,死亡率约2%。
牛痘接种法:牛痘症状通常是在母牛的乳房部位出现局部溃疡。牛奶厂挤
奶女工感染过牛痘后,就不再患天花。牛痘症状在她们身上仅表现为手上
出现一些脓疱,偶尔伴随一些轻微的不适。
(1)人痘、牛痘接种中的有效成分是什么?
提示:减毒的天花病毒。
(2)为什么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并痊愈?
提示:接种物中带有减毒的天花病毒,因此,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
但由于接种的天花病毒毒性已经减弱,被接种者完全可以通过免疫系统实
现自愈。
(3)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有哪些不同?
提示:减毒活疫苗是通过减毒“改变”病原体,使它们在人体内的生长和
引起疾病的能力减弱;灭活疫苗中保存着完整但无生命的病原体,安全性
更好,但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变弱,需要加强免疫。
(4)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能否接种疫苗,尤其是减毒活疫苗?为什
么?
提示:不建议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疫苗,特别是减毒活疫苗。因为这
些儿童的免疫力较低,接种疫苗相当于受到外来抗原的刺激,若处理不
当,容易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
1. 有关疫苗
(1)由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疫苗作为抗原起作用,是大分子
物质。
(2)疫苗不是只能注射。接种疫苗最常见的方式有两种:注射(如流感
疫苗、乙肝疫苗等)和口服(如脊髓灰质炎疫苗)。
2. 外毒素、类毒素和抗毒素的总结
外毒素 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对机体有害的
毒性物质,主要是蛋白质,毒性强,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
类毒素 一些经变性或化学修饰而失去原有毒性,但仍可以刺激机体发
生免疫应答的毒素
抗毒素 某种抗体或含有某种抗体的免疫血清,能“中和”相应毒素
3. 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比较
免疫 预防 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抵
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
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
免疫 治疗 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的前提下,通过输入抗体、细胞因子
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1. (2024·江苏泰州期中)百白破疫苗是由百日咳活疫苗、白喉类毒素及
破伤风类毒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吸附在氢氧化铝佐剂上的联合疫苗。将
这种疫苗注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作出的反应有( )
A. 产生多种记忆细胞和浆细胞识别侵入机体的病原体
B. B细胞接受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细胞因子
C. 细胞毒性T细胞与相应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
D. 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处理疫苗后将其提呈给辅助T细胞
√
解析: 浆细胞不能识别侵入机体的病原体,A错误;B细胞接受刺激后
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由辅助T细胞产生,B错误;
百白破疫苗引起的是体液免疫,不发生细胞毒性T细胞与相应靶细胞密切
接触并使其裂解的反应,C错误;百白破疫苗注入人体后,会引起体液免
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处理疫苗后将其提呈给辅助T细胞,D正确。
2. (2025·南通如皋学情调研)为帮助人体获得免疫力,在免疫学应用中常采用接种疫苗或免疫球蛋白两种方法,接种后抗体水平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治疗
B. 方法①和方法②都是通过引发机体体液免疫来提高免疫力的
C. 为了使人体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应选用方法①多次间隔接种
D. 一个人被狗咬伤出血,此时采用方法①进行免疫治疗比较好
√
解析: 方法②为接种疫苗,可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产生的记忆细胞
可以存活更长时间,二次免疫时产生抗体快而多,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
进行免疫预防,A错误;方法②是通过引发机体体液免疫来提高免疫力
的,方法①为注射抗体,直接清除病原体,没有引发机体体液免疫,B错
误;为了使人体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应选用方法②多次间隔接种,C错
误;若一个人被狗咬伤出血,可采用方法①(注射抗体)进行免疫治疗,
尽快清除可能存在的毒素,D正确。
规律方法
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知识点(三)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1. 免疫调节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相互协调。
2. 实例
(1)紧张和精神压力可加速 疾病的进程。
(2) 失调也会促使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免疫细胞带有能接受各种激素信号的 ,很多 类
激素可通过相应受体 免疫反应,而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
素等则可 免疫反应。
相互作用
免疫性
内分泌
受体
类固醇
减弱
增强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免疫调节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调节内环境的稳
态。 ( √ )
(2)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受体都位于细胞质膜上。 ( × )
提示:有些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如性激素、甲状腺激素。
(3)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蛋白质,其与信号分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 √ )
√
×
√
探讨|分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体液调节》中,阐明了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关系如图。请依据以下三则材料完善该模型图。
材料1 在治疗肺炎感染重症患者时,有专家提出可用糖皮质激素降低免
疫能力,缓解免疫系统对肺部细胞的破坏。
材料2 医学专家指出焦虑等精神因素会使免疫能力下降,增加患病概
率,建议民众面对肺炎病毒不要过度恐慌。
材料3 病原体感染引起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免疫活性物质),对神
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如白细胞介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引起体温
调定点改变而引起发热,干扰素则会抑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提示:如图所示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受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调节,部分生命活动示意
图如下(图中①~③为不同的免疫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 ,②是 ,③是 。经抗
原刺激后,由抗原提呈细胞和①②③共同完成的特异性免疫是 。
解析:由题图分析可知:①为辅助T细胞,②为B细胞,③为浆细胞;经抗原刺激后,由抗原提呈细胞和①②③共同完成的特异性免疫中主要靠抗体作战,为体液免疫。
辅助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体液免疫
(2)据图可知,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可作用于淋巴细
胞,这说明淋巴细胞质膜上具有这些激素的 ,其作用的结果
是 (填“增强”或“抑制”)免疫功能。
解析:由图可知: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对淋巴细胞有增强作用,而只有细胞能识别的激素才对细胞有作用,故淋巴细胞的细胞质膜上有这些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其作用是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故是增强免疫功能。
受体
增强
(3)当人发生炎症反应时, 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
上腺皮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弱免疫应答,
减轻炎症。
解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
垂体
(4)免疫风暴又称为细胞因子风暴,在免疫风暴的作用下,各种免疫细
胞高度活化,杀伤病原体的同时对自身也造成免疫破坏。根据本题信息分
析,此时,可注射 以减缓症状。
解析:由图可知:肾上腺皮质激素对B细胞有抑制作用,所以当发生免疫风暴时可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以抑制B细胞的活性,从而减缓免疫风暴。
肾上腺皮质激素
过程评价检测
(1)细胞免疫过程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
提示:提呈的抗原激活辅助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
(2)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与 接触,还需要激活的
分泌的白介素的参与。
(3)仅靠细胞毒性T细胞能彻底消灭病原体吗?为什么?
提示:不能。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到体液中的抗原
最终需要由体液免疫或其他细胞等来清除。
(4)疫苗实质是 的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其作用是
刺激机体产生 和 。
靶细胞
辅助
T细胞
灭活的或者减毒
抗体
记忆细胞
【教师备用栏目】
1. (2023·江阴四校联考)2022年,猴痘疫情拉响全球公共卫生警报。如
图是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的某
种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图中A、
B为有关物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 细胞毒性T细胞依赖B物质识别靶细胞
B. A物质为抗体,最终与猴痘病毒表面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C.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可分为辅助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
D. 猴痘病毒侵入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短
√
解析: B为靶细胞质膜上的抗原物质,细胞毒性T细胞依赖B物质识别
靶细胞,A正确;A为激活的辅助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等),
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错误;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可分
为辅助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C正确;猴痘病毒侵入机体后,细胞毒
性T细胞在细胞因子和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其细胞周期会变短,D正确。
2. 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有其独特的作
用,又能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下列关于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 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需要辅助T细胞传递抗原信息
B. 病毒进入细胞之前,常由体液免疫降低病毒的感染力
C. 在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后,常需要抗体来协助消灭抗原
D. 体液免疫针对细菌病原体,细胞免疫针对病毒病原体
√
解析: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需要辅助T细胞传递抗原信息,A正确;侵入
到人体内的病毒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病毒的散播,再通过细胞免
疫过程予以消灭。因此,病毒进入细胞之前,常由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抵抗
病毒,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B正确;在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后,靶细胞被
裂解,释放出的抗原常需要抗体来协助消灭,C正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疫分别针对体液中和宿主细胞中的病原体发挥作用,D错误。
3. (2023·徐州学情调研)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会使人免疫能力下降,
增加患病概率。结合图示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焦虑、紧张时产生的神经递质、激素等都属于信号分子,都需要与受体结合
B. 焦虑、紧张会使得肾上腺释放的糖皮质激素减少,从而使得免疫力下降
C. 据图可知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内环境稳态
D. 由图可推测机体存在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分级调节机制
√
解析:神经递质、激素等都属于信号分子,都需要与受体结合,A正确;由图示信息可知,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引起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增多,间接抑制了免疫功能,B错误;据图可知,内环境稳态是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维持的,C正确;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存在分级调节机制,D正确。
4. 〔多选〕三价减毒活疫苗是一种喷鼻剂,为冻干制剂,用于预防流行性
感冒。经鼻腔注射后可诱导血清和鼻黏膜产生抗体,同时也可诱导细胞介
导的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接种方式来看,该疫苗的优点是通过鼻喷接种,无针、无痛
B. 减毒流感病毒活疫苗通常不会引发细胞免疫
C. 减毒流感病毒活疫苗需要经细胞内基因表达后方可起作用
D. 感染过流感病毒的人接种减毒流感病毒活疫苗,会提高该疫苗的免疫
预防效果
√
√
解析:鼻喷接种方式配有鼻喷装置,是一种无针、无痛方式,A正确;减毒疫苗利用了减毒流感病毒作为载体,携带相关流感蛋白基因,保留了病毒的侵染特性,故进入机体后仍会引发细胞免疫,B错误;减毒流感病毒活疫苗在细胞中需要经基因表达后方可起作用,C正确;若在接种减毒流感病毒活疫苗前,人体曾感染过流感病毒,人体中产生的抗体与细胞毒性T细胞会对流感病毒起作用,导致该减毒流感病毒活疫苗的有效性降低,D错误。
5. (2023·江苏盐城期中)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
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
(1)框内过程表示 免疫,主要处理 (填“游离”或
“胞内”)的抗原。被病原体入侵的细胞称为 。
体液
游离
靶细胞
解析:框内包括②抗体、④辅助T细胞、⑤B细胞、⑥浆细胞、⑦记忆B细胞,属于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主要处理游离的抗原。被病原体入侵的细胞称为靶细胞。
(2)细胞⑥为 ,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备分裂能力,可以
由 或 分化而来;物质②为 ,可以与病原
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黏附;细胞⑤表示B细胞,激活B细胞的信号
有:细胞④分泌的 ;病原体与B细胞直接接触;
[ ] 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浆细胞
B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细胞因子
④
辅助T细胞
解析:细胞⑥是由⑤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备分裂能力,可以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物质②为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黏附;细胞⑤表示B细胞,激活B细胞的信号有:细胞④分泌的细胞因子;病原体与B细胞直接接触;④辅助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3)在二次应答的过程中,图中的细胞 (填序号)可以快速
增殖分化为相应的浆细胞。
⑦、⑨
解析:在二次应答的过程中,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为相应的浆细胞,即图中的⑦记忆B细胞和⑨记忆T细胞。
(4) 释放的穿孔素在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表面形成管
道,细胞外的颗粒进入细胞内,细胞崩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
(填“凋亡”或“坏死”)。
细胞毒性T细胞
凋亡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细胞免疫
1. (2025·盐城射阳中学阶段考)在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并诱导体液免
疫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
A. B细胞摄取、处理流感病毒
B. 记忆细胞增殖并大量分泌抗体
C. 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 辅助T细胞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
解析: H1N1流感病毒初次侵入人体,人体中无针对H1N1流感病毒的
记忆细胞,所以不会出现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的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2. 如图表示特异性免疫过程,a~h为参与该过程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 g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立即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B. a~h属于淋巴细胞,c和g统称为记忆细胞
C. 信号②、信号③都是细胞因子
D. 过程1属于细胞免疫,表示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靶细胞,诱导靶细胞凋亡
√
解析:a为抗原提呈细胞,其中的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2024·江苏联考)2023年11月,我国南方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毒株以
H3N2为主,H3N2侵入人体后( )
A. 抗原提呈细胞识别、摄取、处理H3N2,并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
B.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细胞因子
C. 辅助T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D. 产生多种可存活多年的特异性抗体,提高对H3N2二次免疫能力
解析: 病毒侵入人体,抗原提呈细胞会识别、摄取和处理病毒,并将
抗原提呈给T细胞,A正确;激活的辅助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B错误;辅
助T细胞不能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错误;抗体在人体的存活时间
有限,二次免疫主要依赖记忆细胞,D错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知识点二 免疫制剂
4. 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灭活疫苗是指将病原体灭
活后作为疫苗,注入机体,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
A. 理论上,一切疾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灭活疫苗来预防
B. 接种灭活疫苗只能激活体液免疫,不能激活细胞免疫
C. 灭活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人体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接种灭活疫苗只可用于预防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不能用于预
防遗传病等,A错误;灭活疫苗丧失了对细胞的侵染性,但保留了其抗原
性,因此接种灭活疫苗只能激活体液免疫,不能激活细胞免疫,B正确;
灭活的疫苗是用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其对细胞失去了侵染性,但仍具有
抗原性,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正确;脊髓灰质炎
疫苗相当于抗原,可以刺激正常机体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2025·镇江一中期中)如图为某人被狗咬伤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清理伤口,不包扎,能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厌氧菌等感染的机会
B. 狂犬病病毒有一定的潜伏期,注射该病疫苗,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和记忆细胞
C. 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产生抗体起增强作用,对产生记忆
细胞不起增强作用
D. 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不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狗咬伤后清理伤口,不包扎,能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的感染风险,同时抑制厌氧菌繁殖,A正确;注射狂犬疫苗,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够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正确;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二次免疫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错误;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能够杀死体液中的病毒,而对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不起作用,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2025·泰州期中)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病的有效武器,如图为接种某
种疫苗后人体获得较为持久免疫力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为辅助T细胞,分泌的物质甲包括白细胞介素、血管活性胺类物质等
B. 疫苗不仅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疾病,还可以预防某些癌症
C. 减毒活疫苗注射人体后,只发生体液免疫,不发生细胞免疫
D. 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完全相同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据图可知,图中②为辅助T细胞,分泌的物质甲为细胞因子,包
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但血管活性胺类物质不是细胞因子,不是辅助
T细胞分泌的,A错误;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
品,因此疫苗起到抗原的作用,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有的疫苗还可以预防某些癌症,如人乳头
瘤病毒(HPV)疫苗获批上市,该疫苗可以预防由HPV引起的几种子宫颈
癌,B正确;减毒活疫苗仍具有侵染性,可进入细胞,因此减毒活疫苗进
入人体后可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错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相
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激活B细胞的抗原决定簇可能不同,激活B细胞成为
浆细胞后分泌的抗体可能不相同,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知识点三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A. 图中信息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
B. 图中的信息分子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 ①包括甲状腺激素,它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D. ④是细胞因子,都是由辅助T细胞分泌的
7. (2025·南通如皋质量检测)如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①~④等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图中①是甲状腺激素等,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③是
乙酰胆碱等,④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A
正确;图中①②③④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①包括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
的兴奋性等作用,它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C正确;细胞因子不是由内
分泌系统分泌的,故④不是细胞因子,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如图为神
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分
析错误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若图中的免疫细胞是辅助T细胞,则它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
作用
B. 若图中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则该免疫活性物质、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
信息分子
C. 若图中的免疫细胞换为甲状腺细胞,则图中表示的激素可能是垂体分泌
的促甲状腺激素
D. 若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则二者可作用
于神经系统
√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均离不开辅助T细胞的辅助,可见辅助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A正确;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抗体不属于信息分子,B错误;甲状腺细胞上含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能与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结合,促进甲状腺对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C正确;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可作用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2024·江苏南京联考)在抗肿瘤免疫过程中,
抗原提呈细胞是通过形成外泌体囊泡的方式,完
成抗原提呈这一整个过程的。具体来说,肿瘤微
环境中的抗原提呈细胞会用囊泡把抗原带出来,
交给淋巴结中的同伴,由它们激活T细胞。如果不能形成囊泡,T细胞就无法被激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抗原提呈细胞识别肿瘤细胞依赖于细胞质膜上的糖被
B. 抑制抗原提呈细胞内高尔基体的功能,T细胞可能无法被激活
C. 被抗原提呈细胞激活的只能是细胞毒性T细胞
D. 抗原提呈过程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密不可分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密切相关,抗原
提呈细胞识别肿瘤细胞依赖于细胞质膜上的糖被,A正确;抑制抗原提呈
细胞内高尔基体的功能,抗原提呈细胞不能形成囊泡,T细胞就无法被激
活,B正确;被抗原提呈细胞激活的可能是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T细胞、
记忆T细胞等,C错误;由题意可知,抗原提呈过程涉及外泌体囊泡的形
成,其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密不可分,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多选〕(2025·南京期中)某医生接待了甲、乙两位被割伤手的病
人,在详细询问情况后,决定给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甲病人注射破伤风疫
苗,给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乙病人注射抗破伤风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 这两种治疗方法中,乙病人的治疗方法会更快地发挥疗效
B. 甲病人再次接种破伤风疫苗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直接分泌相应的抗体
C. 乙病人注射的抗破伤风抗体可以与相应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
繁殖
D. 甲病人注射的破伤风疫苗在免疫过程中相当于抗原,可直接刺激浆细
胞分泌抗体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乙病人注射抗破伤风抗体,会更快地发挥疗效,A正确;记忆B细胞不能直接分泌相应的抗体,B错误;乙病人获得的抗破伤风抗体可以与相应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C正确;甲病人注射的破伤风疫苗在免疫过程中相当于抗原,不可直接刺激浆细胞分泌抗体,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多选〕(2025·江苏连云港调研)神经肽Y(NPY)是交感神经释放
的一种多肽类神经递质,不同条件下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影响不同。
神经肽Y还能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比如促进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
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图中的G细胞是下丘脑细胞
B. 哺乳动物在生殖季节NPY会促进G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C. NPY能直接抑制T细胞分化,还能间接促进T细胞分化
D. 吞噬细胞既能参与体液免疫也能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只能参与细胞免疫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G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说明G细胞在下丘脑,是下丘脑细胞,A正确;哺乳动物在生殖季节性激素分泌增加,而性激素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间接受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因此哺乳动物在生殖季节NPY会促进G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正确;由图可知,NPY能直接抑制T细胞分化,还可以促进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从而促进T细胞分化,即间接促进T细胞分化,C正确;吞噬细胞既能参与体液免疫也能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也能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例如辅助T细胞,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多选〕用无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中Ⅰ~Ⅳ组小鼠均感染细菌X。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Ⅳ组的实验结果表明细菌X会引起小鼠的细胞免疫
B. A组获取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细菌X
C. B组小鼠未注射细菌X,不能分离到与细菌X有关的记忆细胞
D. 注射细菌X引起体液免疫生成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细菌X的增殖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图2中脾脏中活细菌数量Ⅰ组数量基本不增加,其他组都增加较快,说明A组的细菌X可引起小鼠的细胞免疫,A正确;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细菌X,B错误;特定的病原体会产生特定的记忆细胞,特定记忆细胞特异性识别相关抗原,因为B组小鼠未注射细菌X,所以不能分离到与细菌X有关的记忆细胞,C正确;实验结果显示,A组注射T细胞的Ⅰ组小鼠脾脏中X活菌数量基本不增加,A组注射血清(含抗体)的Ⅱ组小鼠脾脏中X活菌数量增加较快,说明体液免疫生成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细菌X的增殖,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2024·江苏联考)图甲是寨卡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反应简化模式
图,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大写字母表示相关细胞,小写字母表示有关
物质或结构。图乙是某志愿者接种乙肝疫苗后两周内血液中抗体浓度的变
化曲线。请回答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图甲中d是 ,其可以促进C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这是促进C细胞增殖分化的一个信号,另一个信号
是 ;接种疫苗或患病后获得的免疫能力主要与图中细
胞 (填相关字母)有关;机体消灭寨卡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细胞因子
记忆B
细胞和浆细胞
抗原刺激
D
防
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图甲中d为辅助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其可以促进C细胞,即B细胞的增殖、分化,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分别对应图中的D和E,这是促进C细胞增殖分化的一个信号,另一个信号是抗原刺激;接种疫苗或患病后获得的免疫能力主要与图中D细胞,即记忆细胞有关;机体消灭寨卡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体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A细胞的作
用是 。
解析: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体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A细胞起到了提呈抗原的作用。
抗原
提呈抗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有人在成功接种了预防某种疾病的疫苗后不久,又患了该病,请给
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提示:可以从病毒
结构和机体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
解析:有人在成功接种了预防某种疾病的疫苗后不久,又患了该病,从病毒和机体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感染其他类型流感病毒)或者疫苗的免疫强度不够,体内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太少。
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感染其他类型流感病毒);疫
苗的免疫强度不够,体内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太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如果该志愿者在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了乙肝病毒,请在如图中
画出其体内抗体浓度的变化曲线。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该志愿者在注射疫苗后机体已经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在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乙肝病毒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的浆细胞,进而由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所以与注射疫苗后引起的初次免疫反应相比,感染乙肝病毒后引发的再次免疫反应快而强,产生抗体的浓度高,作用时间持久,即表现为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抗体,发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相关曲线见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2025·盐城阜宁东沟中学期中)图1为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
(TCR)识别抗原提呈细胞提呈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
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
达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
逃避细胞毒性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图1中抗原提呈细胞通过 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胞吞
解析:抗原属于大分子物质,抗原提呈细胞通过胞吞摄取肿瘤抗原,处理后提呈给细胞毒性T细胞,引起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图1中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 形成
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 细胞。
分化
记忆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图1中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
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 性,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接触
相同的肿瘤细胞。
特异
裂解
解析: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TCR特异性识别携带同种肿瘤抗原的肿瘤细胞,该过程具有特异性。由图可知,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相同的肿瘤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生物技术制备了抗PD-
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 运输与
结合,可解除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抑制。
体液
肿瘤细胞表面的PD-
L1
解析: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从而逃避细胞毒性T细胞的攻击,故可以通过注射抗PD-L1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逃逸通路。抗PD-L1抗体进入人体后,通过体液运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从而解除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抑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THANKS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