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25 17:06:03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知识点一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2025·淮安期中)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可能不同
B.植物形成的顶端优势体现了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侧芽生长的生理效应
C.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
D.生长素对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只有促进作用,没有抑制作用
2.(2025·宿迁期中)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合成、分布、运输及生理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过程中会消耗能量
B.单侧光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D.若某浓度的生长素对芽起抑制作用,则该浓度可能对茎起促进作用
3.(2024·江苏泰州期中)如图所示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情况,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和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B.a点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是由b、c点对应的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a点所致
C.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可能会抑制d点所对应的细胞的生长
D.该幼苗在太空中水平生长的原因是没有受重力影响而横向运输
4.(2025·宿迁沭阳中学质量检测)已知植物存在顶端优势现象,将如图所示的茎剪断一段时间后,本来已经停止生长的侧芽又开始生长。在顶芽中合成并向下运输的生长素和这一现象密切相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茎剪断,一段时间后侧芽开始生长的原因可能是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
B.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但不需要能量
C.剪断茎前,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侧芽不合成生长素
D.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侧芽的生长不会受到抑制
知识点二 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及相关曲线
5.(2025·江苏扬州高二月考)对烟草植株进行打顶处理解除顶端优势后,侧芽生长素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打顶前生长素对顶芽和侧芽的作用效果体现了两重性
B.打顶后第20天,侧芽生长素主要由侧芽自身合成
C.打顶能解除顶端优势,使侧芽生长素浓度持续升高
D.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能影响生长素的作用效果
6.(2024·江苏南通开学考试)将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结果如图所示。现将相同长度的茎段浸没在某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生长量为a cm。为进一步确定其浓度,将待测溶液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再取相同切段浸入其中,测得其生长量为b cm。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16 μmol/L
B.若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4 μmol/L
C.生长素主要通过促进细胞伸长来促进幼苗切段的生长
D.当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大于10 μmol/L时,抑制茎段生长
7.(2025·淮安淮阴中学质量检测)如图为不同浓度植物生长素(IAA)对豌豆茎生长的影响,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B.用浓度为10-7 mol·L-1的生长素(IAA)处理豌豆茎,茎也会伸长
C.生长素促进豌豆茎伸长的最适浓度大概为10-5 mol·L-1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植物的相同部位,可能会有同样的作用效果
8.(2025·连云港东海期中)图甲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乙表示水平放置幼苗的生长情况,图丙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株某一器官生长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由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导致的
B.图乙1处的生长素浓度低于2处,所以幼苗根的生长表现出向地性
C.图乙3、4处的生长素浓度均对应图丙的C点之前
D.图丙表明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9.〔多选〕(2025·盐城学情调研)如图1为棉花植株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棉花植株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据图2可知,生长素既抑制植物生长,也能促进其生长,且促进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
B.将图1棉花植株水平放置,①表现为背地生长,与根部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若图1中①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c,则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c~e范围
D.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以增加棉花产量
10.(2025·盐城七校期中联考)生长素 (IAA) 主要促进细胞的伸长,而细胞壁的弹性非常小,影响细胞的伸长。科学家根据“酸生长理论”和“基因活化学说”提出IAA对细胞伸长的作用机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与细胞质膜受体结合可通过Ca2+引发H+以被动运输的方式向外运输
B.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信息分子,其受体只存在于细胞质膜上
C.活化因子与生长素结合使相关基因在细胞核内表达合成mRNA和蛋白质
D.生长素的调节作用依赖于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体现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11.〔多选〕(2025·江苏徐州期中)科学家研究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所得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将该植物的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根和茎的生长情况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中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图甲中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B.图乙中茎c侧的生长素浓度应小于图甲中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C.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最不敏感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该植物同一器官的生长影响不可能相同
12.〔多选〕(2024·江苏连云港期中)大多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后,幼苗下胚轴的顶端通常会形成如图所示的“顶端弯钩”,弯钩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如图所示b侧生长素浓度更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顶端弯钩”可以保护幼嫩子叶免受伤害
B.弯钩现象可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b侧生长素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小于a侧
D.幼苗出土后,光照使得a侧生长素分解导致弯钩打开
13.请回答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问题: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茎促进作用最适宜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表现为抑制作用,说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                       。
(2)从图乙中可以读到的信息,在生产实践中有什么应用?请举一例:                      
                       。
(3)从图丙中可以读到以下信息:曲线中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         ,HC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         。
(4)某同学以绿豆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生长素对芽的影响。他只配制了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两组效果相同且都为促进作用。该同学有一失误,忘记了标记生长素溶液浓度的高低。请依据科学家实验结果和该同学的实验,想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比较这两种生长素浓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14.请据图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问题。
(1)在幼芽、幼叶和       中,    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化成生长素。研究表明,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其在细胞间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
(2)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芽促进作用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表现为         ,一般来说,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    (填“相同”或“不同”)。
(3)参考甲图信息,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最终大于    mol/L。
(4)根据丙图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        。茎的背地性生长    (填“能”或“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第2课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D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可能不同,敏感程度一般为根>芽>茎,A正确;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抑制了侧芽生长,体现了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侧芽生长的生理效应,B正确;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这是生长素的作用之一,C正确;生长素对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有促进作用,如果浓度过高也有抑制作用,D错误。
2.B 生长素在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因此会消耗能量,A正确;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单侧光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使其分布不均匀,但生长素的产生与是否有单侧光无关,B错误;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C正确;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茎,若某浓度的生长素对芽起抑制作用,则该浓度的生长素可能对茎起促进作用,D正确。
3.B 生长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和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单侧光的照射,A正确;a点是芽尖分生区部位的细胞,生长素存在极性运输,产生的生长素会向b、c点等处运输,B错误;由于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故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可能会抑制d点所对应的细胞的生长,C正确;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下,该状态下的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不能进行横向运输,故出现水平生长,D正确。
4.A 剪断茎一段时间后侧芽开始生长,原因是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从而促进了侧芽的生长,A正确;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也需要能量,B错误;剪断茎前,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可向下运输至侧芽,但侧芽也会合成生长素,从而使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C错误;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涂抹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侧芽的生长会受到抑制,D错误。
5.C 打顶前,生长素对顶芽是促进作用,对侧芽表现为抑制作用,因此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A正确;打顶能解除顶端优势,使侧芽生长素浓度先降低后升高,C错误。
6.C 分析题意,从图中可知a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4 μmol/L和16 μmol/L,当将该浓度稀释一半后,茎段的生长量 a>b,则从曲线图中分析该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浓度应为4 μmol/L,A错误;若 b>a(浓度分别为4 μmol/L和16 μmol/L),则该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浓度为 16 μmol/L,生长素促进植物的生长,B错误;生长素可以促进幼苗切段生长,该过程主要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实现的,C正确;据图可知,当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大于10 μmol/L时,在一定浓度下仍可促进茎段生长,D错误。
7.A 由图中信息只能得出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结论,A错误;用浓度为10-7mol·L-1的生长素(IAA)处理豌豆茎,与对照组生长没有差距,但仍然在正常生长,B正确;由图可知,生长素促进豌豆茎伸长的最适浓度大概为10-5 mol·L-1,对应的促进茎生长的效果最好,C正确。
8.A 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由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导致的,A错误;图乙1处的生长素浓度低于2处,由于根对生长素较敏感,1处较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2处较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因此水平放置幼苗根的生长表现出向地性,B正确;图乙3、4处的生长素浓度均表现为促进茎的生长,而图丙中的C点之后的生长素浓度表现为抑制生长,因此图乙3、4处生长素浓度均对应图丙的C点之前,C正确;由图丙可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作用效果可能相同,D正确。
9.ABC 由图2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超过一定浓度后,促进作用反而下降,A错误;将图1棉花植株水平放置后,由于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芽对生长素敏感性较弱,因而导致近地侧生长速度比远地侧更快;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近地侧生长反而受抑制,因此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不同,B错误;图1中棉花芽的生长体现了顶端优势,①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②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因此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e~f范围,C错误;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因此,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解除抑制,以增加产量,D正确。
10.D 据图可知,H+跨膜出细胞需要消耗ATP,所以该过程为主动运输,A错误;图中显示,生长素的受体既存在于细胞质膜上,也存在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B错误;活化因子与生长素结合,使相关基因在细胞核内表达,合成mRNA,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C错误;生长素是一种信息分子,能够调节生命活动,生长素的调节作用依赖于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体现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联系,D正确。
11.AB 图乙中近地侧a的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b的生长素浓度,反应在图甲中应当是抑制生长,即浓度大于A对应的生长素浓度,A正确;图乙中c为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d,茎对生长素不敏感,故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促进生长,在图甲中应当对应于小于C点的生长素浓度,B正确;图示表明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最敏感,茎最不敏感,C错误;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故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该植物同一器官的生长影响可能相同,D错误。
12.AB “顶端弯钩”的形成可以保护顶端分生组织以及子叶在幼苗出土时免受伤害,A正确;b测生长素含量高,但生长缓慢,起抑制作用,a测生长素含量低,但生长加快,起促进作用,弯钩现象可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正确;据图可知,“弯钩”外侧(a侧)促进细胞生长作用更强,生长更快,“弯钩”内侧(b侧)生长慢,该现象形成的原因不一定是b侧生长素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小于a侧,也可能是外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细胞生长,而“弯钩”内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细胞生长,C错误;幼苗出土后,弯钩被打开是因为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发生改变,但不一定是由光照使a侧生长素分解所致,D错误。
13.(1)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 
(2)在水稻田里使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水稻的生长,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 (3)促进作用增强 促进作用减弱
(4)测量并计算绿豆幼根的平均长度,较长的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低浓度,另一种为高浓度,对芽促进作用相同的两种生长素浓度,对根会出现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效果。
解析:(1)由题图可知,对茎促进作用最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10-4 mol·L-1,在此浓度下,对根表现为抑制作用,说明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2)图乙反映的是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是生长素作为除草剂的除草原理,如可以在水稻田里使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水稻的生长,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3)OC段对应生长素浓度都为促进作用,生长素浓度大于i(C点以后)才表现为抑制作用,所以曲线中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增强;HC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减弱。(4)对芽促进作用相同的两种生长素浓度,对根会出现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效果,故用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绿豆种子后,测量并计算绿豆幼根的平均长度,较长的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低浓度,另一种为高浓度。
14.(1)发育中的种子 色氨酸 主动运输 (2)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不同 (3)10-8 (4)大于m且小于M 不能
解析:(1)生长素产生于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其对应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2)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芽促进作用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为10-8 mol· L-1,该浓度对根表现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说明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芽敏感,即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一般不同。(3)植物水平放置,在重力影响下,生长素沿重力方向运输,导致a侧生长素浓度高于b侧,由于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因此a侧抑制生长,其生长素浓度应大于10-8 mol· L-1。(4)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是因为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且背光侧的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根据丙图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大于m且小于M。植物水平放置时,受重力影响会导致茎部生长素分布不均,但由于茎对生长素不敏感,生长素浓度高的一侧促进生长更快,因此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只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5 / 5第2课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通过实例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及特点,阐释生物学中的系统与平衡观。 2.结合生长素的作用曲线,通过分析与综合,理解生长素作用的特点,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构建模型分析植物顶端优势的原因及应用,培养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社会责任感。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促进作用:细胞分裂、      和伸长,叶片扩大,种子      ,果实发育等。
(2)抑制作用:   生长,花脱落,叶片衰老等。
(3)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两重性,表现为   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的生长,    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的生长。
(4)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
提醒: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用特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即为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包括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为两重性。
2.顶端优势
(1)概念:植物    优先生长而    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2)形成原因
(3)解除方法:      。
(4)应用:对果树和棉花、番茄等农作物适时摘除顶芽,以达到改善株型和增产的目的。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  )
(2)同一植株的根和芽生长所需要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 (  )
(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作用一定不同。(  )
(4)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运输到侧芽部位。(  )
探讨|分析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1.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和生长素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1)以图甲中的根为例,描述图中各区段生长素的作用效果:
①A点之前: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生长的作用    。
②A点: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效果    ,该点所对应生长素浓度为      。
③A~A'段: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生长的作用    ,表现为    生长。
④A'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⑤A'点之后:随生长素浓度增高,    生长作用增强。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                           。
(3)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这里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指的是图中哪几个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4)对不同器官来说,它们对同一浓度生长素的反应相同吗?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一定不同吗?
(5)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据图乙分析,生长素用作除草剂时,应在    农作物田间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去除    植物杂草。
2.如图为某植株示意图,a、b、c分别代表不同的侧芽,探究下列问题:
(1)比较a、b、c处生长素浓度的大小。
(2)结合图示解释植物呈现“塔形”的原因。
(3)果树冬季一般要修剪枝叶,使果树不会长得太高还能提高产量,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果农应如何修剪?
运用图示理解生长素作用是否体现两重性
(1)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①图1中
②图2中
(2)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1.(2024·江苏盐城期中)在果树栽培过程中,需要“打顶”去除顶端优势。这样做使侧芽的生长素(  )
A.含量增加,以抑制其生长
B.含量增加,有利于其生长
C.含量减少,以抑制其生长
D.含量减少,有利于其生长
2.图甲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乙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影响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B.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α具有最小值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可能形成相同的α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易错提醒
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个理解误区
(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不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正常生长。
(2)抑制生长≠不生长或负生长,只是高浓度生长素作用下比空白对照组生长慢。
3.〔多选〕(2024·江苏常州一中开学考试)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物的生长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为最适浓度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C.乙图中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
规律方法
“三看法”判断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1)简述生长素浓度与生长的关系是                    。
(2)根的    体现了两重性,茎的    不体现两重性。
(3)为了避免路边的行道树长得太高,园艺工人可以采取解除顶端优势的措施是什么?
第2课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自主学习
1.(1)分化 萌发 (2)侧枝 (3)低浓度 高浓度 (4) 低浓度  高浓度  幼嫩  衰老  根  芽  茎
2.(1)顶芽 侧芽 (2)低 促进 抑制 (3)摘除顶芽
3.(1)√
(2)× 提示:同一植株的根和芽生长所需要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浓度要更敏感些。
(3)× 提示:在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相同。
(4)× 提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侧芽部位。
互动探究
1.(1)①增强 ②最强 最适浓度 ③减弱 促进 ⑤抑制 (2)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3)提示:对根、芽和茎而言,“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分别是A'、B'和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4)提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根最敏感,芽、茎的敏感性依次降低。在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效果相同。
(5)单子叶 双子叶
2.(1)提示:a>b>c。
(2)提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抑制其生长。a、b、c三处侧芽生长速度:a生长最慢,c生长最快,故植物呈现“塔形”。
(3)提示:剪去主干枝条上的尖端,解除顶端优势。
学以致用
1.D 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其原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处积累,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抑制而出现顶端优势。“打顶”就是去除顶芽,可以减少生长素在侧芽处的积累,有利于侧芽生长,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2.C 图甲实验缺少空白对照,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A错误;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促进作用最强,胚芽鞘左侧生长最快,其弯曲角度α具有最大值,B错误;据图乙分析,生长素浓度不同时,促进生长程度可能相同,即形成相同的α,C正确;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抑制胚芽鞘生长,而右侧不含生长素,所以胚芽鞘仍是向右弯曲,D错误。
3.ACD 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促进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浓度,即P点对应浓度为最适浓度,A正确;根据图示曲线,当浓度不同但促进作用相同时,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相等,B错误;乙图a为较高浓度,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b为低浓度,表现为低浓度促进,因此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C正确;由于受重力影响,乙图中茎背地生长,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且生长素浓度高的一侧植物长得快,D正确。
【过程评价检测】
思维启迪
(1)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长
(2)向地性 背地性
(3)提示:可以去掉行道树的顶芽,抑制顶芽的发育,促进侧芽的发育。
4 / 4(共77张PPT)
第2课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导学聚焦
1.通过实例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及特点,阐释生物学中的系统与平衡观。
2.结合生长素的作用曲线,通过分析与综合,理解生长素作用的特点,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构建模型分析植物顶端优势的原因及应用,培养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
维能力和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社会责任感。
目 录 CONTENTS
过程评价检测
课时作业
1.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促进作用:细胞分裂、 和伸长,叶片扩大,种子
,果实发育等。
(2)抑制作用: 生长,花脱落,叶片衰老等。
(3)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两重性,表现为 的生长素促进植
物的生长, 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的生长。
分化 

发 
侧枝 
低浓度 
高浓度 
(4)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
提醒: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用特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即为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包括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
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为两重性。
2. 顶端优势
(1)概念:植物 优先生长而 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2)形成原因
顶芽 
侧芽 
(3)解除方法: 。
(4)应用:对果树和棉花、番茄等农作物适时摘除顶芽,以达到改善株
型和增产的目的。
摘除顶芽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
制生长。 ( √ )
(2)同一植株的根和芽生长所需要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 ( × )
提示:同一植株的根和芽生长所需要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根对生长素
浓度要更敏感些。
(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作用一定不同。 ( × )
提示:在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
相同。

×
×
(4)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运输到侧芽部位。
( × )
提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侧芽部位。
×
探讨|分析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1. 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和生长素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1)以图甲中的根为例,描述图中各区段生长素的作用效果:
①A点之前: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生长的作用 。
增强 
②A点: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效果 ,该点所对应生长素浓度为

③A~A'段: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生长的作用 ,表现为
生长。
④A'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⑤A'点之后:随生长素浓度增高, 生长作用增强。
最强 

适浓度 
减弱 

进 
抑制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

(3)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这
里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指的是图中哪几个点对应的生长
素浓度?
提示:对根、芽和茎而言,“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分别是A'、B'
和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
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4)对不同器官来说,它们对同一浓度生长素的反应相同吗?不同浓度
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一定不同吗?
提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根最敏感,芽、茎的敏感性依次降
低。在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效果相同。
(5)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据图乙分析,生长
素用作除草剂时,应在 农作物田间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去
除 植物杂草。
单子叶 
双子叶 
2. 如图为某植株示意图,a、b、c分别代表不同的侧芽,探究下列问题:
(1)比较a、b、c处生长素浓度的大小。
提示:a>b>c。
(2)结合图示解释植物呈现“塔形”的原因。
提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抑制其生长。a、b、c三处侧芽生长速度:a生长最慢,c生长最快,故植物呈现“塔形”。
(3)果树冬季一般要修剪枝叶,使果树不会长得太高还能提高产量,结
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果农应如何修剪?
提示:剪去主干枝条上的尖端,解除顶端优势。
运用图示理解生长素作用是否体现两重性
(1)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①图1中
②图2中
(2)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1. (2024·江苏盐城期中)在果树栽培过程中,需要“打顶”去除顶端优
势。这样做使侧芽的生长素(  )
A. 含量增加,以抑制其生长
B. 含量增加,有利于其生长
C. 含量减少,以抑制其生长
D. 含量减少,有利于其生长
解析: 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其
原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处积累,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
受到抑制而出现顶端优势。“打顶”就是去除顶芽,可以减少生长素在侧
芽处的积累,有利于侧芽生长,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2. 图甲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
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乙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情况的
影响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B.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α具有最小值
C.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可能形成相同的α
D.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解析:图甲实验缺少空白对照,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A错误;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促进作用最强,胚芽鞘左侧生长最快,其弯曲角度α具有最大值,B错误;据图乙分析,生长素浓度不同时,促进生长程度可能相同,即形成相同的α,C正确;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抑制胚芽鞘生长,而右侧不含生长素,所以胚芽鞘仍是向右弯曲,D错误。
易错提醒
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个理解误区
(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不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正常生长。
(2)抑制生长≠不生长或负生长,只是高浓度生长素作用下比空白对照
组生长慢。
3. 〔多选〕(2024·江苏常州一中开学考试)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物的生长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为最适浓度
B.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C. 乙图中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 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



解析: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促进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浓度,即P点对应浓度为最适浓度,A正确;根据图示曲线,当浓度不同但促进作用相同时,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相等,B错误;乙图a为较高浓度,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b为低浓度,表现为低浓度促进,因此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C正确;由于受重力影响,乙图中茎背地生长,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且生长素浓度高的一侧植物长得快,D正确。
规律方法
“三看法”判断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过程评价检测
(1)简述生长素浓度与生长的关系是

(2)根的 体现了两重性,茎的 不体现两重性。
(3)为了避免路边的行道树长得太高,园艺工人可以采取解除顶端优势
的措施是什么?
提示:可以去掉行道树的顶芽,抑制顶芽的发育,促进侧芽的发育。
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
度过高时会抑制生长 
向地性 
背地性 
【教师备用栏目】
1. 生长素具有“低促高抑”的特点,即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植物生长,
高浓度时抑制植物生长。下列现象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
A. 植物的向光性 B. 用生长素除农田中的杂草
C. 根的向地生长 D. 植物的顶端优势

解析: 茎对生长素不敏感,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不能体现生长素生理
作用的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A符合题意;用生
长素除农田中的杂草其原理是利用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杂草生长,但促进
农作物的生长,这是因为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程度较低,即该过程中利用
了生长素的两重性,B不符合题意;根的向地性生长的产生是由生长素的
两重性导致的,即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
进生长,C不符合题意;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是由于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
高,生长被抑制,而顶芽部位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因而体现了生长
素的两重性,D不符合题意。
2. (2024·江苏盐城期中)如图表示根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表述
错误的是(  )
A. 该图可以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 图中生长素最适浓度为C浓度
C. 图中CF段表示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
D. B点和D点浓度对根的作用效果相同

解析:据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增强;超过最适浓度,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超过E,生长素抑制根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正确。C浓度下对于根的促进效果最佳,因此图中生长素最适浓度为C浓度,B正确。据图可知,CE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超过E,生长素抑制根的生长,EF起抑制作用,C错误。据图可知,B点和D点浓度不同,但对根的作用效果相同,D正确。
3. 如图①、②表示侧芽。下列与生长素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示现象可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 生长素只能从①运向②而不能从②运向①
C. ①、②处生长素浓度均高于顶芽且①处高于②处
D. 去除顶芽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即可证明顶芽产生了生长素

解析:图中存在顶端优势,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其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其生长,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只能从①运向②,而不能从②运向①,B正确;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处,抑制侧芽的生长,图中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为:①>②>顶芽,C正确;侧芽也可以产生生长素,去除顶芽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不能证明顶芽产生了生长素,D错误。
4. 〔多选〕如图所示,植物会出现顶端优势、向性生长等现象。下列关于
这些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①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比②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速度慢
B. 若图乙中C点与D点生长素浓度相同,说明根对生长素浓度较敏感
C. 图丙中胚芽鞘弯曲的原因与图乙中A、C点弯曲的原因是相同的
D. 图乙中生长素极性运输方向是从A点到C点,图丙中生长素极性运输方
向是由上到下


解析:图甲中①处侧芽更接近顶芽,①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比②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速度慢,A正确;由图乙可知,C点生长慢,D点生长快,如果C点与D点生长素浓度相同,说明根对生长素浓度较敏感,B正确;图丙中胚芽鞘弯曲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图乙中A、C点弯曲是由重力作用引起的,C错误;图乙中生长素从A点到C点的运输为横向运输,而不是极性运输,D错误。
5. 如图中甲图是一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
素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 点的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的生长素浓度。解除②处受抑
制的方法是 。
B
摘除顶芽
解析:据甲图所示,①表示顶芽,②表示侧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顶芽处生长素浓度处于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乙图中B点对应浓度处于该范围内;甲图中②处为侧芽,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该处,导致该处的生长受抑制,因此解除②处受抑制的方法是摘除顶芽(①处)。
(2)将该植物置于右侧光照下,一段时间后,乙图中若E点表示该植物左
侧的生长素浓度,则 点浓度可表示右侧的生长素浓度。
C
解析:将该植物置于右侧光照下,生长素在单侧光的作用下发生横向运输,一段时间后,右侧的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较慢,植物向右弯曲生长,故乙图中的C点浓度可表示右侧的生长素浓度。
(3)若将甲图中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则生长素浓度⑤ ⑥(填
“低于”“高于”或“等于”),此时⑤处生长素作用相当于乙图中
的 点(填图中字母)。
高于
F
解析:若将甲图中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在靠地一侧分
布较多,则生长素浓度⑤处高于⑥处,此时⑤处生长素抑制根的生长,相
当于乙图中的F点。
(4)由乙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有:对不同器官来说,
;对同一器官来说, 。
对生长素的敏感性
不同
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 (2025·淮安期中)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可能不同
B. 植物形成的顶端优势体现了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侧芽生长的生理效应
C. 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
D. 生长素对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只有促进作用,没有抑制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可能不同,敏感程度
一般为根>芽>茎,A正确;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抑
制了侧芽生长,体现了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侧芽生长的生理效应,B正
确;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这是
生长素的作用之一,C正确;生长素对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有促进作用,
如果浓度过高也有抑制作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2025·宿迁期中)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合成、分布、运输及生理作用的
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过程中会消耗能量
B. 单侧光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 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D. 若某浓度的生长素对芽起抑制作用,则该浓度可能对茎起促进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生长素在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因此会消耗能量,A正确;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单侧光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使其分布不均匀,但生长素的产生与是否有单侧光无关,B错误;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C正确;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茎,若某浓度的生长素对芽起抑制作用,则该浓度的生长素可能对茎起促进作用,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2024·江苏泰州期中)如图所示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
分布情况,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长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和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B. a点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是由b、c点对应的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a点所致
C. 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可能会抑制d点所对应的细胞的生长
D. 该幼苗在太空中水平生长的原因是没有受重力影响而横向运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生长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和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
素的影响,例如单侧光的照射,A正确;a点是芽尖分生区部位的细胞,生
长素存在极性运输,产生的生长素会向b、c点等处运输,B错误;由于根
对生长素较为敏感,故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可能会抑制d点所对
应的细胞的生长,C正确;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下,该状态下的植物体内
的生长素不能进行横向运输,故出现水平生长,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2025·宿迁沭阳中学质量检测)已知植物存在顶端优势现象,将如图
所示的茎剪断一段时间后,本来已经停止生长的侧芽又开始生长。在顶芽
中合成并向下运输的生长素和这一现象密切相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茎剪断,一段时间后侧芽开始生长的原因可能是侧芽
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
B.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但不需要
能量
C. 剪断茎前,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侧芽不合成生长素
D. 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侧芽的生长不会受到抑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剪断茎一段时间后侧芽开始生长,原因是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
降低,从而促进了侧芽的生长,A正确;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的方
式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也需要能量,B错误;剪断
茎前,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可向下运输至侧芽,但侧芽也会合成生长素,从
而使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C错误;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
素,涂抹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侧芽的生
长会受到抑制,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知识点二 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及相关曲线
5. (2025·江苏扬州高二月考)对烟草植株进行打顶处理解除顶端优势后,侧芽生长素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打顶前生长素对顶芽和侧芽的作用效果体现了两重性
B. 打顶后第20天,侧芽生长素主要由侧芽自身合成
C. 打顶能解除顶端优势,使侧芽生长素浓度持续升高
D.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能影响生长素的作用效果
解析: 打顶前,生长素对顶芽是促进作用,对侧芽表现为抑制作用,
因此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A正确;打顶能解除顶端优势,使侧芽生长
素浓度先降低后升高,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2024·江苏南通开学考试)将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
处理,结果如图所示。现将相同长度的茎段浸没在某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
溶液中,测得其生长量为a cm。为进一步确定其浓度,将待测溶液稀释为
原浓度的一半,再取相同切段浸入其中,测得其生长量为b cm。下列有关
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16 μmol/L
B. 若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4 μmol/L
C. 生长素主要通过促进细胞伸长来促进幼苗切段的生长
D. 当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大于10 μmol/L时,抑制茎段生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分析题意,从图中可知a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4 μmol/L和16
μmol/L,当将该浓度稀释一半后,茎段的生长量 a>b,则从曲线图中分析
该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浓度应为4 μmol/L,A错误;若 b>a(浓度分别为4
μmol/L和16 μmol/L),则该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浓度为 16 μmol/L,生长素
促进植物的生长,B错误;生长素可以促进幼苗切段生长,该过程主要是
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实现的,C正确;据图可知,当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大于
10 μmol/L时,在一定浓度下仍可促进茎段生长,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2025·淮安淮阴中学质量检测)如图为不同浓度植物生长素(IAA)对豌豆茎生长的影响,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B. 用浓度为10-7 mol·L-1的生长素(IAA)处理豌豆茎,茎也会伸长
C. 生长素促进豌豆茎伸长的最适浓度大概为10-5 mol·L-1
D.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植物的相同部位,可能会有同样的作用效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由图中信息只能得出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结论,A错误;用浓度为10-7mol·L-1的生长素(IAA)处理豌豆茎,与对照组生长没有差距,但仍然在正常生长,B正确;由图可知,生长素促进豌豆茎伸长的最适浓度大概为10-5 mol·L-1,对应的促进茎生长的效果最好,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2025·连云港东海期中)图甲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乙表示
水平放置幼苗的生长情况,
图丙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株
某一器官生长的关系。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由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导致的
B. 图乙1处的生长素浓度低于2处,所以幼苗根的生长表现出向地性
C. 图乙3、4处的生长素浓度均对应图丙的C点之前
D. 图丙表明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由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导致的,A错
误;图乙1处的生长素浓度低于2处,由于根对生长素较敏感,1处较低浓
度生长素促进生长,2处较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因此水平放置幼苗根
的生长表现出向地性,B正确;图乙3、4处的生长素浓度均表现为促进茎
的生长,而图丙中的C点之后的生长素浓度表现为抑制生长,因此图乙3、
4处生长素浓度均对应图丙的C点之前,C正确;由图丙可知,不同浓度的
生长素其作用效果可能相同,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多选〕(2025·盐城学情调研)如图1为棉花植株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棉花植株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据图2可知,生长素既抑制植物生长,也能促进其生长,且促进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
B. 将图1棉花植株水平放置,①表现为背地生长,与根部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 若图1中①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c,则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c~e范围
D. 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以
增加棉花产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由图2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超过一定浓度后,促进作用反而下降,A错误;将图1棉花植株水平放置后,由于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芽对生长素敏感性较弱,因而导致近地侧生长速度比远地侧更快;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近地侧生长反而受抑制,因此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不同,B错误;图1中棉花芽的生长体现了顶端优势,①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②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因此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e~f范围,C错误;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因此,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解除抑制,以增加产量,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2025·盐城七校期中联考)生长素 (IAA) 主要促进细胞的伸长,而
细胞壁的弹性非常小,影响细胞的伸长。科学家根据“酸生长理论”和
“基因活化学说”提出IAA对细胞伸长的作用机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生长素与细胞质膜受体结合可通过Ca2+引发H+以被动运输的方式向外
运输
B. 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信息分子,其受体只存在于细胞质膜上
C. 活化因子与生长素结合使相关基因在细胞核内表达合成mRNA和蛋白质
D. 生长素的调节作用依赖于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体现了细胞结构和功能
的联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据图可知,H+跨膜出细胞需要消耗ATP,所以该过程为主动运
输,A错误;图中显示,生长素的受体既存在于细胞质膜上,也存在于细
胞质或细胞核中,B错误;活化因子与生长素结合,使相关基因在细胞核
内表达,合成mRNA,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C错误;生
长素是一种信息分子,能够调节生命活动,生长素的调节作用依赖于细胞
内的信息传递,体现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联系,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多选〕(2025·江苏徐州期中)科学家研究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所得结果如
图甲所示;图乙是将该植物的
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根和茎的
生长情况示意图。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
A. 图乙中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图甲中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B. 图乙中茎c侧的生长素浓度应小于图甲中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C. 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最不敏感
D.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该植物同一器官的生长影响不可能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图乙中近地侧a的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b的生长素浓度,反应在图甲中应当是抑制生长,即浓度大于A对应的生长素浓度,A正确;图乙中c为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d,茎对生长素不敏感,故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促进生长,在图甲中应当对应于小于C点的生长素浓度,B正确;图示表明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最敏感,茎最不敏感,C错误;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故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该植物同一器官的生长影响可能相同,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多选〕(2024·江苏连云港期中)大多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后,幼
苗下胚轴的顶端通常会形成如图所示的“顶端弯钩”,弯钩两侧生长素分
布不均匀,如图所示b侧生长素浓度更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 “顶端弯钩”可以保护幼嫩子叶免受伤害
B. 弯钩现象可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 b侧生长素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小于a侧
D. 幼苗出土后,光照使得a侧生长素分解导致弯钩打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顶端弯钩”的形成可以保护顶端分生组织以及子叶在幼苗出土时免受伤害,A正确;b测生长素含量高,但生长缓慢,起抑制作用,a测生长素含量低,但生长加快,起促进作用,弯钩现象可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正确;据图可知,“弯钩”外侧(a侧)促进细胞生长作用更强,生长更快,“弯钩”内侧(b侧)生长慢,该现象形成的原因不一定是b侧生长素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小于a侧,也可能是外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细胞生长,而“弯钩”内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细胞生长,C错误;幼苗出土后,弯钩被打开是因为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发生改变,但不一定是由光照使a侧生长素分解所致,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请回答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茎促进作用最适宜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表现
为抑制作用,说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

解析:由题图可知,对茎促进作用最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10-4 mol·L-1,在此浓度下,对根表现为抑制作用,说明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
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从图乙中可以读到的信息,在生产实践中有什么应用?请举一
例:

解析:图乙反映的是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是生长素作为除草剂的除草原理,如可以在水稻田里使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水稻的生长,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
在水稻田里使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水稻的生长,抑制双子叶
杂草生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从图丙中可以读到以下信息:曲线中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
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 ,HC段随生长素浓度
升高, 。
解析:OC段对应生长素浓度都为促进作用,生长素浓度大于i(C点以后)才表现为抑制作用,所以曲线中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增强;HC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减弱。
促进作用增强
促进作用减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某同学以绿豆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生长素对芽的影响。他只配制
了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两组效果相同且都为促进作用。该
同学有一失误,忘记了标记生长素溶液浓度的高低。请依据科学家实验结
果和该同学的实验,想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比较这两种生长素浓度的高低,
并说明理由。
答案:测量并计算绿豆幼根的平均长度,较长的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低浓
度,另一种为高浓度,对芽促进作用相同的两种生长素浓度,对根会出现
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效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对芽促进作用相同的两种生长素浓度,对根会出现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效果,故用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绿豆种子后,测量并计算绿豆幼根的平均长度,较长的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低浓度,另一种为高浓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请据图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问题。
(1)在幼芽、幼叶和 中, 经过一系列反应
可转化成生长素。研究表明,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
输方向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其在细
胞间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
发育中的种子
色氨酸
主动运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生长素产生于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其对应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芽促进作用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表现
为 ,一般来说,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
影响 (填“相同”或“不同”)。
解析: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芽促进作用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为10-8 mol· L-1,该浓度对根表现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说明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芽敏感,即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一般不同。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参考甲图信息,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最终大于 mol/L。
解析:植物水平放置,在重力影响下,生长素沿重力方向运输,导致a侧生长素浓度高于b侧,由于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因此a侧抑制生长,其生长素浓度应大于10-8 mol· L-1。
10-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根据丙图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
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 。茎的背
地性生长 (填“能”或“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大于m且小于M
不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是因为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且背光侧的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根据丙图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大于m且小于M。植物水平放置时,受重力影响会导致茎部生长素分布不均,但由于茎对生长素不敏感,生长素浓度高的一侧促进生长更快,因此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只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THANKS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