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四 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曲线分析及相关实验设计 能力提升
题型一|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曲线分析
1.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分析
(1)O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2)O~H段(不含O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3)H点——对应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促进效果最好。
(4)H~C段(不含C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5)C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6)A、B两点——生长素浓度虽然不同,但促进效果相同。
2.解答此类曲线题要明确以下两个关键点
(1)明确“高浓度”和“低浓度”的阈值。“高浓度”应为大于图中C点的浓度,“低浓度”应为小于图中C点的浓度。
(2)若存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效果相同,则最适浓度在此两种浓度之间。
3.不同情境下生长素浓度范围推断
(1)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幼苗的关系,其出现向光性时,且测得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m小于M。
(2)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的芽的关系,在顶端优势中,测得顶芽生长素浓度为m,则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i。
(3)若曲线表示植物的茎,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时,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0小于m。
(4)若曲线表示植物的根,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时,且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i。
【典例1】 (2025·扬州邗江区期中)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10-10mol·L-1),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b侧生长素浓度在AC范围内,能促进生长
B.E点和B点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作用效果相同
C.根的向地生长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在太空中,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上右图,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仍适用于根的生长
【典例2】 (2024·江苏扬州中学月考)某同学将多颗枇杷种子分别播入不同花盆的土壤中,一段时间后,种子萌发并长成幼苗。图甲、乙分别为枇杷幼树的照片以及对枇杷幼苗的不同处理,图丙为枇杷不同器官(包括芽、根、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茎的背地性能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图乙不能体现
B.图甲的B点对应图丙曲线Ⅲ的C点之后
C.若图乙幼苗茎中E侧生长素的浓度为m,则F侧生长素浓度大于m且小于p
D.Ⅰ、Ⅱ、Ⅲ器官中生长素浓度分别为a、b、c时,均表现为不生长
题型二|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设计
1.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
(1)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甲)。
(2)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乙)。
2.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3.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4.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1)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2)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B向上弯曲程度大,则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②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则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③若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A中幼苗水平生长,则说明单侧光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相同。
【典例3】 (2025·徐州七中月考)为了研究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甲和乙的一侧,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为胚芽鞘尖端
B.图2中B琼脂块的生长素浓度比A琼脂块的生长素浓度低
C.若图1中光照改为从顶端垂直照射,则甲和乙弯曲度相同
D.图2过程不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因为无尖端不会受光照的影响
【典例4】 为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某同学用燕麦胚芽鞘、琼脂块等材料做了如图所示的两组实验,最终通过检测并比较空白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得出结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切除苗尖端是为了排除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B.甲图中含生长素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可运输至下面的空白琼脂块
C.若最终测得甲图空白琼脂块有生长素,乙图没有,则说明生长素是极性运输的
D.如果将乙图整体转180°,实验结果与甲图不同
1.(2024·江苏如皋中学月考)图甲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和茎生长情况的影响:将豌豆幼苗水平放置几小时后,取一段弯曲部位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到细胞大小如图乙所示,其中方格表示细胞,黑点的密度表示生长素的浓度高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乙所看到的部位可能是茎的分生区
B.Ⅰ侧和Ⅱ侧的生长素浓度可分别对应曲线②的a和b所示的生长素浓度
C.参与图乙现象调节的环境因素是单侧光
D.生长素在图乙所示部位体现了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2.(2025·连云港赣榆质量检测)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茎生长3 cm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生长素浓度大于b点对应的浓度则会对茎的生长产生抑制效应
B.据图分析,ab段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对茎生长的促进效应逐渐减弱
C.若用图中d点对应生长素浓度处理该植物的根,根的生长一定受到抑制
D.据图分析,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b点代表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则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可能为c点
3.(2024·江苏泰州期中)如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达尔文实验和温特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实验中单侧光强度和时间是无关变量,是否表现出向光性为因变量
B.由图甲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尖端产生的物质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
C.图乙实验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尖端接触,因变量为是否表现出向光性
D.图乙实验证明了尖端能产生促进其下部生长的物质,并证实为吲哚乙酸
4.(2025·无锡江阴长泾中学质量检测)下列是研究植物胚芽鞘向光性的实验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c和e,停止生长的是b和f
B.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应设置c和a对照
C.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c和e对照
D.上述实验中,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同一物种且长势相同的胚芽鞘
5.(2024·江苏海安高级中学月考)对植物向光性产生原因的解释有两种:学说1认为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学说2认为是由抑制物质(如MBOA)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研究人员以玉米胚芽鞘为材料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表和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mg
时间处理 0 h 1 h 2 h 3 h 4 h 5 h
甲 0 0.20 0.24 0.28 0.29 0.29
乙 0 0.21 0.25 0.27 0.29 0.29
丙 0 0.22 0.27 0.29 0.29 0.29
丁 0 0.22 0.28 0.29 0.30 0.31
(1)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在 中合成,其化学本质是 。实验中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切段不宜太深, 其原因是 。
(2)本研究结果支持学说 ,其依据是单侧光处理后, 和 。
(3)为进一步验证第(2)题中的结论,可以设计如下实验:将玉米胚芽鞘随机均分成两组,一组用含一定浓度MBOA的羊毛脂涂抹在胚芽鞘一侧, 另一组用
,并将胚芽鞘置于 中。一段时间后,比较胚芽鞘弯曲情况。预期实验结果是 。
微专题四 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曲线分析及相关实验设计
【典例1】 A 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会发生横向运输,b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a侧,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生长素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结合曲线,若a侧的浓度在A点,b侧的浓度此时应大于C点,抑制根的生长,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E点和B点对应的纵坐标相同,也就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作用效果相同,B正确;根向地生长时,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正确;在太空中,由于失重,a侧与b侧的生长素浓度相等,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右图,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仍适用于根的生长,D正确。
【典例2】 C 图甲茎的背地性中近地侧和远地侧均为促进作用,图乙向光性中向光侧和背光侧均为促进作用,A错误;B点为促进生长,C点之后为抑制生长,B错误;F侧生长素浓度高于E侧,且F侧促进作用强,若图乙幼苗茎中E侧生长素的浓度为m,则F侧生长素浓度大于m且小于p,C正确;Ⅰ、Ⅱ、Ⅲ器官中生长素浓度分别为a、b、c时,生长素对相应器官的生理作用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与促进作用相比较,植物体相应器官表现为生长缓慢,并不是不生长,D错误。
【典例3】 B 图1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为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A正确;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导致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比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高,从而使图2中乙弯曲的角度大于甲,B错误;垂直光照时,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分布均匀,A、B琼脂块中含有的生长素浓度相等,则甲和乙弯曲度相同,C正确;图2过程可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进行,因为无尖端不会受光照的影响,D正确。
【典例4】 C 实验中切去尖端的目的是ab段不能从尖端获得生长素,只能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处获得,排除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后续实验的干扰,A正确;生长素在胚芽鞘处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a处表示形态学上端,b处表示形态学下端,因此,甲图中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可运输至下面的空白琼脂块,B正确;该实验没有排除重力因素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结果到实验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不严谨,即使最终测得甲图空白琼脂块有生长素,乙图没有,也不能说明生长素是极性运输的,C错误;如果将乙图整体转180°,生长素在胚芽鞘处的运输是极性运输,生长素不能从b处运输至a处,空白琼脂块中没有生长素,实验结果与甲图不同,D正确。
针对练习
1.D 分析图乙可知,Ⅱ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效应较弱,应取自茎的分生区,A正确;Ⅰ侧和Ⅱ侧的生长素浓度都促进生长,Ⅱ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曲线②的b点比a点生长素浓度高且b点促进作用更强,故Ⅰ侧和Ⅱ侧的生长素浓度可分别对应曲线②的a和b所示的生长素浓度,B正确;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Ⅰ向背光侧Ⅱ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且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C正确;生长素在图乙所示部位没有体现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D错误。
2.C 图中a、b、c点对应浓度和不加生长素时相比所用的时间均短,说明a、b、c点对应浓度促进植物茎的生长,d点对应浓度比对照组所用时间长,说明是抑制茎的生长,A错误;ab段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茎生长3 cm所需时间越来越短,故对茎生长的促进效应逐渐增强,B错误;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比茎要强,对茎的生长抑制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的生长也一定抑制,C正确;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b点代表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则向光侧浓度应低于背光侧,可能为a点,D错误。
3.A 图甲为达尔文实验,自变量是锡箔遮盖的部位,是否表现出向光性为因变量,单侧光的强度和时间是无关变量,A正确;图甲实验的结论是感受单侧光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B错误;图乙为温特实验,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尖端接触,因变量为是否弯曲生长,这里弯曲生长没有光的影响,C错误;图乙为温特实验,温特命名促进生长的物质为生长素,后来由其他科学家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错误。
4.C 图中c和e的胚芽鞘尖端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导致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比背光侧的少,向光侧生长慢,背光侧生长快,因而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b和f胚芽鞘由于无尖端,不能产生生长素,故既不生长也不弯曲,A正确;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外因是单侧光的照射,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应设置c和a对照,B正确;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不能设置c和e对照,因为两组实验结果相同,均为弯向光源生长,C错误;实验必须保证无关变量的一致性,因此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同一物种且长势相同的胚芽鞘,D正确。
5.(1)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吲哚乙酸 防止云母片阻碍生长素和MBOA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运输 (2)2 生长素在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含量基本相等 MBOA在向光侧含量明显多于背光侧 (3)等量不加 MBOA(或加等量蒸馏水)的羊毛脂涂抹在胚芽鞘的同一侧 暗室(或黑暗) 涂沫MBOA的一组胚芽鞘向涂抹侧弯曲生长,另一组直立生长
解析:(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由于生长素和MBOA在胚芽鞘尖端进行横向运输,故实验中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切段不宜太深,以防止云母片阻碍生长素和MBOA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运输,影响实验结果。(2)表格中数据显示:甲、乙、丙、丁的生长素含量大致相等,说明在单侧光下生长素并没有分布不均;黑暗条件下,丙、丁中MBOA含量基本相同,而单侧光条件下,MBOA含量甲>乙,可以推出生长素在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含量基本相等,而MBOA在向光侧含量明显多于背光侧,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学说2。(3)为进一步验证第(2)题中的结论,可以设计如下实验:将玉米胚芽鞘随机均分成两组,一组用含一定浓度MBOA的羊毛脂涂抹在胚芽鞘一侧,另一组用等量不加MBOA(或加等量蒸馏水)的羊毛脂涂抹在胚芽鞘的同一侧,并将胚芽鞘置于暗室(或黑暗)中,以防止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不均对实验造成影响。一段时间后,比较胚芽鞘弯曲情况。如果涂抹MBOA的一侧生长慢,而不涂抹MBOA的一侧生长快,即涂抹MBOA的一组胚芽鞘向涂抹侧弯曲生长,另一组直立生长,则可说明学说2正确。
2 / 2(共37张PPT)
微专题四 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曲线分析及相关实验设计 能力提升
目 录 CONTENTS
题型(一)
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曲线分析
题型(二)
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设计
题型一 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曲线分析
1. 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分析
(1)O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2)O~H段(不含O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
渐增强。
(3)H点——对应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促进效果最好。
(4)H~C段(不含C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
渐减弱。
(5)C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6)A、B两点——生长素浓度虽然不同,但促进效果相同。
2. 解答此类曲线题要明确以下两个关键点
(1)明确“高浓度”和“低浓度”的阈值。“高浓度”应为大于图中C点
的浓度,“低浓度”应为小于图中C点的浓度。
(2)若存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效果相同,则最适浓度在此
两种浓度之间。
3. 不同情境下生长素浓度范围推断
(1)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幼苗的关系,其出现向光性时,且测
得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m小于M。
(2)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的芽的关系,在顶端优势中,测得顶
芽生长素浓度为m,则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i。
(3)若曲线表示植物的茎,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时,且
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0
小于m。
(4)若曲线表示植物的根,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时,且
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i。
【典例1】 (2025·扬州邗江区期中)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
在曲线A点(10-10mol·L-1),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b侧生长素浓度在AC范围内,能促进生长
B. E点和B点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作用效果相同
C. 根的向地生长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 在太空中,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上如图,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仍
适用于根的生长
√
解析: 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会发生横向运输,b侧的生长素浓
度大于a侧,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生长素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
进生长,结合曲线,若a侧的浓度在A点,b侧的浓度此时应大于C点,
抑制根的生长,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E点和B点对应的纵坐标相
同,也就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作用效果相同,B正确;根向地生长
时,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
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正确;在太空中,由于失重,a侧与b
侧的生长素浓度相等,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如图,坐标图中生长素
的曲线仍适用于根的生长,D正确。
【典例2】 (2024·江苏扬州中学月考)某同学将多颗枇杷种子分别播入
不同花盆的土壤中,一段时间后,种子萌发并长成幼苗。图甲、乙分别为
枇杷幼树的照片以及对枇杷幼苗的不同处理,图丙为枇杷不同器官(包括
芽、根、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茎的背地性能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图乙不能体现
B. 图甲的B点对应图丙曲线Ⅲ的C点之后
C. 若图乙幼苗茎中E侧生长素的浓度为m,则F侧生长素浓度大于m且小于p
D. Ⅰ、Ⅱ、Ⅲ器官中生长素浓度分别为a、b、c时,均表现为不生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解析:图甲茎的背地性中近地侧和远地侧均为促进作用,图乙向光性中向光侧和背光侧均为促进作用,A错误;B点为促进生长,C点之后为抑制生长,B错误;F侧生长素浓度高于E侧,且F侧促进作用强,若图乙幼苗茎中E侧生长素的浓度为m,则F侧生长素浓度大于m且小于p,C正确;Ⅰ、Ⅱ、Ⅲ器官中生长素浓度分别为a、b、c时,生长素对相应器官的生理作用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与促进作用相比较,植物体相应器官表现为生长缓慢,并不是不生长,D错误。
题型二 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设计
1. 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
(1)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
侧(如图甲)。
(2)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
芽鞘一侧(如图乙)。
2. 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弯向光
源生长。
3. 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去掉尖端的胚
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4. 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1)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2)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B向上弯曲程度大,则说明重力对
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②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则说明单侧光对生长
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③若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A中幼苗水平生长,则说明单侧光与重力对生
长素分布的影响相同。
【典例3】 (2025·徐州七中月考)为了研究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将
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
光照,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
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胚芽
鞘甲和乙的一侧,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为胚芽鞘尖端
B. 图2中B琼脂块的生长素浓度比A琼脂块的生长素浓度低
C. 若图1中光照改为从顶端垂直照射,则甲和乙弯曲度相同
D. 图2过程不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因为无尖端不会受光照的影响
√
解析: 图1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为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
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A正确;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向光侧移向背光
侧,导致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比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高,从而使图
2中乙弯曲的角度大于甲,B错误;垂直光照时,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分布均
匀,A、B琼脂块中含有的生长素浓度相等,则甲和乙弯曲度相同,C正
确;图2过程可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进行,因为无尖端不会受光照的影
响,D正确。
【典例4】 为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某同学用燕麦胚芽鞘、琼脂块等材料做了如图所示的两组实验,最终通过检测并比较空白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得出结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切除苗尖端是为了排除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B. 甲图中含生长素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可运输至下面的空白琼脂块
C. 若最终测得甲图空白琼脂块有生长素,乙图没有,则说明生长素是极性
运输的
D. 如果将乙图整体转180°,实验结果与甲图不同
√
解析: 实验中切去尖端的目的是ab段不能从尖端获得生长素,只能从
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处获得,排除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A正确;生长素在胚芽鞘处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
形态学下端),a处表示形态学上端,b处表示形态学下端,因此,甲图中
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可运输至下面的空白琼脂块,B正确;该实
验没有排除重力因素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结果到实验结论之间的逻
辑推理不严谨,即使最终测得甲图空白琼脂块有生长素,乙图没有,也不
能说明生长素是极性运输的,C错误;如果将乙图整体转180°,生长素在
胚芽鞘处的运输是极性运输,生长素不能从b处运输至a处,空白琼脂块中
没有生长素,实验结果与甲图不同,D正确。
1. (2024·江苏如皋中学月考)图甲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和茎
生长情况的影响:将豌豆幼苗水平放置几小时后,取一段弯曲部位制成临
时装片,观察到细胞大小如图乙所示,其中方格表示细胞,黑点的密度表
示生长素的浓度高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乙所看到的部位可能是茎的分生区
B. Ⅰ侧和Ⅱ侧的生长素浓度可分别对应曲线②的a和b所示的生长素浓度
C. 参与图乙现象调节的环境因素是单侧光
D. 生长素在图乙所示部位体现了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解析: 分析图乙可知,Ⅱ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Ⅰ侧生长素浓度
低,促进生长效应较弱,应取自茎的分生区,A正确;Ⅰ侧和Ⅱ侧的生长素
浓度都促进生长,Ⅱ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曲线②的b点比a点生
长素浓度高且b点促进作用更强,故Ⅰ侧和Ⅱ侧的生长素浓度可分别对应曲
线②的a和b所示的生长素浓度,B正确;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Ⅰ向
背光侧Ⅱ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且背光侧生长速度大
于向光侧,C正确;生长素在图乙所示部位没有体现低浓度促进生长,高
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D错误。
2. (2025·连云港赣榆质量检测)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茎生长3 cm所需时
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生长素浓度大于b点对应的浓度则会对茎的生长产生抑制效应
B. 据图分析,ab段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对茎生长的促进效应逐渐减弱
C. 若用图中d点对应生长素浓度处理该植物的根,根的生长一定受到抑制
D. 据图分析,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b点代表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则向
光侧生长素浓度可能为c点
√
解析: 图中a、b、c点对应浓度和不加生长素时相比所用的时间均短,
说明a、b、c点对应浓度促进植物茎的生长,d点对应浓度比对照组所用时
间长,说明是抑制茎的生长,A错误;ab段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茎生长3
cm所需时间越来越短,故对茎生长的促进效应逐渐增强,B错误;根对生
长素的敏感性比茎要强,对茎的生长抑制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的生长也一
定抑制,C正确;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b点代表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则
向光侧浓度应低于背光侧,可能为a点,D错误。
3. (2024·江苏泰州期中)如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达尔文实验和温特实
验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实验中单侧光强度和时间是无关变量,是否表现出向光性为因变量
B. 由图甲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尖端产生的物质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
C. 图乙实验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尖端接触,因变量为是否表现出向光性
D. 图乙实验证明了尖端能产生促进其下部生长的物质,并证实为吲哚乙酸
√
解析: 图甲为达尔文实验,自变量是锡箔遮盖的部位,是否表现出向
光性为因变量,单侧光的强度和时间是无关变量,A正确;图甲实验的结
论是感受单侧光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B错误;图乙为温特实验,自变
量是琼脂块是否与尖端接触,因变量为是否弯曲生长,这里弯曲生长没有
光的影响,C错误;图乙为温特实验,温特命名促进生长的物质为生长
素,后来由其他科学家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错误。
4. (2025·无锡江阴长泾中学质量检测)下列是研究植物胚芽鞘向光性的
实验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c和e,停止生长的是b和f
B. 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应设置c和a对照
C. 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c和e对照
D. 上述实验中,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同一物种且长势相同的胚芽鞘
√
解析: 图中c和e的胚芽鞘尖端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导致向光侧的生
长素含量比背光侧的少,向光侧生长慢,背光侧生长快,因而表现为向光
弯曲生长;b和f胚芽鞘由于无尖端,不能产生生长素,故既不生长也不弯
曲,A正确;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外因是单侧光的照射,探究植物向光性产
生的外因时,应设置c和a对照,B正确;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时,不能设置c和e对照,因为两组实验结果相同,均为弯向光源生长,C
错误;实验必须保证无关变量的一致性,因此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
同一物种且长势相同的胚芽鞘,D正确。
5. (2024·江苏海安高级中学月考)对植物向光性产生原因的解释有两
种:学说1认为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学说2认为是由抑制物质
(如MBOA)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研究人员以玉米胚芽鞘为材料利用如图
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表和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处理 0 h 1 h 2 h 3 h 4 h 5 h
甲 0 0.20 0.24 0.28 0.29 0.29
乙 0 0.21 0.25 0.27 0.29 0.29
丙 0 0.22 0.27 0.29 0.29 0.29
丁 0 0.22 0.28 0.29 0.30 0.31
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mg
(1)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在 中合成,其
化学本质是 。实验中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切段不宜太深, 其原
因是 。
解析: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由于生长素和MBOA在胚芽鞘尖端进行横向运输,故实验中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切段不宜太深,以防止云母片阻碍生长素和MBOA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运输,影响实验结果。
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吲哚乙酸
防止云母片阻碍生长素和MBOA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运输
(2)本研究结果支持学说 ,其依据是单侧光处理后,
和
。
解析:表格中数据显示:甲、乙、丙、丁的生长素含量大致相等,说明在单侧光下生长素并没有分布不均;黑暗条件下,丙、丁中MBOA含量基本相同,而单侧光条件下,MBOA含量甲>乙,可以推出生长素在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含量基本相等,而MBOA在向光侧含量明显多于背光侧,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学说2。
2
生长素在胚
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含量基本相等
MBOA在向光侧含量明显多于背
光侧
(3)为进一步验证第(2)题中的结论,可以设计如下实验:将玉米胚芽
鞘随机均分成两组,一组用含一定浓度MBOA的羊毛脂涂抹在胚芽鞘一
侧, 另一组用
,并将胚芽鞘置于 中。一段时间后,
比较胚芽鞘弯曲情况。预期实验结果是
。
等量不加 MBOA(或加等量蒸馏水)的羊毛脂涂抹在胚
芽鞘的同一侧
暗室(或黑暗)
涂沫MBOA的一组胚芽鞘向涂抹
侧弯曲生长,另一组直立生长
解析:为进一步验证第(2)题中的结论,可以设计如下实验:将玉米胚芽鞘随机均分成两组,一组用含一定浓度MBOA的羊毛脂涂抹在胚芽鞘一侧,另一组用等量不加MBOA(或加等量蒸馏水)的羊毛脂涂抹在胚芽鞘的同一侧,并将胚芽鞘置于暗室(或黑暗)中,以防止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不均对实验造成影响。一段时间后,比较胚芽鞘弯曲情况。如果涂抹MBOA的一侧生长慢,而不涂抹MBOA的一侧生长快,即涂抹MBOA的一组胚芽鞘向涂抹侧弯曲生长,另一组直立生长,则可说明学说2正确。
THANKS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