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思维——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向性运动的结果分析
类别 图解条件 相关结果
遮盖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弯曲生长
暗箱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小孔)弯曲生长
插入类 ①向右侧弯曲生长 ②直立生长 ③向光弯曲生长 ④向光弯曲生长
移植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左侧弯曲生长 ③④中IAA的含量 a=b+c,b>c
旋转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弯曲生长 ③向小孔弯曲生长 ④茎向心生长,根离心生长
1.〔多选〕如图中,A、B、C表示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盘上。A放在转盘的圆盘上;B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C放在转盘正中,外面套上开小窗的暗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花盆随转盘旋转,花盆中的小苗将会背离圆心生长
B.若C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旋转,C花盆中的小苗将会直立生长
C.若B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单侧光源生长
D.若B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小窗生长
2.用燕麦幼苗做如下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天后,胚芽鞘D向左(A侧)弯曲生长
B.两天后,胚根E向右(B侧)弯曲生长
C.两天后,放琼脂块c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D.两天后,放琼脂块f的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二、科学探究——设计和完善植物激素类实验的步骤
3.某研究小组进行了2,4-D对扦插铁皮石斛种苗生根作用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前用清水浸泡插条基部,可提高插条生根率
B.选择的插条不能保留芽,以免消耗更多的2,4-D
C.插条都应该剪去大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
D.根的长度不能作为实验结果记录并分析得出结论
4.根系是棉花良好发育的基础,而侧根是棉花根系吸收矿质营养和水分的主体。侧根在离主根根尖一定距离处才发生,且受主根生长的抑制,这种现象称为根系的顶端优势。某研究小组探究一定浓度的IBA(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和KT(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幼苗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以发芽后第6天的棉花幼苗为材料,实验组处理是把IBA、KT按一定浓度配制到5%的琼脂中,均匀涂抹下胚轴与根交接处,则甲组的处理是
。
实验过程中需控制 等无关变量一致。该实验使用的不是天然植物激素而是激素类生长调节剂,原因是天然植物激素具有 、难提取、成本过高等问题。
(2)从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主根伸长分别有 作用;同时施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根发生具有 (填“拮抗”或“增效”)作用。由实验可知,施加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可 棉花根系的顶端优势,依据是
。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侧根在离主根根尖一定距离处才发生,可能原因是
。
棉花幼苗移栽时,常要“搬钵”,即切断主根,这样处理的意义是
。
1.(2024·江苏高考5题)关于“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选用没有芽的枝条进行扦插,以消除枝条中原有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
B.扦插枝条应保留多个大叶片,以利用蒸腾作用促进生长调节剂的吸收
C.对照组的扦插基质用珍珠岩,实验组的扦插基质用等体积的泥炭土
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也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
2.(2023·江苏高考5题)为研究油菜素内酯(BL)和生长素(IAA)对植物侧根形成是否有协同效应,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不含BL、含有1 nmol·L-1 BL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IAA,培养拟南芥8天,统计侧根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0~1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对侧根形成无影响
B.1~2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与IAA对侧根形成的协同作用显著
C.20~5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对侧根形成影响更显著
D.0~5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与IAA协同作用表现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
3.(2023·重庆高考11题)为研究马铃薯储藏时间与内源激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测定了马铃薯块茎储藏期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图1),以及20 ℃条件下3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储藏第60天时,4 ℃下马铃薯块茎脱落酸含量可能高于20 ℃
B.马铃薯块茎储藏期间,赤霉素/脱落酸比值高,抑制发芽
C.降低温度或喷洒赤霉素均可延长马铃薯块茎的储藏时间
D.20 ℃下储藏120天后,赤霉素促进马铃薯芽生长的作用大于生长素
4.(2023·辽宁高考12题)分别用不同浓度芸苔素(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赤霉素处理杜仲叶片,然后测定叶片中的有效成分桃叶珊瑚苷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范围可以通过预实验确定
B.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在500 mg·L-1时起抑制作用
D.与用赤霉素处理相比,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
5.〔多选〕(2023·湖南高考16题)番茄果实发育历时约53天达到完熟期,该过程受脱落酸和乙烯的调控,且果实发育过程中种子的脱落酸和乙烯含量达到峰值时间均早于果肉。基因NCED1和ACO1分别是脱落酸和乙烯合成的关键基因。NDGA抑制NCED1酶活性,1-MCP抑制乙烯合成。花后40天果实经不同处理后果实中脱落酸和乙烯含量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番茄种子的成熟期早于果肉,这种发育模式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B.果实发育过程中脱落酸生成时,果实中必需有NCED1酶的合成
C.NCED1酶失活,ACO1基因的表达可能延迟
D.脱落酸诱导了乙烯的合成,其诱导效应可被1-MCP消除
章末整合提升
【体系构建】
吲哚乙酸 色氨酸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则会抑制生长 向地
背地
【素养提升】
二、 排除内源激素 大小、数量 切除幼叶叶片而带叶柄 单一变量 无关
针对训练
1.BCD 影响A花盆中的小苗生长素分布的外力为离心力,生长素主要分布于外侧,小苗将会向圆心生长,A错误;若C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转,小苗处于黑暗环境中,生长素分布均匀,因此C花盆中的小苗将会直立生长,B正确;若B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只有当小窗转到光源方向时小苗才接受一次单侧光照,小苗将弯向光源生长,C正确;若B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则小苗表现为接受间断的单侧光照射,光源来源于小窗,所以小苗将会向小窗弯曲生长,D正确。
2.D 从图甲可以看出,由于重力作用,数小时后琼脂块B中的生长素多于琼脂块A,故在胚芽鞘D中,B侧生长快于A侧,胚芽鞘D向左弯曲生长,A正确;在胚根E中,由于胚根对生长素较敏感,B侧生长素浓度高反而抑制了胚根生长,因而胚根E向右弯曲生长,B正确;分析图乙可知,由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琼脂块c中含有生长素,而琼脂块f中不含生长素,故放琼脂块c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放琼脂块f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C正确,D错误。
3.C 实验前用清水浸泡插条基部,会减少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但不能提高生根率,A错误;选择的插条可以保留相同数量的芽,有利于生根,B错误;当插条上叶片较多时,蒸腾作用过于旺盛,会导致插条失水过多死亡,因此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降低蒸腾作用,同时要保留3~4个芽,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C正确;根的长度可以作为实验结果记录并分析得出结论,D错误。
4.(1)将不含激素类生长调节剂的5%的琼脂均匀涂抹下胚轴与根交接处 光照强度(或湿度或温度或棉花幼苗生长状况) 性质不稳定(或易被分解) (2)抑制、促进 增效 消除(或减弱或抑制) 施加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主根长度减小,侧根数量增多(或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可抑制主根伸长,促进侧根发生) (3)主根根尖产生细胞分裂素,抑制侧根发生,距离越近,抑制作用越大 促进侧根生长,有利于矿质营养和水分的吸收
解析:(1)由题图可知,甲组为对照组,则用不含激素类生长调节剂的5%的琼脂均匀涂抹下胚轴与根交接处,该实验中,激素类生长调节剂种类是自变量,主根长度和单株侧根数是因变量,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天然激素存在性质不稳定、难提取等弊端,所以一般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代替激素进行实验。(2)由题图可知,IBA(与生长素效果相同)抑制棉花主根生长,促进单株侧根生长,KT(与细胞分裂素效果相同)促进棉花主根生长,抑制单株侧根生长。一定浓度的IBA和KT处理,促进棉花主根生长和侧根生长。由于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可抑制主根伸长,促进侧根发生,所以可消除棉花根系的顶端优势。(3)可能由于细胞分裂素在主根根尖产生,向侧根运输,导致侧根细胞分裂素浓度过高,抑制侧根发生,距离越近,抑制作用越大,所以侧根在离主根根尖一定距离处才可发生。切断主根,可消除主根对侧根的抑制,促进侧根生长,有利于矿质营养和水分的吸收。
【真题体验】
1.D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选用扦插的枝条长势和带有幼芽数量应大致相同,即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通常选用有芽的枝条,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A错误;扦插枝条应不带有叶片,这样可以降低蒸腾作用,B错误;对照组的扦插基质用珍珠岩,实验组的扦插基质也应该用等体积的珍珠岩,要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C错误;用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也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因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表现为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抑制生长,D正确。
2.B 0~1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有BL和无BL组侧根的相对量不同,说明BL对侧根形成有影响,A错误;1~2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IAA单独作用组别的侧根数量明显低于IAA和BL共同作用时的数量,说明该浓度范围内两者对侧根形成的协同作用显著,B正确;20~5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当BL存在时,侧根的相对数量变化不大。当BL不存在时,随着IAA浓度的增大,侧根的相对数量明显增加,说明该浓度范围内,IAA对侧根形成的影响更显著,C错误;由图可知,0~5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与IAA的协同作用均表现为促进,D错误。
3.A 脱落酸具有维持休眠的作用,储藏第60天时,4 ℃下马铃薯块茎的发芽率显著低于20 ℃时,故4 ℃下马铃薯块茎脱落酸含量可能高于20 ℃,A正确;脱落酸抑制发芽,赤霉素促进发芽,马铃薯块茎储藏期间,赤霉素/脱落酸比值高,会促进发芽,B错误;喷洒赤霉素会缩短马铃薯块茎的储藏时间,C错误;由图2可知,20 ℃下贮藏120天后,马铃薯块茎中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含量均较高,且无单独的作用数据,无法比较赤霉素和生长素对马铃薯芽生长作用的大小,D错误。
4.C 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实验中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范围可以通过预实验确定,A正确;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实验组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产生的影响是外源物质的作用,B正确;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在500 mg·L-1时,叶片中的有效成分桃叶珊瑚苷含量更多,故赤霉素在500 mg·L-1时起促进作用,只是促进效果小于浓度为100 mg·L-1和300 mg·L-1时,C错误;芸苔素的浓度远低于赤霉素的浓度,而促进效果非常明显,说明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D正确。
5.ACD 种子的成熟期早于果肉,能确保果实成熟后被传播时的种子也是成熟的,有利于种群的繁衍,A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基因NCED1是脱落酸合成的关键基因,且由题图分析可知,NCED1酶活性被抑制时果实中几乎没有脱落酸,所以只能说明脱落酸的生成必须有NCED1酶的作用,但不能说明脱落酸合成的同时就必须有NCED1酶的合成,B错误;ACO1基因是乙烯合成的关键基因,由题图分析可知,NDGA组(抑制NCED1酶)前10天乙烯含量都很少,第10~12天乙烯含量略有一点增加,后面时间乙烯含量未知,因此,NCED1酶失活,ACO1基因的表达可能延迟,C正确;由题图分析可知,脱落酸组乙烯含量更多,所以可推测脱落酸诱导了乙烯的合成,但脱落酸+1-MCP组乙烯含量极少,说明其诱导效应可被1-MCP消除,D正确。
1 / 3(共36张PPT)
章末整合提升 体系构建 素养提升
目 录 CONTENTS
体系构建
素养提升
真题体验
体系构建
素养提升
一、科学思维——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向性运动的结果分析
类别 图解条件 相关结果
遮盖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弯曲生长
暗箱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小孔)弯曲生长
类别 图解条件 相关结果
插入类 ①向右侧弯曲生长
②直立生长
③向光弯曲生长
④向光弯曲生长
移植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左侧弯曲生长
③④中IAA的含量
a=b+c,b>c
类别 图解条件 相关结果
旋转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弯曲生长
③向小孔弯曲生长
④茎向心生长,根离心生长
1. 〔多选〕如图中,A、B、C表示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
盘上。A放在转盘的圆盘上;B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C放在转盘正中,外面套上开
小窗的暗箱。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若A花盆随转盘旋转,花盆中的小苗将会背离圆心生长
B. 若C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旋转,C花盆中的小苗将会直立生长
C. 若B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单侧光源生长
D. 若B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小窗生长
√
√
√
解析:影响A花盆中的小苗生长素分布的外力为离心力,生长素主要分布于外侧,小苗将会向圆心生长,A错误;若C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转,小苗处于黑暗环境中,生长素分布均匀,因此C花盆中的小苗将会直立生长,B正确;若B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只有当小窗转到光源方向时小苗才接受一次单侧光照,小苗将弯向光源生长,C正确;若B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则小苗表现为接受间断的单侧光照射,光源来源于小窗,所以小苗将会向小窗弯曲生长,D正确。
2. 用燕麦幼苗做如下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两天后,胚芽鞘D向左(A侧)弯曲生长
B. 两天后,胚根E向右(B侧)弯曲生长
C. 两天后,放琼脂块c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D. 两天后,放琼脂块f的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
解析: 从图甲可以看出,由于重力作用,数小时后琼脂块B中的生长素
多于琼脂块A,故在胚芽鞘D中,B侧生长快于A侧,胚芽鞘D向左弯曲生
长,A正确;在胚根E中,由于胚根对生长素较敏感,B侧生长素浓度高反
而抑制了胚根生长,因而胚根E向右弯曲生长,B正确;分析图乙可知,由
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琼脂块c中含有生长素,而琼脂块f中不含生长素,
故放琼脂块c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放琼脂块f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
曲,C正确,D错误。
二、科学探究——设计和完善植物激素类实验的步骤
3. 某研究小组进行了2,4-D对扦插铁皮石斛种苗生根作用的探究实验。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用清水浸泡插条基部,可提高插条生根率
B. 选择的插条不能保留芽,以免消耗更多的2,4-D
C. 插条都应该剪去大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
D. 根的长度不能作为实验结果记录并分析得出结论
√
解析:实验前用清水浸泡插条基部,会减少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但不能提高生根率,A错误;选择的插条可以保留相同数量的芽,有利于生根,B错误;当插条上叶片较多时,蒸腾作用过于旺盛,会导致插条失水过多死亡,因此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降低蒸腾作用,同时要保留3~4个芽,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C正确;根的长度可以作为实验结果记录并分析得出结论,D错误。
4. 根系是棉花良好发育的基础,而侧根是棉花根系吸收矿质营养和水分的
主体。侧根在离主根根尖一定距离处才发生,且受主根生长的抑制,这种
现象称为根系的顶端优势。某研究小组探究一定浓度的IBA(生长素类生
长调节剂)和KT(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幼苗主根长度及侧根
数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以发芽后第6天的棉花幼苗为材料,实验组处理是把IBA、
KT按一定浓度配制到5%的琼脂中,均匀涂抹下胚轴与根交接处,则甲组
的处理是
。
实验过程中需控制 等
无关变量一致。该实验使用的不是天然植物激素而是激素类生长调节剂,
原因是天然植物激素具有 、难提取、成本
过高等问题。
将不含激素类生长调节剂的5%的琼脂均匀涂抹下胚轴与根交
接处
光照强度(或湿度或温度或棉花幼苗生长状况)
性质不稳定(或易被分解)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组为对照组,则用不含激素类生长调节剂的5%的琼脂均匀涂抹下胚轴与根交接处,该实验中,激素类生长调节剂种类是自变量,主根长度和单株侧根数是因变量,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天然激素存在性质不稳定、难提取等弊端,所以一般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代替激素进行实验。
(2)从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主根伸长分别有
作用;同时施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根发生具有
(填“拮抗”或“增效”)作用。由实验可知,施加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
可 棉花根系的顶端优势,依据是
。
抑制、
促进
增效
消除(或减弱或抑制)
施加生长素
类生长调节剂,主根长度减小,侧根数量增多(或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可
抑制主根伸长,促进侧根发生)
解析:由题图可知,IBA(与生长素效果相同)抑制棉花主根生长,促进单株侧根生长,KT(与细胞分裂素效果相同)促进棉花主根生长,抑制单株侧根生长。一定浓度的IBA和KT处理,促进棉花主根生长和侧根生长。由于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可抑制主根伸长,促进侧根发生,所以可消除棉花根系的顶端优势。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侧根在离主根根尖一定距离处才发生,可能原
因是
。
棉花幼苗移栽时,常要“搬钵”,即切断主根,这样处理的意义是
。
解析:可能由于细胞分裂素在主根根尖产生,向侧根运输,导致侧根细胞分裂素浓度过高,抑制侧根发生,距离越近,抑制作用越大,所以侧根在离主根根尖一定距离处才可发生。切断主根,可消除主根对侧根的抑制,促进侧根生长,有利于矿质营养和水分的吸收。
主根根尖产生细胞分裂素,抑制侧根发生,距离越近,抑制作用越
大
促进
侧根生长,有利于矿质营养和水分的吸收
真题体验
1. (2024·江苏高考5题)关于“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
用”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用没有芽的枝条进行扦插,以消除枝条中原有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
B. 扦插枝条应保留多个大叶片,以利用蒸腾作用促进生长调节剂的吸收
C. 对照组的扦插基质用珍珠岩,实验组的扦插基质用等体积的泥炭土
D.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也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
√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选用扦插的枝条长
势和带有幼芽数量应大致相同,即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通常选用有
芽的枝条,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A错误;扦插枝条应
不带有叶片,这样可以降低蒸腾作用,B错误;对照组的扦插基质用珍珠
岩,实验组的扦插基质也应该用等体积的珍珠岩,要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
适宜,C错误;用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也能获得相同的
生根数,因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表现为在浓度较低时
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抑制生长,D正确。
2. (2023·江苏高考5题)为研究油菜素内酯(BL)和生长素(IAA)对植
物侧根形成是否有协同效应,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不含BL、含有1
nmol·L-1 BL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IAA,培养拟南芥8天,统计
侧根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0~1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对侧根形成无影响
B. 1~2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与IAA对侧根形成的协同作用显著
C. 20~5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对侧根形成影响更显著
D. 0~5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与IAA协同作用表现为低浓度抑
制、高浓度促进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解析: 0~1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有BL和无BL组侧根的相对量不
同,说明BL对侧根形成有影响,A错误;1~20 nmol·L-1 IAA浓度范围
内,IAA单独作用组别的侧根数量明显低于IAA和BL共同作用时的数量,
说明该浓度范围内两者对侧根形成的协同作用显著,B正确;20~5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当BL存在时,侧根的相对数量变化不大。当
BL不存在时,随着IAA浓度的增大,侧根的相对数量明显增加,说明该浓
度范围内,IAA对侧根形成的影响更显著,C错误;由图可知,0~50
nmol·L-1 IAA浓度范围内,BL与IAA的协同作用均表现为促进,D错误。
3. (2023·重庆高考11题)为研究马铃薯储藏时间与内源激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测定了马铃薯块茎储藏期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图1),以及20 ℃条件下3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储藏第60天时,4 ℃下马铃薯块茎脱落酸含量可能高于20 ℃
B. 马铃薯块茎储藏期间,赤霉素/脱落酸比值高,抑制发芽
C. 降低温度或喷洒赤霉素均可延长马铃薯块茎的储藏时间
D. 20 ℃下储藏120天后,赤霉素促进马铃薯芽生长的作用大于生长素
√
解析:脱落酸具有维持休眠的作用,储藏第60天时,4 ℃下马铃薯块茎的发芽率显著低于20 ℃时,故4 ℃下马铃薯块茎脱落酸含量可能高于20 ℃,A正确;脱落酸抑制发芽,赤霉素促进发芽,马铃薯块茎储藏期间,赤霉素/脱落酸比值高,会促进发芽,B错误;喷洒赤霉素会缩短马铃薯块茎的储藏时间,C错误;由图2可知,20 ℃下贮藏120天后,马铃薯块茎中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含量均较高,且无单独的作用数据,无法比较赤霉素和生长素对马铃薯芽生长作用的大小,D错误。
4. (2023·辽宁高考12题)分别用不同浓度芸苔素(一种植物生长调节
剂)和赤霉素处理杜仲叶片,然
后测定叶片中的有效成分桃叶珊
瑚苷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范围可以通过预实验确定
B. 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 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在500 mg·L-1时起抑制作用
D. 与用赤霉素处理相比,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
√
解析: 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
科学性和可行性,本实验中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范围可以通过预实验确定,
A正确;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实验组的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产生的影响是外源物质的作用,B正确;与对照组相
比,赤霉素在500 mg·L-1时,叶片中的有效成分桃叶珊瑚苷含量更多,故
赤霉素在500 mg·L-1时起促进作用,只是促进效果小于浓度为100 mg·L-1
和300 mg·L-1时,C错误;芸苔素的浓度远低于赤霉素的浓度,而促进效
果非常明显,说明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D正确。
5. 〔多选〕(2023·湖南高考16题)番茄果实发育历时约53天达到完熟
期,该过程受脱落酸和乙烯的调控,且果实发育过程中种子的脱落酸和乙
烯含量达到峰值时间均早于果肉。基因NCED1和ACO1分别是脱落酸和乙
烯合成的关键基因。NDGA抑制NCED1酶活性,1-MCP抑制乙烯合成。花
后40天果实经不同处理后果实中脱落酸和乙烯含量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 番茄种子的成熟期早于果肉,这种发育模式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B. 果实发育过程中脱落酸生成时,果实中必需有NCED1酶的合成
C. NCED1酶失活,ACO1基因的表达可能延迟
D. 脱落酸诱导了乙烯的合成,其诱导效应可被1-MCP消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
解析:种子的成熟期早于果肉,能确保果实成熟后被传播时的种子也是成熟的,有利于种群的繁衍,A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基因NCED1是脱落酸合成的关键基因,且由题图分析可知,NCED1酶活性被抑制时果实中几乎没有脱落酸,所以只能说明脱落酸的生成必须有NCED1酶的作用,但不能说明脱落酸合成的同时就必须有NCED1酶的合成,B错误;ACO1基因是乙烯合成的关键基因,由题图分析可知,NDGA组(抑制NCED1酶)前10天乙烯含量都很少,第10~12天乙烯含量略有一点增加,后面时间乙烯含量未知,因此,NCED1酶失活,ACO1基因的表达可能延迟,C正确;由题图分析可知,脱落酸组乙烯含量更多,所以可推测脱落酸诱导了乙烯的合成,但脱落酸+1-MCP组乙烯含量极少,说明其诱导效应可被1-MCP消除,D正确。
THANKS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