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章末质量检测(课件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章末质量检测(课件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25 17:11:20

文档简介

章末质量检测(四)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我国的许多诗词和农谚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都是劳动人民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晶。下列诗词或农谚中所描述的现象,未体现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是(  )
A.“麦熟九成动手割,莫等熟透颗粒落” B.“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C.“南瓜不打杈,光长蔓来不结瓜” D.“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
2.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实验来探究生长素的成分和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胚芽鞘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B.拜尔在黑暗中进行实验是为了排除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
C.温特的实验必须在单侧光下进行,否则不能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
D.詹森实验选择琼脂块的原因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够透过琼脂块
3.(2024·江苏淮安期中)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植物利用色氨酸在核糖体中合成的植物激素
B.生长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不受环境影响
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该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生长素对植物的根、芽、茎只有促进作用,没有抑制作用
4.(2024·江苏盐城期中)如图为选用禾本科植物幼苗所做的部分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说明幼苗直立或弯曲生长均与单侧光照射有关
B.实验说明植物各器官对生长素的灵敏度不同
C.实验说明生长素促进幼苗尖端下部背光侧生长,抑制向光侧生长
D.如果图2尖端下部不遮光,不能排除尖端下部也是感光部位
5.(2024·江苏淮安期中)为探究萘乙酸(NAA)对月季根生长情况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分别对月季插条施用不同浓度的NAA溶液,10天后对生根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未施用NAA的插条生根数目与内源生长素有关
B.NAA对主根的生长和侧根的数目均有促进作用
C.将材料换为月季芽,则芽生长情况与主根一致
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5×10-7~15×10-7 mol/L之间
6.(2024·江苏无锡期中)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在极低浓度下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
B.用乙烯利处理未成熟的香蕉果实,可加速其成熟
C.用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无子番茄
D.细胞分裂素和油菜素内酯可分别用于叶菜类蔬菜的延长保鲜和提高产量
7.(2025·镇江三校、泰州部分学校期中联考)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单侧光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猕猴桃开花初期,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增多,果实发育后期脱落酸增多
C.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前均需先实施预实验,以确定该调节剂的最适浓度
D.干旱条件下梧桐树合成脱落酸减少,进而减缓叶片的衰老和脱落
8.(2025·泰州期中)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与实际相符的是(  )
A.可使用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生长,使用乙烯利促进果实发育
B.黄瓜开花后可通过提高脱落酸和赤霉素的比值来诱导雄花的形成进而提高黄瓜产量
C.在葡萄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可以提高葡萄结果率和果实无核化程度
D.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为防止玉米粒在穗上发芽可以喷洒适量的赤霉素类调节剂
9.(2024·江苏泰州中学月考)番茄的花梗上存在离层区 (AZ),AZ 被激活导致花的脱落,其过程受相关激素调节。部分过程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供应到AZ区的生长素可以使AZ 区保持抑制状态防止番茄落花
B.乙烯含量增加,生长素含量减少导致AZ区被激活,引起番茄落花
C.未授粉的番茄花,生长素合成减少,引起番茄过早落花
D.当乙烯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生长素含量升高,反过来会抑制乙烯的作用
10.(2025·南通如皋十四校期中联考)水稻在苗期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其分蘖相当于侧枝。AUX1是参与水稻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转运蛋白之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稻苗期的生长只受生长素的影响,此时机体不合成乙烯
B.AUX1参与生长素在水稻输导组织中的运输
C.AUX1缺失的突变体,顶端优势消失,可能导致分蘖增多
D.浓度相同的生长素对水稻分蘖和根的生长分别起抑制和促进作用
11.如图是植物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拟南芥根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 IAA浓度为b时,根不生长
B.IAA浓度大于c时,茎的生长受抑制
C.IAA表现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GA没有表现出
D.相对根而言,茎对IAA和GA更敏感
12.(2025·镇江期中)为探究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NAA与6-BA的含量对蝴蝶兰芽增殖系数(芽增殖系数=每瓶平均芽数/每瓶接种芽数)的影响,科研人员开展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
A.NAA和6-BA既可通过人工合成,又可由植物体自身合成
B.培养基中NAA与6-BA的含量分别为1.0 mg/L、7 mg/L时,芽增殖系数最高
C.当添加的NAA浓度相同时,芽增殖系数随着6-B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D.图中实验结果体现了NAA在低浓度时促进芽增殖,高浓度时抑制芽增殖
13.(2025·南京期中)赤霉素对植物的开花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检测植物体内SOC蛋白的含量可以预测植物能否开花
B.SPL蛋白通过激活SOC编码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开花
C.赤霉素促进DEL蛋白的降解,解除对SPL蛋白的阻止作用
D.有SOC编码基因的存在及赤霉素的作用,植物即可开花
二、多项选择题(共3题,每题4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4.(2025·南京第二十九中期中)研究人员通过对绿豆芽幼根施加一定浓度的油菜素(BL)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处理,观察主根长度,得到如图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IAA的浓度,因变量是主根的长度
B.100 nM BL对绿豆芽幼根的伸长具有抑制作用,ab段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C.该实验中,每一种浓度的IAA处理需要做6组实验,取6组实验的平均值
D.没有BL的情况下,IAA浓度超过100 nM,对绿豆芽幼根的伸长具有抑制作用
15.(2025·南通启东中学期初调研)科研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对根的处理方式 生长状况
① 黑暗 竖直生长
② 单侧光照射 背光弯曲生长
③ 黑暗(一侧贴空白琼脂块) 竖直生长
④ 黑暗(一侧贴含10-8 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⑤ 黑暗(一侧贴含10-6 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
A.第②组与第④组实验不能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第③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空白琼脂块对根尖生长无影响
C.第⑤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一侧的对侧生长”
D.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对根尖生长仅起到抑制作用
16.(2025·江苏宿迁期中)与向重力性相似,根的向触性是植物对土壤中根周的石头等坚硬障碍物的解决方案, 其能促进植物的根快速弯曲并绕过障碍物,并且发现障碍物的边缘。有研究指出,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涉及主动的信号转导,这与根凸、凹面上的生长素不对称分布以及差异性细胞伸长有关(如图,凹面处阴影区域生长素含量较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是障碍物引起根被动弯曲的过程
B.重力和障碍物都是引起根尖部位生长素不对称分布的外因
C.向触性与向重力性的组合有利于根向土壤深处生长
D.两次弯曲生长都与生长素浓度过高时抑制根的生长有关
三、非选择题(共4题,共49分)
17.(12分)(2024·江苏南京期中)为了探究影响植物生长方向的环境因素,科学家做了一系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铁丝固定萌发的种子,将根朝不同方向摆放,按图1所示分成两组,另一组置于黑暗的木箱内,保湿培养2~3天后观察根的伸展方向。该实验设置的自变量是            。结果发现,植物根都表现为      。该实验说明植物根的生长方向受    影响。
(2)为了探究植物根感受重力的部位,用某试剂灼伤萌发种子的根尖并水平放置培养,结果如图2所示。该实验说明              。
(3)将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其生长情况如图3所示。图示4个部位中,生长受到促进的部位有    (填图中字母),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      。生长素由根尖运输到C、D处发挥作用,体现了生长素    运输的特点。
(4)将几株幼苗固定在旋转(150转/分钟)的木板上,数天后幼苗的根都    (填“朝向”或“背离”)木板旋转中心生长,如图4所示。该实验表明植物的根对离心力也会做出反应,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离心力引起            ,远离旋转中心的一侧生长素浓度    ,抑制生长。
18.(12分)(2024·江苏盐城期中)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课题组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实验分为A、B两组,分别培养至第1、8天,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在生物体内由    经过一系列转化合成。
(2)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      (填“培养液中”或“茎芽顶端”),原因是                            ,此时IAA的运输方式是      。
(3)A、B两组的实验结果表明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本身含的      低,而      较高。
(4)为了研究GA3的作用机理,有人用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发现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可通过促进           影响茎芽伸长生长。
(5)分析B组数据,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根据这两种激素共同处理的效果,可说明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    作用。
19.(12分)(2024·江苏徐州期中)叶片的脱落是由于离层(如图甲)的细胞分离而引起的。乙烯能促进离层区细胞合成和分泌相应的酶,催化水解离层区细胞的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某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叶片脱落与离层区两侧(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相关(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在脱落前主要在    和    等激素信号的调控下,离层区细胞内       酶的活性增强,促进细胞壁和中胶层的水解,从而使细胞分离形成离层。
(2)据乙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            ;实验中,衡量叶片脱落相对速度的指标可以是            。
(3)若选用浓度为10-5mol·L-1的IAA,施用部位为    时预防叶片脱落效果较好;在此条件下,生长素与乙烯的关系是    作用。
(4)实验证明:某一叶片去掉,留下的叶柄也会很快脱落,但如果将有生长素的羊毛脂膏涂在叶柄的断口上,叶柄就延迟脱落,这说明叶片中产生的生长素对叶片的脱落有    作用,这说明叶片脱落是由          的结果。
(5)生长素除了有防止脱落的功能外,还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如果采用浸泡法,要求IAA浓度较低,且最好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处理,可选取     作为实验观察指标。
20.(13分)以下是植物激素的有关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甲和乙的一侧,结果如图2所示。
(1)图1中A、B琼脂块都含有      产生的生长素。一段时间后将A、B移去,对A、B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B中生长素浓度大于A,结合图2结果说明                 。
(2)若图1的培养条件改为从顶端垂直光照,则甲和乙弯曲度    。
Ⅱ.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分别标记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开展如图所示实验:
(3)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    (填序号);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脱落酸在茎尖的运输    (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
(4)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③、④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吲哚乙酸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方式是       。
章末质量检测(四)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D “麦熟九成动手割,莫等熟透颗粒落”,果实种子的成熟和脱落,体现了乙烯和脱落酸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进入秋季后叶片会脱落,体现了脱落酸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南瓜不打杈,光长蔓来不结瓜”,适时打顶去心,没有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生长加快,可促进南瓜开花结实,体现生长素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这体现的是种植物时无机盐的作用,D符合题意。
2.D 达尔文的实验提出了禾本科植物具有向光性,推测有某种影响因素从胚芽鞘尖端传递到了下面,并没有证明这种影响因素是某种化学物质,A错误;拜尔在黑暗中进行实验是为了排除光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B错误;为了避免单侧光的干扰,温特的实验必须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否则不能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C错误;琼脂片能够让化学物质通过,詹森实验选择琼脂块的原因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够透过琼脂块,与不能让化学物质通过的云母片形成对照,D正确。
3.C 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化而来,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车间,A错误;生长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环境影响,B错误;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错误。
4.D 题图1中的右图尖端被不透明的小帽遮盖,幼苗表现为直立生长,说明直立生长与单侧光照射无关,A错误;该实验没有做尖端与其他器官的对照实验,故不能说明植物各器官对生长素的灵敏度不同,B错误;该实验不能探究幼苗向光生长的内因,也就无法得出生长素对幼苗尖端下部背光侧和向光侧的作用,C错误;若题图2尖端下部不遮光,单侧光将照射在尖端和尖端下部,故不能排除尖端下部也是感光部位,D正确。
5.A 在没有用 NAA 处理的一组中,在茎段插条中可能存在着内源性的生长素,月季茎段根的生长与内源生长素有关,A正确;与对照组相比,实验浓度范围内,对月季插条主根长度NAA均表现为抑制,对侧根数目的影响具有两重性,B错误;芽对NAA的敏感性低于根,将材料换为月季芽,则芽生长情况可能与侧根数目生长情况相同,C错误;在NAA浓度是10×10-7mol/L时,侧根数目数量最多,说明侧根生长的适宜浓度在该浓度两侧,即在5×10-7~15×10-7mol/L之间,应在该范围下缩小浓度梯度进一步进行实验,D错误。
6.C 乙烯可促进果实的成熟,乙烯利是乙烯类生长调节剂,用乙烯利处理未成熟的香蕉果实,可加速其成熟,B正确;用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的柱头(没有受精,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直接促进果实发育),才可得到无子番茄,C错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的发育和叶绿素的合成,因此可用于叶菜类蔬菜的生长,进而提高产量,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因而均可用于叶菜类蔬菜的延长保鲜和提高产量,D正确。
7.B 生长素的产生与光照无关,胚芽鞘尖端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会产生生长素,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A错误;在猕猴桃开花初期,需要促进细胞分裂、生长和发育,此时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增多,果实发育后期,需要促进果实脱落,脱落酸增多,B正确;并非使用所有植物生长调节剂前都需要进行预实验,如果有现成的比较可靠的资料,也可以不做预实验,C错误;干旱条件下梧桐树合成脱落酸增多,进而加速叶片的衰老和脱落,以减少水分散失,D错误。
8.C 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可促进植物生长,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熟而非发育,A错误;黄瓜开花后可通过提高脱落酸和赤霉素的比值来诱导雌花的形成进而提高黄瓜产量,B错误;在葡萄种植过程中,用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处理葡萄可以促进芽和果实的生长分化,可以提高葡萄结果率和果实无核化程度,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C正确;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为防止玉米粒在穗上发芽可以喷洒适量的脱落酸类调节剂,而不是赤霉素类调节剂,D错误。
9.D 分析题意可知,AZ被激活会导致花的脱落,图示生长素对AZ有抑制作用,故据此推测,供应到AZ区的生长素可以使AZ区保持抑制状态防止番茄落花;未授粉的番茄花,生长素合成减少,引起番茄过早落花,A、C正确;据题图可知,乙烯能够促进AZ形成,乙烯含量增加,生长素含量减少导致AZ区被激活,引起番茄落花,B正确;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研究表明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升高会反过来抑制生长素的作用,D错误。
10.C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因此水稻苗期的生长不是只受生长素的影响,此时机体也能合成乙烯,A错误;生长素在水稻输导组织中的运输属于非极性运输,而AUX1是参与水稻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转运蛋白之一,B错误;AUX1是参与水稻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转运蛋白之一,AUX1缺失突变体导致生长素不能正常运输,顶端优势消失,分蘖可能增多,C正确;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芽,若浓度相同的生长素会抑制水稻分蘖即抑制芽的生长,则也会抑制根的生长,D错误。
11.C IAA浓度为b时,根能够生长,只是此时的IAA浓度不能促进根的生长,A错误;IAA浓度大于c时,仍然能够促进茎的生长,只是促进作用减弱,生长并未受抑制,B错误;据曲线图可知,仅IAA表现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GA只促进生长,C正确;相对茎而言,根对IAA和GA更敏感,D错误。
12.B 萘乙酸(NAA)和6-BA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体自身合成的,A错误;分析柱形图可知,在NAA浓度为1.0 mg/L、6-BA浓度为7 mg/L条件下,芽的增殖系数最高,B正确;由图示可知,当NAA浓度为0.5 mg/L和1.0 mg/L时,随着6-BA浓度从5 mg/L增加到7 mg/L,芽增殖系数增加,但当6-BA浓度从7 mg/L增加到9 mg/L时,芽增殖系数降低,所以当添加的NAA浓度相同时,芽增殖系数不是随着6-BA浓度的增加而一直增加,C错误;图中没有体现出NAA在高浓度时抑制芽增殖的情况,D错误。
13.D 分析题图可知,SOC蛋白可以促进植物开花,检测植物体内SOC蛋白的含量可以预测植物能否开花,A正确;转录和翻译称为基因表达,据图可知,SPL蛋白可以激活SOC编码基因转录、翻译过程,而SOC蛋白可以促进植物开花,可见SPL蛋白通过激活SOC编码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开花,B正确;据图可知,DEL蛋白可以阻止SPL蛋白激活SOC编码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而赤霉素可以促进DEL蛋白降解,故赤霉素促进DEL蛋白的降解,解除对SPL蛋白的阻止作用,C正确;有SOC编码基因的存在及赤霉素的作用,植物不一定开花,需要SOC编码基因表达出相应的蛋白以及赤霉素发挥作用,植物才可开花,D错误。
14.ACD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IAA和BL的浓度,A错误;据图可知,100 nM BL处理时主根长度均小于0 nM BL处理,说明100 nM BL对绿豆芽幼根的伸长具有抑制作用,且ab段的主根长度越来越短,说明ab段抑制作用逐渐增强,B正确;该实验中,每一种浓度的IAA处理需要做有无 BL的两种处理,每种处理需做多组实验,并求各组的平均值,C错误;没有BL的情况下,在IAA浓度为100 nM~1 000 nM时,其主根长度有大于0 nM IAA处理时的,也有小于0 nM IAA处理时的,IAA浓度超过100 nM时,对绿豆芽幼根伸长的促进作用减弱,接近1 000 nM时具有抑制作用,D错误。
15.AB 第②组与第④组对照,有两个自变量,违背了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不能说明单侧光照会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A正确;第③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琼脂块对根尖生长无影响,即空白对照,B正确;第⑤组生长素浓度高于第4组,则抑制作用更强,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C错误;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根尖背光侧的生长素对根尖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根尖向光侧的生长素对根尖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D错误。
16.BCD 题意显示,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涉及主动的信号转导,这与根凸、凹面上的生长素不对称分布以及差异性细胞伸长有关,可见,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是障碍物引起根主动弯曲的过程,是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A错误;重力使根出现向地性,障碍物会引发根的向触性,都是引起根尖部位生长素不对称分布的外因,B正确;向触性与向重力性的组合使根不受其他物质的阻拦,有利于根向土壤深处生长,从而满足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需求,C正确;两次弯曲生长一侧抑制,一侧表现出促进作用,都表现为高浓度一侧抑制生长,即能体现生长素对根的生长具有两重性,D正确。
17.(1)有无光照和根的初始方向 向地生长 重力 (2)根感受重力的部位在根尖 (3)A、B、C 两重性 极性 (4)背离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较高
解析:(1)分析题干信息及题图1可知,用铁丝固定萌发的种子,将根朝不同方向摆放,且实验有光照和黑暗两个组,说明其自变量为有无光照和根的初始方向,结果发现,植物根都表现为向地生长即向地性,说明植物根的生长方向受重力影响。(2)由题图2可知,实验组用硝酸银处理使种子幼根的根尖灼伤,结果实验组根水平生长,这说明根感受重力的部位在根尖。(3)题图3将植物横放,由于重力作用导致生长素含量B>A、D>C,且根对生长素很敏感,因此A、B、C生长受到促进,D点抑制生长,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生长素由根尖运输到C、D处发挥作用,体现了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点。(4)将幼苗固定在旋转(150转/分钟)的木板上,数天后幼苗根会背离木板旋转中心生长,由于根受到的离心力作用,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远离旋转中心的一侧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
18.(1)色氨酸 (2)茎芽顶端 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主动运输 (3)GA3 IAA (4)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5)促进 协同
解析:(3)A、B两组的实验结果表明,用赤霉素或生长素处理后的茎芽长度都超过了不用激素处理的茎芽长度,且用赤霉素处理比用生长素处理后茎芽长度更长,说明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本身含的赤霉素低,在外源赤霉素的作用下,促进作用表现更强;但用生长素处理只比不用激素处理略高,结合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知识推测,可能是由于自身生长素含量较高,再施加外源生长素则可能导致超过其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从而表现为促进作用减弱。(5)分析题图中数据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GA3和IAA处理的离体茎芽的生长较快,说明二者均能促进生长;B组实验中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13.0-4.0=9.0 cm,GA3、IAA单独处理促进伸长作用分别是6.5-4.0=2.5 cm、4.5-4.0=0.5 cm,说明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协同作用。
19.(1)乙烯 脱落酸 纤维素酶和果胶 (2)生长素浓度和施用部位 单位时间叶片脱落数目 (3)远基端 拮抗 (4)抑制 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5)单位时间内生根长度
解析:(3)由题图乙可知,不同的IAA浓度或施用在不同部位均会影响叶柄脱落的相对速度,当IAA浓度为10-5 mol·L-1时,施用在离层近基端会加速脱落,施用在远基端则会延缓脱落,因此若想预防叶片脱落,应将IAA施用在离层远基端;由题干知乙烯能够促进叶柄脱落,而此条件下生长素能够延缓叶柄脱落,可知二者处于拮抗关系。
20.Ⅰ.(1)胚芽鞘尖端 A、B琼脂块中两种浓度的生长素都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且促进作用B大于A (2)相同 Ⅱ.(3)① 不是 (4)非极性运输
解析:Ⅰ.(1)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扩散到琼脂块上,故A、B琼脂块中都含有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导致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比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高,图2中两组实验结果均为弯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且乙组的弯曲角度大于甲,故可说明A、B琼脂块中两种浓度的生长素都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且促进作用B大于A。(2)垂直光照时,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分布均匀,A、B琼脂块中含有的生长素相等,则甲和乙弯曲度相同。Ⅱ.(3)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由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则琼脂块①中会出现较强的放射性,②中不会出现放射性。若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的放射性,说明脱落酸既可以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又可以从形态学下端运往上端,即脱落酸在茎尖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4)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③、④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吲哚乙酸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方式是非极性运输。
5 / 6(共54张PPT)
章末质量检测(四)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
题意。)
1. 我国的许多诗词和农谚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都是劳动人民从长期生产
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晶。下列诗词或农谚中所描述的现象,未体现植物激
素生理作用的是(  )
A. “麦熟九成动手割,莫等熟透颗粒落”
B.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C. “南瓜不打杈,光长蔓来不结瓜”
D.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麦熟九成动手割,莫等熟透颗粒落”,果实种子的成熟和
脱落,体现了乙烯和脱落酸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秋风萧瑟天气
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进入秋季后叶片会脱落,体现了脱落酸的作
用,B不符合题意;“南瓜不打杈,光长蔓来不结瓜”,适时打顶去
心,没有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
生长加快,可促进南瓜开花结实,体现生长素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这体现的是种植物时
无机盐的作用,D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实验来探究生长素的成分和
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胚芽鞘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B. 拜尔在黑暗中进行实验是为了排除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
C. 温特的实验必须在单侧光下进行,否则不能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
D. 詹森实验选择琼脂块的原因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够透过琼
脂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达尔文的实验提出了禾本科植物具有向光性,推测有某种影响因素从胚芽鞘尖端传递到了下面,并没有证明这种影响因素是某种化学物质,A错误;拜尔在黑暗中进行实验是为了排除光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B错误;为了避免单侧光的干扰,温特的实验必须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否则不能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C错误;琼脂片能够让化学物质通过,詹森实验选择琼脂块的原因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够透过琼脂块,与不能让化学物质通过的云母片形成对照,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2024·江苏淮安期中)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是植物利用色氨酸在核糖体中合成的植物激素
B. 生长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不受环境影响
C.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该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 生长素对植物的根、芽、茎只有促进作用,没有抑制作用
解析: 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化而来,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而核糖体
是合成蛋白质的车间,A错误;生长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
结果,也受环境影响,B错误;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作用具有两重
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2024·江苏盐城期中)如图为选用禾本科植物幼苗所做的部分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说明幼苗直立或弯曲生长均与单侧光照射有关
B. 实验说明植物各器官对生长素的灵敏度不同
C. 实验说明生长素促进幼苗尖端下部背光侧生长,抑制向光侧生长
D. 如果图2尖端下部不遮光,不能排除尖端下部也是感光部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题图1中的如图尖端被不透明的小帽遮盖,幼苗表现为直立生长,说明直立生长与单侧光照射无关,A错误;该实验没有做尖端与其他器官的对照实验,故不能说明植物各器官对生长素的灵敏度不同,B错误;该实验不能探究幼苗向光生长的内因,也就无法得出生长素对幼苗尖端下部背光侧和向光侧的作用,C错误;若题图2尖端下部不遮光,单侧光将照射在尖端和尖端下部,故不能排除尖端下部也是感光部位,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2024·江苏淮安期中)为探究萘乙酸(NAA)对月季根生长情况的影
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分别对月季插条施用不同浓度的NAA溶
液,10天后对生根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未施用NAA的插条生根数目与内源生长素有关
B. NAA对主根的生长和侧根的数目均有促进作用
C. 将材料换为月季芽,则芽生长情况与主根一致
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5×10-7~15×10-7 mol/L之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在没有用 NAA 处理的一组中,在茎段插条中可能存在着内源性
的生长素,月季茎段根的生长与内源生长素有关,A正确;与对照组相
比,实验浓度范围内,对月季插条主根长度NAA均表现为抑制,对侧根数
目的影响具有两重性,B错误;芽对NAA的敏感性低于根,将材料换为月
季芽,则芽生长情况可能与侧根数目生长情况相同,C错误;在NAA浓度
是10×10-7mol/L时,侧根数目数量最多,说明侧根生长的适宜浓度在该浓
度两侧,即在5×10-7~15×10-7mol/L之间,应在该范围下缩小浓度梯度
进一步进行实验,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2024·江苏无锡期中)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激素在极低浓度下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
B. 用乙烯利处理未成熟的香蕉果实,可加速其成熟
C. 用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无子番茄
D. 细胞分裂素和油菜素内酯可分别用于叶菜类蔬菜的延长保鲜和提高产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乙烯可促进果实的成熟,乙烯利是乙烯类生长调节剂,用乙烯
利处理未成熟的香蕉果实,可加速其成熟,B正确;用生长素类生长调节
剂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的柱头(没有受精,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直接促
进果实发育),才可得到无子番茄,C错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
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的发育和叶绿素的合成,因此可用于叶菜类蔬菜
的生长,进而提高产量,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因
而均可用于叶菜类蔬菜的延长保鲜和提高产量,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2025·镇江三校、泰州部分学校期中联考)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
育至关重要,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侧光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 猕猴桃开花初期,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增多,果实发育后期脱
落酸增多
C.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前均需先实施预实验,以确定该调节剂的最适浓度
D. 干旱条件下梧桐树合成脱落酸减少,进而减缓叶片的衰老和脱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生长素的产生与光照无关,胚芽鞘尖端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会产生生长素,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A错误;在猕猴桃开花初期,需要促进细胞分裂、生长和发育,此时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增多,果实发育后期,需要促进果实脱落,脱落酸增多,B正确;并非使用所有植物生长调节剂前都需要进行预实验,如果有现成的比较可靠的资料,也可以不做预实验,C错误;干旱条件下梧桐树合成脱落酸增多,进而加速叶片的衰老和脱落,以减少水分散失,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2025·泰州期中)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
践中的应用,与实际相符的是(  )
A. 可使用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生长,使用乙烯利促进果实发育
B. 黄瓜开花后可通过提高脱落酸和赤霉素的比值来诱导雄花的形成进而提
高黄瓜产量
C. 在葡萄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类调节
剂,可以提高葡萄结果率和果实无核化程度
D. 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为
防止玉米粒在穗上发芽可以喷洒适量的赤霉素类调节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可促进植物生长,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
熟而非发育,A错误;黄瓜开花后可通过提高脱落酸和赤霉素的比值来
诱导雌花的形成进而提高黄瓜产量,B错误;在葡萄种植过程中,用赤
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处理葡萄可以促进芽和果实的生长分化,
可以提高葡萄结果率和果实无核化程度,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C正
确;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
雨,为防止玉米粒在穗上发芽可以喷洒适量的脱落酸类调节剂,而不
是赤霉素类调节剂,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2024·江苏泰州中学月考)番茄的花梗上存在离层区 (AZ),AZ 被
激活导致花的脱落,其过程受相关激素调节。部分过程如图所示,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  )
A. 供应到AZ区的生长素可以使AZ 区保持抑制状态防
止番茄落花
B. 乙烯含量增加,生长素含量减少导致AZ区被激活,
引起番茄落花
C. 未授粉的番茄花,生长素合成减少,引起番茄过早落花
D. 当乙烯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生长素含量升高,反过来会抑制乙烯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AZ被激活会导致花的脱落,图示生长素对AZ有
抑制作用,故据此推测,供应到AZ区的生长素可以使AZ区保持抑制状态
防止番茄落花;未授粉的番茄花,生长素合成减少,引起番茄过早落花,
A、C正确;据题图可知,乙烯能够促进AZ形成,乙烯含量增加,生长素
含量减少导致AZ区被激活,引起番茄落花,B正确;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
要的植物激素,研究表明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
成,乙烯含量的升高会反过来抑制生长素的作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2025·南通如皋十四校期中联考)水稻在苗期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其
分蘖相当于侧枝。AUX1是参与水稻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转运蛋白之一。下
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水稻苗期的生长只受生长素的影响,此时机体不合成乙烯
B. AUX1参与生长素在水稻输导组织中的运输
C. AUX1缺失的突变体,顶端优势消失,可能导致分蘖增多
D. 浓度相同的生长素对水稻分蘖和根的生长分别起抑制和促进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因此水稻苗期的生长不是只受生长素的影
响,此时机体也能合成乙烯,A错误;生长素在水稻输导组织中的运输属
于非极性运输,而AUX1是参与水稻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转运蛋白之一,B错
误;AUX1是参与水稻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转运蛋白之一,AUX1缺失突变体
导致生长素不能正常运输,顶端优势消失,分蘖可能增多,C正确;根对
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芽,若浓度相同的生长素会抑制水稻分蘖即抑制芽
的生长,则也会抑制根的生长,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如图是植物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拟南芥根和茎生长的影
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 IAA浓度为b时,根不生长
B. IAA浓度大于c时,茎的生长受抑制
C. IAA表现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GA没有表现出
D. 相对根而言,茎对IAA和GA更敏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IAA浓度为b时,根能够生长,只是此时的IAA浓度不能促进根的生长,A错误;IAA浓度大于c时,仍然能够促进茎的生长,只是促进作用减弱,生长并未受抑制,B错误;据曲线图可知,仅IAA表现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GA只促进生长,C正确;相对茎而言,根对IAA和GA更敏感,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2025·镇江期中)为探究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NAA与6-BA的
含量对蝴蝶兰芽增殖系数(芽增殖系数=每瓶平均芽数/每瓶接种芽数)的影响,科研人员开展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
A. NAA和6-BA既可通过人工合成,又可由植物体自身合成
B. 培养基中NAA与6-BA的含量分别为1.0 mg/L、7 mg/L时,芽增殖系数最高
C. 当添加的NAA浓度相同时,芽增殖系数随着6-B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D. 图中实验结果体现了NAA在低浓度时促进芽增殖,高浓度时抑制芽增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萘乙酸(NAA)和6-BA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
物体自身合成的,A错误;分析柱形图可知,在NAA浓度为1.0 mg/L、6-
BA浓度为7 mg/L条件下,芽的增殖系数最高,B正确;由图示可知,当
NAA浓度为0.5 mg/L和1.0 mg/L时,随着6-BA浓度从5 mg/L增加到7
mg/L,芽增殖系数增加,但当6-BA浓度从7 mg/L增加到9 mg/L时,芽增殖
系数降低,所以当添加的NAA浓度相同时,芽增殖系数不是随着6-BA浓度
的增加而一直增加,C错误;图中没有体现出NAA在高浓度时抑制芽增殖
的情况,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2025·南京期中)赤霉素对植物的开花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如
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检测植物体内SOC蛋白的含量可以预测植物能否开花
B. SPL蛋白通过激活SOC编码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开花
C. 赤霉素促进DEL蛋白的降解,解除对SPL蛋白的阻止作用
D. 有SOC编码基因的存在及赤霉素的作用,植物即可开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SOC蛋白可以促进植物开花,检测植物体内SOC蛋白的含量可以预测植物能否开花,A正确;转录和翻译称为基因表达,据图可知,SPL蛋白可以激活SOC编码基因转录、翻译过程,而SOC蛋白可以促进植物开花,可见SPL蛋白通过激活SOC编码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开花,B正确;据图可知,DEL蛋白可以阻止SPL蛋白激活SOC编码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而赤霉素可以促进DEL蛋白降解,故赤霉素促进DEL蛋白的降解,解除对SPL蛋白的阻止作用,C正确;有SOC编码基因的存在及赤霉素的作用,植物不一定开花,需要SOC编码基因表达出相应的蛋白以及赤霉素发挥作用,植物才可开花,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多项选择题(共3题,每题4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
意。每题全选对者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4. (2025·南京第二十九中期中)研究人员通过对绿豆芽幼根施加一定浓
度的油菜素(BL)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处理,观察主根长度,得
到如图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IAA的浓度,因变量是主根的长度
B. 100 nM BL对绿豆芽幼根的伸长具有抑制作用,ab段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C. 该实验中,每一种浓度的IAA处理需要做6组实验,取6组实验的平均值
D. 没有BL的情况下,IAA浓度超过100 nM,对绿豆芽幼根的伸长具有抑
制作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IAA和BL的浓度,A错误;据图可知,100 nM BL处理时主根长度均小于0 nM BL处理,说明100 nM BL对绿豆芽幼根的伸长具有抑制作用,且ab段的主根长度越来越短,说明ab段抑制作用逐渐增强,B正确;该实验中,每一种浓度的IAA处理需要做有无 BL的两种处理,每种处理需做多组实验,并求各组的平均值,C错误;没有BL的情况下,在IAA浓度为100 nM~1 000 nM时,其主根长度有大于0 nM IAA处理时的,也有小于0 nM IAA处理时的,IAA浓度超过100 nM时,对绿豆芽幼根伸长的促进作用减弱,接近1 000 nM时具有抑制作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2025·南通启东中学期初调研)科研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对根的处理方式 生长状况
① 黑暗 竖直生长
② 单侧光照射 背光弯曲生长
③ 黑暗(一侧贴空白琼脂块) 竖直生长
④ 黑暗(一侧贴含10-8 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⑤ 黑暗(一侧贴含10-6 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
A. 第②组与第④组实验不能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 第③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空白琼脂块对根尖生长无影响
C. 第⑤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一侧的对侧生长”
D. 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对根尖生长仅起到抑制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第②组与第④组对照,有两个自变量,违背了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不能说明单侧光照会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A正确;第③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琼脂块对根尖生长无影响,即空白对照,B正确;第⑤组生长素浓度高于第4组,则抑制作用更强,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C错误;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根尖背光侧的生长素对根尖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根尖向光侧的生长素对根尖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2025·江苏宿迁期中)与向重力性相似,根的
向触性是植物对土壤中根周的石头等坚硬障碍物的
解决方案, 其能促进植物的根快速弯曲并绕过障碍
物,并且发现障碍物的边缘。有研究指出,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涉及主动的信号转导,这与根凸、凹面上的生长素不对称分布以及差异性细胞伸长有关(如图,凹面处阴影区域生长素含量较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是障碍物引起根被动弯曲的过程
B. 重力和障碍物都是引起根尖部位生长素不对称分布的外因
C. 向触性与向重力性的组合有利于根向土壤深处生长
D. 两次弯曲生长都与生长素浓度过高时抑制根的生长有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题意显示,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涉及主动的信号转导,这与根凸、凹面上的生长素不对称分布以及差异性细胞伸长有关,可见,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是障碍物引起根主动弯曲的过程,是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A错误;重力使根出现向地性,障碍物会引发根的向触性,都是引起根尖部位生长素不对称分布的外因,B正确;向触性与向重力性的组合使根不受其他物质的阻拦,有利于根向土壤深处生长,从而满足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需求,C正确;两次弯曲生长一侧抑制,一侧表现出促进作用,都表现为高浓度一侧抑制生长,即能体现生长素对根的生长具有两重性,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非选择题(共4题,共49分)
17. (12分)(2024·江苏南京期中)为了探究影响植物生长方向的环境因
素,科学家做了一系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用铁丝固定萌发的种子,将根朝不同方向摆放,按图1所示分成两
组,另一组置于黑暗的木箱内,保湿培养2~3天后观察根的伸展方向。该
实验设置的自变量是 。结果发现,植物根都
表现为 。该实验说明植物根的生长方向受 影响。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及题图1可知,
用铁丝固定萌发的种子,将根朝不
同方向摆放,且实验有光照和黑暗
两个组,说明其自变量为有无光照和根的初始方向,结果发现,植物根都表现为向地生长即向地性,说明植物根的生长方向受重力影响。
有无光照和根的初始方向
向地生长
重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为了探究植物根感受重力的部位,用某试剂灼伤萌发种子的根尖并
水平放置培养,结果如图2所示。该实验说明 。
解析:由题图2可知,实验组用硝酸银处理使种子幼根的根尖灼伤,结果实验组根水平生长,这说明根感受重力的部位在根尖。
根感受重力的部位在根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将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其生长情况如图3所示。图示4个部位
中,生长受到促进的部位有 (填图中字母),根向地生长体
现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 。生长素由根尖运输到
C、D处发挥作用,体现了生长素 运输的特点。
解析:题图3将植物横放,由于重力作用导致生长素含量
B>A、D>C,且根对生长素很敏感,因此A、B、C生
长受到促进,D点抑制生长,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生长素由根尖运输到C、D处发挥作用,体现了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点。
A、B、C
两重性
极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将几株幼苗固定在旋转(150转/分钟)的木板上,数天后幼苗的根
都 (填“朝向”或“背离”)木板旋转中心生长,如图4所示。
该实验表明植物的根对离心力也会做出反应,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离
心力引起 ,远离旋转中心的一侧生长素浓度
,抑制生长。
解析:将幼苗固定在旋转(150转/分钟)的木板上,数天后幼苗根会背离木板旋转中心生长,由于根受到的离心力作用,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远离旋转中心的一侧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
背离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12分)(2024·江苏盐城期中)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
调节,课题组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
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
养。实验分为A、B两组,分别培养至第1、8天,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
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生长素在生物体内由 经过一系列转化合成。
(2)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 (填“培养液中”或“茎
芽顶端”),原因是
,此时IAA的运输方式是 。
色氨酸
茎芽顶端
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
态学下端
主动运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A、B两组的实验结果表明,用赤霉素或生长素处理后的茎芽长度都超过了不用激素处理的茎芽长度,且用赤霉素处理比用生长素处理后茎芽长度更长,说明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本身含的赤霉素低,在外源赤霉素的作用下,促进作用表现更强;但用生长素处理只比不用激素处理略高,结合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知识推测,可能是由于自身生长素含量较高,再施加外源生长素则可能导致超过其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从而表现为促进作用减弱。
(3)A、B两组的实验结果表明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本身含的
低,而 较高。
GA3
IA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为了研究GA3的作用机理,有人用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发现
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可通过促进
影响茎芽伸长生长。
细胞伸长
和细胞分裂
(5)分析B组数据,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根据这两种激素共同处理的效果,可说
明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 作用。
促进
协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分析题图中数据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GA3和IAA处理的离体茎芽
的生长较快,说明二者均能促进生长;B组实验中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
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13.0-4.0=9.0 cm,GA3、IAA单独处理促进伸
长作用分别是6.5-4.0=2.5 cm、4.5-4.0=0.5 cm,说明GA3和IAA在
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协同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12分)(2024·江苏徐州期中)叶片的脱落是由于离层(如图甲)的
细胞分离而引起的。乙烯能促进离层区细胞合成和分泌相应的酶,催化水
解离层区细胞的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某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叶片脱落与
离层区两侧(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相关(如图乙)。请回答下
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叶片在脱落前主要在 和 等激素信号的调控下,
离层区细胞内 酶的活性增强,促进细胞壁和中胶层的
水解,从而使细胞分离形成离层。
乙烯
脱落酸
纤维素酶和果胶
(2)据乙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 ;实验
中,衡量叶片脱落相对速度的指标可以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生长素浓度和施用部位
单位时间叶片脱落数目
(3)若选用浓度为10-5mol·L-1的IAA,施用部位为 时预防叶
片脱落效果较好;在此条件下,生长素与乙烯的关系是 作用。
远基端
拮抗
解析:由题图乙可知,不同的IAA浓度或施用在不同部位均会影响叶柄脱落的相对速度,当IAA浓度为10-5 mol·L-1时,施用在离层近基端会加速脱落,施用在远基端则会延缓脱落,因此若想预防叶片脱落,应将IAA施用在离层远基端;由题干知乙烯能够促进叶柄脱落,而此条件下生长素能够延缓叶柄脱落,可知二者处于拮抗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实验证明:某一叶片去掉,留下的叶柄也会很快脱落,但如果将有
生长素的羊毛脂膏涂在叶柄的断口上,叶柄就延迟脱落,这说明叶片中产
生的生长素对叶片的脱落有 作用,这说明叶片脱落是由
的结果。
抑制
多种激
素共同调节
(5)生长素除了有防止脱落的功能外,还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如果采
用浸泡法,要求IAA浓度较低,且最好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处
理,可选取 作为实验观察指标。
单位时间内生根长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13分)以下是植物激素的有关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甲和乙的一侧,结果如图2所示。
(1)图1中A、B琼脂块都含有 产生的生长素。一段时间后
将A、B移去,对A、B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B中生长素浓
度大于A,结合图2结果说明

胚芽鞘尖端
A、B琼脂块中两种浓度的生长素都能促进
胚芽鞘的生长且促进作用B大于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扩散到琼脂块上,故A、B琼脂块中都含有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导致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比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高,图2中两组实验结果均为弯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且乙组的弯曲角度大于甲,故可说明A、B琼脂块中两种浓度的生长素都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且促进作用B大于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若图1的培养条件改为从顶端垂直光照,则甲和乙弯曲度 。
相同
解析:垂直光照时,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分布均匀,A、B琼脂块中含有的生长素相等,则甲和乙弯曲度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Ⅱ.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分别标记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开展如
图所示实验:
(3)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
(填序号);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脱落酸在茎尖的
运输 (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

不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由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则琼脂块①中会出现较强的放射性,②中不会出现放射性。若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的放射性,说明脱落酸既可以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又可以从形态学下端运往上端,即脱落酸在茎尖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③、④均出现较强放射
性,说明吲哚乙酸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方式是 。
非极性运输
解析: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③、④均出现较强放
射性,说明吲哚乙酸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方式是非极性运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THANKS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