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节 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件(共23张PPT) 2026年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第1节 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件(共23张PPT) 2026年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25 19:5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大单元复习
第四单元 三角形
1.知道角的相关概念,并且能结合平行线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2.会判断两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垂直、平行);
3.能根据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会判断特殊三角形;
4.知道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关系和区别,并能根据性质及判定定理进行相关证明、计算;
5.能利用三角形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如测量长度、高度等.
单元学习目标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般三角形
全等、相似三角形
特殊三角形
几何测量问题
三角形基本性质
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
关系
研究维度
研究 维度
角、边、重要线段、面积
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
两角一边
两边一角
三边
直角三角形
特殊三角形性质、全等和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
解决问题
数量关系:线(段)、角
位置关系:平行、垂直
判定
性质
三角形
单元知识结构
第3节
第4节
第1节
三角形
全等、相似三角形
相交线与平行线
特殊三角形
第2节
一般三角形
第5节
几何测量问题
第1节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复习规划


情境串考点
考向精练
课堂小结
小静
问题1 如图1为一段平缓的路面,道路两边互相平行,图2为其示意图,已知a//b,小静站在路的一侧A处,想要到路对面,如何做能最快到达?
图1
a
b
A
作法:过点A作直线b的垂线,垂足为B;
依据:连接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图2

B
情境串考点
垂线
1. 基本事实: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 垂线段的性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________最短3.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__的长度
垂线段
垂线段
问题2 已知a//b,若小静按照如图所示的路径(AB)到达对面,延长此线段,产生了八个角,它们有什么关系?  
2
小静
a
b
A
图2
3
4
1
5
6
7
8
B
对顶角:∠1=∠3,∠2=∠4,∠5=∠7,∠6=∠8.
邻补角:∠1+∠2=∠3+∠4=∠5+∠6=∠7+∠8=∠1+∠4=∠2+∠3=∠6+∠7=∠5+∠8=180°.
同位角:∠1=∠5,∠2=∠6,∠3=∠7,∠4=∠8.
内错角:∠3=∠5,∠4=∠6.
同旁内角:∠4+∠5=∠3+∠6=180°.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________两直线________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________
相等
平行
互补
2
小静
a
b
A
图2
3
4
1
5
6
7
8
B
问题3 如图3所示,已知a//b,若小泷此时与小静站在路的同一侧点C处,她也采用最短距离的方法到对面,由此能得到什么结论?  
小静

AB=CD(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结论
a
b
A
图3
C
B
D
AB∥CD(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
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小泷

问题4 如图4所示,已知a//b,过点B作直线BF交直线a于点E. 若 ∠1=60°.
(1)∠CEF= ;∠BEC= ;
60°
120°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
(2)连接DE,ED恰好为∠CEB的平分线,过点D作BF的垂线,垂足为G;
①∠DEC= ;点D到直线BF的距离等于 (图中哪条线段长度);
60°
CD
1
a
b
A
图4
C
B
D
E

F
G


问题4 如图4所示,已知a//b,过点B作直线BF交直线a于点E. 若 ∠1=60°
(2)连接DE,ED恰好为∠CEB的平分线,过点D作BF的垂线垂足为G;
②若DG垂直平分 BE,则DE和DB的关系是 .
DE=DB
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
距离相等
逆定理: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
a
b
A
图4
C
B
D
E

F
G


③延长DG与CA的延长线交于点H,DH与AB交于点Q,DQ:QH=3:2,则CD:AQ= ,CA:CH= .
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问题4 如图4所示,已知a//b,过点B作直线BF交直线a于点E. 若 ∠1=60°
(2)过点D作BF的垂线垂足为G;
1
a
b
A
图4
C
B
D
E

F
G

H
5∶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3∶5
Q

你能根据上面的内容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变式练习1
如图1,已知a//b,直线AB分别交直线a,b于点D,B,直线AC分别交直线a,b于点E,C,若AD∶DB=1∶2,则AE∶AC=_____;
1∶3
图1
变式练习2
如图2,已知a//b,且a∥c,直线AB分别交直线a,b,c于点A,B,C,直线DE分别交直线a,b,c于点D,E,F,若AB=5,BC=6,EF=4,则DE的长为 .
图2
1.(2025甘肃)如图1,三根木条a,b,c相交成∠1=80°,∠2=110°,固定木条b,c,将木条a绕点A顺时针转动至如图2所示,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则可将木条a旋转(  )
A
A.30° B.40° C.60° D.80°
考向精练
2.(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将一个含30°角的三角尺和直尺按如图摆放,若∠1=50°,则∠2的度数是(  )
C
A.50°
B.60°
C.70°
D.80°
3.(2025广西)在跳远比赛中,某同学从点C处起跳后,在沙池留下的脚印如图所示.测量线段AB的长度作为他此次跳远成绩(最近着地点到起跳线的最短距离),依据的数学原理是(  )
A.垂线段最短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
4.(2025福建)某数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平行线的有关性质,用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其中点A,E,C,F在同一条直线上,∠BAC=∠EDF=90°,∠B=45°,∠DEF=60°.当AD//BC时,∠ADE的大小为( )
A.5° B.15° C.25° D.35°
B
5.(2025江西节选)如图,已知点C在AE上,AB∥CD,∠1=∠2.求证:AE∥DF.
证明:∵AB∥CD,
∴∠ACD=∠1.
∵∠1=∠2,
∴∠ACD=∠2.
∴AE∥DF.
6.如图,在△ABC中,DE∥BC,∠EDF=∠C.
(1)求证:∠BDF=∠A;
证明:∵DE∥BC,
∴∠C=∠AED.
∵∠EDF=∠C,
∴∠AED=∠EDF.
∴DF∥AC.
∴∠BDF=∠A;
A
B
C
D
E
F
6.如图,在△ABC中,DE∥BC,∠EDF=∠C.
(2)若∠A=45°,DF平分∠BDE,请直接写出△ABC的形状.
解:∵∠A=45°,
∴∠BDF=45°,
∵DF平分∠BDE,
∴∠BDE=2∠BDF=90°,
∵DE∥BC,∴∠B=90°,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
B
C
D
E
F
相交线
线

平行线
性质
判定
互为逆命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
角平分线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线段和差
比例性质
垂线
垂直平分线
对顶角
邻补角
三线八角
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