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2026学年(上)高三年级天一小高考(一)
地理(专版)答案
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流星雨为情景,考查天文现象观测,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
识的能力,综合思雏的学科核心素乔
思路点拨据材料可知,英仙座流星雨持续时间较长,观测优势显著,三大流星雨流星数量的差异不绝对,流星
亮度的差异也无从得知,英仙座流星雨和象限仪座流星雨集中进发的纬度位置较高,更适宜在北半球中高纬度
观测,可观测范用较双子座流星雨小。
2.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流星雨为情景,考查月相对天文现象观测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
力,综合思雏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8月13日(农历六月二十)月相为凸月,月光较亮,较暗流星易被掩盖,影响观测,新月约出现在农
历初一,月球引力对流星数量影响小,较亮的月光不会使流星变亮,反而会降低流星的可观测性。
3.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流星雨为情景,考查天文现象观测,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
识的能力,综合思雏、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市中心灯光污染严重,不利于观测流星雨,观测流星雨以晴朗的夜晚为宜,远郊开阔地区灯光干扰
少,适合观测流星雨,海边地势低平处受雾气影响大,不是观测流星雨的最佳位置。
4.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血月为情景,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
识的能力,综合思雏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散射、反射、吸收等,地球大气层对太阳光的散射属于削弱作用。
5.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血月为情景,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
识的能力,综合思雏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火山喷发后大气中悬浮物增多,大气散射作用增强,蓝光、绿光等波长较短的光被过滤得更多,使更
多红光投射到月球表面,导致血月颜色更鲜艳,红光的穿透能力不会因火山喷发而增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
则散射作用会减弱。
6.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日影观测为情景,考查日出方位,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雏的学
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拔9月5日处于夏至日(6月21日)与秋分日(9月23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
该城市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7.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日影观测为情景,考查太阳视运动与日影变化规律,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
力,综合思雏、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拔北京时间9月5日900一1000,太阳位于该城市东南方天空且向正南移动,太阳高度增大,故细杆
影子顶端应从西北向正北移动,影长变短。
8.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沿海通移沙丘为情景,考查沙丘地貌沉积物来源,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
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拔认知、综合思雏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沿海递移沙丘位于砂质海岸带,其沙粒物源与海洋动力直接相关一海浪堆积作用下形成海滩,向
岸风携带海滩上的细小沙粒在下风向堆积形成沿海递移沙丘,则海滩是沙丘的主要物质来源,内陆沙漠距离海
岸较远,风力搬运难以提供稳定沙源,河流入海口处泥沙若为主要沙源,则沿海递移沙丘应更靠近河口,而不是
在砂质海岸带上,基岩风化碎屑物粒径较粗,难以被风力搬运形成沙丘,且该沙丘并没有发育在基岩海岸附近。
9.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沿海逼移沙丘为情景,考查海平面上升对沙丘地貌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
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雏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海滩向陆侧颗粒粗,向海侧颗粒细,海平面上升,则海岸线向陆地推进,原海滩向海侧细颗粒被淹
没,风只能将原海滩向陆侧的粗颗粒吹向沙丘,使得沙丘粒径整体变大。
10.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沿海递移沙丘为情景,考查沙丘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
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雏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由图可知,沙丘向陆一测存在植被和水体(湿地),沙丘快速向内陆移动,会覆盖湿地,破坏湿地水
文平衡(如地下水位下降、水体自净能力减弱等),土壤盐碱化主要与海水入侵有关,沙丘移动不会直接带入
盐分,沙尘暴频发需沙源裸露且风力极强,沙丘本身是堆积体,移动过程中引发沙尘暴的可能性不大,气候干
早是长期影响,而湿地水文平衡破坏是直接且首要的影响。
11.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斯里兰卡岛和塔斯马尼亚岛为情景,考查大气运动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
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城认知、综合思雏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斯里兰卡岛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形成较多降水,塔斯马尼亚岛降水主要受
盛行西风影响。
12.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斯里兰卡岛和塔斯马尼亚岛为情景,考查大气运动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
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拔认知、综合思雏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夏季,斯里兰卡岛西南部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地带,降水多,冬季,东北季风从海洋带来水汽,遇地
形阻挡拾升,在东北部形成较多降水,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盛行西风遇地形阻挡拾升,导致岛
屿西部降水较多。
13.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黄河源区水源涵养量为情景,考查水源涵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
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思雏的学科核心素养。
2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专版
血月是指天空中出现红色的月亮,一般出现在月全食时。月全食时,地球位于太阳、月球
之间,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部分太阳光经地球大气层散射后,蓝光、绿光、黄光等被过滤,
2025一2026学年(上)高三年级天一小高考(一)
只剩下波长较长、穿透性强的红光投射到月球表面,形成血月。大气中的尘埃和水汽会影响
散射效果,火山喷发后大气中悬浮颗粒增多,血月更加明显。据此完成4~5题。
地
理
4.地球大气层散射太阳光的本质是大气在
A.吸收太阳辐射
B.反射地面辐射
考生注意:
D.削弱太阳辐射
圆
C.增强大气辐射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
5.与晴朗天气相比,火山喷发后血月颜色更鲜艳的关键原因是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A.红光穿透能力增强
B.大气散射作用增强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C.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
D.月球反射太阳光增多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北京时间2025年9月5日9:00一10:00,某城市(31N,104°E)文化公园内,某地理兴趣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小组成员持续观察了广场上一直立细杆影子的变化。据此完成6~7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6.该日该城市的日出方位为
符合题目要求的。
A.正东
B.正南
中
每年7月20日至8月20日的英仙座流星雨、12月4日至17日的双子座流星雨、1月1
C.东南
D.东北
人
日至5日的象限仪座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其中英仙座流星雨和象限仪座流星雨集中
7.该小组成员观察期间,细杆影子顶端的移动方向及影长变化是
迸发的纬度位置较高。2025年8月13日(农历六月二十)凌晨,英仙座流星雨出现极大值。
A.从西北向正北,变短
B.从东南向正南,变长
据此完成1~3题。
C.从西南向西北,先变短后变长
D.从西北向东北,先变长后变短
1.相比其他两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观测优势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海岸沙丘是砂质海岸带上由波浪与风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动力地貌系统。南澳大利亚海
A.流星数量多
B.持续时间长
岸多发育沿海递移沙丘(顺风向缓慢移动的沙丘)。图1为南澳大利亚典型沿海递移沙丘剖
C.流星亮度大
D.可观测范围广
面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2.8月13日,月球对英仙座流星雨观测产生的影响是
放酸
A.月光较亮,掩盖部分暗流星
平可
莹
B.月相为新月,夜空利于观测
C.月球引力强,流星数量少
图1
D.月光折射强,流星看起来更亮
8.该沙丘的沙粒主要来自
3.观测英仙座流星雨的最佳位置及注意事项是
A.风力搬运的内陆沙漠沙尘
B.海浪堆积形成的海滩
A.市中心广场一注意保暖
C.河流入海口处沉积的泥沙
D.基岩风化的碎屑物质
B.高山观测站一避开晴朗天气
9.若海平面持续上升,该沙丘沙粒粒径的变化最可能是
C.远郊开阔地一避开灯光
A.粒径整体变小
B.沙丘底部粒径变小
D.海边沙难一寻找地势低平处
C.向陆侧粒径整体变大
D.向海侧粒径整体变小
地理(专版)试题第1页(共8页)
地理(专版)试题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