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 教材知识梳理 课时练习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知识点1 望远镜
结构 目镜 镜筒中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物镜 镜筒中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
成像 原理 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的镜头,能成一个倒立、①___________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我们看到的是②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虚像.
放大 倍率 物镜的焦距与目镜的焦距之比
知识点2 视角
1.定义:视角是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向人眼所引两条直线间的夹角,如图所示.
2.我们看物体时,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越小,看到的物体就越小,甚至可能看不清楚物体;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越大,看到的物体就越大,对物体观察得就越清楚.
3.影响视角大小的因素:①物体本身的大小;②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参考答案
①缩小 ②倒立
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是一架天文望远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是平面镜
B.它的目镜是凹透镜
C.远处景物通过物镜成缩小的像
D.该望远镜目镜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2.新教材小明取来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分别用一只手握住其中一个来模仿望远镜,他通过两个透镜看到前面远处木棉树的叶子,如图所示,调整两个透镜间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靠近眼睛的透镜是物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透镜是目镜
B. 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木棉树的叶子,物镜成的是放大的像
C. 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木棉树的叶子,物镜成的是虚像
D. 目镜能把物镜成的像放大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3.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
活动任务一:了解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1)望远镜有不同类型,其中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如图甲所示)。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作物镜,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选填“实”“虚”)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活动任务二:设计简易望远镜
(2)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为物镜的焦距与目镜的焦距之比,为了成像质量好一些,其放大倍率不宜过大,取放大倍率2~3倍即可。现有A、B、C三个规格不同的凸透镜,其规格如下:
A.焦距20 cm;直径5 cm B.焦距10 cm;直径4 cm C.焦距5 cm; 直径3 cm
小组同学选择B规格透镜作为目镜,为了制作出乙图所示的望远镜,参考丙图,则物镜应选择 (选填“A”“B”或 “C”)透镜,这样物镜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所成像更加明亮。则此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为 倍。
活动任务三:制作及调试望远镜
(3)用此望远镜,观察最远处物体时,物镜和目镜的距离约为 cm,观察较近物体时,物镜和目镜的镜筒长度距离要 (选填“大”“小”“不变”)一些,看到的像是 (选填“正立的”“倒立的”)。
4.在学习制作望远镜后,学校组织项目小组动手制作望远镜。
【项目原理】 如图甲所示,从远处物体射到物镜上的光线经物镜折射后,在焦点外距焦点很近的地方得到物体立、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像,该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此时像对于目镜来说是物体,经目镜所成的像是 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像。这样,当我们对着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进入眼睛的光线就好像是直接从这个像射来的。
甲
【制作材料】 准备两个 透镜,一个焦距比另一个稍大一些,两个分别与这两个透镜尺寸差不多的硬纸筒,小纸筒可套进大纸筒内。纸筒也可自己制作。
【制作步骤】 将焦距较大的透镜作为 镜,较小的作为 镜,分别将它们固定在大小两个纸筒中,如图乙所示。
乙
【使用方法】 将物镜对准最远处的物体,不断推拉小纸筒,透过目镜进行观察。若其中物镜的焦距为,目镜的焦距为,经过不断调试,他看到了最远处物体最大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 眼睛看到的是远处物体倒立的实像
B. 此时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约为
C.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距离观察者很近的位置
【项目原理】 倒;缩小;实;放大;虚
【制作材料】 凸
【制作步骤】 物;目
【使用方法】 BC
【项目原理】 从远处物体射到物镜上的光线经物镜折射后,在焦点外距焦点很近的地方得到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此时像对于目镜来说是物体,经目镜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这样,当我们对着目镜观察的时候,进入眼睛的光线就好像是直接从这个像射来的。
【制作材料】 准备两个凸透镜,一个焦距比另一个稍大一些,两个分别与这两个透镜尺寸差不多的硬纸筒,小纸筒可套进大纸筒。
【制作步骤】 将焦距较大的透镜作为物镜,较小的作为目镜,分别将它们固定在大小两个纸筒中。
【使用方法】 眼睛看到的是远处物体倒立的虚像,故错误;观察远处的物体时,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约等于两块凸透镜的焦距之和,所以此时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约为,故正确;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物镜后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距离观察者很近的位置,故正确。故选。
2.[2025江苏苏州期中,中]小明从实验室找到几块透镜准备自制一个望远镜。
(1) 如图甲所示,将某透镜放在点光源与光屏中间,此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比透镜尺寸大的圆形光斑,将光源向(填“左”或“右”)移动,若观察到____________,则该透镜为凸透镜。
甲
(2) 选出两块焦距合适的凸透镜作为物镜和目镜,按照如图乙所示方法组装成一个望远镜。小明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星星时发现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较小,很难找到目标,为此,他用两块相同的带开口的挡板制作了一个寻星装置,安装在望远镜套筒上后,借助挡板能快捷寻找目标(图丙所示),并将目标锁定在望远镜视场中。下列设计的各挡板中最适合的是____。
乙 丙 丁 戊
A. B. C. D.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都知道,望远镜的重要用途是使我们能把远处的东西看得近些,看一件若干千米以外的东西竟能仿佛是在几米之内。造成这种结果的光学工具就是用的一些很大的磨得很好的透镜,只不过更大更精美罢了。
收集从物体来的光至少有两种方法:一是让光通过许多透镜;二是用一凹面镜把光反射出来。因此我们有多种望远镜:一种叫做折射望远镜,一种叫反射望远镜,是一组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另一个是“目镜”,用来在人眼看得最清晰的地方形成新的像。
(1)根据本文叙述,如果想搜集从物体来的光,应该怎样操作?(; )
(2)根据你掌握的物理知识和本文的描述,远处物体经折射式望远镜的物镜后会成一个 立(选填“正”或“倒”)和 的(选填“放大”或“缩小”) 像(选填“实”或“虚”)。
6.跨学科实践:小明同学学习了凸透镜知识后,想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望远镜,他一共收集到四个凸透镜,规格如下表:
凸透镜 甲 乙 丙 丁
直径/cm 15 5 5 15
焦距/cm 10 10 5 5
(1)为了制作效果较好的望远镜,他应该选择 凸透镜作为物镜,选择 凸透镜作为目镜(以上均选填“甲”、“乙”“丙”、“丁”);
(2)小明所制作的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为 ;
(3)用自制望远镜先观察远处物体后,再来观察近处物体时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两块透镜之间的距离。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望远镜的发明
17世纪初,荷兰制造眼镜的技术已经很精湛了,主要的工艺是磨制凸透镜和凹透镜。人们经常与凸透镜和凹透镜打交道,用它们可以矫正远视眼和近视眼,但是人们从来都没有想到把透镜和透镜放在一起组合起来使用。1608年的一天,在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的作坊里,一位学徒无事拿着两个磨制好的透镜片在眼前对着看,结果惊奇地发现远处的物体变得近在眼前而且非常清晰,便把这件怪事告诉了老板汉斯。汉斯马上试验证实了这种现象,为了更便于观察,他把这两个透镜片装在一个筒里,称之为“窥镜”,这就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望远镜。正是有了望远镜的帮助,荷兰舰队能在敌舰发现他们之前就先行发现敌舰的动向,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打败了强大的西班牙舰队,使荷兰成为一个海上强国。
望远镜发明的消息很快在欧洲各国流传开了。1609年,伽利略得知望远镜这种新仪器,马上意识到它的价值和作用。他立即动手制作,并且不断改进,造出了一架放大20倍的望远镜。伽利略把这架望远镜指向了天空,指向了星星,由此揭开了天文学全新的一页。伽利略利用望远镜发现了木星有卫星,观察了月面,绘制了月面图,观察到太阳黑子。伽利略这一系列重大的天文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宇宙学说,在知识界产生了巨大反响,人们争相传诵“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通过以上阅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C
【详解】AB.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故AB错误;
C.物镜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该望远镜目镜的成像特点与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故D错误。
2.【答案】D
【详解】靠近眼睛的透镜是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透镜是物镜,故错误;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木棉树的叶子,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错误;物镜所成的实像通过目镜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正确。
3.【答案】(1)实;放大镜
(2)A;2
(3)30;大;倒立的
【详解】(1)使用望远镜时,物体在很远处,物距远远大于两倍物镜的焦距,故通过物镜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像,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则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2)由题意知,放大倍率为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之比,即目镜焦距乘以放大倍率等于物镜焦距,小组同学选择B规格(焦距10 cm)透镜作为目镜,为了成像质量好一些,其放大倍率不宜过大,取放大倍率2~3倍,所以物镜焦距为目镜焦距的2~3倍,故A透镜符合题意,此时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为倍。
(3)用此望远镜,观察最远处物体时,物镜后焦点与目镜前焦点重合,因此物镜与目镜距离约为20cm+10cm =30cm
当物体较近时,物镜成像位置会后移(超过物镜焦点),需增大镜筒长度以使像落在目镜焦点内,因此镜筒距离需调大一些。
由题意知,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实像,目镜将其放大为正立虚像,所以最终像为倒立的。
4.【答案】(1) 左;圆形光斑变小
(2) C
【详解】
(1)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呈现一个比透镜尺寸大的圆形光斑,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应将光源向左移动,若观察到圆形光斑变小,则该透镜为凸透镜。
(2) 借助挡板的缺口部分能快捷寻找目标,通过调节,使挡板缺口下方的角对准目标,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可以将目标锁定在望远镜视场中,故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故选。
5.【答案】见解析;倒;缩小;实
【详解】(1)从文中内容可知,收集从物体来的光至少有两种方法:一是让光通过许多透镜;二是用一凹面镜把光反射出来。
(2)由文中内容可知,折射式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6.【答案】(1)甲;丙
(2)2
(3)增大
【详解】(1)望远镜的物镜应选择直径大、焦距长的凸透镜,即凸透镜甲,直径大则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焦距长则成像更远。
望远镜的目镜应该选择直径小、焦距小的凸透镜,即凸透镜丙,且所用的凸透镜焦距小放大能力强,直径越小光线越汇聚,像越亮。
(2)望远镜的放大倍率是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之比,即小明所制作的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为
(3)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近像远像变大,当观察近处物体时,像需要变远,则需要增大两块透镜之间的距离。
7.【答案】见解析
【详解】望远镜的发明,是常见的两个透镜片的组合,看起来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但是,人们并没有有意识地运用“组合”这种方法,使得望远镜很晚才出现。如果人们学会运用组合技法的话,望远镜可能会提前很多年被发明出来,由此可以看出方法技巧在技术发明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