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5 18:3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钱”世、“金”生
第15课 “钱”世“金”生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时空观念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的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重点: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崩溃;
难点:货币演进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学习目标
贝币

铜铸币
商周
秦—唐
宋—元


民国
圆形方孔铜钱
纸币——交子
白银
银元
法币、金圆券
1947--1949
人民币影响力上升
19世纪
20世纪70年代以来
新航路开辟
以英镑为中心
二战后
布雷顿森林体系
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
美欧日中多元化影响
唐:开元通宝,绢丝一度作为货币
中国
世界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钱”世
课堂导入
与财富、商业有关的汉字,许多都以“贝”为偏旁,你能列举出哪些这样的字 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反映了上古时期曾以海贝充当货币的事实
货币:
概念解析
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母系氏族公社阶段):
个别地、偶然地、最为原始的“物物交换”
2、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经常性、习惯性的物物交换
3、先秦时期:贝类货币
思考1:请甄别下列史料类型,它们反映出了先秦货币发展的哪些信息?
夏朝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海贝、骨制石制的仿制贝
信息1: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信息2: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文献史料
山西保德县出土的商代铸铜贝
实物史料
“故教与俗改弊(币)与世易。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网。”
--西汉·桓宽《盐铁论·错币》
意义:
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冶铜技术的长足发展,铜不易腐蚀、造价低。
铜铸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思考2:为什么这一时期会出现铜铸币?有什么意义?
商品交换的频繁和复杂化;
冶铜技术的发展
一、先秦到秦汉:币制的统一
先秦时期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从天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多元货币
铲形农具
(韩赵魏)
手工业工具
(齐燕赵)
仿制贝壳(楚国)
玉璧、纺轮
(列国均有)
“天圆地方”
影响:
原因:
统一货币
思考:秦朝货币改革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统一币制;严禁私人铸钱;通行金属货币;统一形状和质量 ;但并没有完全由中央统一铸造 ;
①政治: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分裂,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②经济: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
统一货币,加强中央财权,便于国家赋税征收;
有利于建立稳定的货币体系和统一市场,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促进文化认同与各民族团结;
圆形方孔奠定我国古代货币两千多年统一形制的基础;
特点:
一、先秦到秦汉:币制的统一
秦朝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从多元货币向统一货币演变
4、秦朝:秦半两
思考:结合两类史料,分析汉武帝时期货币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实现货币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
铜币体制规范化,使汉代货币体制长期稳定,后世沿用七百年之久(至唐初)。
铸币归公
一、先秦到秦汉:币制的统一
(汉武帝时)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
——《史记·平准书》
汉朝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铸币权从地方收归中央
6、唐:通宝钱制
据【历史纵横】指出“开元通宝”铸行时间?并结合材料归纳“铜钱上的文字”的作用?
在“开元通宝”开始铸行的武德四年,唐王朝刚刚击败王世充和窦建德两个关东地区的最大割据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发行含有“开辟新纪元”意味的货币,一方面可以昭显政府打击对手的成果,一方面可以稳定占领区的民众情绪 —杨心珉《唐代货币史中的国家认同问题》
作用:货币符号化特征的进一步增强,凸显政治宣传作用。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唐朝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从文书重量到“通宝”、“元宝”命名的演变
5、汉朝:五铢钱
1、宋元:纸币的兴衰
北宋: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的出现,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除了北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但携带不便的缺点日趋凸显。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的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
——徐瑾《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影响深远;
思考:交子出现的原因、影响?
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铜钱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
铁钱笨重,携带流通不便;
印刷技术的进步;
民间的首创和官方的推动。
原因:
影响:
宋朝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从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
二、宋元时期:纸币的产生与流通
问题:中国历代王朝铸造了大量的铜钱,为何还会出现“钱荒”?
①铜钱本身价值低下;
②民间又有许多铜钱被囤积或销毁重铸器皿;
③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①铜钱本身价值低下;
②民间又有许多铜钱被囤积或销毁重铸器皿;
③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2、元至明——纸币的兴盛与衰落
思考:结合教材指出,从元到明,纸币“由盛转衰”的过程有哪些表现?
元代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发行,称为“钞”;
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明朝恢复铜钱、纸币并行
1、现象:白银货币化
明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多以银两计算。
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并用。
三、明清时期:铜钱、宝钞、白银并行——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代银锭
清代铜钱和银锭
大明通行宝钞
材料1:明代中期,大明宝钞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伊伊《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材料2:明朝银矿稀缺……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明代铜钱
根据材料,概括明清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影响?
国内:宝钞贬值;白银本身的特性;赋税改革的推动(一条鞭法);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国外: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原因:
影响:①缓解了滥发纸币引发的经济危机;
②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明朝中后期中外贸易的繁荣发展;
③推动国家赋役制度的变革;
④推动世界白银矿产的开发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明清时期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白银货币化
①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进: 海贝→铜仿制海贝
②由多元货币向统一货币演进 :铲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圆形方孔钱(半两钱)
③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武帝收回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
④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进:
秦汉以来所铸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重量;
唐初铸造“开元通宝”钱,钱文不书重量,我国铜钱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⑤由金属货币向纸质货币演进:
北宋时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⑥白银货币化: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规律
梳理晚清至今的主要货币形式及其演进历程:
四、近代时期:币制改革
◎晚清龙洋
◎袁大头
◎法币
政府开始
铸造银元
晚清
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中华民国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948年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币成为法定货币
1999年启用第五套人民币
新中国建立后
◎人民币
政府发行银元券失败
1935年法币改革,禁止银元流通,白银收归国有。
抗战、解放战争,法币贬值崩溃。
1948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
金圆券崩溃,民间重新使用银元
◎金圆券
四、近代时期:币制改革
思考: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原因、影响?
材料1: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工商企业因此陷入困境。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1935年政府果断决定币制改革,实行法币政策,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实行白银国有;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定为法币。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2:1935年1月,基于当时中国的银本位币制受到美国白银政策的严重冲击,蒋介石曾派特使赴美,就中国废除银本位和“统一币制”与美方沟通。1935年春夏,日本在华北屡屡发难,蒋介石颇为担心其将影响全局的稳定,多次下令严禁地方部队和地方政府擅自发行钞票,要求以中央银行钞票取代地钞。
——自吴景平《蒋介石与1935年法币政策的决策与实施》
原因:
历史原因:近代货币制度的落后、混乱;
外部原因:美国白银政策,经济危机;
内部原因:“废两改元” 的推动;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需要;
影响:
积极:改变中国币制混乱的局面;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贸易发展;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消极:强化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掠夺财富,造成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最终导致国民政府的灭亡;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明确人民币在发行中必须坚持三条原则:
坚持经济发行,反对财政发行;
坚持计划发行,反对盲目发行;
坚持中央集中统一发行,反对分散发行。
在国家一系列统一财经政策的配合下,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国民党时期持续十二年的通货膨胀局面,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为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
思考:请结合【历史纵横】,评价我国建国初期的货币政策。
五、新中国时期:人民币的成长
经济发行
计划发行
集中统一
①体现客观经济规律与国家调控相结合;②强调货币发行权属于国家;
③确保了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④抑制了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⑤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政权、为国家经济建设奠基;
概况: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作用:长期以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金”生
一、从“中心”到多元——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国际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世界货币体系:是指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调节各国之间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等所作的一整套国际性的规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等的总称。
概念解析
1816—1929/金本位制
1944—1971/布雷顿森林体系
1976—至今/牙买加体系
工业革命给已经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领先国家和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这都促使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从英国引进资本。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纷纷实施金本位制,最终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巴里·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
原因:
影响: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使英国建立强势经济地位;
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各国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与黄金直接挂钩;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流通;
特点:
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思考:速读教材,指出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1沙弗林=1英镑=7.32238克黄金
1沙弗林重123.27447格令,纯度为91.67%
1格令=0.06479891克
思考:请从国际货币体系的视角分析这三位领导人为何会有不同的言行?
2、国际金本位制崩溃
一、从“中心”到多元——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 ——英国首相丘吉尔
经济大危机爆发,美国黄金储备锐减;
二战严重冲击欧洲经济,英镑地位下降;
各国实行货币贬值与关税战,导致国际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标准和基础;
3、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重建?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
背景:二战削弱了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过程: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一固定:35美元=1盎司黄金
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两个国际金融组织:IMF WB
特点:以美元、美国为中心
实质: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财政部长福勒
作用: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霸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国际金融与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一、从“中心”到多元——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3、布雷顿森林体系
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特里芬《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
思考:结合课本,分析70年代美国如何破解 “特里芬难题” ?
70年代初,美元放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思考: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走向瓦解的原因及其影响?
瓦解
每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
不利于国际金融及世界贸易的稳定,金融危机频繁。
原因:
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
美国经济实力下滑;
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加强,冲击美国经济霸权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从“中心”到多元——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4、牙买加体系
1976年,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召开会议,达成以浮动汇率制和黄金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议” 。
该体系下,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占据最大的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力日益上升
国际货币的多元化
思考: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呈现的新特点是什么?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为10.92,是继美元(62.7)、欧元(20.15)(日元4.89、英镑4.54、加拿大元2.02、澳大利亚元1.80)后的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 ——《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政治的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中国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断努力。
国际货币呈现多元化趋势;
美元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影响力不断上升;
特点:
条件:
特征:汇率制度多样化;
储备货币多元化;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
一、从“中心”到多元——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4、牙买加体系
国际货币的多元化
P92学习拓展:阅读材料,谈谈亚投行的成立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将发挥更大作用;
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为本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环境;
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投资合作,带动亚洲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经济
流通、支付、贮藏、
价值尺度、世界货币
政治
政治宣传、
国家认同、国力体现
文化
文化交流与传播
布达拉宫
人民大会堂
海南的“南天一柱”
珠穆朗玛峰图
拓展延申:结合所学,谈一谈货币有哪些作用?
中国 货币 的演变 一个前提: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种类型:贝币、金属币、纸币
五个阶段:秦汉时期币制统一、宋元时期纸币发行、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民国时期币制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发行
世界 货币 体系 的形成 一个基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
两种货币:英镑和美元
三个阶段:金本位制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牙买加体系时期)
小结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先秦时期: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海贝到铜贝)
秦代: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半两钱)
国际金本位体制(英镑为中心)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
目前的国际货币状况(牙买加体系)
汉代:铸币权收归中央 (五铢钱)
唐代:通宝钱制
北宋: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交子)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新中国:人民币的发行
明清:白银的逐渐货币化
元:单一流通货币 (钞)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堂总结
1.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 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
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 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
B
课堂检测
2.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B
3.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A
4.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
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
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
D
课堂检测
5.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
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c
课堂检测
6. 晚清时期,我国货币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政府发行银元、铜元,传统典当行发行银钱票,外商银行、中国人创办的银行以及各省官银局发行各种纸币,各类币种之间没有合理协调机制。这种现象(  )
A.动摇了中央集权的政体 B.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抵制了西方势力的入侵
A
7.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