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词四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词四首》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5 16:3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词四首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教读引领课
【学习目标】
1.了解词在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其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 结合注释,了解诗词大意;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基调。
3.了解词的起源、发展和流派,比较同一流派不同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第1课时
《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 密州出猎》
预习检测
(1)词又称   ,是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   ,产生于   ,极盛于      。
(2)大部分词可分为     和      两部分。词有词牌,如    、.    、    等,有的有题,也有的无题。
(3)范仲淹,字   ,   (朝代)   家、   家。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在散文、诗、词等文体创作上均有名篇传世。
  宋
长短句
新诗体
 唐
渔家傲
上阕
下阕
江城子
西江月
希文
北宋
政治
文学
预习检测
(4)苏轼,字   ,号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朝代)文学家、书画家。是“     ”之一,与其父  ,   其弟    ,合称“    ”。
三苏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唐宋八大家
苏洵
苏辙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情境导入
下面是一首诗和一首词,细读,谈一下词相比于诗的特点。
(1)朗读这两首诗词,自主思考它们在形式、押韵、抒情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2)小组内交流。
(3)班级内成果展示。
句式:诗歌句式整齐,词句式多变,层次感较强;
押韵:《十五夜观灯》押 an 韵,一韵到底,
《渔家傲·秋思》上片都押 i 韵,下片则不一致,有变化;
节奏:《十五夜观灯》读来节奏感强,
《渔家傲·秋思》读来有回环往复之感。
内容及情感:《十五夜观灯》描述元宵节燃灯五彩缤纷,人们观灯赏月、尽情歌舞游戏的盛况,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欣喜;
《渔家傲·秋思》上片写边塞风光,字里行间给人以孤独之感,下片寄予了思乡之情,情感表达更加外露。
资料链接
(1)词都是分片的(除了极短的小令),层次感比较强。
(2)每首词都有固定的曲调(词调),韵位因调而异。有的押平声韵,有的押仄声韵,有的平仄韵交替错落,丰富多变。
(3)每首词的词牌,只是标明了词的曲调,与其乐曲的原始内容大多无关。 但是,不同的词格,因其字数的多少、节奏的缓急、押韵的规则等方面的不同,具有适宜表现不同内容的特点。
(4)从风格上说,词比诗在抒情方面更加个性化,多空灵婉转、回环往复之致。
资料链接
词最初是民间作品,文人仿作由中唐开始,到晚唐、五代进入全盛。不过这时期的词都是小令,题材大多是宴乐闺情,语句浅明婉丽。到了宋朝,篇幅渐渐长了,中调、长调越来越多;文人气渐渐重了,语句由浅明趋向藻饰委曲;风格趋向分化,出现了婉约派及豪放派。宋朝以后,词不再用作歌词。
初读晓意
1.诗词朗读:
(1)自由朗读四首词,初步感知词的节奏。
(2)听读四首词,注意标注字词读音、断句和节奏;初步感知诗词内容。
(3)自由朗读四首词。
(4)班级内成果展示。
2.根据注释及工具书,通过联想、想象,说说四首词的大意。
(1)反复诵读,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整体感知词的内容。
(2)交流讨论,疏通词意,解决疑难。
(3)班级内成果展示。
资料链接
《渔家傲·秋思》
宋朝建立后,重内轻外,边疆武备松弛。后西夏元昊称帝,宋廷仓促讨伐,但每战辄败。范仲淹到延州上任后,通过加强军队训练及构筑防御工事,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但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所以,“孤城闭”三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同时,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资料链接
苏轼,北宋文学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因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最后病死常州。《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任职密州(今山东诸城)时所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
资料链接
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陈战守之策,均未被采纳,反而遭到打击,闲居近二十年。四十八岁那年,辛弃疾在铅山瓢泉见到了同为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陈同甫。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资料链接
秋瑾十八岁嫁湖南人王廷钧。二人志趣不合,婚后秋瑾跟随丈夫到北京任职。寓京期间,赶上了“庚子事变”,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追求妇女独立与解放。该词即创作这个时期。
《满江红(小住京华)》
一、探究《渔家傲 秋思》
阅读《渔家傲 秋思》,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一、探究《渔家傲 秋思》
阅读《渔家傲 秋思》,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阅读《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二、探究《江城子 密州出猎》
阅读《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二、探究《江城子 密州出猎》
第2课时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
一、探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醉里挑灯看剑”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哪些诗句写梦中的情景?这些诗句叙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写出了词人悲愤焦灼和渴望上阵杀敌的心境。
“八百里分麾下炙……赢得生前身后名”是写梦中的情景。“梦回吹角……分麾下炙”写了战前宴饮,“五十弦……秋点兵”是写沙场阅兵,“马作的卢……霹雳弦惊”是写战斗场面,“了却君王……生前身后名”是写雄心壮志。
一、探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解。
“赋壮词”是写雄壮风格的词,这首词处处扣着“壮词”来写,开篇即言“醉里挑灯看剑”,可谓壮怀激烈。接着写战场上的情景:号角连营,分炙、奏乐……这些情景再现,既是词人曾经驰骋沙场的回忆,也是他渴望回到战场的心声,可谓豪情万丈。词的结尾,放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是快人快语。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感叹老之将至,也暗指壮士难酬,给壮词更增添了慷慨悲凉的色彩。
二、对比阅读
对比《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 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体会三首词的异同。
写景或叙事 抒情
《渔家傲 秋思》
《江城子 密州出猎》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对比阅读
对比《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 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体会三首词的异同。
写景或叙事 抒情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景:寒冷荒凉 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打猎:雄壮开阔 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 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抑郁愤慨
三、探究《满江红》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句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化用汉军破楚的故事。表达了词人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三、探究《满江红》
2.《满江红》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最后一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出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课后作业
(必做)诵读丛书中的《长相思(山一程)》,借助译文理解其内容,并分析同样是表达思乡,《渔家傲·秋思》与《长相思(山一程)》分别是怎么抒发情感的。
(选做)向同学推荐一首你课下读到的豪放派词,并说明推荐理由。
板书设计
壮志难酬,思乡忧国
报效朝廷,壮志豪情  直抒胸臆 
壮志难酬,英雄迟暮  情景交融
知音难遇,忧郁感慨
豪放词